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辅导下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策略研究
2017-01-28黄晨
文 / 黄晨
团体辅导下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策略研究
文 / 黄晨
借助团体辅导技术对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策略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初步的心理档案管理策略:强化高校对心理档案的认识、提升心理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完善高校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制度及建立主动管理和动态管理相结合的策略,以期提升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效率,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团体辅导;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机制
近年来,随着大学的扩招,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变得相对容易,大学生人数增长明显。但是,目前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存在环境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不和谐、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差、就业压力大等问题,不懂排泄压力的方法,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教育部于2004年首次要求高校应为所有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目前,虽然很多高校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但与高校党群、行政、教学、设备、外事、财会等档案的成熟管理机制相比,存在明显的不足,其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本研究借助团体辅导技术对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效率提供借鉴。
一、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重要意义
高校长期以来在管理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共性,而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缺乏研究,导致学生天赋才能、兴趣爱好受到一定程度的埋没,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各大高校相继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大学生建立健全人格、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及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对推动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和高校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现在大学生多为“90”后,先天环境优越,承受挫折能力较差,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虽然,各大高校均设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但碍于时间限制和自尊心障碍等多方面因素,很少主动咨询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因此,其发挥作用不大。大学生心理档案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成长历程进行了真实记录,准确地反映了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且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大学生可通过查询档案,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助于自我调整。心理教育工作者通过查询档案,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掌握,对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主动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防患于未然,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率。
(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大学生整体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众多实例证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可通过查询自己的心理档案,分析自己过去、了解自己心理成长历程、客观对待自己的优缺点,并可同心理教育工作者探讨完善自我的策略措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提升承受挫折能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有利于高校科学制定管理政策,提高管理效率
管理学研究表明,对被管理者特点属性的了解,将有助于管理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提升管理成效。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了解是提升管理成效的重要前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而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我们过分注重“管住”学生,过分强调纪律的重要性,管理方法陈旧、管理途径单一,导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独立意识较差,学生的内在潜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以激励促进发展的教育理念无法实施,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心理档案真实记录了每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有助于管理者及时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优劣势,为管理者制定符合高校学生特点的政策及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四)有利于管理方法的改革创新
现在的大学生多为“90”后,人生观、世界观较以往有了较大的变化,崇尚对个性和自由的追求,这与传统的教育观念有一定的出入。大包大揽式的管理培养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大学生管理方法与手段的创新迫在眉睫。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在教育管理方法改革创新中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充分发挥其内在潜力,促进全面发展。“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我们的教育失去了人,忘记人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就失去了一切”。[1]大学生心理档案有助于心理教育工作者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心理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心理特征,而且可以总结出大学生群体的潜在心理需求及存在问题,这将有利于管理者对管理手段和方法进行创新,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的现存缺陷
(一)高校对管理大学生心理档案的认识程度不够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高效管理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关怀。目前,很多学校领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对大学生心理档案进行管理和研究,以至于无法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档案应用的作用。
(二)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由于学校对大学生心理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从事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的人员多为非专业人员,对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造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由于自身对大学生心理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容易造成大学生心理档案的泄露;另一方面,受自身专业水平的限制,仅能对大学生心理档案进行简单的分类、归档,而无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准确判断,无法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档案的作用。
(三)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高校疏于对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没有建立关于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造成大学生心理档案无法规范化管理和使用,大学生心理档案流失、泄露现象时有发生,高校也没有出台相关的责任追究措施,这就导致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的混乱。
(四)大学生心理档案利用率不高
由于高校对大学生心理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心理档案建立起来后往往被束之高阁,只有心里健康教育者需通过繁琐的手续才能查阅,造成不能及时解决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而其他教学教师和行政管理教师更是很难接触到大学生心理档案,无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大学生档案的利用率大打折扣。
三、团体辅导下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机制的完善
团体辅导又称团体咨询、小组辅导等,最早出现在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是一种以团体动力学为基础,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教育功能、发展功能、预防功能和治疗功能。团体辅导较个别辅导而言,具有形式多样、全员参与等优势,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3]、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4]、高校辅导员工作[5]等方面均得到广泛应用。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起步较晚,与高校党建、财务等档案的管理机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建立一套高效的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机制,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高校人才培养成效,是包括高校领导、心理教育工作者、教师、辅导员及大学生在内的所有人的共同愿望。因此,本研究借助团体辅导技术对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策略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强化高校对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的认识
提高认识是提升高校心理档案管理水平的前提,包括从校领导、心理教育工作者、教师及大学生几方面来提高认识。首先,组织校领导和各院系领导组成辅导团体,由专业素养较高的心理教育工作者担任指导者,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交流及指导者的指导,提升校领导及院系领导对高校大学生心理档案的认识,给予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工作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大力支持,并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其次,组织各班辅导员、代课教师组成辅导团体,由院系心理教育工作者进行指导,通过彼此互动、交流加深对心理档案管理的认识,实时关注本班学生的心理状况,积极配合档案管理部门对本班学生档案进行管理;最后,各辅导员就本班学生组成团体,由辅导员给予引导,学生间通过互动、交流,加强对自身心理档案的认识,了解其重要作用,及时关注自我心理。
(二)提升高校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员的专业化水平
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的关键是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因此,需要对心理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行不断提升。首先,学校需要配备一支专业技术过硬、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员胜任管理工作;其次,通过团体辅导,丰富工作经验,不断提升心理档案管理人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体系;第三,通过团体辅导可以增强心理档案人员的责任感,恪守职业道德,赢得学生信赖,提升工作绩效。
(三)完善高校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制度
心理档案管理制度是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的依据,对心理档案的管理成效起决定性作用。通过心理教育工作组织校领导进行团体辅导,通过互动、交流、体验等来引起校领导对高校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制度的重视:首先,学校成立由校领导牵头的专门的高校心理档案管理部门,专门从事心理档案管理工作;其次,制定《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对大学生档案进行合理归档、保存,方便查阅和使用;对档案严格设定密级、强化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严禁泄密;依据档案的内容及重要性确定保管期限,对于特殊案例可永久保存。档案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执行,任何人不得拥有特权,对于违反制度的个人必须按照规定严肃处理。
(四)建立主动管理和动态管理相结合的策略
主动管理侧重档案管理的服务功能方面,指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即心理档案管理部门的服务对象不再仅仅是学校主管部门,还包括学校各级机构、教师、学生等,服务对象扩大,提升心理档案利用率。这就要求档案管理部门内部时常互动、交流,不断创新优化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机制,对大学生心理档案进行持续跟踪,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及特点,为心理档案更新提供第一手资料,充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起步较晚,管理机制尚不成熟。本研究通过团体辅导技术对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策略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初步的管理策略,以期为提高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效率、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1]李志国.高校实施人本管理的理论基础及路径分析[J].绥化学院学报,2006,26(2):153-155.
[2]刘雪珍,覃奠仁.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河池学院学报,2008,28(Z2):96-98.
[3]陈春.浅析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当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08,(8):116-118.
[4]庄雯培.团体辅导下大学生诚信档案运行机制建设探微[J].山西档案,2016,(6):90-92.
[5]沈琼.团体辅导技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2):142-142.
G275.9;G647.1
A
1005-9652(2017)01-0067-03
(责任编辑:魏登云)
黄晨(1978-),女,江西抚州人,桂林医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