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剧麦克白的艺术特征分析

2017-01-29宋晓婷

北方音乐 2017年15期
关键词:麦克白威尔第女巫

宋晓婷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01)

歌剧麦克白的艺术特征分析

宋晓婷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01)

歌剧属于一种综合性戏剧,以歌唱形式为主,融合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这种戏剧形式最早诞生于16世纪中期的意大利(歌剧之乡),通过剧作家们在漫长岁月中的不断大胆尝试、积极探索,最终确立了由宣叙调、咏叹调、合唱、重唱、间奏曲、序曲等曲式所构建而成的歌剧音乐结构模式。本文就以西方经典歌剧《麦克白》为例,就其艺术特征做一简要分析。

歌剧;麦克白;艺术分析

引言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所著的四大悲剧之一,同时也是莎士比亚所写的最后一部悲剧。在1847年由意大利歌剧创作大师朱塞佩威尔第改编为歌剧。威尔第一生创作了28部歌剧,有着“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很多由他创作的歌剧都成为了世界音乐史上的传世经典,而《麦克白》是威尔第首次接触到的莎士比亚作品,他在给脚本作者皮亚韦的信中写道:“这部悲剧是人类最伟大的创作之一,即便我们不能创作出经典,也要尽力搞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出来”[1]。

一、故事情节上的合理改编

威尔第当时所身处的意大利歌剧时代中,歌剧创作家们受到浪漫主义文学的广泛影响,不再采用以往老旧的神话情节,开始从一些文学名著当中寻找剧本的创作灵感。然而这些歌剧创作家们所创作出来的歌剧作品,与原作的戏剧性情节往往具有较大区别,没有重视原著中的一些重点情节,甚至有时候干脆删除掉这些重要情节,多采用较为老套的爱情纠葛作为剧本的中心。由于威尔第从小就十分喜爱莎士比亚的戏剧,戏中人物的性格﹑命运都深深地吸引着他,因此他十分重视《麦克白》的故事情节。在创作之初,他首先依据原著,以散文的形式编制出脚本初稿,然后才交由脚本作者皮亚韦将其编成诗歌的形式,皮亚韦对于唱词的创作也是严格参照《麦克白》原著来进行的。最终,观众们在这部歌剧中看不到以往老旧的爱情纠葛,威尔第首次尝试以音乐来达到对人类精神世界历险的揭示,无疑在当时的歌剧界而言,具有着很大的风险性。

这部歌剧在对原著的叙述性元素进行简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麦克白的刻画,除此之外,还对女巫这一角色进行了着力刻画,在女巫的场景中增加了多段合唱,威尔第在第一场之中就用了极大篇幅来表现女巫和麦克白之间的关系。女巫在莎士比亚的《麦克白》中,象征了人类潜在的强烈野心及欲望,莎士比亚认为人的精神生活往往受到这些野心﹑欲望的控制,麦克白与他的夫人就是如此,然而这些欲望一旦得到无止境地增强,就有可能导致人走向死亡。威尔第对莎士比亚的这个思想十分认同,于是女巫的场景布置与音乐都充斥着一种神秘﹑诡异的氛围,极好地揭示了麦克白面对权力所产生出的,既渴望又恐惧的矛盾内心活动,相对来讲,歌剧中的所呈现出女巫形象更加慑人,更具艺术力量。

二、音乐表现形式上的合理运用

歌剧与话剧的对白不同,歌剧是将音乐作为核心,以能够触进人内心深处的歌唱为主,以戏剧语言作为辅助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但是,歌剧中的音乐又区别于纯音乐,要求调式﹑音调的风格特色与音乐的节奏变化﹑速度力度等,都必须要与剧中的人物性格﹑思想相符合,充分展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麦克白》作曲上运用了宣叙调﹑咏叹调﹑重唱等多种音乐表现形式,属于威尔第歌剧创作生涯中一次全新的尝试,这一次尝试使《麦克白》中人物经典对白得到更为完美地诠释。

三、充分发挥男低音声部的独特魅力

作为一个成名于意大利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创作家,威尔第写作特别注意旋律和声乐两个方面,他总能够恰到好处地利用这两面对人物内心世界﹑性格进行深刻呈现。在以往歌剧中通常都是由女高音﹑男高音或是男中音声部占据着主导声部,男低音在歌剧传统意义上一直扮演着声部平衡的角色,如扮演恶魔﹑年长者等角色。而威尔第却对这个传统进行了打破,在班柯的场景中《这暗无天日的地方》咏叹调,从最开始的ppp到后来的ff,不断增加着音乐张力,在音乐过程中不停进行强弱转变,这种创作与演唱技法穿插于音乐中,使音乐进行变得更为起伏跌宕。威尔第笔下的男低音继承了传统歌剧男低音声部的沉稳﹑庄严,明显区别于罗西尼男低音的戏谑﹑莫扎特男低音的阴郁,强烈的强弱对比,超强跳跃性的音乐旋律,使人们充分感受到《麦克白》中男低音声部的独特魅力。

四、《梦游场景》低吟的运用

威尔第认为第四幕中的《梦游场景》是整部剧中的一个重点部分,他对于这一部分有着其独特的理解。在歌剧《麦克白》首演开始之前,威尔第给女主角麦克白夫人的扮演者玛丽安娜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梦游的场景是戏剧情境中最为庄严的戏剧创造,要记住,每个词都是有意义的。一切都需要用低吟来进行表现,以引起怜悯与恐惧,虽然它不具有传统意义上十分流畅的旋律感,但你通过学习,会发现它所取效果奇佳”[2]。歌剧《麦克白》首演所取得的巨大成功,离不开这种表现形式的运用。在1865年《麦克白》改订版首演播出的时候,威尔第在低吟的表现形式上提出了减少多余动作的演绎,以最精减明了的动作对《梦游场景》来进行演绎,再加以英国管奏出的悲叹,使得这一幕更具诗意。

五、结语

综上所述,威尔第在歌剧《麦克白》中突破了传统歌剧束缚的墙围,重视能够完美揭示人内心世界的音乐表现形式,重视基于原著的情节改编与创新,激发了自身对音乐的幻想,追求戏剧所具有的真正意义。从歌剧《麦克白》中,我们看到了威尔第所创作出的属于他自身的艺术特征,每个音调都有其象征的意义,这也正是歌剧《麦克白》成为传世经典的原因。

[1]薛燕.从《麦克白》管窥莎翁的人文主义寄托[J].语文建设, 2016(23):55-56.

[2]冯珮珺.威尔第与莎士比亚的不解之缘(中)[J].歌剧, 2014(07):68-70.

J605

A

猜你喜欢

麦克白威尔第女巫
论《麦克白》的悲剧艺术
女巫来过梦里
女巫的扫把
“歌剧之王”威尔第的故事(一)
19 世纪的法国大歌剧:威尔第的《唐卡洛斯》
父女情真深似海——威尔第与《西蒙·波卡涅拉》
萌女巫与魔法猫
麦克白欲念产生因素的分析研究
萌女巫与魔法猫
人文主义视角下对《麦克白》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