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族音乐文化特征及其民族交流研究

2017-01-28马维纳

北方音乐 2017年11期
关键词:藏族西藏民族

马维纳

(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藏族音乐文化特征及其民族交流研究

马维纳

(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藏族音乐文化作为独特的民族艺术具有极高的文化鉴赏价值。本文将通过文献法等研究方法概述藏族在音乐艺术上的基本发展情况、类别及特征,详细分析藏族音乐文化形成和发展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时代背景,深入探究藏族文化音乐的主要特征及其在民族交流上的主要表现。希望从中发现深层的文化价值,为当代音乐的发展提供文化素材和启示。

藏族音乐文化;主要特征;民族交流

前言

我国是多民族共存的国家,各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民族服饰、风俗习惯、民族语言、艺术表现等各个方面。藏族地区就有着特有的音乐文化,深深地吸引了一个又一个的音乐艺术家融入到其充满民族气息的音乐旋律之中。藏族音乐主要是民间音乐,饱含着民族生活氛围,与真实的生活相交融,彰显着充满神秘色彩的民族音乐内涵。藏族音乐文化主要以民间音乐为主,有各种形式的音乐表现包括歌舞音乐、说唱音乐、器乐演奏等等,表现形式层出不穷,异彩纷呈。发展时间悠长,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感和地域风情,在整个民族音乐文化中占据着不容小觑的地位。

一、藏族民族音乐的主要类别

藏族是我国发展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的特殊性造就了这一地区形成的文化内容有着明显的地域性,与地藏人民生活息息相连,音乐内容无一不显现出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现状和情感表现。

(一)藏族民间音乐

藏族的民间音乐可谓是纷繁复杂,有着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和表现内容。藏族音乐文化覆盖了藏族地区人民生活发展的方方面面。比如山歌、族群音乐、作习音乐等等。其中民间音乐中的百姓所经常歌唱的山歌,音域宽广,有着极大的高唱空间,在节奏的表现欢快,高低音起起伏伏,演唱起来十分高亢动人。藏族人民生活时经常会做一些务农活动,在从事这些劳务活动的同时人们会通过歌唱来抒发自己的劳动热情。在进行放牧等活动时,人们会以独唱、合唱等形式放声歌唱,将音乐节奏与劳务动作相结合起来,提高劳动效率。这种类型的音乐较为欢快,节奏鲜明,富有动感。藏族人民在面对自己爱慕的人时也会采用音乐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倾诉心事,这类歌曲在安多地区被叫做“拉伊”,在卫藏地区叫法为“嘎鲁”。这些歌曲大多情感充沛,内容自由,节奏各异,既有惜别的伤感歌曲,也有表白相爱的欢乐歌曲。

藏族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文化,深切地饱含着人们的生活百态和地域习俗,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藏族地区所处的生存环境较为恶劣,生长在这里的藏族人民不畏艰难,创造出游牧文化繁荣至今,生活自由自在,以其充满智慧的思想和勤劳的双手使得该民族取得极高的成就。在藏族音乐里,创作者以其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想象空间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风光景色融入到音乐之中,无论是悠悠绿草的高原,还是牛羊成群的部落都在音乐中多有表现。可以说藏族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融汇在了民族音乐之中,将二者紧密相连。首首音乐都映衬着当地人民多姿多彩生活和情感交流,它们相伴相生,滋润着地藏人民的生活,丰富着地藏人民的精神世界,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藏族人民的生活态度和劳动文化。例如《阿东拉依》等歌曲,音乐内容彰显出人们自在快乐的生活场景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体现出藏族人民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二)藏族宗教音乐

藏族地区的音乐从一开始便与宗教文化内容相关联。七世纪佛教流传到西藏地区,自此藏族地区文化与佛教文化相融,产生了具有地域特点的宗教文化信仰。藏族地区的诸多传说使得在这里生活的人民都具有一定的浪漫情怀,精神世界丰富。藏传佛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行为和生活取向。藏族音乐大多充满了佛教所信仰的慈悲情怀,歌曲内容处处充满人文关怀,表现出的自然生活协调统一,有着超凡脱俗的乐观态度。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忙碌,被各种各样繁琐的事情所牵绊,情感上的诉求使得民族音乐充满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憧憬,满怀深意。例如歌曲在《金色的故乡》,就像是一只百灵鸟在广阔的天地间吟唱着沁人心脾的音乐向我们娓娓道来生活的美好,呼唤我们走向纯净的土地享受自我。整首音乐表达了人们收获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希冀。

藏族宗教音乐基本上是围绕寺院和佛教进行创作,也会容纳民间音乐的特质。

在这些音乐之中会用到唢呐等宗教乐器,并把诵经内容放入其中,在特殊的宗教节日和仪式里进行。比如藏族一些寺院举行雪顿节、晒佛节等节日时,都会进行音乐等艺术形式的表演,此类表演在这些节日里具有重要地位,往往能折射出藏族群众特有的思想特征和价值观念。

二、藏族音乐的文化特征

(一)古朴的藏族民俗民风对音乐文化的影响

少数民族的艺术表现通常都极具民俗色彩,藏族音乐也不例外。在藏族地区生活的人民,不管男女老少都能载歌载舞。相比其他民族来说,其内容变化和形式类别上都更为出众,无论是在音乐节律上,还是在音乐内容上都有着强烈的民族色彩。这也是藏族音乐文化之所以让人们乐此不疲去探究的原因,同时藏族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当地人们的风俗习惯,如婚俗等习惯行为。藏族年轻人大多会以歌唱音乐的方式来倾诉自己的情感,获取对方的好感。还有在民族一些传统的节日里,人们也会共同唱歌跳舞表达对节日的庆祝,对家人的祝福,这些歌唱内容和形式都反映出了藏族人民淳朴的精神品质。

(二)丰富的自然多样景观对音乐文化的作用

藏族地区处于高原地带,自然奇观多样,有着美丽的湖泊、错综的山林,蜿蜒的河谷、秀丽的草原,人们依山傍水,享受着自然的陶冶。许多著名的藏族音乐作品都有描绘到该地区的自然美景,为倾听音乐的人呈现出一幅充满自然魅力的西藏画卷。例如经典的《青藏高原》、《神奇的九寨》等歌曲通过音乐向人们传递出静谧、优美的西藏美景,这些景象的出现促使歌曲一气呵成,深入人心,仿佛将人带入其中,可以感受到美妙西藏的独特之处,让人沉浸于歌曲里。

(三)深切的吉祥祈福心理

藏族人民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在生活态度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大多数的藏族人民为人谦和,勤劳勇敢,向往家庭生活简单、幸福,期盼风调雨顺,安居乐业。从藏族人民的哈达,还有家宴上的饮酒作乐上都可以看出藏族人民祈祷吉祥的生活心理状态,同时也显现出藏族音乐所蕴含的人文情怀。正是如此,藏族音乐无论是在什么时候传唱,都能给予人欢乐和美好的感受,无论是在如何的氛围情境里,传统的民族音乐始终不变的就是歌曲所传达出来恳切祝福的情感。藏族音乐也为世人带来了不同的音乐感官感受,积累着这个民族强大的精神文化。

三、藏族音乐文化民族交流背景

(一)时代变迁促使民族交流

1978年改革开放后,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文化教育,我国开始逐步走向国际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相交融。这一时期里我国初步对藏族等民族的区域法律制度做了进一步完善,适当给予了民族自主权利,人们开始享受新时期的文化交流方式,民族知识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在这一时期里,我国实行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改革,不断丰富市场体系使得经济形势转好,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们对文化艺术的深入了解和探析的积极性。藏族地区的经济水平也紧跟国家步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安居乐业,对文化艺术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1978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得到全国民众的一致响应。改革开放之后在招来了外国投资的同时,也把西方的艺术和文化引入到我国。初始阶段,中国处在学习西方的阶段,学习它们的多种多样的先进技术、学习它们的文化教育体系、舞蹈艺术和音乐。甚至,我们几乎忘记我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忘记了自己的传统文化也是弥足珍贵的。当改革开放在经济上取得成功之后,人们如梦初醒,在经济快速发展浪潮之下,把太多属于中华民族的、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文化精神遗产丢掉了。而我们所拥有的也只是完全西化了的“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重视恢复文化大革命中遭受破坏的文物和文化工作,但是由于过分专注于经济建设,所以恢复文物和文化的工作缓慢。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取得一定的经济成就时,才大刀阔斧的来普查国内各地的传统艺术和文化。也是在这个阶段,全方位的普查和保护西藏的文化遗产。普查西藏文化遗产后,使文艺工作人员掌握了西藏文化艺术和遗产情况。

(二)文教变化背景下的民族交流

1980年,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会议在西藏召开,以后在西藏相继成立了西藏民意研究所和科学员等相关科研单位。并开始发行《西藏研究》以及《西藏艺术研究》等杂志,为西藏保护和研究文化艺术工作奠定了基础。西藏晚报、人民报社、商报等报刊杂志、出版社陆续成立,使人民的文化生活不断的丰富起来。

文教方面,连续建成了藏大、西藏医学院和农牧学院等高等院校,西藏本地不但设有中专、大学类的教育机构,步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有了自己的研究生教学院校。这都是在汉族和藏族文化交流基础上促成的。例如上海音乐学院在人力和财力上支援建成了藏大艺术学院。目前,藏大艺术学院采用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都是上音当时援建时所采用的。当前藏大的老师中有六成以上是上音援建时培养出的杰出人才而留任的,还选送了大批量的精英教师到各个音乐学院去深造和进修。另外,在内地还成立了一大批的西藏中学,例如南昌第十七中学西藏班、成都西藏中学、北京西藏中学、山西大附属中学西藏班等,把大量的西藏中学生培养出来之后,又让这些优秀的学生考入自己心仪的大学,将来必然会在西藏建设中做出重大贡献。而这就体现了汉藏民族交流。

西藏电视台筹建工作经历了从1979年底到1985年8月20日接近六年的时间,最终在1985年8月20日成立西藏电视台。从1986 年以后,上海、辽宁等十个省的14名电视人前往西藏电视台上任,紧接着成立了拉萨电视台。两年后,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村村通”广电规划实行情况确定后,为了使西藏能够顺利实行“村村通”工程,国家投入2761。根据1999年的相关文献得知,西藏广电事业从零到有,发展速度很快。当前整个西藏自治区已经有8个电视台、2个广播电台、700多个地面接收卫星站、240座电视台和电视录像转播台、35个广播发射台,建成了能够实现整个西藏全面覆盖的有线、无线、卫星这三大传输体系相联合的广电网络。电视已经有55%的覆盖率,而广播覆盖率已经达到65%。藏族人民广播电视台为了能使藏族人民更加方便、了解外界事物,始终坚持以“藏语为主”的方针政策,全区广播频率种中用藏语的频道占六成。西藏电视台也定时利用卫星转播国内外回传藏语翻译制作电影、电视剧和藏语类型新闻节目。现在,西藏自治区内达到了电视广播的全面覆盖。

(三)快速、蓬勃发展的群众文化深化民族交流

在中央第二次西藏座谈工作会议上,贯彻实施了西藏地区建设42项援建西藏工程中,有6个地级市群众艺术馆建设项目包括在内。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五年的积累共有297个文化馆建设完成,乡一级的文化站建成35座、村一级的文化活动场所建成350多个,同时还建成了一座文化广场、一座公共图书馆和一座儿童文化乐园。西藏图书馆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公共图书馆,为了建造该图书馆一共投资了1843万元人民币。这些为群众服务的文化设备和场所在很大程度上使民众的文化生活变得多元化。

当前,西藏东风各乡、县、市、地等组建了非专业的藏戏团和文艺演出团,以接地气的、给人们带来欢乐的艺术文化方式,自导、自编、自演各种形式的节目,大都是以农奴翻身后的新生活、新气象为题材。当今,全区已经有500多个非专业演出团、17个民艺团和160多个非专业藏戏演出团。长时间在农牧区进行演出,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很多节目还在全区乃至全国的文化娱乐演出中拔得头筹。各级地市还会时不时的举型群众性的文艺演出,对基层人民文化活动的展开起到了推动作用。尤其是每年一次的雅砻艺术节、恰青赛马节、雪顿节、珠峰艺术节、象雄艺术节、康巴文化艺术节等,都已经变成西藏人民的民族传统节日。每当这个日子来临,西藏的各地都会举办歌舞会、藏戏等表演,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展开奠定良好基础。

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中央第四次西藏座谈工作会之后,西藏文化艺术工作人员一共创造和演出的赋有西藏民族特色和浓郁时代气息的新编的舞台剧和文艺作品接近600个,其中有51个获得了全国性奖杯、有121个节目在全区内获奖,值得骄傲的是还有一个节目登上了国际舞台,获得国际将,共有4887场文艺演出,有279万人的观众群,每年都会有400场演出在基层举办。

到2004年,财政部已经划拨62951万元的资金来援建西藏,尤其是从1989年到2004年这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央政府投入4.5649亿支持西藏文化事业,为西藏文化事业快速全面推进奠定基础。

四、结论

西藏与各地展开文化交流,实质上就是民族交流。在西藏兴办学校、广电建设、文化遗产的保护等工作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等方面,无一不是各地和西藏进行民族交流的结果,这种艺术、文化的交流是各地帮扶西藏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不但使得西藏的经济快速发展,还有利于增进民族感情,在交流中促进和谐,这也是交流的本质所在。

[1]张黎红.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问题与对策[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12):12-13.

[2]井祥贵. 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机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08):45-46.

[3]张力. 论藏族民歌的流行化趋势及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之博弈[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08):32-34.

[4]田联韬. 藏族音乐的地域性特征与音乐色彩区研究[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4(04):3-16.

[5]石裕祖. 云南藏族乐舞文化及其与周边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关联[J].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3(03):23-30.

[6]陈重. 西藏和平解放后汉藏音乐、舞蹈文化交流[D].拉萨:西藏大学,2013(02):34-36.

J607

A

马维纳(1981— ),女,安徽淮南人,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硕士,从事钢琴教学。

河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周口地域文化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52400410610)。

猜你喜欢

藏族西藏民族
都是西藏的“错”
我们的民族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多元民族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