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威经验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启示

2017-01-29王莲子

山西青年 2017年7期
关键词:杜威经验幼儿园

王莲子 刘 舫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杜威经验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启示

王莲子*刘 舫*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是经验的重组”、“教育是以经历、体验的内容为目的。”而幼儿园课程又是指在尊重幼儿既有经验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探索、交往、体验、感受的机会,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幼儿获得新的有益经验的教育活动的总和。通过重新审视、反思杜威的经验论教育思想、经验课程观和当前幼儿园课程存在的问题启示我们,在课程选择上关注幼儿的生活是课程选择的出发点;应以“经验”来整合幼儿园的课程;重视幼儿的主体作用。

杜威;经验课程;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应尊重儿童去探索、交往、体验、感受,进而引导幼儿获得有益经验。与杜威的经验论中所认为的经验是生活,是主动尝试做的行动,即通过人主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获得有益经验有暗合之处,杜威还强调课程学习的条件是学生的经历、体验,同时学生的经历、体验也是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经验既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也能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相吻合。同时,幼儿园的生活课程的概念,也被称为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现实生活和生活经验,必须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把握幼儿的生活规律和特点,满足幼儿的日常生活需要和情趣。因此,只有注重幼儿在幼儿园进行探索、体验、获得经验的课程,才能真正让幼儿体验快乐的童年。

一、杜威经验论教育思想之于课程观的内涵解读

(一)杜威的经验论教育思想

经验是个体或群体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劳动或其他活动与外部事物发生联系,从而获得一定的体验,并通过积累形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和处理具体问题的技能。经验就是生活,“经验”是一种人的主动尝试行为与环境两者之间作用与反作用相融合的方式。“经验”所包含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我们应充分利用积极因素的经验,改变某些消极的因素,最后让这两个因素以特有的形式结合着。在主动积极的因素中,经验就是尝试,在被动消极的因素中,经验就是承受结果。”显然,对于经验的看法,杜威的观点与传统的观点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就在于经验最开始的任务就是“做的事情”,其次是尝试、承受等“做的行动”。在这种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体与事物之间不再是对立的、而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经验”不仅包括人们做什么,经历了什么事,也包括人们的活动。

杜威将儿童从书本背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这也是他革新传统教育而创立的新的教育理论,他认为,人不能抛开生活的环境,学校也不能从眼前的生活中独立出来,因此,教育并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打算,而是着眼于当下的生活,这就是教育即生活。同时,他批评了传统教育忽视儿童本能的倾向,只是从外部强迫他们听从成人的学习经验,但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内部本能的生长,教育即生长。他还把教育作为一个连续的过程,从已知到未知的体验,这个过程不仅是教给儿童一些科学知识,而且更是让他们在成长中体验活动,体验离不开儿童个人活动。这就是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在杜威看来,生长是离不开生活和经验的,没有生长意味着没有教育,教育的精华所在是生活和经验。因此,他声称自己的教育哲学是“经验的、操诸经验的和为着经验的”教育哲学。

(二)杜威的经验课程观

经验课程的实施途径是由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实物材料,一切以儿童为中心、满足儿童的需要来展开的。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曾表达了他对那些儿童亲身体验过的活动才叫经验的说法表示赞同,认为应长时间让儿童通过实物和各种活动来学习。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同样持这种观点,杜威以课程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儿童的需要,这种与前两位不谋而合的思想也是一种承接和延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经验的指导数量的扩张能力增强,所以幼儿会获得成功的教育。

在杜威经验教育哲学,“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等观念指导下,他提出了以“经验”为核心,围绕儿童的经验展开,以扩充儿童的经验为目的的课程观。

1.经验的两个原则

经验论是杜威教育哲学的核心。教育即生活,“生活教育”在其最广泛的意义上说,这是生命的延续”,“个体的和种族的全部经验”,所以教育来自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杜威比较看重学生已掌握的经验与教育有机体之间的关联。他认为,凡是从经验中产生的教育才将会是真正的教育;然而,经验与教育二者是不同的,不是所有的经验都相同地发挥着教育的作用。只有那些可以促进儿童的成长经历,使儿童获得有益生长的经验才是真正有教育意义的经验。因此,经验必须满足以下两个原则才能进入课程,对教育起着一定的作用。

第一,经验的连续性原则。杜威的经验观可以隐含在类似这样的活动场景中:某幼儿园进行的一节社会活动课,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角色表演如扮演交通警察、公交司机、乘客等角色认识红灯停、绿灯行这一常识,学会遵守交通规则,其实这一活动本身就足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就会主动探索,体验,不仅获得了知识,还收获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还有些经验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探索,经历才能获得,但对未来生活是有很大帮助的,而若是幼儿在一个时间段却进行着多种多样的活动,那么虽然幼儿可能会获得不同的经验,但因这些经验之间毫无联系,幼儿很快就会忘记,对幼儿来说就是没有任何教育意义的。连续性原则指的是能把对过去的经验和现在正在接触到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并能形成新的经验以及引导或控制未来的经验。

第二,经验的交互作用。任何经验的客观条件和内部条件,即相互作用的有机体,并以同样的方式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且学生与环境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的。我们必须重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条件方面,注重儿童的兴趣发展,重视儿童发展的客观环境的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连续性和自然的互动和整合意味着传递、沟通、转变不再是一条直线,一个单一的经验,而是非线性和多样性

的综合。

2.课程经验必须心理化

杜威在《儿童与课程》(1902)这本书中写道:“除却儿童的经验,那些被排除在教材之外的、一些固有的东西可以作为是额外的独到见解,以儿童所存在的真实理念和各个学科存在的教学形式视角出发,将固有经验改造重组为可接受的真理,就是各个科目所具备的特质,是不断吸收和壮大的过程。”简单概括为:两类课程共享经验,也是俗语讲的两点一线的道理。两种并无根本分歧,问题的关键不在学科课程还是活动课程而在如何组织课程。对学科课程的逻辑结构可以适用于成人,但不适合儿童。充分考虑到只有儿童心理发展的次序与现有经验和能力协调起来,才能更好的把课程教材完整组织。因此,杜威认为文本的组织应该心理化。

3.“从做中学”——课程实施的方法

教学并不是填鸭式的教给知识,而应该将实际生活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式的给予儿童。这就应“从做中学”。杜威认为一切学习来自经验,经验首先是做的事情。儿童应该从经验中学习,或者说从做中学。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习的能力导致直观形象的内容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因此,对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必须与幼儿一起探究、交流、操作经验和行动。杜威反对“传统教育”课程教学,提出:“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经验、游戏中、学生的活动和工作、在课外活动形式类似活动的儿童和青年工作中出发。”课程的任务一定是以儿童过去已获得的经验为基础,进一步发展为新的经验,最终为了儿童的发展为导向。因此,对课程来说“自然发展的进程总是包含着做”,应遵循儿童获得经验的本能及应发展的自然方式,但应该指出的是杜威所说的是不要让儿童盲目地行动,还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在活动中应成为儿童的伙伴或参加者。

在课程实施方面,杜威主张课程与教学的统一。“做中学”是其课程理念,跟传统的“填鸭式”课程完全不同,它强调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传统的课程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而杜威的经验课程实施观富有实践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成为课程实施的主体。

二、幼儿园课程的本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环境,满足其各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快乐的获得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幼儿园课程的本质是幼儿的课程、活动。我们应重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儿童的生命成长,使儿童向着积极增长的方向成长。

(一)经验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和形式

幼儿园课程不仅是为幼儿也为课程目标的增长,更应努力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成长经验。教育不是以未来的生活为目的而展开,而是应从幼儿眼前的生活着手,现有的生活情境应该作为幼儿园的主要内容。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应该是来自于幼儿能够亲身经历、体验并从中学习而获得有益经验,因为幼儿园课程是幼儿的生活经历的一部分,已不再是过去那种专门组织的“课”,正如杜威所说,“一个生动的个人经验是为了儿童的课程。”“幼儿对课程的体验”是幼儿用眼睛看,用嘴说,用手和脚来探索世界,以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因此,经验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和形式。

(二)与经验紧密相连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特点

幼儿园课程是指儿童的日常活动的总和。如进餐、睡眠、游戏、户外活动、和教学活动等都是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活动。它是以幼儿及幼儿群体为主的有计划的生活,又是由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创设的特定情境并渗入一定目的的生活。可见,生活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与实施途径。幼儿的认知特点要求幼儿在系统的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不断地积累周围世界的经验。经验即生活,幼儿园课程所包含的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场景越贴近,越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的学习也就更有效。如果脱离儿童的生活、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则会出现无法与这个社会共同生活、交流、生存的人。因此,幼儿园所要开展的活动必须与生活紧密联系,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价值,体现生命的色彩。幼儿的生命是敏感的、具体的,充满发展机遇。课程和生活紧密相连才能真正促进幼儿个性自然、自由、充分地发展。杜威说:“将学校科目相互融合在一起的是儿童本身的社会生活,并不是科学,文学,历史,地理。”幼儿当下的生活是课程的焦点,与经验紧密联系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特点。

(三)幼儿园课程必须回归幼儿的经验世界

幼儿园课程需要依照幼儿的经验来设计,这是幼儿园课程的本质。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是由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儿童的身心发展不成熟,心理发展还处于感知动作以及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对学龄前儿童而言,研究的逻辑是生活的逻辑,而不是知识的逻辑体系。让幼儿在一个真正能发挥主体性作用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这也是回归幼儿经验世界的本质。同时,由于社会是整体的,学习是整体的,发展也是整体的。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幼儿园课程,或某种做法,应体现在整合、整体的思想,所有的发展水平,所有的知识都应该通过幼儿生活的综合,使它成为一个有机的,生动的,儿童发展的现实经验系统。

三、杜威的“经验论”对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

根据杜威的经验和对幼儿经验的教育选择的标准规定的概念重构,学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经验,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经验是主要的。在获取学习经验的过程中,儿童就是主体,他自己决定学习的质量。教师就是应该将高效的、富有创造性的经验用于教学任务中。所以,在幼儿园课程的选择上应该是:

(一)关注幼儿的生活是课程选择的出发点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感性直观的,幼儿的学习内容取自于周围的生活。杜威认为,“当前的学习材料蕴含在现实的经验之中”,为了保证幼儿的学习效果,应将幼儿园课程的编排与当前的生活紧密联系。例如,教师设计了“超市购物”的主题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学习与掌握超市购物的生活常识和一定的行为规范,并体会超市购物带给人们生活的便利。可见,生活是基础,幼儿是主体,课程是基于幼儿生活的桥梁,并与生活建立起联系。

(二)以“经验”来整合幼儿园的课程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活动都可能是幼儿园课程,而生活是一个连续的整体,生活中的经验不会孤立地发生,特别是对于学前阶段的幼儿,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他们获得经验的过程中,以及从而改变过程的能力,都应该具有整体性,这是幼儿学习的总体特征。然而传统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目的是传授知识,忽视和割裂了幼儿的经验。因此,基于儿童的幼儿园课程,在实际的课程实施中,儿童是以“完整人”的形象出现的。课程内容应关注儿童的“生活世界”,以“经验”来整合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加强课程与儿童的实际经验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幼儿园课程应让五大领域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让幼儿在一个有机的发展整体中获得完整的经验。

(三)重视幼儿的主体作用

幼儿是生动、活泼的个体,他们喜爱游戏,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各式各样的物品,幼儿园课程不应该只是让幼儿在教室中端坐静听,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活动中探索、交往、体验和感受,然而如今许多幼儿园都是让幼儿在“静坐”中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这样不仅扼杀了他们爱动、喜欢游戏的天性,而且还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幼儿应在自己主动的探究、行动中获得经验来整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以幼儿为主体,树立儿童“探索、体验、反思”的课程观。他提出了“做中学”的学习,其中,“做”不是指肢体的机械运动,而是充满探索、体验。反思性思维的作用,是通过探究性的行动将经历,和模糊混乱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转为一个明确的、一致的,确定的和和谐的局面。探究是主体的探究、反思是主体的探究、行动是主体的行动。因此,“探究、反思、行动”的课程,是真正的主体性课程观,是切实彰显幼儿主体性的课程观。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杜威经验论教育思想、经验课程观和幼儿园课程本质的解读,探究了其对当前幼儿园课程的启示,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了其对当前幼儿园课程的启示。但强调以儿童经验为中心整合课程内容,尊重儿童经验的完整性。真实的、完整的幼儿园课程为了幼儿的教育应该真正关注生活世界,这也是幼儿园课程永恒追求的主题。因此,让幼儿自己在一个真正需要的,能充分发挥潜能的世界里和我们一起携手勾勒未来的宏图。

[1][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53,14,7,24,201.

[2][美]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50.

[3]约翰·杜威著,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0,128.

[4]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202.

[5]虞永平.幼儿园课程与幼儿生活[J].早期教育,2000.01.

[6]虞永平.试论幼儿园课程及其特质[J].早期教育,2001.01.

[7]虞永平著.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7.

[8]马开剑.杜威重建经验概念的课程价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3).

[9]刘占兰.要尊重和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J].幼儿教育,2001(11).

[10]蒋雅俊.儿童,经验与课程:哲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11]杨佳丽,王春燕.杜威的“经验”概念及其对我国幼儿园课程选择的启示[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01).

[12]王喜海,李红英.幼儿园课程:知识还是经验[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5(03).

[13]虞永平.论幼儿园课程中的主题[J].学前教育研究,2010(05).

王莲子,女,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015级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刘舫,女,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015级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

G

A

1006-0049-(2017)07-0053-03

猜你喜欢

杜威经验幼儿园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爱“上”幼儿园
让我们摇起橹来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