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筝曲《春到湘江》的艺术特色

2017-01-29吴珊珊

黄河之声 2017年19期
关键词:古筝曲竹笛湘江

吴珊珊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论筝曲《春到湘江》的艺术特色

吴珊珊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轻轻弹奏一下,仿佛都带有民族的价值和文化的精髓。而《春到湘江》又是古筝曲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作品,该作品能够体现古筝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中的进步,以及音乐形态和演奏技巧方面的提高。《春到湘江》是王中山先生的代表作品,也是他颇有成就的一个作品,广受听众们的欢迎,王中山在创作这首曲子时,很大程度上运用了古筝特有的音乐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使得该作品成为了乐坛不朽的杰作。

《春到湘江》;艺术特色;音乐形态

一、《春到湘江》的音乐形态

《春到湘江》本是宁宝生先生创作的竹笛作品,而王中山先生正是从古筝曲的角度挖掘出了《春到湘江》的魅力,才运用古筝将其演奏出来,展现出它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该乐曲描绘了湘江两岸的景色和人们愉悦的心情,所以此古筝旋律也是优美中夹杂着欢快。

(一)与原作品的共通之处

在《春到湘江》的古筝曲中,仍然运用原作的曲调。但相对比竹笛的演奏,古筝演奏显得更加丰富,采用多声部的演奏形式,使得乐曲更加宛转,丰富。在竹笛的演奏中,通常有扬琴伴奏,这样一来,和声的效果更加明显。而古筝曲的多声部演奏相当于竹笛与扬琴相融合的声音。《春到湘江》是一首五声性的曲子,而古筝正好是以五声音阶定弦的,敲到好处的与《春到湘江》这首乐曲相契合。再加上乐曲的旋律有利于古筝的演奏,最终的演奏效果也会变得流畅通顺。但两种不同的乐器所演奏出的《春到湘江》作品风格是截然不同的,散发着各自的魅力,都可以成为新时期背景下音乐作品的典范。

(二)《春到湘江》的音乐形态

古筝曲《春到湘江》由引子、如歌的行板、快板和尾声四个部分组成。此作品富有浓郁的湖南地方特色,旋律中带有花鼓戏的音调,洋溢着幸福和欢乐的气氛。首先,引子部分旋律优美、舒缓,在平淡的情绪中夹杂着起伏和动态,在优美中荡漾着激情,同时将湘江之春的波涛澎湃和伴随着浪花嬉戏的场景表现出来;其次,慢板的部分分成三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的主题是由三个乐句组成的,旋律在五度音域内有着音调的跌宕起伏,而整体的音调细腻、丰富,增加了乐曲的民族性,同时柔美的音乐也表达了作者对湘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第二乐段节奏加快,激荡悠扬,生动形象的反映出湘江两岸人民对未来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向往,同时也为第三乐章做了铺垫;第三乐段也是第一乐段的重复,在情绪上更加激昂。《春到湘江》的快板部分更是另听众耳目一新,眼前一亮,不用任何琴码,转换自如,同时融合了湖南花鼓戏的特点,情绪极其热烈,给整个乐曲的气氛带入了高潮阶段,振奋人心。在第四对的上下句中,是卡农效果的模仿,节奏上错落有致,欢快喜悦,欢腾跳跃,令人心情畅快,心旷神怡。所以说,古筝曲《春到湘江》借鉴了竹笛的演奏形态,使得其表现形式达到了高峰。

二、古筝曲《春到湘江》的演奏技巧

古筝曲通过“摇指”来实现,最终产生线状声音效果的长音。在《春到湘江》这首曲子中,从引子开始就使用了摇指,通过摇指的技巧运用,使得乐曲能够最大限度的趋近于竹笛的演奏,在保留了原作创作原则的基础上得以创新。

(一)主要的演奏技巧

快速指续体系是古筝表现中常用的一种体系,在《春到湘江》中也运用的比较明显,将快速密集的音符进行有序的安排,从而方便演奏,也使得演奏的效果更加流畅,成为了古筝演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快速指续的核心是在演奏时,对密集的音符能够有序并快速的进行安排,也就是相邻的两个音符在演奏中不可重复,让手指更轻松,更自然,演奏出的声音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美妙,从而更加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但快速指续在最初使用时遭到了专业人士的排斥,认为这样演奏会丧失古筝演奏原有的典雅氛围,同时也是对古筝文化的一种颠覆,但随着资料的不断充实和人类思想情感的不断提高,快速指续有着一定程度上的进步,同时也体现出其先进性和科学内涵,并在全国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在《春到湘江》中就有极大的突破,运用到快速指续也是十分明显的。在《春到湘江》中还有摇指的运用,摇指的目的是使得整个乐曲更加悦耳,但王中山在作品中,并不仅仅是想用摇指去让乐曲变得流畅、自然,而是能够在古筝表现的基础上,还原竹笛演奏的风貌,模仿竹笛演奏的效果,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二)各个段落间的情绪把握

引子中的摇指运用,是逐渐转强的,演奏情绪在开始是弱的,表现了湘江清晨的美好和空气的清新。引子部分结束后,经历了一阵刮奏后进入了如歌的行板,行板的前两小节是用左手演奏的,从观众的角度看此部分的情节似乎有些呆板,但演奏者可以将后七个小节用右手演奏,这样在肢体上就能展现出左右变换的美感,而且在演奏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个别音符的重点标注,在每两拍中既要有渐强,也要有渐弱,做到强弱得当。在音色的整体把握中,声音也要有明亮、柔和、暗淡等不同的特点,分解和弦在中低音处徘徊,而摇指在中高音处浮动,做到两方面的相互补充,从而真正衬托出乐曲所要描绘的意境和表达的深刻蕴含。乐曲进入快板后,完全将整首曲子的气氛带动起来,热闹的场景油然而生。在演奏中,更要注意在力度上加以抱我控制,形成前后音色上的对比,从《春到湘江》的第三小节开始就是长摇了,技巧更加难以把握,强弱对比要求更加明确,演奏到第八小节时,要注意节奏的稳定性,乐曲此起彼伏,仿佛在船上的人们相互倾诉,抒发自己内心的喜悦、舒畅之感。而乐曲进入到第九小节时,需要注意的便是衔接上的问题,这里的十六分音符是用论指演奏的,演奏时应注意音符间的紧凑,严密。在演奏到第十二小节和十三小节时,会出现一个七个音,许多演奏家会将其分成两段来演奏,但这种演奏方式会出现明显的衔接不顺畅的瑕疵,不许通过业余时间大量的练习大拇指接中指的转换,才能将七个音连续而完整的演奏出来。乐曲进入尾声的时候,是经过快板的渐强的十六分音符推送的,而作曲家又将快速指续安排到了左手,这个技巧在演奏的过程中是非常难的,不仅要求在速度上要快,而且在音质和音色的掌握中也一定要准,最后整个乐曲要在一片热烈的欢闹场景中结束。

(三)指法间的技巧组合

在《春到湘江》作品中的87小结出现了巧妙地技法组合,运用食指和中指的演奏,无论从技法还是演奏形态上来说都十分困难,但作曲家为了满足音乐的情绪需要,在对传统技法继承的基础上加入了创新元素,运用了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执法技巧组合,将作品的特点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三、古筝曲《春到湘江》的价值和地位

《春到湘江》从竹笛作品改编以来,深受广大古筝爱好者的喜爱。这首曲子不仅能展现古筝独特的演奏技巧和技能,同时还能充分发挥古筝的艺术表现力,将古筝文化得以宣扬和发展。古筝本是中国传统的民族器乐演奏形式,但通过《春到湘江》的演奏让其流传久远,走出国门。

(一)《春到湘江》作品的贡献

从古筝曲的本体论出发去探讨《春到湘江》,既然是改编后的作品,作曲家必然会想到改编后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在审美价值和作品的欣赏角度上是否会有所提高,而不是一味的生搬硬套。然而《春到湘江》却巧妙地做到了这一点,从作品的审美角度来来说,通过摇指的不断变化,使得作品的旋律跌宕起伏,能够给观众带来心理上的强弱变化,时而兴奋,时而低沉。而在技巧上,运用了古筝独特的指法技巧,将古筝曲的独有内涵表达出来,能够让更多观众通过欣赏《春到湘江》感受到古筝的韵律美和中华民族传统器乐的美,从而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

(二)对《春到湘江》作品的展望

从早期开始,古筝的演奏家们为了让古筝成为一门独立演奏的乐器,便收集和学习了国内外大量与古筝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并听了许多场古筝演奏,在原作品的基础上,稍加改动,成就了一首首杰出的作品,同时也为今后的古筝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50年代后期,古筝作曲家开始从更多的古筝作品种吸取营养,丰富自己的作品创作。从历史悠久的竹笛曲《春到湘江》,到古筝曲根据原作进行继承和革新后的全新古筝作品《春到湘江》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不仅从技术层面上有所突破,而且在演奏水平上也呈现出一流的局面,艺术的美感发挥到极致,将“以韵补声”这个中国古筝最重要的美学特征表达出来,对古筝今后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将技术与艺术完美的结合,古筝作品《春到湘江》才会永远被大多数观众所熟知和铭记,才会更具有影响力和深刻的内涵、意蕴。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三大方面阐述了古筝曲《春到湘江》的艺术特色,为今后的移植性艺术作品确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时也将古筝文化推广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而古筝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起来,演奏技巧和音乐形态有着极大地提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音乐作品在继承前辈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又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春到湘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是移植了竹笛曲《春到湘江》,但由于音乐具有交融性和共通性,使得古筝乐曲《春到湘江》含有了竹笛演奏的意味,可谓是两者相通,推进了古筝艺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所以,笔者认为,只有在日常学习和训练中,不断地推陈出新,日积月累,才会寻找出创作的源泉,才能创作出与《春到湘江》一样的优秀音乐作品,从而使得古筝艺术之树能够永远常青。

[1] 吴莉.演奏技术与音乐创作的双重突破-王中山古筝艺术的创新特征[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03:13-15

[2] 沙莉.古筝演奏中左手技法的发展及其在筝曲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理论),2008,06:33-34.

[3] 陈窈.论王中山先生的古筝演奏艺术[J].音乐生活,2008,05:18-20.

[4] 高英.论筝曲《春到湘江》的音乐特点与演奏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4,03:39-41.

[5] 陈子鹏.浅谈中国竹笛演奏艺术二度创作中技法和审美的结合[J].山西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古筝曲竹笛湘江
My Mother
湘江渡
悠然湘江上
红三十四师浴血奋战湘江之侧
我的坚守
民族器乐教学中文化内涵探究的途径分析——以古筝曲《行云流水》的分析为例
浅谈古筝曲《晓雾》的演奏特点及创作风格
浅谈古筝曲《晓雾》的演奏特点及创作风格
刍议传统古筝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竹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