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尔夫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

2017-01-28龙路瑶

黄河之声 2017年3期
关键词:奥尔夫声部乐器

龙路瑶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奥尔夫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

龙路瑶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奥尔夫教学体系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对我国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有着较大的影响力,本文就奥尔夫教学体系中器乐教学在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奥尔夫乐器;音乐课堂;应用

卡尔·奥尔夫(Karl Orff,1895-1982),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由他本人创立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因其科学性和适用广等特点及优势广泛传播开来,现已成为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该体系于上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并影响着我国音乐教育的多个方面,它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参与性、即兴性和实践性等。奥尔夫乐器是该教育体系对世界乐器创造作出的最大贡献之一,本文就奥尔夫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奥尔夫乐器的定义

奥尔夫曾说过:他追求的是通过要学生自己奏乐,即通过即兴演奏并设计(创造)自己的音乐,以达到学生的主动性。但他不想在教学训练中使用艺术性较强的钢琴、小提琴等乐器,而是用一种以节奏性为主,并且比较容易学会的原始乐器。为此,卡尔·奥尔夫在德国慕尼黑著名的乐器制造家门德勒的合作下设计制造了用木条和金属片敲奏发响的带有共鸣箱的音条乐器,这就是最初的“奥尔夫乐器”,后来由于奥尔夫本人在教学中采用了许多适合于学习音乐教学的各种打击乐器,并为其编写教材,逐渐地人们将在奥尔夫学校音乐的教材中使用的打击乐器(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系列的纯打击乐器)在广义上都被称为“奥尔夫乐器”。

二、奥尔夫乐器的分类

奥尔夫乐器有两大类:有固定音高系列的敲击乐器和无固定音高系列的敲击乐器,其中无固定音高系列又可以分为四个大类:皮革类,常用的有铃鼓、手鼓、小军鼓、大军鼓、大小堂鼓等,音色特点为音量较大、低沉,适合用作低音声部;木质类,单双响筒、响板、打棒(节奏棒)、木鱼等,这类乐器大都声音清脆、明亮,颗粒性较强且无延绵音;金属类,三角铁、碰铃等,有较长的延绵音、声音明亮、穿透力强;最后是散响类,相比前三类根据乐器的制作材料而命名不同的是,散响类乐器是根据其发生特点命名的,包括有竹、木制作的沙锤,金属制作的串铃等等。这四种打击乐器构成了奥尔夫打击乐合奏的基本编制。

另一类有固定音高系列的敲击乐器主要是卡尔·奥尔夫受某些乐器的启发而制造的各种木琴和钢片琴即音条乐器。音条乐器分为三种,木琴、金属琴和钟琴;木琴由硬木制作而成的带有共鸣箱的音条乐器,分高音、中音和低音,音色温和;金属琴也称钢片琴,延绵音较长,音色柔和且具有神秘色彩,同样也分为高音、中音、低音三种;钟琴,在音条乐器中音区最高,一般作为高声部运用。

三、奥尔夫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应用的意义

奥尔夫教育体系始终坚持要在实践中感受学习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上使用奥尔夫乐器可以最大程度上的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直接的演奏、合作等手段学习掌握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相比以抽象的理性进行的传统音乐教学而言,奥尔夫倡导先感性后理性,从音响开始,学生无需担心演奏技巧,需要的是全身心的参与其中。此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入奥尔夫乐器增加了音乐课堂的趣味性,融入乐器教学将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具像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要求学生以集体的方式参与,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四、奥尔夫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

2011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就小学阶段音乐教育中的不同学段给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情感等,对不同学段课程内容也作出了具体要求。新课标总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领域,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的课程内容基本上都要求能够听辨、演奏常见的打击乐器。

(一)奥尔夫乐器在小学1~2年级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

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模仿力强且好动,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身心特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利用奥尔夫乐器进行简单的节奏模仿,不但帮助学生认识熟悉这些常见打击乐器,还可以将基本的节奏训练渗透其中。“节奏回音”训练,也称“节奏echo”指一人给出按规律划分的节奏型,另一人完整复述该节奏型,考虑到小学1~2年级学生到认知能力,在做这样的训练时节奏型的选择不可太复杂,可以从基本的二拍子节奏型开始。

如:教师运用手鼓给出节奏型:2/4|X X|X-|,学生以拍手的方式模仿该节奏型;以此为基础可以对不同乐器、不同节奏型进行发展与变化。还可以将教师手里的乐器换成拍手,学生则使用木质乐器——节奏棒,教师以拍手的形式给出节奏型,学生使用节奏棒模仿复述。这类练习可以让学生逐渐认识常见的打击乐器,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性,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音乐听觉的记忆力。

(二)奥尔夫乐器在小学3~6年级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

随着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增长,本学段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对学生的具体教学要求也更进一步。首先,继续激发和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的能力。节奏模仿依然可以继续在教学中使用,但需要根据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增加相应难度。常规歌唱教学中可以借助奥尔夫乐器进行歌曲节奏的熟悉和练习,例如休止符的学习,教师示范教学歌曲并在休止处添加相应乐器,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的休止符。其次,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可根据作品的特点为其设计相应图形谱,根据作品不同段落的音响效果对应不同类别的奥尔夫乐器,并将学生按乐器类别分组,由教师指导根据图形谱信息演奏小型打击乐器,共同为欣赏作品伴奏,清楚呈现作品段落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所欣赏作品的音响记忆。

我国新课标要求在小学音乐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多声部音乐能力,以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为例,从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涉及多声部歌曲的学习,我们知道,奥尔夫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进行节奏、音乐要素等内容的训练与学习,通过合作合奏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多声部音乐能力培养。如:教师按固定节拍出示节奏短句,学生集体学习训练该节奏短句直至全体基本整齐、速度较均匀,随后将学生分组,由教师指挥一组学生使用奥尔夫小型打击乐器先开始,另一组按一定规律进入,形成模仿卡农,过程中在保持速度均匀的前提下可做音量大小的变化,保证二声部配合得当的前提下还可以进行三声部、四声部的合作。这个教学行为不但要求学生集体参与,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注力、观察力和合作能力,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多声部音乐能力。

五、结语

奥尔夫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使用手段绝不仅只是笔者在文中提到的部分内容,但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使用这一教学手段是未来每一位音乐教师的研究课题,更重要的是学会将奥尔夫乐器与我国本土文化将结合,以适应我国的具体音乐教学情况和背景。■

[1] 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奥尔夫声部乐器
学乐器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音乐教学中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
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多声部视唱训练
乐器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浅议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在“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