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期刊媒体融合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五个关系

2017-01-28文/石

传媒 2017年17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渠道期刊

文/石 峰

期刊媒体融合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五个关系

文/石 峰

目前多数期刊社还处在经营的困境中,很多人对期刊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前景还比较迷茫。因此,我在这里提出期刊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中需要正确认识与处理的五个关系。一是挑战与机遇的关系,二是渠道与内容的关系,三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四是技术与人才的关系,五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期刊媒体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和尝试,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取得了显著进展:已经普遍使用新兴传播载体,采取多种方式与新媒体结合,扩大了传播渠道,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和专业影响力,也为期刊“走出去”开辟了新渠道;一些期刊利用互联网组建国际作者队伍、审稿队伍,提高了刊物质量,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合作空间。但是,所取得的进展与中央提出的“建立现代传播体系”的要求还相去甚远,与期刊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受众的期待还有很大距离,融合的空间还很大,融合的商业模式正在探索中。目前多数期刊社还处在经营的困境中,很多人对期刊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前景还比较迷茫。因此,我在这里提出期刊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中需要正确认识与处理的五个关系。

挑战与机遇的关系

新媒体的崛起给期刊媒体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但是就目前来说,大家对挑战的感受已经有切肤之痛:读者流失,发行量下降,广告分流,商业模式被打破,经营出现空前的困难。新媒体的出现对一些人来说,好像被打了一闷棍,一时不知所措。面对新媒体的挑战,许多期刊媒体的第一反应是“应对”。“应对”往往是一种被动行为,是一种防御性措施。因此,很多期刊人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看得多、看得重,且有畏惧感。而对新媒体给期刊媒体带来的机遇一直重视不够,研究不深,办法不多。其实,新兴媒体只是一种新的传播载体,作为媒体,有了新的传播渠道、传播载体,带来的应该是发展机遇。所谓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原有的商业模式不灵了,原有的运行体制机制不适应了,要进行调整。就出版的本质来讲,传播知识、文化、信息,有了新的传播载体,肯定是一种进步,展现的是一种新的前景。所以我们做出版的,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媒体融合的重要论述为指导,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不忘初心、抓住机遇,勇于变革、锐意进取,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为建立现代传播体系而奋力前行。

渠道与内容的关系

传播渠道的拓展对期刊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渠道要为内容服务,做好内容是期刊出版的永恒主题。一个时期以来,对期刊出版的着力点众说纷纭,有“渠道为王”说,有“网络为王”说,有“观念转变”说,等等,搞得一些期刊人六神无主。这些观点从某种角度讲都有一定道理,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期刊是内容产品,期刊业是内容产业,内容是期刊的命根子,内容好渠道才有价值,转变观念也不能把做内容变到次要地位。比如高速路上跑的是过了时的拖拉机,就体现不出高速路的价值。从实际情况看,这几年发展比较稳定的期刊可以说无一不是十分注重内容建设、通过做渠道发展起来的,或者通过网络提升影响力的,其基础也是内容有优势。新兴传播渠道传播的信息并不都是出版物,所谓出版物是要经过严格选择、整理、加工的,是有特定的规范和要求的。刘奇葆同志曾经指出,期刊是主流舆论阵地,要充分发挥有能力做内容的优势,并在传播方式上及时创新。所以在媒体融合中,传播渠道变了,但做优质内容的要求不能变。实践证明,媒体融合走在前面的刊物,都是内容有创新、有特色的刊物。纯粹为博得眼球的刊物在媒体融合中是不可能走得远的。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这是一个大家最纠结的问题。依靠现有的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扩大期刊的影响力,提升期刊的社会服务功能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关键是期刊社很难实现经济效益,有的甚至要做赔本的买卖,这当然是不可持续的。但是,在融合中要实现“两个效益”,目前的确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这里涉及的问题比较多,我曾经在刊博会上呼吁:媒体融合呼唤内容价值的回归。当然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时日。我认为,在新媒体时代,经济效益的滞后性可能是个规律,现在发展很好、做得很大的新媒体也不是一开始就赚钱的,有很长的培育期。我想,如果一个刊物真正扩大了影响,提升了社会服务功能,终究是可以实现“两个效益”的。同时,我还想讲点大道理。我们从事期刊出版工作,要善于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联系起来,要自觉地把我们的工作汇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潮中去。只有这样你才会感到你的工作不是孤立的,你工作的时候才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你才会感到有支撑、有信心、有力量。如果你拘泥于为办刊而办刊,你就会自觉不自觉地陷入到一种盲目性,把办刊视为一种纯粹的谋生手段。中国共产党在拯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中,我们的先辈们冒着被查禁、被拘捕甚至牺牲生命的危险,创办各类刊物。他们也有经济压力、生活压力,但是他们义无反顾地为此前赴后继,传播革命真理、传播救国理想。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因为他们有梦想、有信念、有抱负。如果我们今天能把实现中国梦作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办刊的责任感、使命感就会油然而生。这是一种无穷的力量。

技术与人才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我们首先要坚信,人是推动媒体变革的原动力。在媒体融合中,看似技术决定媒体的未来,其实决定媒体未来的首先是人。因为任何技术都是人创造的,任何技术的应用都要靠人来掌控。目前媒体融合进展还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做传统媒体的很多人对新兴传播技术、传播手段不懂、不熟悉,我曾经提出过改造传统媒体队伍的呼吁。我国目前从事期刊出版工作的有近10万人,这是一支久经考验、受人尊敬、值得信赖的优秀队伍。一代又一代期刊人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坚守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为思想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传播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但是,时代在变,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在变,读者的需求和获取信息的方式方法在变,这支队伍中的一部分人落伍了,传统媒体也出现了“落后产能过剩”的问题。

我认为,决定媒体的生存有三个重要基点:生产模式、传播模式、商业模式。在数字时代,这三个基点与传统媒体的生存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还在变化中。所以,在数字变革时代,传统媒体要真诚地面对现实,勇敢地否定自己,自觉地投身变革,这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生存的需要。传播技术的变革提出了传统期刊出版队伍的更新改造问题,而这支队伍改造的成败,决定着期刊业的未来。也许有人会觉得“改造”两个字有点刺耳,其实就是要转变旧观念,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能,做新一代媒体人的意思。需要强调的是,在任何媒体形态下,对媒体人政治思想上的要求是始终如一的,就是要做到政治坚定、思想敏锐,对党的事业忠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然而,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革新,对传播手段、传播理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学习和接受新事物、新技能,也就是要进行自我改造。

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媒体未来什么样?期刊将走向何方?现在还很难说清楚,但肯定会超乎我们的想象。媒体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要从长计议,要有长远打算。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首先要做好当下,走好眼前的每一步。有人说:很多东西都还在探索中,等人家创造了经验再去做。这是不现实的,一步落后可能会步步落后,一步赶不上就会步步赶不上。

同时我还想强调一点,从发展趋势看,我们必须自觉投身数字化变革中,但并不意味着传统期刊很快就要消亡了。传统媒体还有重要的使命和顽强的生命力,就期刊来说,年28亿册左右的总印数表明期刊还是拥有着巨大的读者群,目前还是我国主流媒体的重要力量。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为传统媒体的发展也展现了美好的愿景。所以,我们还是要有责任、有信心继续做好传统期刊。

(本文为作者在第十二届中国传媒年会上的致辞,发表时略有删节)

作者为中国期刊协会会长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渠道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期刊问答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创举措 拓渠道 提质量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
渠道与内容应当辩证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