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下对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的思考

2017-01-28梁先媚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数据库系统藏品管理系统

梁先媚

(鸦片战争博物馆,广东 东莞 523900)

博物馆藏品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物,饱含人类智慧,凝结人类时代文明,在实现博物馆社会价值、传播公共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者是藏品的直接管理者,承担着对藏品进行科学管理、保护、研究和提供使用的职责。

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公众对现代博物馆提出了更多新要求,博物馆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藏品管理、展陈、宣教方式必将被先进的现代技术所取代,虚拟博物馆、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多媒体馆藏数据库等新技术打破了博物馆与社会公众的界限。信息化时代开辟了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藏品保管工作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藏品保管工作者应与时俱进,积极利用现代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满足的文化诉求。

1 传统藏品保管工作

藏品保管工作本质是通过建立藏品的相关资料体系来实现对实物的管理。传统保管工作主要包括接收、鉴选、分类、定级、登记、编目、建档、入库、提用、注销、统计、清点等内容。在这一系列对藏品实物的管理程序中,还会产生大量的藏品动态记录资料,如收入凭证、出库凭证、鉴定资料、点交凭证等,并且几乎每一次展览、研究、保护修复等活动都会产生一系列的文档记录[1]。藏品保管人员既要穿梭于库架之间一遍遍清点盘核,又要处理频繁的出入库点交,还要手工誊写、整理各类单据报表,工作量大、强度高、手续繁复,还容易出现人为差错,甚至还会对藏品造成损坏。传统工作模式费时费力,藏品的利用率也不尽人意。

2 信息化时代下藏品保管工作新探索

信息化时代下,藏品保管工作者需转变工作方式及工作侧重点,利用现代技术,在科学妥善保护藏品的前提下,探索一套高效、合理、规范的藏品管理新模式,更好的服务社会公众。

2.1 建设并完善藏品数据库系统

建立科学、规范、完整的藏品数据库系统,对藏品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管理,是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首要环[2]。数据库系统将藏品的档案、影像、音频等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高效收集处理,并提供准确便捷的查询、统计、输出等功能。

藏品数据库系统以国家文物局制定的藏品总登记账、藏品档案为基础,既包含藏品的文字资料,又包含高精度影像等多媒体资料。由于不同层次、不同知识结构的人群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同一件藏品,所以藏品的文字资料应从名称、质地、时代、来源等藏品实体的表层信息,扩展到相关的研究文献、制造工艺、美学信息等相关的各个学科的全方位信息。藏品保管工作者应该深入挖掘每一件藏品所包含的信息,并进行信息化存储、传播[3]。另一方面,藏品的影像资料的采集也应尽可能提高成像精度。在资金和技术的条件允许下,购置高精度图像采集设备,多维度还原藏品本体,以满足虚拟博物馆、研究和出版的要求。

在建立藏品数据库系统之前,应当制定一套严格的藏品信息采集标准,对将采集的藏品信息进行系统梳理和规范化,确保藏品数据库系统正常运行并最终实现资源共享。多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著录规范》《馆藏珍贵文物数据采集指标项及著录规则》等相关规范,对藏品信息采集作出了详细说明和规范。藏品保管工作者应根据《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手册》及上述文件法规,规范藏品的名称、时代、数量、形态描述等基本信息,并对不准确、不完整的信息进行求证、完善,逐步建立准确、规范、完整的藏品数据库系统。

2.2 建立藏品动态管理系统

在藏品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结合物联网、无线射频识别、地理信息等先进技术,建立一套高效、准确、灵活的藏品动态管理系统,实现藏品全方位全流程实时动态管理。

物联网技术是藏品动态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它通过无线射频识别、地理信息等传感设备,将藏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藏品状态信息、环境信息的实时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

藏品动态管理系统实现了藏品智能化管理。一方面,藏品动态管理系统严格控制出入库流程,有效追踪文物去向。当藏品办理出库手续时,藏品保管人员不必反复人工核对清单及照片,只需利用自动识别设备,便可快速完成点交操作。当藏品归库上架时,藏品保管人员不必逐个翻阅文档记录,只需通过设备便能快速查询藏品的存放位置。当藏品未办理出库手续而被非法移动时,相关设备发出安全警报,保障藏品安全。另一方面,藏品动态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藏品盘点清查的效率。传统的藏品盘点清查费时费力,还会出现漏盘、盘错等情况。利用藏品动态管理系统,藏品管理员只需手持设备在库架间扫描一遍藏品身上的电子标签便可轻松完成盘点。再者,藏品管理系统能准确输出各类藏品动态报表,如出库凭证、入库凭证、点交清单等,大大减轻了工作量[4]。

藏品动态管理系统不仅能实时管理藏品本体,还能实时监控藏品周边的保存环境。布置在藏品周围的传感设备实时监控温度、湿度、光照、颗粒物、有害气体等环境要素,为科学研究环境及调控最佳保存环境提供数据支持,最终实现藏品的预防性保护。同时,藏品动态管理系统还配置视频监控、红外感应、声光报警等安保设备,增强藏品安全性。

3 结束语

藏品信息化是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代,藏品保管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优化管理模式,提高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实现现代化、智能化管理;同时总结信息化道路上的经验与教训,不断发展与完善。

[1]王婷.物联网技术在博物馆藏品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为例[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4(1):93-98.

[2]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437-458.

[3]李忻悦.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的探索[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8-24.

[4]张君博.博物馆藏品动态管理初探:以内蒙古博物院为例[D].内蒙古:内蒙古大学,2015: 20-44.

猜你喜欢

数据库系统藏品管理系统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Oracle数据库系统的性能优化研究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微细铣削工艺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
江苏省ETC数据库系统改造升级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