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浮士德》
——有感于浮士德的爱情悲剧
2017-01-29庄颖
庄 颖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试论《浮士德》
——有感于浮士德的爱情悲剧
庄 颖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浮士德》作为歌德的代表作,是歌德毕生思想与艺术探索的重要结晶。可以说《浮士德》的构思与写作贯穿于歌德的一生,直到歌德逝世前一年才完成整部作品。《浮士德》有着宏伟的构思、复杂的内容、庞大的结构,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的熔于一炉,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境界。在文中则不是分析《浮士德》的构思、结构,而是从浮士德的爱情悲剧出发,去体味其中的感情。
《浮士德》;爱情悲剧;歌德
荣格说:不是歌德成就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成就了歌德。
《浮士德》是歌德从16世纪的一个德国民间传说获得灵感并以其为蓝本所创作出的诗体悲剧,其创作的时间超过了60年,其中倾注了歌德一生的心血。整本书长达一万两千余行,分为了上下两部,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这部不朽的诗剧,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描述了悲剧人物浮士德坎坷而不凡的人生历程,揭示了西欧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人物反对封建主义,不断探求理想人生和理想社会的过程。它与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等齐名,被文学史家称为史诗性的巨著。
浮士德的人生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浮士德所经历的知识悲剧、爱情悲剧、政治悲剧和艺术悲剧,都植根在德国现实生活的土壤上,也是以现实为基础的,每一场悲剧都是浮士德与社会发生冲突的结果。因此,《浮士德》被赋予了更为广泛的意义。其中,格蕾卿的悲剧,是浮士德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所经历的第二场悲剧。也是我此次重温此书印象最深的一部分。这场爱情悲剧,既葬送了美丽纯洁少女格蕾卿的生命,也使得浮士德的爱情之路越发艰难。研究《浮士德》中爱情悲剧的成因,我们可以对主人公的了解更加深入。可能是因为渐渐长大了,我对爱情观这部分开始有了新的认识。这一部分处处如尖刀一般刺痛我的心脏。
浮士德的爱情阶段始于他冲出书斋后,爱上了市民格蕾卿。与格蕾卿的爱情象征了浮士德的欲望,而这种欲望不但遭受了世俗的批判,还有理性的冲击,最终使浮士德丧失理智,甚至丧失道德。首先是对旧的习俗的挑战,浮士德所追求的格蕾卿是一个贫穷而善良的宗教女孩,而浮士德则是一名贵族青年,这在地位上是无法改变的平等,这也决定了他不可能在这个女孩身边停留太久。而最后格蕾卿拒绝浮士德的救赎也证明了宗教之间不可跨越的鸿沟。其次,一系列无意识中犯下的错误最终导致了他和格蕾卿之间的悲剧,表明命运在很多时候是无可奈何的,人生往往会陷入走投无路的绝望之中。
格蕾卿的被抛弃,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两人性格、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根本差异。格蕾卿的小市民价值观,明显和浮士德不满现实、追求理想人生等等在他身上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不相符合。浮士德渴望的是“跳身进时代的奔波”,“跳身进事变的车轮”,“领略尽全人类所赋有的精神”他的精神性格一直在向前发展,理智与感性的交锋,愚昧和聪慧并存,在寻求人生真理和极限的大道上,最最重要的,从来不是爱情,对于浮士德来说,爱情固然好,然而却不是最重要的。他不能同格蕾卿走上同一条道路,格蕾卿不适合也不愿走向自己从未接触过的未来、一个不安定的未来,他们不是思想契合的伴侣。他们的爱情缺乏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是无法上升到理性高度的,而如果沉溺于爱欲就意味着放弃追求和理想。浮士德在理性与情欲的矛盾中,他必须做出一个重要的抉择。在我们忐忑不安的时候,然而他仍为了对爱情的利己享受和体验,把格蕾卿推向了悲剧深渊。于是她便不得不永远离开浮士德。
正是《浮士德》,她引着我逃入内心的深处挖掘与开垦,在心灵里放荡,去感知那未知的世界。如果有人要问我在她身上发现了什么,那么我会说发现了我自己。对这本书,我们总是要一读再读,因为这本书不但能给我们自身的生活起到先验的指导,同样也可以让我们获得超脱于自身小世界之外的丰富的精神体验。除去常读常新,我们没有办法对这本书获得更加深入的理解。如果我们能够在DOTA、电影、韩剧之外,为这本书分出一点的时间,那么在我们的行为之中,也就有了积极进取的人类能动性的体现。
回到主题,希望世间不会有太多格蕾卿这样为爱奋不顾身的女孩,也希望在当今的社会中这样的爱情悲剧越来越少,社会更加和谐。
[1]王维雅.《浮士德》及其现代性内涵探究[J].商洛学院学报,2013(01):56-60.
[2]张晔.“浮士德精神”新解——“欲望”、“基督精神”及“人性”升华说[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01):76-80.
[3]冯伟.浮士德的博学与虔敬——克里斯托弗·马洛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与基督教伦理[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03):100-104.
I
A
1006-0049-(2017)11-02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