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北朝—五代时期乐队组合之“以胡入雅”

2017-01-29张黄沛瑶

北方音乐 2017年12期
关键词:雅乐宫廷乐队

张黄沛瑶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8)

南北朝—五代时期乐队组合之“以胡入雅”

张黄沛瑶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8)

雅乐是中国封建音乐文化内涵和礼乐思想的代表性乐种,在宫廷音乐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胡乐是外来音乐,经历了漫长的与雅乐争夺“主权”的过程。本文参考有关历史文献资料,对南北朝—五代时期乐队组合形式与内涵的“以胡入雅”进行梳理,探求各民族文化心理认同,并试图解释最终形成的中华多元一体文化与中国音乐特有的开放多元结构。

乐队组合;鼓吹十二案;以胡入雅

对于鼓吹乐,许多学者大致认同这一观点:鼓吹乐源于我国古代民族北狄,为汉初边军所用,后逐渐用于宫廷,由鼓、排箫、笳、角等乐器合奏。鼓吹乐被宫廷吸收后,用于军队、仪仗和宫廷宴乐中,并且与两汉魏晋以来民间音乐联系密切。按用途划分,东汉时鼓吹乐中的短箫饶歌,用笳、排箫、铙等乐器在马上演奏,主要用于祭祀社稷、庙堂及“恺乐”、校猎等颇具规模的重大活动。

一、乐队组合形式之“以胡入雅”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鼓吹乐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南朝梁时亦有北方鼓角横吹曲大量传入。梁高祖新创作了短箫饶歌十二曲,梁武帝时始设鼓吹十二案。鼓吹十二案也称为“熊罴十二案”,是南朝梁时殿庭宴飨上在乐悬之外演奏的音乐,具有相对固定的演出形式。鼓吹十二案的设立是鼓吹乐不断礼化,逐步雅化的产物,是乐队组合“以胡入雅”的开始。

北朝周太祖平荆州,获南朝梁宫廷乐工、乐器,周武帝时元会礼仪正式采用梁鼓吹十二案。《隋书·音乐志》:“武帝以梁鼓吹熊罴十二案,每元正大会,列于悬间,与正乐合奏。”与梁鼓吹十二案不同的是,周武帝将十二案列于宫悬之间,与正乐杂奏, 而梁在宫悬之外演奏,并未说明是否与正乐合奏。这意味着鼓吹十二案之乐已具备了与宫廷正乐同等的地位,“胡乐”雅化的倾向进一步加深。六朝之时随着北方民族势力的逐渐扩大,胡乐在宫廷礼仪中的地位也得到相应提高。

这一时期是宫廷雅乐与胡乐相互融合的一个非常时期,反应了胡乐进入宫廷雅乐被礼仪化的过程。如果说鼓吹乐开始用于军队,到后来运用于祭祀社稷、庙堂等场合的这种功能性转变,渐渐具有雅正之乐的性质,那么魏晋南北朝时乐队组合形式的改革,鼓吹十二案与雅乐宫悬杂奏,更加丰富了雅的内容。外来乐器的雅化,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中国乐队组合之转型。

二、乐队组合内涵之“以胡入雅”

到了隋唐,胡乐成为宫廷音乐的主流音乐。隋代雅乐基本沿用北周旧制,将乐悬由36架减少到20架,设立鼓吹署管理用于宫廷宴饮的“熊罴十二案”和用于仪仗的“鼓吹四部”。炀帝时宴飨设鼓吹,置鼓吹十二案,并其做了一定的修改。隋代十二案架之外别设錞于、钲、军乐鼓吹等一部,案下图以熊罴貙豹腾依之饰,这与梁代建置相区别。隋炀帝以熊罴貙豹之饰,取经典之意。炀帝的改革使它在形制上更符合经典的内涵,富有雅的意味,至此,鼓吹十二案的形态已基本定型。开皇初雅乐沿用北周旧制,同样认同了鼓吹十二案与宫廷的正乐地位等同的看法,说明隋代有视部分鼓吹为雅乐的倾向,具有“雅”的性质,反映了隋代乐队组合形式的“以胡入雅”更加深入。

唐十二案大体依仿隋制。“熊罴部”是唐代乐部的重要内容之一。唐十二案所奏之乐为雅乐,并且“含元殿方奏此乐”。含元殿是唐代长安城内大明宫的前殿,开元年间,每元正、冬至朝会礼仪在此举行,说明唐十二案之乐主要用于元正、朝会。朝会时将十二案分置四隅建鼓之外,不与宫悬并列,十二案工与武舞郎、堂下鼓人的服装大体相同,说明十二案之乐常与武舞及堂下鼓吹配合表演。这时的鼓吹十二案较前代更为完备详细,文武二舞的加入丰富了表演的形式,而服饰的统一又突出了表演的规范和正式。“以胡入雅”不似之前的呆板,而是更显灵活,带有娱乐化的作用。“胡乐”雅化的倾向深入到各种礼制仪式中,从最具代表性的吉礼,到宴飨嘉礼,元正朝会宾礼,乃至唐代军礼大射也有十二案出现。从上述中看,鼓吹十二案的雅化程度在唐代得到进一步加强。

五代后晋虽处乱世,但在朝会仪式中仍设有十二案。后晋在这方面的记载更加全面,以大床为案,置于四方建鼓之外,每方各三案,各案所用乐器,与唐制相同,并且影响到了之后辽十二案的建制。

鼓吹十二案如何使用,具体演奏哪些乐章,与哪些艺术形式配合表演,史籍却没有明确的记载。北周将鼓吹十二案列于宫悬之间,能与正乐合奏,而梁、隋、唐、后晋却将十二案架列于宫悬之外,显示了十二案之乐与传统正乐之间的差别。

“胡”与“雅”的差别一直存在,但“以胡入雅”的观念和实践却不断向前推进逐渐深入,从有用于祭祀的鼓吹乐到向鼓吹十二案渐变的乐队组合,“以胡入雅”由表及里,由外而内的渗入,反映了这段时期人们对“胡乐”的认知也如乐队组合形式的发展一样,从认识到认同,从运用到成为习惯,乐队组合形式在转型,音乐思想亦在转型。

自南北朝以来,雅乐经过不断的发展,胡乐大规模地运用于祭祀、朝会、宴飨等场合,其不同程度的融入雅乐,成为雅乐的一部分,乐队组合有形式的延续亦有内涵的变异。“胡乐”这种来自不同文化生态环境中的音乐共同注入中原文化中,形成了中国音乐特有的开放多元结构。

在开放多元结构形成的过程中,被吸融方被吸融方的某些文化成就所吸引并予以吸收、融合,吸融方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吸收被吸融方的文化经验。不同文化相互交流、融合,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其最高的表现形态是文化心理的接受与认同。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在文化创新的过程取得了文化心理上的相互认同,这是中国文化发展成为中华多元一体文化所经历的一个必然聚合的过程,各民族由分散转化为聚合,民族心理上由相互认同到文化交融,最终整体上由自在发展成为自觉。

中原王朝对“胡乐”的认识从被动、到自在、到自觉,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同文化相互聚合,彼此借鉴才获得了聚合的可能。

[1]魏徵.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6.

[2]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薛居正.旧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7.

J60

A

张黄沛瑶(1993—),女,汉族,山西人,沈阳音乐学院2015级在读研究生,攻读东北古代音乐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雅乐宫廷乐队
花的乐队
明代宫廷队舞考论
朝鲜李朝时期宫廷雅乐的传承与发展
日本雅乐的传承与流变兼论中国雅乐的价值重构
梦想乐队
唐雅乐大曲存辞考略
歲朝图 帝王宫廷篇
花的乐队
夕为“皇室宫廷饮” 今入寻常百姓家
乐队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