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方游牧民族蒙古服饰的制作工艺
2017-01-28包安琪
包安琪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论北方游牧民族蒙古服饰的制作工艺
包安琪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蒙古族作为我国北方主要的游牧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自身鲜明的服饰文化底蕴,尤其是在蒙古族服饰的制作工艺上更是独具特色,展现了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本文中笔者着重的分析了蒙古族服饰制作工艺体系的构成,对不同的蒙古族服饰的制作工艺进行了分析,从而展现蒙古族服饰的风格和特色,展现蒙古族服饰制作过程中蕴含的深厚的游牧文化以及特有的审美特色。
蒙古族;服饰;制作工艺;文化;特色
北方游牧民族服饰在制作工艺上经过日积月累的积淀和创新,在岁月的长河中进行了不断的发展,形成了特有的民族特色。而传统的蒙古族服饰裁剪、缝纫制作对北方游牧民族服饰文化进行了良好的传承,并在保持传统工艺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自我的不断改进,形成了特有的风格特征。传统蒙古族服饰在裁剪、缝纫的制作过程中,不仅考究,而且追求整体的艺术效果,展现了北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鲜明的艺术色彩,将蒙古族服饰丰富的制作工艺与现代服饰审美相结合起来,构成了全面的手工制作艺术体系,淋漓尽致的彰显了蒙古族服饰制作工艺的精湛。随着现代化服饰制作工艺的发展,蒙古族传统的服饰手工艺制作灵活的与现代化科技工艺融合,并进行了相辅相助,使蒙古族服饰缝制技术得到了更深入的发展,将特有的裁剪工艺、缝纫工艺、图案工艺等等都融合到了北方游牧民族服饰文化的发展中来。
一、蒙古族服饰的裁剪工艺
蒙古族继承了北方游牧民族对裁剪服饰的讲究,裁剪服饰一般都要选取一个特定的吉日才能破布成衣。并且制作服饰的人要将双手清洗干净,并且被裁剪下来的多余布料不能随意的丢弃,要祭灶。民众对服饰制作的人非常的尊敬,不能将官员的衣服与修行人的衣服放在一起,而且新婚男女的服装要由德高望重,家庭幸福的女性进行裁剪,寓意他们的婚姻生活美满幸福。此外,为婴儿缝制的衣服下摆和领子等部位要留下毛边,不能缝制扣子等等。蒙古族服饰的裁剪工艺对于服饰的造型和效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按照平面结构进行裁剪。蒙古族服饰的结构长期以来变化不是很大,只会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个人不同的形体和美观就行调整,使服饰更加的美观。当然,蒙古族服饰在裁剪的过程中,还会根据不同的制造材料、服饰用途等内容进行多元工艺的运用。对衣服、帽子、靴子、配饰等物件所用的皮革、丝绸、库锦、棉布等不同的类别进行合适的裁剪工艺。
随着蒙古族服饰文化与现代服饰文化的不断融合,蒙古族服饰制作工艺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在服饰的裁剪方面融入了很多工艺的创新。尤其在服饰制作上,也出现了很多专职的服装设计者,他们掌握和擅长民族服饰的制作,精通传统服饰文化,使蒙古族服饰的裁剪工艺有了新的变化,也使单纯的民间制作逐步的发展为具有一定制作工艺水准的服装公司。这也使得蒙古族服饰的裁剪工艺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注入了人才的活力,使蒙古族服饰在制作上更加的彰显出民族特色和独创色彩。比如,在服饰的拼接工艺方面将不同质地的材料进行了搭配裁剪,从整体上使多元的服饰材料进行和谐搭配,借助多样的裁剪工艺融入到了现在的蒙古族服饰的工艺创新中来,展现了现代蒙古族服饰的民族特色。
二、蒙古族服饰的缝纫工艺
无论哪一件服饰的完整呈现都离不开缝纫这一关键环节,它不仅赋予了服装装饰御寒的功能,而且也起到了显著的美化作用。因而对于蒙古族服饰制作工艺来说,在缝纫环节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服饰制作者经验的不断积累,产生了多种的缝纫手法。在北方游牧民族最原始的阶段,人们所使用的缝纫工具为动物的骨头所磨成的针或锥,只是对一些皮革进行简单粗糙的拼接。而现在的蒙古族服饰缝纫工艺却繁多,不仅有一些例如攻针、驱针、盘针等传统的缝纫技法,而且对于这些技法的完成也是非常讲究的,直到今天依然保持着传统,未被现代化的缝纫技术所取代。比如攻针,这种缝纫的方法一般都是用在袍子、坎肩等服饰的摆边、镶边等部位,采用由下到上,由内而外均匀、平直的缝针。寨针则需要服饰制作的需求采取不同的缝纫手法,不同的是这种缝纫技法是从外向内,为的是稳固多层衣服材料,使接下来的制作不容易发生缝合错位的现象,待到服饰完成时可以简单的将其拆掉。缉针的方式也非常的多,可以缝制不同材质的服饰材料,从下到上缝一大针,然后再退回起针的中间部位再重复一大针的距离,退回中间部位,这样不断的重复循环,使服饰的缝纫更加美观牢固。驱针与缉针的缝纫技法有异曲同工之处,唯一不用的是退针所选择的位置和距离有所差别,在视觉美观上有所不同,多在鞋子的缝纫技法中采用。盘针是传统的缝纫技法中比较难的一种缝纫技法,在缝纫的过程当中要求的技巧性比较高,不仅要均匀,还要呈现出美感。
三、蒙古族服饰的镶边工艺
作为北方民族服饰中具有鲜明特色和独具风格的蒙古族服饰,彰显了自身多彩的地区文化和民族色彩,而镶边工艺则起到了非常突出的作用。蒙古族的镶边工艺主要有三种,根据不同的服饰风格要求可以采用滚边儿、沿边儿、饰绦等方法,当然还可以根据服饰的美观度和结实度使用单沿边,宽沿边儿等多种不同的形式。镶边所采用的材料可以与服饰材料一致,也可以进行搭配,可以用布、皮革,帛等。在广袤的内蒙古地区,不同区域的蒙古族群众在服饰文化的喜好和审美上各不相同,所以他们的传统服饰镶边工艺也会产生一些差别,居住在不同地区的民众都会有自身在服饰审美方面的认知,比如在锡盟地区的蒙古族通常喜欢在服饰的领口,衣襟以及袖口、下摆等部位进行镶边修饰,使服饰更加细致具有美感。而一些成年女性则更注重服饰细节,不仅在常规使用镶边工艺的部位加上细致的装饰,还会在腰围部位加上一些特殊的镶边工艺,提升了服饰的华丽和精美,增添了女性穿着的魅力。现今随着服饰镶边工艺的发展,传统的蒙古族服饰制作工艺中也加入了现代的镶边手法,使传统民族服饰加入了很多现代化的时尚气息。服饰制作者会根据不同的制作面料以及款式的风格在遵循传统镶边工艺的基础上融入一些灵活的镶边搭配,不失传统又符合现代服饰审美的欣赏水平,使蒙古族服饰更加的别致新颖。
四、蒙古族服饰的刺绣工艺
刺绣工艺在我国不同的民族服饰制作中都经常会使用到,从古至今刺绣作为传统的制作工艺,在数千年的服饰文化发展中灼灼升辉并形成了独有的工艺手法。蒙古族群众在服饰工艺制作中也缺少不了刺绣工艺,这种工艺方法可以使服饰更加的富丽堂皇,充满华贵的气质。蒙古族世代的生存环境使这里的民众对自然的色彩更加敏感和喜爱,他们喜欢在服饰上融入草原的绿色、天空的湛蓝等色彩,这也使得蒙古族服饰浓淡总相宜,冷暖静动相交融的品味和特征。因而在刺绣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中,蒙古族服饰的刺绣技法是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工艺的,具有自身特有的缝制方法,主要有绣花、盘花、贴花、抠绊这些种类。在蒙古族的服饰刺绣工艺中一般是不使用绷架固定位置的,而是搭配不同颜色的线在服装上直接缝制,通过多元的颜色变化来提升服饰的色彩和效果。蒙古族服饰制作者擅于采用不同的刺绣方法使服饰看起来更加的精美,他们通过不同的刺绣方法进行颜色对比,根据不同效果使用齐针法、参差针法、散针法来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图案,彰显出了瑰丽多姿的蒙古族服饰刺绣工艺的鲜明风格,也增强了蒙古族服饰的色彩变化。
贴花技法也是蒙古族服饰刺绣工艺中比较喜欢使用的一种缝纫方法,主要是将一些图案贴在服装材料上进行缝制。具体的缝针方法是将服饰材料与图案贴在一起,使服饰材料边缘要大于图案一个边,并将边折叠起来沿着图案的边缘有序、均匀的进行缝制,使图案与布料之间熨帖平整,美观大方。这种贴花技法要比绣花更加的节省制作时间,在工艺要求上也相对简单便于操作。现代的蒙古族服饰制作中将各种材质的装饰物用于服饰的制作上,创新了贴花技法,加入了大众喜欢的蕾丝、水钻等具有现代感的装饰品,使蒙古族服饰更加绚烂夺目。此外,盘花也是蒙古族服饰制作中常用的一种制作工艺,勾勒出不同类型的空芯或者实芯的图案,由于盘花效果具有一定的立体感,视觉上比较厚重,所以在服饰的制作上现在也不怎么使用,多装饰于靴子。抠花儿主要借助一定的图案在纹理粗放的制作材料上进行不同针法的勾勒,呈现出突出的立体效果,不适用于精致的服饰制作,多使用于摔跤服装、鞋帽制作等方面。
五、蒙古族服饰的图案工艺
北方的游牧民族崇尚自然,对自然有无比的崇敬和热爱之情,因而在蒙古族的服饰图案上也离不开他们所熟悉的动物、植物以及景观。现代的蒙古族服饰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图案工艺,不再局限于飞鸟走兽,花花草草,也在广泛的服饰文化交流中汲取了多元的因素,加入了很多时尚感和时代性的元素。现在的蒙古族服饰上也加入了图形图案,文字图案等,不仅在传统的服饰上使用,还逐渐的拓展到了包、披巾等制作工艺上,与传统的缝纫工艺得到了灵活有效的组合,在图案工艺上加入了不同的缝纫方法,实现了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传统的图案工艺是比较繁琐的,需要在服饰面料的底板上将事先勾勒好的图案一笔一笔的描绘在布料上,再用白色的粉笔进行重描,固定好图案所在服饰的位置,然后再进行缝制。
六、结语
总的来说,北方蒙古族服饰精湛的制作工艺使蒙古族服饰端庄而不失雅致,不仅上面分析的几种制作工艺铸就了蒙古族服饰的鲜明特征。此外,还有扣袢工艺,蒙镶工艺等等,这些传统的制作工艺,都为蒙古族服饰增添了艺术色彩。但是从上面的诸多服饰工艺手法可以看出,在漫长的蒙古族服饰文化和技艺的发展历程中,聪明智慧的蒙古族群众创造出了独特的服饰缝纫工艺,他们发挥了自身的才能,将蒙古族特有的服饰审美意识融入到了服装的制作和创新当中来,留下了无比灿烂的蒙古族服饰文化,为北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底蕴。■
[1] 康健.蒙古族服饰传统手工艺.浙江工艺美术,2003,04.
[2] 李莉莎.论《蒙古秘史》中的服装描述及其文化蕴意.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11.
[3] 刘杨.草原地理环境对蒙古族民居、服饰及饮食的影响.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