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城市社区音乐文化现状及分析*
2017-01-28刘双磊
刘双磊
(石家庄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河北省城市社区音乐文化现状及分析*
刘双磊
(石家庄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社区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城市化发展的显著标志。河北省要“全面提升河北文化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从而促进经济发展,这都离不开社区的文化建设。音乐文化建设又是文化建设中不可缺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效的对河北省城市社区的音乐文化建设现状做调查及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于河北省城市社区的音乐文化建设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河北省;社区;音乐文化;音乐建设
一、河北省社区居民的音乐文化活动
(一)秧歌活动
1.秦皇岛市聚源同乐秧歌队
据调查,该秧歌队成立于2010年,这支秧歌队的创建者及组织者叫江秀芝。目前参与者中年龄最大的有70多岁,年龄最小的有20多岁。成员主要来自于秦皇岛市开发区光源超市附近的居民。成员有50余人。他们主要是利用晚上的时间在广场上练习秦皇岛昌黎地秧歌。他们在练习过程中除了保持有歌、舞的形式,还增加了戏剧性的元素,突出了秧歌的戏剧表演特点。他们的练习是在贴近自己生活基础上保留了原先的一些曲目,如《柳春娘》、《化蝶》、《反北姑》等。
2.保定市人民广场益寿秧歌队
该秧歌队成立于1995年,已有21年的历史。成员有80余人,岁数最大的有近80岁,也有儿童参加,主要来自于附近的住宅小区。他们的表演内容主要以华汇秧歌为主,包括:太平车、旱船、赶驴、大花轿等,此外还表演朱绢舞、彩绸舞、彩扇舞等。益寿秧歌队的创建者及领队是屈树安,秧歌队的所有活动包括服装道具、召集队员及联系演出都由他来负责。该秧歌队除了平时的日常活动之外,也参加保定市老年协会及社区组织的演出,他们分文不取,纯属义务演出。除了这些活动之外,他们也偶尔参加一些开业庆典等商业活动,所得经费均用于秧歌队日常的服装道具支出。
3.保定市龙潭公园风帆社区秧歌队
该秧歌队比较有特色的是成员全都是女性,年龄集中于40-60岁之间,她们主要以国家推行的健身秧歌为练习内容,掌握了全国推行的六套健身秧歌,而且还能够经常在秧歌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二)舞蹈活动
1.石家庄市高新区想象国际体育公园广场舞活动
石家庄市高新区想象国际体育公园于2014年投入使用,广场舞活动主要集中于公园的东南角,多以附近的居民为主,人数有五十人居多。虽然公园建成使用的时间不长,但是广场舞活动开展的比较活跃,参与的人群众多,上至七旬的老人,下至玩耍的儿童都有参与其中。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这样也带动了很多想跳广场舞而不好意思参加的人群。在人群中很随性的跳着舞蹈,愉悦身心,也是社区百姓在晚饭后主要采取的一种活动方式。
2.保定市滨河公园拉丁舞活动
参加活动的爱好者年龄广泛:自六岁至六十岁的人群都有。但是,主要为女性群体,并且以青少年为主,她们在大部分时间是训练基础舞步,主要以伦巴和桑巴为主,由于拉丁舞的特点是动作夸张、身体扭动幅度大、音乐过于西方化,使得很多人望而生畏,舞种的特点也不符合中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条件,因此参加拉丁舞活动的人群较少,观看的较多。
3.石家庄市高新区邮局小广场舞蹈活动
石家庄市邮局小广场坐落于珠峰大街与裕华路交口西南角,他们的舞蹈活动多以交谊舞为主,自2004年开始一直活动至今。参与人群和观看人群众多,可以说是高新区最热闹的舞蹈活动。这里没有固定的参与人群,多以附近的居民为主,活动时间为晚上。大家时而跟着缓和的音乐,时而跟着很动感的音乐,很随性的跳舞,以达到放松身心和锻炼身体的目的。
4.秦皇岛市同心梦想广场舞活动
这里的舞蹈队教练叫王新爱,是一名退休职工。组织者及队长叫郭老师,也是一名退休职工。她们的活动地点在华苑新居广场,以晚上时间为主。跳的曲目也非常广泛,有民歌类的《梦里水乡》、《爱我中华》等,也有很时尚的《小苹果》、《江南style》等,也有英文歌曲《No Body》、《Floor Filler》等。该团队表演的广场舞还曾与2012年获得了秦皇岛市第二届广场舞比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三)歌唱活动
1.秦皇岛市海港区老干部合唱队
合唱队的成员大多数为退休的教师与干部,年龄在60-70岁之间,伦淑荣担任乐队的键盘伴奏和指挥,并且是乐队的创建者。活动地点在海港区职工活动中心,多以周六日为主。若有演出活动的话,乐队还会增加排练时间,但是乐队多以自娱自乐为主,以此达到活动身心的目的。
2.保定市竞秀公园歌曲联唱活动
乐队以民族乐器中的二胡、笛子、笙、阮等为伴奏乐器,多以个人独唱的形式为主,乐队成员多数为退休职工。自2004年开始,他们就活动于竞秀公园的群芳坞凉亭里,每天上午8-11点为活动时间。这个活动的主要特点在于,每个人都能够在热爱音乐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并且展示自己的才华,以达到娱乐身心的目的。
3.石家庄市阳光艺术团合唱团
石家庄阳光艺术团合唱团成立于2007年,合唱团进入正规的排练活动是在2012年3月份开始,这得益于合唱团现任指挥郑秀娟的加入。郑秀娟是石家庄学院音乐学院的一名声乐专业毕业生,她的加入使得合唱团的排练以四部和声为主,并且在成员能够接受和理解的基础上采取正确和科学的演唱方法。成员大多以退休职工为主,目前在册人员有160人之多,排练场地在石家庄市长安公园西南角,合唱团的拿手曲目有《把一切献给党》、《映山红》《青春小鸟》、《嘎达梅林》等,曾在石家庄电视台举办的合唱比赛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二、河北省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现状分析
综合上述典型事件和笔者通过走访、电话访谈得到的调查,河北省社区音乐文化活动整体比较乐观,但是也有一些情况,现归类为三点进行总结:
(一)参与者“老龄化”趋势明显
现在参与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的多以老年人为主,从年龄上来讲,55岁以上的老人占八成,以女性为主。离退休人员占总数的七成,其余人员为在职人员和少量的大学生群体。老年人在退休以后,参加社区音乐活动不仅能满足他们的心理要求同时对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又有帮助,因此,老年人大都乐意参加社区音乐活动。不难看出,在社区的活动中成为老年人特有的活动项目,这会不断失去音乐艺术活动所应该拥有的朝气蓬勃的活力和生命力。
(二)缺乏专业的艺术指导和织者
从社区居民参加社区音乐活动的概率来看,较为随机,或三五好友相约或是打发空闲时间,处于一种自发的无组织状态,缺乏专业的指导老师和组织者。而没有专业的指导老师和组织者也影响了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的发展及壮大,因为音乐活动在执行过程中少不了专业的音乐理论进行支持和支撑。社区活动的正常进行与发展都却少不了组织者。就目前河北省的社区音乐活动现状来说,大多数参与者都没有接受过或接受过很少的音乐教育,当然,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而专业的指导老师和组织者的加入是可以有效的去填补这一空白,对于社区音乐活动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缺乏有效的管理
社区的音乐文化活动是社区居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丰富社区活动的主要措施和形式,因此,社区的音乐活动应该是社区管理的重点。从场地的划分安排到人员组织者的确立都关系到社区音乐文化活动能否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它不仅关系到社区文化活动的规模,也关系到质量,更关系到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归根结底,规范管理工作的开展及工作人员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及效用势必对社区音乐活动的发展起积极促进的作用。
(四)活动场所匮乏
目前社区音乐活动的场所多以室外为主,例如:露天广场、公园等,设备整体比较简陋,音响和灯光效果差甚至于没有灯光。虽然很多社区都有室内活动场所,但河北省社区音乐活动时间多集中于早上7:00-8:30,晚上7:00-9:00及周末,受这些时间原因的限制,室内场所利用率并不高。然而在我国的北方,春季多风沙、冬季较为寒冷,活动场所的局限性在不同程度上也阻碍了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的发展。
三、结语
总的来说,河北省目前有11个地级市,笔者通过对这些城市中近一百个社区的公共绿地、城市广场、住宅小区小广场、文化活动场所进行调查,采取电话采访、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对社区百姓自发组织的音乐文化活动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他们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将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提出自身合理的建议。
[1] 李冉.河北省社区音乐文化体系建设研究[J].文教资料,2013,16: 58-59.
[2] 沈中禹,王敏,李妍.基于河北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校人才培养战略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3:107-108.
2016年度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河北省城市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研究成果之一(201601731)
刘双磊(1986-),男,石家庄学院讲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