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高校工科专业学风提升的对策研究*
2017-01-29徐玲
徐 玲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师范类高校工科专业学风提升的对策研究*
徐 玲**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师范类高校工科专业学生因为专业特点、性别比例突出以及心理特殊性等原因,在学风上呈现出新的特征。针对目前师范类高校工科专业学风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加强专业平台建设;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加强学生思想引领;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实现全员育人新格局;三个课堂联动,搭建学风建设新载体四项对策。
师范类高校;学风;原因;对策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动机、态度、认识方法等方面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行为表现的综合反映。[1]专业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创建优良的学风既是高校的立校之本,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师范类高校工科专业学生除具有普通大学生的特点外,因为其专业特点、性别比例突出以及心理特殊性等原因,该类学生在学风表现上呈现出新的特征。因此,分析师范类高校工科专业学生的学风现状并查找原因、分析对策尤为重要。
一、师范类高校工科专业学风存在的问题
师范类高校工科大学生的学风现状整体上是良好的,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态度端正、方法适当。但仍有部分学生还需改正:少数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学生纪律观念薄弱,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时有发生,考试违纪、作弊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学生干部未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二、师范类高校工科大学生学风现状成因分析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它与学生个人特点、专业特点、高校办学理念和条件、各项管理监督制度的健全与否密不可分。
(一)学生心理具有特殊性
“师范类的高校去培养工科专业的学生,它有什么优势?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有竞争力?”这是社会对师范类高校工科专业的质疑,同时也是学生自己的质疑之处。特别是在就业、考研面试过程中,师范类高校工科学生被区别对待,这直接影响学生专业思想的稳定性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专业特点及性别差异突出
工科专业学生的活跃度比理科生强,且工科专业的学生以男生居多,调查发现,该院工科专业中,男生占78%。根据与该院辅导员座谈了解到,从整体上来看,男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女生更强,但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上不如女生,以某工科专业为例,推免研究生均为女生。
(三)工科专业发展实力不足
师范类高校的工科专业与示范专业相比,在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办学模式、办学经验等方面都存在欠缺。首先,工科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工科专业的教师组成一般由青年专业教师、专业领军人和部分其他专业教师转入组成。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上还存在欠缺,而这类教师为了提升学历和能力,通常会选择读博继续深造,这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师资队伍的不稳定,严重时可能会出现专业课程没有老师上的情况。其中一小部分教师是由理科专业的教师转入,该类教师在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方面还存在欠缺,而由于种种原因,师范类院校在引入工科专业领军人问题上困难重重。其次,部分工科专业的办学模式仍沿用理科专业的模式,甚至在课程设置上也与理科专业区别不大,这严重影响了工科学生的培养质量。另外,工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不足。应用型专业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实验操作、实习训练对于工科生来说至关重要,学校也有意识的开设创新性实验室,加强与校外企业联系,建立实习基地,但涉及的面较窄,进入创新性实验室学习的学生较少,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学生在部分企业实习的过程中没有人员指导,使得实习过程流于形式。而师范类高校工科专业发展的不足从根本上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营造优良学风的合力尚未形成
专业教师、管理干部、辅导员以及学生家长是创建优良学风的中坚力量。班级优良学风的创建需要大家的共同配合。然而目前,高校往往将这项工作压在辅导员一人的肩上,且存在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相脱节,政务、教务和学务也未形成有机的统一的问题。[2]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五)学风建设监督机制体制不健全
高校在学风建设方面的监督管理制度多针对于学生群体,然而,部分教师多将精力投入到科研中,对于教学多采用完成任务的心态。对于课堂上学生睡觉、玩手机等情况不闻不问;辅导员由于忙于行政事务,鲜有时间走进课堂、寝室,甚至有些学风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都成了一纸空谈。
三、改善师范类高校工科大学生学风现状的对策与建议
(一)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加强专业平台建设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专业培训、教学技能竞赛、开设示范公开课、专家教授传帮带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改善教学方法;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方面综合考虑教学和科研的比重,减轻专业教师的科研压力,让教师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教学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上的关键作用,形成以教风促学风的良好局面。
2.加强实验室、实训中心等实践平台建设
完善实验室以及实训中心的设备等硬件设施,从办学条件上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优良环境;合理设置工科专业的实验等实践课程,帮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开设创新实验室等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的场所,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3.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学生实习和就业的渠道
高校要“走出去”,多到企业考察交流,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并有针对性的完善培养方案;与企业建立培训实践基地,让学生在企业一线实践锻炼,并获得专业工程师的实践指导;开设“工程师论坛”,定期邀请企业工程师到校为工科学生培训指导。
(二)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加强学生思想引领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主题班会、谈心谈话、素质拓展活动等形式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远大理想和抱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的动力,并将这份动力转化为认真学习的行为。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方向
从开学伊始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方向。针对不同的年级阶段确定不同的重点内容,开展不同类型的工作。一年级重学习方法的引导,二年级重动手实践锻炼,三、四年级重分类别的指导,动态持续的规划指导。
3.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座谈、师生见面会、新老生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专业特点、学习方法、就业前景等,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巩固专业思想;建立激励机制,针对专业学习好的予以表彰,实行朋辈榜样教育。
(三)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实现全员育人新格局
1.严格学生日常管理,发挥学生“三自功能”
将课堂考勤、电脑使用管理、早晚自习检查规范化制度化,与学生的评优评先相挂钩;加强考风建设,引导学生诚信考试;班级成立学习帮扶小组,实行班干、党员帮扶制度,加强与高年级优秀学生的交流,实现传帮带,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2.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加强辅导员职业能力素质培养。通过培训、集体学习会、外出考察学习、职业技能竞赛等形式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加强辅导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可以通过制度保障、宣传教育等方式引导辅导员正确认识职业内涵,提升职业的认同感和幸福感,从而热情主动的投身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中,关心指导学生的学习,发挥其在学风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3.加强教师、辅导员、管理干部以及学生家长间联系
学生的学风建设需要教师、辅导员、管理干部以及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管理干部要经常性的通过座谈、走访、听课等形式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并进行督促与反馈,以优良的教风促学风;辅导员要深入课堂一线了解学生上课实况,与教师共同做好学生上课的考勤与纪律要求;辅导员要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家校共同努力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四者间相互协调沟通,努力形成学风建设的合力。
(四)三个课堂联动,搭建学风建设新载体
在加强第一课堂上的学风建设之外,丰富专业素质拓展活动为核心的第二课堂,拓展社会实践第三课堂。组织各类专业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与教师及企业的各类科研项目,引导学生深入企业实习锻炼,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以赛促学、实践育人的良好局面。
[1]王巧.地方高校大学生学风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高教视野,2007(9).
[2]张利国,袁传军,龚涛.民族高校理工科大学生学风调查与对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
*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工作校本课题“学生学习与发展需求分析”(项目编号2011xgxb12)。
**作者简介:徐玲(1987-),女,汉族,安徽宣城人,硕士研究生,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科学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
G
A
1006-0049-(2017)24-0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