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琵琶的历史演变

2017-01-28王欣洁

北方音乐 2017年11期
关键词:琵琶乐曲时期

王欣洁

(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6)

试论琵琶的历史演变

王欣洁

(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6)

琵琶主要是在外来的曲项琵琶的基础上,融合了我国汉琵琶的优点,逐步形成的一类拥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民族弹拨乐器。由于琵琶的演奏技巧独特,艺术表现力繁多,因此享有“民乐之王”的美誉。在历史长河里,琵琶不断发展和演变,本文笔者就对琵琶的历史演变作简单探究,希望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琵琶;历史;演变

琵琶因为自身独特的演奏样式、丰富的演奏技巧以及繁多的艺术表现力屹立于我国民族乐器之林。纵观我国琵琶发展历程,道路曲折且漫长,通过梳理琵琶的发展历程,能够掌握各个时期琵琶的发展情况和特点,以便更好的研究和了解琵琶。

一、琵琶的名称和形制的发展演变

(一)琵琶名称的由来和演变

我国最早出现的琵琶为秦琵琶,起初被称作“弦馥”,直到有了琵琶一词后,才被改名为秦琵琶。根据历史资料记载,琵琶的诞生最早起源于我国汉代,汉武帝命乐工根据筝、琴、笙、筑等木质弦乐器,创作出了一种直柄、圆盘、十二柱、四弦的乐器,并将其取名为琵琶,被后世成为汉琵琶。但是,根据汉代文献记载,凡是涉及琵琶这一乐器时,写的全部是“枇把”,如此可见琵琶最早的称呼为木旁的“枇把”,但是这个词语无真正的实意。除了上述称呼外,琵琶在古代还有鞍婆、肇婆等叫法,并且这些称呼完全跟我国古代运用单音来命名乐器的传统是不相同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关于琵琶一词的来源,最合理的解释便是通过音译外来词而来。在西亚音乐东渐的作用下,曲项琵琶逐渐传入我国。在当时有一种短颈琵琶,后来被称为曲项琵琶,在公元前八世纪左右,被波斯人称作巴尔伯特,英文为“Barbat”。由此推断,我国琵琶一词很可能是音译“Barbat”而来,曲项琵琶传入我国是在南北朝时期[1]。琵琶这个名称的由来经历了传统的抱持式弹拨乐曲——曲项琵琶的历史演变。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琵琶主要用于各类抱持式弹拨乐曲的统称,直到唐朝以后,琵琶才用作曲项琵琶的专称。

(二)秦、汉琵琶的形制演变

无论是秦琵琶还是汉琵琶均属于我国本土乐器,从形制上分析,二者均有圆盘直柄,但是秦琵琶的弦数不确定,并且无品无柱,在经过历史的演变后逐渐发展成以三弦为代表的无柱弹拨乐曲,而汉琵琶主要为四弦和十二柱,经过历史的演变逐渐发展成阮、月琴、秦琴等有柱的弹拨乐器。

(三)曲项琵琶的形制历史演变

1.曲项琵琶转变为曲项多柱琵琶

当前,绝大部分学者认为曲项琵琶起源于其波斯,其主要特征为音箱外形犹如梨、四弦、曲项以及四柱。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曲项琵琶被传入我国北方是在公元350年左右,历经近200年后才传入南方,特别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的大迁徙推动了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曲项琵琶得到空前发展是在唐朝,因为梨形的音箱造型优美,再加上曲项融合了一些汉琵琶多品柱的特征,在晚唐时期,曲项琵琶逐渐朝着曲项多柱琵琶方向发展,二者共存共荣。到宋元时期,琵琶被广泛运用于戏曲和音乐的伴奏中,进而要求琵琶的音域增加,品柱增多,到了元代,曲项琵琶已经完全被新型曲项多柱琵琶所取代。

2.曲项多柱琵琶转变成现代琵琶

在明清时期,琵琶的形制主要有四相十品、四相十二品等。虽然这种形制的琵琶采用了平均律,但是包含第七品和第十一品两个特殊的品位,就琵琶最常使用的小工调(D调)分析,它发出的音属于中立音(即3/4音)↑4(↑Fa)和↓7(↓Si)。但是,因为传统琵琶的柱位在设计方面存在局限性,因此只适合D调,不能自由转调。所以,伴随着琵琶艺术的不断发展,琵琶柱位也相应发生改变。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刘天华等演奏家首次将传统的琵琶十二品增加至十三品,将传统的七品变成新七品和八品,并且还将传统的十一品降低了1/4音。最终将中立音去掉后,柱位便完全符合了十二的平均律。三十年代时,程午家又按照十二平均律的要求,创作出了六相十八品琵琶。五、六十年代,平均律半音品得到了广泛运用,并相继出现了六相二十四品和六相二十五品琵琶,迄今为止,琵琶成功实现了从古代琵琶至现代琵琶的演变。

二、琵琶演奏姿势和演奏方式的演变

(一)琵琶姿势历史发展演变

从整体上看,琵琶的演奏姿势演变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首向左下方斜抱——横抱——首向左上方斜抱——竖抱。在北朝时期,琵琶的姿势主要为首向左下方斜抱,再辅以首向左上方斜抱和首向左平方斜抱。发展到隋唐时,琵琶的抱持方式发生了改变,在隋唐以首向左下方斜抱为主,也有很少的首向左平横抱。而到唐朝时期,首向左平方横抱的方式取代了左下方斜报,在五代和宋元时期,琵琶主要方式为首向左上方斜抱。明清作为琵琶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这个时期的琵琶姿势已经演变成竖抱,标志着我国琵琶走向成熟。

(二)琵琶演奏方式历史演变

纵观历史,琵琶的演奏方式的演变主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指弹演变成拨弹。南北朝时期,由西域传入至我国的曲项琵琶主要演奏方式为拨弹,发展到唐代末期,依然以这种方式为主,当时运用的拨子主要有兽骨拨、木拨、铁拨等。第二阶段:由拨弹演变成指弹。唐贞观年间,这个时期的出现了指弹的演奏方式,在宋代,拨弹和指弹并存。在元代,主要以指弹为主,到明清时期,弹拨完全被指弹所取代[2]。

三、琵琶乐曲表现内容历史演变

(一)汉族音乐对琵琶乐曲内容影响

就琵琶乐曲的内容分析,有些是描述边塞生活,曲调凄凉;有的则是描绘的是宫廷生活,曲调明快,大部分琵琶乐曲是通过改编和加工歌舞音乐而来。随着唐代燕乐的发展,汉族传统乐器逐渐和少数民族的乐器融为一体。琵琶作为唐代宫廷燕乐的主要支柱,在明清时期又通过民间音乐的形式再次盛行。因为琵琶主要用于戏曲、歌舞、说唱的伴奏,大多数乐曲来源于民间器乐曲牌和声乐曲牌。后经过文人雅士和民间艺人的研究和加工后,通过简化或精简、扩充或压缩等,将曲牌打造成具有很强器乐性的琵琶曲。发展至清代晚期,文人通过系统收集、整理各类琵琶古曲和创编的琵琶曲后,将它们分成了文曲和武曲两种类型。琵琶文曲主要以写意和抒情为主,常常通过简单动人的旋律或者清新优美的曲调,来表达出演奏者内心诉求和令人向往的意境,琵琶武曲主要以叙事为主,具有叙事性和写实性特点,常常是有声有色地描绘故事场景,结构庞大。

(二)西方音乐对琵琶乐曲内容的影响

上个世纪初,西方音乐不断涌入我国,我国新音乐文化应运而生,涌现出一大批全新且优秀的作品。纵观这些琵琶乐曲的内容,有些内容典雅,如:《长恨歌》、《秋宫怨》;有的内容主要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生活,如:《留东秋感》、《歌舞引》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个音乐学院在作曲理论教学方面借鉴了西方音乐体制,但是很少创作传统民族音乐。为了解决该问题,很多琵琶研究者尝试借助典型的器乐语言,把受众所熟悉的国内外歌曲和乐曲进行改编和移植,从而推动了琵琶艺术的发展[3]。值得庆幸的是,在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我国涌现除了一大批优秀的琵琶新作,这些作品跟上文阐述的改编曲和移植曲最大的差异为:作品的内容上充分考虑到了时代的特征以及群众的审美需求,在创作手法上借鉴了现代声乐结构和创作技术,无论是在琵琶的演奏技巧上还是琵琶语言上均进行了大胆创新,这些时期的琵琶乐曲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不仅有描绘历史题材的,如:《狼牙山武壮士》、《花木兰》;有表现显示生活的如:《渭水情》、《草原小姐妹》;还有表现民俗风貌的,如:《彝族舞曲》、《火把节之夜》。

(三)琵琶乐曲表现内容的新发展

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在历经了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均飞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期望有更多、更新的琵琶作品,其中以刘海德为典型代表,刘海德先生充分汲取了中国古代、近现代音乐以及西洋音乐的精髓,从而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琵琶音乐风格。刘海德先生创作的琵琶曲不下20首,其中典型作品有《一指禅》、《童年》、《昭陵六骏》、《天鹅》等。刘德海先生通过对琵琶音乐的重新挖掘和再创作,充分展现了作者热爱生活、崇尚自然、感悟人生等“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梳理琵琶艺术的历史演变,探寻了琵琶艺术的源流:历经了变迁和交融,琵琶艺术最终成为拥有我国文化特色的民族乐器,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琵琶将越来越彰显出它灿烂的艺术魅力。

[1]朱苏华.琵琶武曲的历史发展轨迹[J].艺术百家,2012(S1):316-318.

[2]杨秀玉.琵琶历史延革述要[J].齐鲁艺苑,2012(06):38-39,79.

[3]陈春燕.汉族琵琶的历史演变探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2):81-83.

J632

A

猜你喜欢

琵琶乐曲时期
琵琶老店琵琶声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父与子
清代时期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琵琶仙·寒窗
悲伤的乐曲
我的“反弹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