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R技术的新疆非遗保护与文化旅游的可行性分析

2017-01-28秦文秀张玉萍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新疆物质

秦文秀,张玉萍

(塔里木大学,新疆 阿拉尔 843300)

影像、图像、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革新,使人类从全息投影的虚拟成像时代,进入到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AR时代[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脱离绝对物化形态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抢救”,而且涉及主权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甚至是触及民族认同的重要基础。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借助AR技术做好新疆非遗的保护和文化创意旅游的开发,彰显新疆自身文化要素的吸引力,逐步实现新疆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4个层面的核心价值,势在必行。

1 新疆非遗和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13个世居民族有其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13年,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接近3 000项。木卡姆艺术、《玛纳斯》和《格萨尔》史诗等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疆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聚集地和富产地,少数民族原生态独特鲜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文化的重要遗迹,更是中华民族璀璨文明的社会资本。新疆非遗保护虽已采取了一定补救措施,但随着经济时代观念的变迁、城市化进程和民族融合的加快,很多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传承人相继逝世、后继无人的危机局面。新疆非遗保护关键的技术手段已跟不上数字时代快速发展的节奏,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也缺少创意。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高度发展的数字时代,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日趋狭窄,非遗保护欲传承十分迫切,亟须多种措施兼顾并加强与新技术的融合,打破这种低沉的失传危机的状态。

2 AR技术是非遗保护、开发的新趋势

AR技术是利用电脑技术将虚拟的内容叠加到现实世界中,丰富视觉体验、增强现实感的技术[2],广泛应用于军事、教育、工程、影视、娱乐等领域,其产品形态精准定位、便捷可控,价格也越来越亲民,并逐渐应用到移动设备上,让智能化变得随处可得。目前在少儿教育领域,AR技术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沉浸式的少儿AR绘本,重塑了少儿阅读体验和媒介传播形式,推动了少儿教育智能化进程[3]。中国首家景区AR——神农架《AR观山》,将传统景区游客被动式的信息填塞向游客自主体验的方向转换。

AR智慧旅游+个性服务升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跨越媒介形态的界限、时空的拘囿、文化的隔阂,数字文化产品转换在提供宏大视觉感受之余,能以最少的成本产生不菲的经济效益[4]。AR技术可提高新疆非遗文化的生命力,开拓传播的新途径,弥补传统非遗保护和开发的缺陷,有助于新疆非遗更好地传承与发扬。同时无形中催生了文化创意与智能文化旅游产业链的发展,为新疆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渠道选择。

3 AR技术开发的建议

第一,打造高质量的AR网络互动平台。当下很多数字博物馆已经结合了AR技术,它可以将景观背后蕴含的文化信息通过数字化虚拟的形态叠加到现实的环境中,使古文化与当今科技完美结合,开启文化形式的双通道。采用计算机动画、AR、VR、虚拟场景建模等新技术,将传统手工制作的方法、流程、生产方式在新媒体上进行模拟仿真重现,由此增强现实的参与感与带入性。

第二,为文化景区或非遗活动推出互动性强的AR广告,提高广告的宣传力度。新加坡街头,迪士尼品牌宣传活动,同样也发起了AR营销。创新形式的AR广告在展示文化内容的同时,兼顾了形式的表现。通过移动终端再现文化景区的3D模型,结合动画短片介绍景区的历史文化。

第三,推出相关APP,打造时空博物馆。AR+文化旅游不应只是“嫁接”,可根据需求推出APP,打造时空博物馆。也可在APP中发表评价,以图文结合等方式留下体验感受。基于GPS上传信息还可帮助有关部门监督和保护文物。新疆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已有两千年历史,不同时代的烧陶工艺、种类、花色都发生了改变,可把这种发展的动态结合AR技术在APP上呈现出来。

第四,移动终端实景导航解说。大部分旅游景点讲解器已实现定位语音讲解。我们结合AR技术,将实景与虚拟的信息叠加,使用移动设备的摄像头可在游览的同时倾听虚拟导游和多媒体的讲解[5]。

第五,拓宽市场,进军娱乐、教育领域。迎合市场和年轻群体的喜好,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产品。可以通过剧情的形式在3D游戏中加工描绘出来,经典的故事背景通过技术的加工呈现出绝美的游戏画面,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向接轨。

第六,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嵌入绘本,将实景画册转换成绘本的形态,AR技术能更好地呈现历史的真实观感,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提高人们非遗保护的意识。同时这些独特的文化形式也为动漫创意产业提供了优质的创作素材。

4 结束语

AR为非遗的数字化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应该整合文化资源和新媒体融合的优势,致力于AR技术与非遗保护的紧密结合,实现文化数字化植入,将数字化内容植入物质媒介载体,增强现实数字化传播的文化体验,激活新疆文化中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进而提升新疆文化遗产资源的国内外知名度和独特的品牌效应。

[1]尼葛洛庞帝,胡泳,刘九如,等.数字化生存[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158.

[2]周灵,张舒予,朱金付.增强现实教科书的设计研究与开发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9):107-113.

[3]王秀丽,胡玉康.AR技术关照下的儿童书籍设计新形态[J].出版发行研究,2016(5):48-50.

[4]李彩霞,郜玉金.新媒体环境下新疆非遗现状及数字化保护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7):32.

[5]魏三强,王兵.A R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化旅游业中的应用[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4(4):364-368.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新疆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