APP下载

本土音乐进课堂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思考

2017-01-29王希亮

北方音乐 2017年15期
关键词:教材音乐学校

滑 静 王希亮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0)

本土音乐进课堂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思考

滑 静 王希亮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0)

本土音乐进课堂具有深刻的文化传承意义和丰富的教育意义,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认识不清或操作不当而出现背离初衷的现象。本文分析了本土音乐进课堂过程中易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本土音乐;文化传承课程开发

“本土音乐”又称“地方音乐”或“乡土音乐”,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地域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的地方性特征的音乐,主要以非物质的形态抽象地存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虽然本土音乐进课堂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和教育部门的支持,但是冷静下来去观察就会发现多数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仍然缺乏通过课堂教学传承本土音乐的意识;在实施本土音乐进课堂的过程中也面临重重困难和阻碍,本土音乐进课堂仍存在缺陷并面临诸多挑战。

一、本土音乐进课堂过程中的问题

总的来看,当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在本土音乐进课堂过程中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背离了本土音乐进课堂的初衷

目前本土音乐进课堂的课程大多以实践课程为主,课程目标要求学生传承本土音乐的经典曲目和基本技能,侧重于技能的训练和掌握。笔者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本土音乐进课堂的初衷。本土音乐进课堂应把握本土音乐的个性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共性,立足于本土音乐的传承和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不应作为彰显学校教学质量的“形象工程”。我们之所以提倡本土音乐进课堂,以学校教育的形式向学生传授本土音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教育的普及性。通过学校教育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本土音乐,为未来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打下良好的社会环境基础。但是这种以实践为主﹑侧重掌握音乐技能的校本课程在形式上更像是专业的音乐学院或曲艺学校才会有的专业音乐教育,在质量上却又是似是而非,过于形式化。

笔者认为在本土音乐进课堂的过程中更该注重学生对本土音乐兴趣的培养,通过普通学校音乐教育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本土音乐,以期在未来营造一个大多数人都能听懂和懂得欣赏本土音乐的社会文化环境。这比让学生机械掌握他们并不理解﹑并不认同的本土音乐技能更具有实践意义。

(二)缺乏具有理论基础的改编

本土音乐进课堂的第二个问题是为了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许多本土音乐需要经过适当改编才能成为教学内容。但是如上所说,本土音乐进课堂的建设过程中,多数教师缺乏开发音乐校本课程的专业理论和技能,许多改编只是流行音乐与本土音乐的简单拼接。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融合本土音乐和现代音乐不失为宣传本土音乐的一种有效手段。近年来有许多宣传中国传统音乐的电视节目,如《让世界听见中华好民歌》﹑《叮咯咙咚呛》等。通过将流行歌曲和传统音乐融合的方式为观众创造机会去接触﹑了解并喜爱中国传统音乐,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但是这种经验并不能简单套用到本土音乐进课堂的建设中。一方面是因为这种简单拼接和传统音乐自然地融合发展不同,拼接作品拆开来看依旧是两张皮。并且,为了迎合观众审美,传统曲艺多处于从属地位,作品主体依旧是流行歌手的自我展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社会音乐教育与学校音乐教育存在巨大差异。学生的学习兴趣固然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为了学习兴趣就改变本土音乐自身特点的这一做法仍然值得推敲。

(三)本土音乐进课堂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立

在何佳琦《江苏省苏少版初中音乐实验教材调查分析》一文中,通过对江苏省各市县部分学校在校1597名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仅有20.3%的学生对中国戏曲和曲艺有一定的兴趣。以上数据发人深省,如果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问题不能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一代艺人日渐苍老。如果本土音乐不能在当下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人死艺绝”就不再只是危言耸听,真要等到那个时候再去谈本土音乐的传承,操作难度将会倍增。

在学生普遍喜欢流行音乐的情况下,如何在本土音乐进课堂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面对本土音乐进课堂过程中学生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许多教师会在音乐课堂中加入更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流行音乐以期能够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但是任何学科的教育都应立足于人的发展,选择流行音乐进入课堂不仅要考虑其题材内容是否健康,选材是否具有教育价值同样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所以流行歌曲怎么教﹑希望通过教学让学生有哪些收获都是需要精心设计的。

在本土音乐进课堂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因此音乐课堂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发展,教会学生如何通过音乐展现自我。还应该引导学生感受理解音乐想要表达的音乐观念和文化意义,发挥其社会效益和文化传承价值。音乐课堂的设计不仅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能够通过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兴趣加以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

(四)现行教材中本土音乐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在谈如何将本土音乐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优化结合的时候,音乐教材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中小学所使用的音乐教材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地方教材中本土音乐的缺失,二是本土音乐校本课程的教材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1.地方教材中本土音乐的缺失

以苏少版初中音乐教材为例,2013版苏少音乐教材中涉及的江苏本土音乐只有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茉莉芬芳》﹑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丝竹江南》以及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曲坛音韵》三个单元,其中江苏本土音乐9首,占总量176首的5.11%,学生很难通过9首歌曲的学习来把握江苏音乐的特征。而且新版苏少初中音乐教材中关于本土音乐还有其他问题值得讨论,例如以变化音的形式表现本土音乐中复杂的音乐技能;歌曲选材只限于苏南未涉及到苏北民歌等。

根据何佳琦《江苏省苏少版初中音乐实验教材调查分析》一文中的数据,超过76%的教师和学生认为需要调整教材内容; 65.3%的教师认为需要增加教材中中国传统戏曲和曲艺音乐的数量,由此可见苏少版音乐教材在使用过版程中仍有较大的可补充空间。

2.本土音乐校本课程中教材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基于地方教材中缺失本土音乐的情况,学校想要建设本土音乐校本课程就必须从零开始,对本土的音乐素材进行搜集整理。但是限于现实原因,许多学校都无法拿到第一手的资料和优质的音乐素材,这样不仅限制了本土音乐进课堂的展开,而且无法保障本土音乐进课堂的质量。如前文所述,许多情况下本土音乐进课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对立的。我们希望通过音乐课堂培养学生对本土音乐的兴趣,就需要系统的理论支撑,能让学生简明扼要地把握本土音乐的特征,需要最优质的本土音乐素材,能让学生听一次就爱上本土音乐。这样才有利于通过学校音乐教育传承本土音乐目标的实现。

二、本土音乐进课堂过程中问题的思考

针对以上本土音乐进课堂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在前人讨论基础上,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本土音乐进课堂的教育质量。

(一)统筹规划,充分开发本土音乐资源

如前文所述,目前学校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重复研究﹑无法充分开发本土音乐资源等缺点。想保护传承本土音乐,提高本土音乐进课堂的教育质量必然要加强地方文教部门﹑学校﹑艺术团体和地方艺人之间的交流合作。要保证本土音乐进课堂的质量不仅要吸收地方学校本土音乐进课堂的优秀成果,将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本土音乐素材纳入音乐课堂当中,还需要聘请课程专家指导本土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课程内容的编排,将本土音乐以最适合学生吸收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二)规范教学材料的使用,弥补义务教材循环利用的弊端

2008年,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音乐﹑美术﹑体育和信息科技等学科教材纳入循环使用教材的行列。但该举措在音乐课堂实施过程中却事与愿违,出现了一些阻碍学校音乐教育活动展开的弊端。例如,某些学校为了减少书本损旧,课堂教学以多媒体为主,只有在有人听课的时候学生才有机会拿到音乐课本。甚至有些地方打算以出音乐练习册的方式弥补因循环使用义务教材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结合前文所述,地方教材中本土音乐的缺失和本土音乐校本课程中教材的质量问题限制本土音乐进课堂教学效果的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应在规范义务教材使用的基础上,以交流共享的心态将地方学校本土音乐进课堂的优秀成果进行整理研究。在遵循《新课标》的基本精神和原则,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编写地方的音乐乡土教材和本校音乐补充教材供教学使用。另一方面,面对本土音乐资源匮乏的现状,应建立本土音乐数据库对搜集到得本土音乐资料加以保存,并在教材中附上链接,让对本土音乐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三)通过教师招聘考试,提高教师传承意识与技能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中本土音乐的缺失是当下不可否认的现状,因而导致培养出来的准音乐教师缺乏本土音乐文化传承的意识。如果音乐教师本身缺乏本土音乐文化传承的意识必然会限制本土音乐进课堂的开展。那么有什么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让新教师认识到本土音乐传承所面临的困境呢?笔者认为在教师招聘选拔过程中增加与本土音乐相关的知识是一个有效的方法。2014年下半年江苏教师资格考试开始实行国家统一考试,笔试内容在以往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综合素质和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考核。现行音乐教师招聘笔试内容同样为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三项,与教师资格考试内容有大部分的重叠。而如果能在音乐教师招聘考核中有意识地加入一定量的﹑与本土音乐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考核,就可以在应试者心中种下本土音乐的种子,增强年轻教师对本土音乐的了解,提高其传承意识。

(四)通过多媒体教学和本土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对本土音乐学习兴趣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通过适当的教学对学生的兴趣加以引导。多媒体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不妨多通过图片﹑动画或是视屏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本土音乐。这样不仅有利于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音乐体验,而且有利于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说出对本土音乐的理解和认识,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另一方面学校还应该多寻求与地方文化部门以及艺术团体的交流机会,鼓励学生参加身边的本土音乐活动或是组织学生观看本土音乐演出,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本土音乐的魅力,增强学生对本土音乐的喜爱之情。

三、结语

本土音乐进课堂,既要保护本土音乐的本土特色又要在进课堂的过程中保证课堂的教育性,让学生能够真正通过本土音乐进课堂喜欢﹑传承本土音乐,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与传承使命感。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的共性问题之外,因为地域﹑经济﹑文化等原因,本土音乐进课堂过程中还有更多的个性问题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去发现和解决,从而使学校音乐教育能在本土音乐传承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王耀华.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意义及其展望[J].音乐研究,1996.

[2]何佳琦.江苏省苏少版初中音乐实验教材调查分析[D].扬州:扬州大学,2009(05):1.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谢嘉幸.让每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J].中国音乐,2000.

J60

A

本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5SJD694)研究成果;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GD11XYS19);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11A155)研究成果。

滑静(1964—),教授,江苏师范大学;王希亮(1992—),男,汉族,江苏师范大学2016级学科教学(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教材音乐学校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音乐
学校推介
音乐
秋夜的音乐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