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音乐传承保护的对策研究
——以黄连村“回旋古乐”为例

2017-01-28丰兴康刘星言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古乐布依礼乐

丰兴康,刘星言,张 彬

(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贵州 贵阳 550081)

黄连村布依族居民约占村里总人数的80%,故布依文化浓厚。2013年,黄连村传统音乐“回旋古乐”被列为贵阳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这充分体现了贵阳市政府对黄连村布依文化的认可。遗憾的是,自“回旋古乐”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后,其传承保护工作却迟迟没有展开,濒临失传。

1 布依“回旋古乐”简介

“回旋古乐”俗称“打击乐”,包括“斗乐”和“礼乐”,古时的“斗乐”常用于“克敌”“围猎”等,后用于“喜庆、祭祀”等场面,均为打击乐,属于“回旋古乐”的大调乐章。而古时的“礼乐”常用于“宴会、婚礼、祝寿”等,以人声与弹奏或吹管乐器为主,伴以打击乐,属于“回旋古乐”的小调乐章[1]。

2 “回旋古乐”濒临失传

明末清初年间,“回旋古乐”流传于贵筑县的可龙(现为乌当区新场镇可龙村)、黄连(现为乌当区羊昌镇黄连村),开阳的王车、水头寨,修文县的木头寨等地区的布依族村寨。其中,在黄连村一带常见的民歌曲调有“三滴水”“四平腔”等,村民用这些固定的曲调填词唱新曲,在这些歌曲中能找到 “回旋”的影子,而“回旋古乐”中的“礼乐”曲谱也有这种回旋的特点。由此可见,“礼乐”中的歌曲受到了当地民歌的影响[2]。

2013年,黄连村“回旋古乐”被列为贵阳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这一传统音乐形式终于被政府部门以及专家、学者认可,应该说这是传承保护“回旋古乐”的好机会。

3 传承保护“回旋古乐”面临的困难

首先,阻碍传承保护“回旋古乐”最大的障碍是缺少乐器、道具及服装。倘若在成立正式的乐队时让村民自己出钱购买相关设备,这无疑大大增加了他们的经济压力。

其次,黄连村也像其他的村寨一样,受到了外来文化、传媒文化对布依传统的本土文化的强力冲击,再加上历史原因导致有些人认为“回旋古乐”只用于丧事做道场而加以排斥,传承保护工作更是雪上加霜。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精通“回旋古乐”甚至是身怀绝技的老人已逐渐故去,导致“礼乐”部分在黄连村无人继承,这是对布依文化最沉重的打击。

4 传承保护“回旋古乐”的对策

笔者走访了多位“回旋古乐”的爱好者和继承者,与他们商讨传承保护“回旋古乐”的对策。

(1)积极争取政府文化部门的支持。“回旋古乐”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每年都有预算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积极向政府文化部门提出申请,争取得到资金和资源上的支持。

(2)打造一支专业水准高,具备较高实力的演奏队伍。陈道衡很早以前就投身于“回旋古乐”的传承保护中,他根据记忆和实地走访,整理了一部分鼓谱、曲谱及调门,他与罗乾瑜,以及村里、邻乡七八十岁以上精通“回旋古乐”的老艺人都是培养新人的骨干人员。应为“回旋古乐”的乐队建设设立专门组织,以便各方资源协调,完善教学、训练的时间安排,提供必要条件保障,尽早打造出一支专业水准高,具备较高实力的演奏队伍。

(3)做好传承人的申报工作。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形成一条永不断流、奔腾向前的河,“人”是决定性的因素,一旦老艺人离世,他身上承载的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随之消亡。黄连村要抓紧时间,联合镇文化服务中心选出合适的对象,为他们申报项目传承人。

(4)抓住机会,加大宣传。传承保护“回旋古乐”需要加大宣传。对内要发挥村支两委对村民的宣传教育作用,引导热爱“回旋古乐”的村民在建房、娶亲等喜庆场合采用演奏“回旋古乐”的庆祝方式,使这一音乐形式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对外要加大宣传,组建演奏队伍,就旅游旺季,尤其是在游客量大的地方进行教学、训练、展示。一旦乐队具备演奏水准,就可适时举办音乐会进行演奏。另外,还要努力获取外界开展文艺表演、民族演出的信息,抓住机会参与舞台演出。

(5) 让“回旋古乐”走进校园。学生是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主体。“民族小学”不应该只是有少数民族学生,而应是学校具有民族特色。黄连村民族小学学生学习、传承“回旋古乐”正是学校具有民族特色的有力彰显。我们鼓励“回旋古乐”以校本课、地方课程等形式走进校园,给学生提供传承本民族传统音乐的机会,他们会是“回旋古乐”最具活力的传承保护者。

5 结束语

“回旋古乐”是布依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音乐形式,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璀璨星河中的一份子。在流行音乐冲击着年轻人视听的同时,传承和保护民族传统音乐,不仅能丰富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类型、增强各民族的民族自信,同时又是中国人民的责任和使命[3]。借助中央、省市、地方发展乡村旅游的政策,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正在走乡村旅游发展之路,便更离不开民族文化,包括民族传统音乐的支撑。传承保护民族传统音乐理应群策群力,根据当地实际切实落实相应的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保护对策。

[1]胡欢.贵州布依音乐中的回旋古乐[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0:31.

[2]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347.

[3]张仕平.布依回旋古乐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J].民族民间文化,2013(5):23-24.

猜你喜欢

古乐布依礼乐
山水布依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布依少女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龟兹古乐
非遗口述史系列之七: 觉囊梵音古乐
请到布依茶乡来
踏浪
泉州北管:地域文化交融出的古乐
用庄严礼乐慰英灵励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