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绘画存在探究艺术多元之变的主体外因

2017-01-28杨珍梅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家 2017年7期
关键词:写意画绘画艺术

□杨珍梅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当随时代、艺术品的产生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也来自诸多因素的催发。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原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但是,艺术品的作者作为社会形态的人,其成长和形成必定受到外部因素的作用,究其根底,绘画形态的存在,不仅反射出主观因素的精神形态和存在形态,其深层反射的是外部因素对主体的塑造[1]。

中国绘画艺术博大精深,绘画形式和内容随着时代的更替不断更新,究竟是什么样的外部因素塑造了当时代的作者的性格和作品风格?归根结底是受到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科学与文化方面的制约或引领。今天,就这个观点试着探讨一下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不充分的地方敬请各位指正。

一、工整细致的绘画与繁荣稳定的农耕文化

唐代的绘画尤以人物突出,杰出代表有阎立本《步辇图》、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簪花仕女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作为图像记录,为现实生活做出了很大贡献。此外还有吴道之的道神人物,王维、张澡、李思训的山水。唐代社会稳定,生活富裕的侧面写照,正是这种民族自信和开放包容的社会性格成就了唐代明朗绚丽的艺术风格。

历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变,造极于赵宋之世。”有研究者曰:“吾国画法,至宋而始全。”宋代,政治上处于弱势,但艺术比肩唐代,一是继承了唐代的伟大成就,朝代的更替从本质上没有改变,文化的弦没有断也没有变,宋得以继续并发扬光大。二是宋朝的皇帝,大多热爱文艺,建立画院,赡养画师,所谓“上有所好,下必其焉”,形成了全民热爱艺术的繁荣场面。宋代小品画极受后人推崇,细腻娴静,诗词意蕴极浓。但到了南宋的马远、夏圭,将山水画以边角的形式呈现,这也是宋后期国力不支、民族性格孱弱的体现[2]。

不论唐宋还是追溯以前的五代或魏晋,都处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对稳定的状态。绘画作品的表现手段和存在形式大致相同,一脉相承,统一具有精致、细腻的精英式审美价值。

二、墨戏时代的开启与动荡不安的游牧文化

文人画是士大夫阶层抒情表性的一种绘画方式,它的特点一是娱乐性,是文人以消遣为目的的绘画;二是精神性,画中蕴含了文人的各种情环;三是不强调形似,只重视神韵;四是强调用笔,追求笔墨趣味。此画种的产生以大文豪苏轼为代表。文人画一方面抒发诗情画意,另一方面表达对现世的另类看法。

明清时期,吏治残酷,排除异己,朝代更迭的剧烈冲突更是前所未有。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绘画艺术失去原有的稳定生态,画家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依靠书画市场换取生存资本,所以作品大多雅俗共赏,内容多表现闲情逸致或仙人侍女,代表有吴门画派、青藤白阳、陈洪绶等。

董其昌与南北宗论。明代后期,官至礼部尚书的董其昌,是继元赵孟頫之后又一大官僚文人画家。他的理论,其一轻视吴门画派,推崇元四家,极力鼓吹文人画,认为绘画水平取决书法。其二独创南北宗论,否定李思训,认为“渐识”;推崇王维,认为“顿悟”。对于中国画的发展,这是一次大洗礼。

不能不承认当时剧烈的民族冲突、尖锐的社会矛盾、新鲜的异族文化成为激发作者主观创造的动力和源泉,为明清绘画形式的转变,提供了主动和被动的主要因素。

三、艺术裂变与工业革命

近代,绘画兼具了各类艺术门派的特点,从唐宋的诗文入画始,到明代的书法入画,直到清末民初,金石味成为写意画的又一种审美取向。从吴昌硕开启融入金石味始,到齐白石衰年变法,到黄宾虹时期的画家群,写意画的这种风格提到相当成熟的高度。此时,所谓的南宗完全打败北宗,以技术手段为主的绘画基本不值一提,写意画那种多元的欣赏标准为中国水墨画提供了多种可能,即使不会绘画的人提起笔来也可以画出所谓的写意画,但修为成一个令人佩服的画家又需要终身的琢磨与研习,这是写意画因其本身特点为受众提供的最大的弹性空间[3]。

机器时代的到来,是人类的一次飞跃,它不仅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间接改变着人的思维。19世纪的西方,各种派别异军突起,比如立体派、野兽派、现实主义派等等,作者在机器时代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行为和思想的突变,一种试图打破自身精神局限的冲动引发绘画形态的多种呈现。比如李可染、林风眠、徐悲鸿、蒋兆和等,从广义的角度审视绘画的作用和价值,从实践传承和理论体系上扩大了绘画的概念,建立起以绘画为主轴的大美术的概念,为中国美术立起一座丰碑。

工业革命给绘画带来的影响,主要是观念上的巨变,如果说以往的绘画愿意寻祖追踪,追求和而同,以后的绘画则追求标新立异,追求差而异。因为机器的复制给人们带来不可超越的压力,人们必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确认自身的价值。

四、无厘头与信息时代

20世纪50年代,波普艺术在英国诞生。波普的意思是:普及的、短暂的、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波普是现代底层艺术市场的前身,也是大众文化和商业社会的文化符号,它的出现不但破坏了艺术一向遵循的高雅与低俗之分,还使艺术创作的走向发生了质的变化。

观念艺术,以20世纪50年代法国杜尚的《泉》开始扬名,也有人认为是最为臭名昭著,此后一发不可收拾。行为艺术多以性和暴力为表现内容,认为揭示人的本质属性。装置艺术以重置为手段,展示莫名其妙的深刻。在信息化社会环境的包裹下,作为宇宙的孤独存在者,人,无所适从。

信息时代,很多艺术实际上与艺术本身没有关系,只是套用一个名头,就像“文革”时代任何行动都要套上语录,艺术本身的价值没有多少普通人去关注,普通意义上人们只在乎艺术本身两个字的标志作用,以此来区别与手工劳动、机械生产、科学研究等社会分工的不同,大概只有少部分人中的一部分会在意艺术的严肃性和它的原有意义。

五、艺术的未来在哪里

今天看来,绘画已是相当狭窄的渠道,它包含在美术中,美术又包含在艺术中。绘画作为基础的视觉艺术,虽然依旧保持着精神层面的愉悦属性,但是在广阔的艺术领域中,绘画正逐渐被分解。以绘画为主的视觉艺术其美学功能也逐渐转移到物质层面,比如工业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装潢、园林等,美术以众多的方式参与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纯粹的艺术将逐渐被消解,人们随处可以遇到艺术,但又摸不到艺术在哪里[4]。

结 语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科技和自然是相互抵触的,机器和人类是相互消解的,当外部因素较简单的时候,内心是宁静的丰富的,艺术作品接近高尚;当外部因素复杂的时候,内心是焦虑的简陋的,艺术作品异化为无常。两者此生彼长,永远按反比例发展。人们试图通过外部弥补自己的不足,反过来,外部的补给再加深内部的空缺,就艺术来讲,这是个永远难解的命题。

猜你喜欢

写意画绘画艺术
挥毫泼墨忆平生——追忆当代中国写意画大师范子登
“写意画”画种的形成与发展
——兼论徐渭对“写意画”概念的提出
文人天趣清犹水 贤者风期静若兰——画家若兰写意画浅析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