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述亨廷顿革命类型理论

2017-01-29

山西青年 2017年19期
关键词:塞缪尔亨廷顿政权

李 雪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试述亨廷顿革命类型理论

李 雪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革命,就是对一个社会据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和神话,以及其政治制度、社会结构、领导体系、政治活动和政策。进行一场急速的、根本性的、暴烈的国内变革。”①从塞缪尔亨廷顿对于革命的定义可以看出,革命是根本性的一场变革,朝代更替、王权兴衰都不是革命,政变、造反、起义等带来的可能是政治政策的改变,领导权的改变,并没有带来社会结构的改变和价值观的改变。在亨廷顿看来,革命是现代化所特有的东西,是现代化的一个方面,革命是罕见的。

一、革命发生的历史契机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再强大的人也永远不可能强大到成为永远的主人,除非他把力量转换成权利以及对义务的服从。”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公众在追求物质满足的同时一定会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权利。由此可见,革命不会发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很低的高度传统型社会里,当人们一心想着解决温饱问题,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又十分低下时,没有人会去制造革命。相反,当人们处在一个高度现在化的社会中时,也不会爆发革命,当人均GDP达到人们的物质满足,社会发展高速,福利等一切条件高度配套发展,谁会想改变现状?亨廷顿在文中指出:“革命最有可能发生在曾经历过某些社会和经济发展,而政治现代化和政治发展进程又已落后于社会与经济变化进程的社会里。”②当一个国家经济在发展,或者说曾经在高度发展,但是政治仍旧落后,政治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同步,人们渴望政治进步时,革命最有发生的可能。因为此时的新生社会阶级具有参与政治的愿望,可是现存的政治制度无法给他们进入政府,或者参与政治的渠道,新生阶级就会采用极端手段,组织起来谋求自己的政治诉求。譬如,中国清朝政权的被推翻,二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彻底瓦解,主要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封建制度不相匹配,新兴资产阶级不被当时封建社会所容纳。再如,1789年法国大革命使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旧的思想被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民主思想所取代,也是在当时18世纪资本主义在法国部分地区已经相当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个别企业雇佣数千名工人并拥有先进设备,金融资本雄厚,资产阶级已经成为经济上最富有的阶级,但是政治上仍处于无权的地位。农村绝大部分地区保留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这就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空前爆发。

在亨廷顿对于革命的理解中,革命是具有爆发性的,急速性的,它的本质就在于政治意识迅速的扩展并将新的阶级或者集团动员起来并带到政治活动当中,速度之快,能量之大导致当时的政治现状无法融化它们,而它们也不会与当时的社会所妥协。而衡量一场革命成功与否,还要看这场革命在迅速的把新集团动员起来之后,有没有迅速的建立新的社会秩序并将其稳定化制度化。一场成功的革命,在于将旧制度急速且猛烈的摧毁,迅速动员新集团投入运动当中,并且可以建立稳定的符合大众要求的新的政治秩序。东西方成功的革命在其顺序上可能有所差异,但是最终结果大致相同,接下来根据亨廷顿革命类型思想着重分析一下东方型革命和西方型革命的区别。

二、西方型革命和东方型革命的区别

从革命顺序看:西方型革命的第一步是旧政权的瓦解,然后是政治动员,参与扩大,最后是新政权的创立。革命按照这个过程顺序发生。如俄国十月革命,在1917年11月7日,列宁同志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推翻了沙俄封建统治,此后俄国工人阶级和贫农被动员起来,到1981年2月革命扩展到俄国各地,1921年3月苏维埃开始实施经济政策,1922年12月30号,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苏联。东方型革命则是政治动员,参与扩大,然后建立一个新政权,最后推翻旧政权。东方型革命这三个阶段会出现交叉过程,同时推进的可能也存在。如越南的八月革命,1945年在反法西斯主义即将胜利的前夕,8月12日越盟发布起义令,夺取政权,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随后河静、广义、河内、顺化等60多个省相继起义,27日越南国民大会决定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30日阮朝末代皇帝在顺化退位,八月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

从革命显著特点看:西方型革命在旧政权瓦解之后会出现一个权力空窗期,此时无政府无国家;而东方型革命的显著特点就是会出现“双重权力”的漫长时期。这种特点自身革命发生的顺序过程有关系。亨廷顿在讲述西方型革命时提到:“继旧政权垮台之后,会有三种类型的社会力量在政治动员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③这三种角色是希望建立宪政自由国家的“温和派”、以军人为主企图阻止政治参与扩大,主张建立一个集中的政治秩序的“反革命派”和积极吸纳新成员,促进政治参与的“激进革命派”。因此西方型革命在旧政权瓦解之后,三种势力之间会彼此牵制,争夺权力,主要的斗争是各个革命集团之间的斗争,“主要斗争一般在温和派与激进派之间展开”④。而东方型革命与之不同,此时的旧政权依旧掌握着权力,所以一方面,革命者扩大自己的统治范围,制定政策,招揽跟多力量支持,另一个方面,现存政府仍旧实行自己的统治,管理国家。所以东方型革命主要是革命集团与当时政府之间展开。

从革命攻击目标看:西方型革命攻击的目标是高度传统化的贵族,以专制君主或者土地贵族为主,以为西方型革命以旧政权瓦解为开端,此时面对的是极端腐朽的国家机器,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政权,因此革命较容易取得突破性成果;东方型革命相反,它所面对的政权是被改进过,曾自上而下的改革或多或少适应了当时社会环境的政权。这样的政权或是吸引了新兴社会阶级或者有着强人领导,有着强硬的政治手腕和优势,不容易突破。所以有“漫长的双重权力时期”。像法国大革命,俄国革命都以摧枯拉朽之势取得胜利,而中国共产党打了一场旷日持久战。

从革命时间节点看:西方型革命有瓦解旧政权的确切日期,但是无法计算出革命胜利的日期。一般是以某一个阶级取得压倒性优势建立新秩序,革命慢慢结束。而东方型革命则是开始某些集团打游击,流窜,举行秘密集会活动,所以没有开始的确切日期,但是有革命胜利的确切日期,就是在革命者占领首都,夺得最终政权的日子。

从革命空间位置看:西方型革命是先攻克首都,然后由中心向周边扩散。我们比较熟知的就是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从城市开始逐渐扩展到农村地区。这样革命所带有的流血、牺牲发生在夺取首都之后。十月革命在攻打冬宫是并没有进行多么激烈的武装冲突,彼得格勒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关于临时政府被推翻的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而东方型革命是从农村开始,逐渐包围城市。流血牺牲等发生在夺取首都之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过程,前期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也在此过程中,不断受到日军及国民政府的打压、攻击、残害。最后队伍不断壮大,由农村包围城市,取得革命胜利,建立新政权。

三、结语

以上便是塞缪尔·亨廷顿对于西方型革命与东方型革命的区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他的论述中,将中国革命的第一阶级,即辛亥革命定义为

西方型革命,将1927年以后的革命定义为东方型革命。这对于我们研究了解中国历史,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开辟了不同于国内学者划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法。这两种革命类型虽不同,但是革命的产生的原因大同小异。社会经济的发展催生出新的社会阶级,而现存社会结构无法为新生集团提供政治渠道,他们被排挤在政治领域之外。但是革命的发生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革命集团是不可能带动革命的发生,必须许多个集团在现存秩序中脱离出来,这其中一定包括城市中产阶级和农民的联合。

[ 注 释 ]

①[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王冠华,刘为,等译.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2008:220.

②[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王冠华,刘为,等译.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2008:221.

③[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王冠华,刘为,等译.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2008:223.

④[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王冠华,刘为,等译.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2008:227.

[1][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王冠华,刘为,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欧阳景根,译.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

[4]闻丽.毛泽东亨廷顿革命理论比较研究[D].硕士,河南大学,2003年.

A

A

1006-0049-(2017)19-0197-02

猜你喜欢

塞缪尔亨廷顿政权
党的七大擘画建立新型国家政权的蓝图
教师被杀震惊法国
模仿人类“尬舞”的动物们
亨廷顿病的症状与治疗
太行山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我为什么不鼓掌
我为什么不鼓掌
马士英与弘光政权
人亨廷顿相互作用蛋白14在1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
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1在胚胎期大鼠脑内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