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巴赫《意大利协奏曲》

2017-01-28

黄河之声 2017年5期
关键词:曲式协奏曲大调

万 洋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1)

浅析巴赫《意大利协奏曲》

万 洋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1)

J.S Bach,巴赫,西方巴洛克音乐时期的巨匠,被誉为“西方音乐之父”,著作等身,终生命运与宗教表里相依。而他的为双层大键琴所作的意大利风格的《意大利协奏曲》却在众多宗教性作品里独具世俗性与主调性的独特魅力。本文将从该作品的写作背景、手法及曲式结构上进行简单个人分析。

巴赫;协奏曲;《意大利协奏曲》;曲式结构

一、Johann Sebastian Bach 约.塞.巴赫(1685-1750)

J.S巴赫,18世纪初键盘音乐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他是西方音乐史上承前启后的伟大音乐家,也是钢琴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巴赫的古钢琴作品代表作有为学生练习手指而作的《十五首二声部创意曲集》和《十五首三声部创意曲集》,《英国组曲》和《法国组曲》,《帕蒂塔》又称《德国组曲》(巴赫最成熟的作品之一),《平均律钢琴曲集》(被誉为“钢琴音乐的旧约圣经”是巴赫古钢琴音乐中的最高杰作),《d小调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赋格的艺术》(巴赫最后的作品,是音乐家的“哲学著作”),还有接下来笔者要浅析的《意大利协奏曲》。

二、协奏曲

协奏曲,这种独特的体裁最早在意大利形成,这一体裁有着无限的张力与扩展力,最初是由当时流行的三重奏鸣曲作为基础改进而来,最先出现的是大协奏曲,作曲家托列里用乐队里两组乐器来分工担任“主奏部”与“协奏部”,以此来替代原来三重奏鸣曲三声部中的两个高声部,增强了主奏与协奏两声部之间的强烈对比,这大胆的一步真正变成了音乐史上的具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巴洛克时期的管弦协奏曲分为大协奏曲和独奏协奏曲,对独奏协奏曲发展贡献最大的要数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1678-1741),他创立了巴洛克式协奏曲的典范,后来的巴赫也深受这一风格的影响。

维瓦尔第对独奏协奏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三个月长得曲式结构:回旋式快板—歌唱性慢板—舞曲风格快板。这些在巴赫的《意大利协奏曲》中均有体现。

三、《意大利协奏曲》

《意大利协奏曲》创作于1734年。意大利风格的大协奏曲是巴赫最喜爱的体裁之一,《意大利协奏曲》可以说是巴赫在协奏曲创作上的登峰造极之作。这首协奏曲不是用乐队来伴奏的,而是在一架两层键盘的羽管键琴上弹奏的。演奏者通过两层键盘和音栓,奏出力度强弱的对比。巴赫本人标注的“forte”意即在第一层键盘上演奏,模仿“乐队合奏”,而“piano”则是指在第二层键盘上模仿独奏乐器。

(一)主调风格之美

《意大利协奏曲》中我最喜欢的也是最柔美的要数庄板的第二乐章,在第二乐章中采用了二部性的曲式结构,虽说再现部中主题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巴赫仍旧是通过使用大小调的近关系转调手法让我很是清晰的感受到了主题一次次的回归,这样迂回曲折却又在两声不中流畅衔接的十分自然,让我更加喜爱痴情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

(二)意大利风格之美

意大利风格的协奏最引人入胜的当属独奏与全奏之间强烈清晰的对比,对比中又有细微的小突显,才能使得整个作品不单调,有内涵。世俗民族性音乐风格与宗教式音乐感觉完美融合,使我发自内心的深深的佩服巴赫。

(三)曲式之美

1.《意大利协奏曲》第一乐章分析

这一乐章是快板乐章,F大调,4/4拍,第一乐章是整首作品的基本乐章,第一主题占据主要地位,情绪饱满激情,使用了对位手法,之后所有的新主题之间只有对峙关系而没有鲜明的对比,这一乐章采用的是三段体式,首尾相呼应,中段是派生的新材料,增强了乐章活跃的情绪和气氛。

乐曲的主题自F大调起始,主调共出现了4次,情绪十分热情,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主部与副部主体之间的对比,调性与情绪之间的对比,构成了鲜明的协奏效果。

旋律分交由右手完成,左手为柱式伴奏织体,多为平行三、四、五度。副主题由F大调转为C大调,主题第三次出现时有转为降B大调。各段中的音乐通过插部的出现连接形成对比,主题音乐在不断地变化反复。

2.《意大利协奏曲》第二乐章分析

这一乐章是抒情的歌唱的行板,3/4拍,模进的复调手法,采用的是F大调的近关系小调d小调,在色彩上与第一、第三乐章的积极向上形成了鲜明的情绪对比。第二乐章中,巴赫受意大利小提琴音乐的影响,采用了主调性的描绘风格,整个乐章曲调悠长缠绵,仿佛女高音在小提琴的和应及中提琴的拨衬下尽情抒发情怀,抒情高歌,旋律优美流畅,娓娓动听地道来。而其中拨奏式的低音不断反复出现的手法,可以追溯到13世纪的经文歌,给人一种遥远经典的复古美。轻轻引入,将听者的思绪情绪从第一乐章的积极热情一点点慢慢拉出,再渐渐带入悠扬缓慢的歌唱,引子后紧跟主题A。

第三乐章急板,4/4拍,在18世纪,急板并不指速度飞快,而是意味着情感生动演奏活跃,这一乐章采用首尾呼应的三段体写法,并用对位的复调手法描绘,充满生机勃勃和欢乐的情绪贯穿本乐章音乐的始终。

(四)演奏法

首先是通过掌握作品的曲式结构、描绘手法、复调手法等等理论知识,来为实践打好基础,只有掌握这些理论上的情感讲解,我们才能在上手的时候更好的把握作曲家的意图;接着就是要多加注意巴赫最最明显的装饰音,不管装饰音的速度慢也好,快也好,都需要把装饰的每一个音符都弹奏清晰,它们都是音乐构成的一部分;最后我想说一下,触键的问题,在巴赫的年代,由于在羽管键琴上发声是断断续续的,不可能连奏,所以在今天我们在现代钢琴上演奏巴赫作品时可选择采用如断奏、半连奏、跳音等触键方式来弹奏,当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需要结合作品演奏的实际要求来做。

猜你喜欢

曲式协奏曲大调
安东尼奥·罗塞蒂圆号作品《降E大调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G大调随想曲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论并列曲式的审美特征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共性写作”时期的非典型曲式中的典型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