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2篇:新旧笔迹学(1930年)①

2017-01-28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德克笔迹学史

第2篇:新旧笔迹学(1930年)①

“科学的笔迹学”(Die wissenschaftliche Graphologie)距今已有30年的历史。它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算作是德国人的创造,并且可以将德国笔迹学社团在慕尼黑成立的这一年(1897年)作为它的诞生年份。引人注意的是,关于这门学科,学界已经花了30年的时间来证明其原则的精确性,然而这个过程仍在持续。迄今没有一所德国大学设立关于笔迹学的教席。它没有得到它应得的。现在,一所柏林的自由高校“莱辛学院”开始推进这件事,准备将在安雅·门德尔松(Anja Mendelssohn)领导下的“科学的笔迹学”建成一个重点系所。显然,这一举措即便在国外也被认为是笔迹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最为年长的、至今健在的科学界代表杰明(Jamin)特意为此从鲁昂(Rouen)赶来,出席了笔迹学系的召开仪式。人们看到了一位老态龙钟的、有些与世隔绝的先生,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比起一名具有影响力的实践家、一名划时代的学者,他更像是一名医者。因而,杰明与他学生的观点应在笔迹学的领域加以阐明。他继承了他的老师米尚(Jean Hippolyte Michon)的理论遗产:米尚在1872年出版了《笔记的秘密》(Geheimnisder Handschrift),在此著作中,笔迹学的概念第一次浮出水面。这两位师徒共有的,是对笔迹学的敏锐眼光,以及在社团合作中丰沛、健全的智识。这种笔迹学在性格分析方面显露了全部优势,它更加符合实际生活的要求,而非“科学性格学”方面的要求。笔迹学的要求首先在克拉格的奠基之作《性格学原理》(Prinzipiender Charakterologie)与《笔迹与性格》(Handschriftund Charakter)中提了出来。克拉格反对法国学派所谓的“符号理论”,它将性格特征捆绑在特定的书写符号上,将特定的书写符号作为它意义模型的基础。与之相反,克拉格的笔迹学从根本上被理解为“姿势”(Geste)和“表达的运动”(Ausdrucksbewegung)。在克拉格那里,有关特定符号的讨论不再出现,而只讨论普遍的书写标记——它不再受限于某些字母的特定形式。所谓的对“形式水平”(Formen-niveaus)的分析在这里是一种特殊的观察方式,在这个体系当中,所有笔迹的性格基本上可被评估为双重含义(正面的或负面的),笔迹“形式水平”的高度决定了哪一种意涵的呈现是持续稳定的。

最近的德国笔迹学史,本质上是由对克拉格理论的阐释来决定的,其中注入了两点新内容。罗伯特·饶德克(Robert Saudek)批评克拉格的书写生理学诊断缺乏精确性,且对德语书写方式有着独断的限制。他致力于一种关于不同国家的笔迹差异的笔迹学研究,它建立在对笔迹运动进行精确测量的基础之上。在饶德克那里,性格的问题退居其次,而这是克拉格目前正试图阐明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让“作为表达的运动”这一关于笔迹的定义颇受质疑。马克斯·普佛尔(Max Pulver)和安雅·门德尔松所代表的笔迹学研究,则寻求开启一种“表意符号的”笔迹阐释的路径,即一种笔迹指向无意识绘制的元素、无意识的图像想象(Bildphantasie)的笔迹学。当格奥尔格学派的生活哲学置于克拉格笔迹学的背景下时,当冯特(Wundt)的心理物理学处在饶德克的语境中时,来自弗洛伊德无意识学说的影响在普佛尔的努力中也并非不可辨识。

①Walter Benjamin, Alte und neue Graphologie, Walter Benjamin Gesammelte Schriften IV, Frankfurt a. M., Suhrkamp Verlag, 1991,pp.596-598.

猜你喜欢

德克笔迹学史
贺德克液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③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④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①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普洱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巧克力能否去除桌上的油性笔笔迹
主持人的话
彼得·汉德克获奖信息
彼得·汉德克人物争议
笔迹线条主动触觉在笔迹鉴定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