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滂散文的艺术特色
2017-01-28张鹏飞
张鹏飞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论毛滂散文的艺术特色
张鹏飞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毛滂是北宋中后期著名的文学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散文作品。在行文方面,精炼的笔法使其散文呈现出自由流畅的风貌;含蓄曲折的表达方式使充实的思想内容得到进一步深化;多样的艺术手法则使得他的散文明朗透彻;严密的构思方式,透露出他在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个性并收情景浑融之效。而几者的综合作用,成就了毛滂散文鲜明的艺术特色。
毛滂;散文;特色;行文;构思
毛滂,字泽民,自号东堂,衢州江山人,是北宋中后期著名的文学家,诗、词、文俱工,深得苏轼赞赏,称其“文词雅健,有超世之韵”[1](2425)。他虽以词名世,但文名不减词名,《四库全书·东堂集提要》中称其文“大气盘礴,汪洋恣肆[2](1340)。在具体的作品中,毛滂散文呈现出了鲜明的艺术特色,这主要得益于其多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
一、笔法精炼,行文流畅
毛滂在驾驭语言方面具有深厚的功力,精确凝练的用语和灵活多变的句式使其散文如风行水上,瀚流不滞,形成自然流畅的行文风格。
毛滂在其散文中,往往能用精炼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行文意向,条达疏臆,而无板滞之感。如在《再答苏子瞻书》一文中,作者一开头就借用韩愈好为人师、提携后进的例子表达对苏轼的仰慕,并显示出了强烈的向学之心。接着又以“卞和泣玉”的事例进一步展现期望得到苏轼指教的心迹,并指出文学前辈的指导对于自己的重要性。然后又唯恐自己获教的心志不能打动苏轼,转而言曰“先生教曰:‘品目高下,盖付之众口。’某窃惑之。西汉时有扬子云,圣人之徒,后世学孔子者,盖尝想见其人于千载;然当时深知子云者,不过侯芭、桓谭辈二三子耳。则其道理纯疵、品目高下,果不在众口。伯牙失钟子期,至于绝弦破琴;骐骥之马,伯乐回目而顾,然后知其为超远之足。则秦之妙音不在众耳,马之骏骨不在众目,为甚明矣。”[3](204)以古人相互汲引的具体事典进一步阐明自己的愿望。在文章的最后,毛滂又通过想象,描绘了苏轼高洁耿介的品格和旷达自适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苏轼的仰慕。全文以平易自然的笔调写出,皆是围绕明确的主题展开,一波三折,情感真挚,言能尽意,摇曳生姿却无雕饰之痕。毛滂善于将饱满的情思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如《司法参军毛文若墓志铭》:
初,弟某年十二岁,时疽发于背,几殆。先君适在京师,太夫人日夕守视之泣,俟其死,无奈也。又当五六月大热,肉臭败为脓血流出,不可近。乃日为其弟某取水,手自洗濯,去腐坏,加药面,背汗浃雨,垂无难色。[3](289)
几句话,就将自己病情的严重和无奈勾勒出来,使堂兄照顾毛滂的形象跃然纸上,娓娓而谈,如话家常,真情实感自然流出,进一步深化了作者对于死者的惋惜和悲痛之情。
在句式的运用上,毛滂常常根据表达内容需要,在造句上排散相间,长短交替,随着文脉的发展,形成了文句参差错落、疏密相间的特点。如在《上詹司业运使书》一文对于世风与名实的关系就描写得十分精彩:
岂唯声与味如此?士有结发从学,屈首授经,而他日茫然,求济乎道者鲜矣。亦何以至此哉?往日所用心者,非为道故也。彼有人焉,颉颃儒林,方以为学休显,则后进生望其采色,想其铿振,抠衣负笈,翕然从之矣。顾岂知圣人之道果在是而不谬否耶?一旦龃龉,跌不复振,则门生弟子相与讳所学,而更求其师。盖方其从之,非所喜;讳而谢去,非所憎。彼区区之心,直求市而已。扬子云无恙时,观其书者,欲取以覆酱瓿。嗟乎!使子云于其时有卿相位,学者必翕然从之,弟子岂独萧然一侯芭哉?班生云亲见扬子云,禄位容貌不能动人,故轻其书。[3](239)
在文中,毛滂有时用陈述句,有时用疑问句,有时用感叹句,几者相互错杂,显得行文自然纯熟,毫无雕琢之迹。长句与短句的交替运用使得文章跌宕起伏,在不失语气自然的同时颇具气势,产生了一种疏放流畅的艺术美感。
二、言近旨远,含蓄曲折
毛滂的散文在表达方式上也显示了独特的艺术风貌。他曾有“为谢邦人岂吾薄,要当六印绕腰黄”[3](47)的远大理想,但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毛滂在其散文作品中常常表现浓郁深沉之气,充斥慷慨不平之情。他通常采取委婉曲折的表达方式进行表现,更显深邃思想之辉。如在《送邵通直序》中,就用生活中的实例批驳浇薄的士风:
嗟乎!士有常德厉行不出奇吐甘,以惊世为媚悦也,世视之真寡味难近。则使人几何,不缱绻甘熟、绸繆软媚乎?淫诐之言甘如是,吉善之言淡如也。甘言炜炜,俾躬自瘁;淡言煌煌,礼义之房。淡者以养,甘者以丧。且人切爱其身也。爱之则求所以养之,得其所养则名美而益荣,失其所以养则憔悴而多屯。饮食者亦若是。口之于味,耳之于言,淡者居后,甘者在前,理必然也;亦自挥而已。嗟乎!定交之难、知人之难、养身之难,今于餔啜得之。[3](281)
文字中饱含雄健之气、慷慨之音,并采用类比的手法和句式的变换勉励友人要砥砺名节,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寓意深刻,收回肠荡腑之效。而在《得替谢监司启》中他提到“往昔子男之职,本系风化之盛衰;迨今亲民之官,但随胥吏而俯仰。强颜折腰则众矣,申眉明目者谁乎?方其冕笏不澄净,至与鸡鹜争食。盖古人风流之已远,而末路名节之浸衰,但可鄙怜,何足振起!”[3](197)古今对比,深感世风的变化,语调慷慨,更加强了表达效果。
毛滂在散文中,总是运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引经据典,并采用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表达自己深刻的思想。如在国家治理方面他特别看重人的作用,认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尔。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经国。”[3](221)化用经典语句来佐证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在《上察访书》《上韩尚书书》等文章中,他呼吁统治阶层广开进贤之路时,则运用“前世盛衰之迹,未有不由当时大臣为之兴废”[3](237)、“得人则置器烹鱼之易,失道则挟山超海之难”[3](186)等古今通用的至理之句,在充实论述内容佐证材料的同时,采取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方式进行说理,而且用委曲婉转的表达方式展现,显得文脉连贯,层次井然。另外,他也善于在散文中分析、对比等手法来表现,如在《湖州武康县学记》中说明“夫子之道”时,提出“夫子论次诗书,修起礼乐,以素王之功充塞天地,其道盖与王化相为终始”[3](212),把其看作是国家各个层面的必备之法,“而天下不以为夫子之道不行,自冠昏、丧祭、射御、乡饮、战阵、听狱、朝觐、燕私,凡人所当为者,一出于夫子之道。国所以治,家所以安,人所以为人,物所以为物,凡必出于礼乐、刑政间,而无一不得宜者,则曰:‘夫子之道云尔’。不如是,则曰:‘非夫子之道’ ”[3](259)。在全面论述的同时,认为“彼老子、浮图所谈,皆道也”[3](258),于不同中见相通之处,但又认为儒家的“道”是圣贤将释道两家所共同阐释的内容,“周以宫墙数仞,鐍而不出”[3](258), 而且产生的效果是:“道难知,知之难言,言之难以晓人”[3](258),而未能参悟儒道的人则“以为道之妙处,尽在老子、浮图尔”[3](258)。释道两家所谈及内容总是“语其渊微,忽恍莫测”[3](259),用回环往复的表达方式将深刻的思想论述得一波三折,更收言近旨远之效。
三、论说透彻,手法多样
毛滂的论说之文显示了其多样的论说手段。或说理精巧,如《上镇南节度吕吉甫书》中用屠龙之技的例子引出,生动形象地设寓释理,通过今昔对比一问一答地阐明重道守道决心的重要性;或畅论直言,如《上丰待制书》开篇即指明“笔砚之为贾售具,久矣”[3](236),在寥寥数语间直陈所要讨论的议题,字里行间洋溢着丰富的感情,表达对文风的密切关注以及对浮靡士风的批判。
归纳与演绎的艺术手法在毛滂的散文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如《上监司乞修县学书》,文中直陈观点引出下文,畅言“夫子论次诗书,修起礼乐,以素王之功充塞天地,其道盖与王化相为终始”[3](212),进而对县学的重要性展开具体论述,并采用对比手法说明当时“浮图氏”“长廊深殿,绣栭绮疏,极土木之丽”、“鬼神之祠”“耽耽高堂,金碧照映”的现实“无益于国,无补于民”[3](212),总结了修建县学的必要性。
而在《上时相书》则采用演绎的手法:
某闻仁义之涂,诗书之府,有气也,泠然而清,炜然而光,璀璨而徜徉。中之者,能使其言炳然而成章。不知此果何气也?然钟鼓膏粱之地,绮襦纨绔之间,迎之则释然散,取之则漠然空。独山林枯槁之士,饿夫逐客,羁旅之时乃得之,至与之写孤愤,道厄穷,发物理之精微,谕古今之成败,俯仰上下,随其笔端,亹亹令人不能自休。[3](224)
作者将文气演绎得十分玄妙,又十分贴切,如此骈散相间,奇偶并举,长句与短句的交替运用使语言整齐谐美、节奏鲜明,使论说展开得自然流畅,曲折舒缓。
论说方式的多样也使得毛滂的论说文颇具特色。或正说,如《上陆侍郎书》一文开篇即言“学道如食羹,酸咸当自知,不可以语不食人。作文如时世妆,妍丑不求其质,而惟妆之求,此未足以识其真。虽然,道不以文传,将孰传之?传道者,特未尝有意于文耳;及乎成文,正自善也。顾如食羹,然亦当食者知味也”[3](200),直论举例强调为文与明道的关系;或反说,在《答汪发秀才书》中作者十分注重文学事业,却说“无补于世之治乱,无增损于人之贤不肖,有天下者专用此求人材,悲夫,非先王之意也”[3](209),并发出“文章真细事哉”的感叹,笔端虽倾注了愤懑与不平之气,但显得有理有节。
在毛滂的散文中,也不乏用典、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使其论说气势滔滔,生动形象。如《上镇南节度吕吉甫书》:
世之学周公、孔子之道者,犹学屠龙技也,使吾徒亦深信而力守吾师之说,不几与若俱殆乎?以其独能悔而改之,故不终困尔。尝试与子数其一二古人:有馈粟而拒者,今则饥寒是忧;有结缨而死者,今则志易气乱;有逆鳞而谏者,今则谴祸是虞;有凿坏而遁者,今则富贵宜慕;有埋轮而不行者,今则搏噬当空;有小生三公而卿五郎者,今则强御宜畏;有负二宜去、强之不能留者,今则古谪不肯已;有不肯露索挟持而自引出者,今则俛理色以望阍人。凡此八者,皆吾道之所与也。[3](231)
事典、比喻,排比的综合运用使其论说于整齐之中见变化,短短几句话就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加强了论说的力度。
四、构思缜密,情景浑融
毛滂于散文中善将人生感受倾注笔端,注重文章整体效果的营构。其散文多是议、叙结合,叙写生动,论述得体,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如《上苏内翰书》,全文词畅意达,开头舒缓展开,中间层递转折,最后再概括总结,意在阐释为道与为学的关系,并于抽象的议论中插入对王安石“新学”成败的生动刻画,显示出浓郁的时代风采,显得文采沛然,气势高妙。在文中毛滂将叙事成份开展得富有层次,步步深入,清晰有序,气韵流畅,无雕琢堆砌之感,文后又提出“所学则周公、仲尼之道,非进取之道也。古人、今人,前辈、后辈,某不知孰重孰轻,从其是者而已”[3](203),表明自己的态度,足见其构思之巧妙。毛滂在文章的形式上注重整体布局,在《恢复河湟赋》中,他采用回顾与想象的手法,模拟各方面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叙事委曲详尽,详略得当,有条不紊地对战争进行设想,字里行间引经据典地阐释了战争的正义性和主动权,并运用虚实交错、夹叙夹议的艺术手法加强了文章的整体效果。
毛滂在其记体文中十分注重艺术图景的营构,长于用清新自然的笔致勾勒明山秀水,在诗情画意中展现作者深沉的情怀,如其《行藏楼记》:
视吾身嗒焉,空虚浑沦,其亦何思何虑,而行藏之别,如屈伸臂尔。天以是非哀乐独啗贤者久矣。前人老死尝不得尽弃其余,漫不复收,散之山川溪谷,讬于云烟雨暘,更以厌饱后人。世有人焉,材厚而命薄,学莫行其志,仕莫究其用,至有沉埋而不振,放逐而不复。心烦意乱,乃时登高楼,上层台,寄远目,散幽怀;拔剑而悲歌,捋须而遐想,伤今之不可晤语,怀往昔而悢悢也。则山川溪谷之情,云烟雨暘之色,空濛瀰迤。见古人之余悲,留徙倚发凄怆,殆挥不可去已,益使人抚物色以自怜,感时节而永怀。[3](276)
其难平的心绪和曲折的文思跃然纸上,具体而细致的描绘跌宕有致,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使毛滂笔下的景物增添了生气,显示了神态,富于诗情画意,从而使文章耐人寻味,极富艺术感染力,而虚实结合的意境描写,也给了人们想象的作用空间,充分体现了他独特的创作个性。再如《双石堂记》:
衢号山水清远,地多修竹,前人独不治台观为登览地,目之所到,栽藩墙间尔。自公为此堂,钩帘开牖而望,已心舒目衍,忽焉如骑气御风,飘浮上腾,肆无留碍。堂面群山,狂峰秀岭,翔舞排踏,来赴座隅,雨旸惨舒,各有奇态。缭垣开囿,下瞰万家,桃蹊柳巷,朱碧高下,佩寒溪之清深,带长城之蜿蜒。自其下望之,栏楯宛转,帘额飞动,日炫罗纨,风落笑语,殆不类人间世也。[3](264)
文中用想象与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使情景的浑融之效尽收笔端,彰显毛滂独特的艺术风貌。
毛滂的散文是其人生感受和思想状况的真实记录,并且彰显其独特的艺术风貌。研究毛滂散文的艺术特色,对于深入了解毛滂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进一步发展对北宋散文的发展状况的认知。
[1][宋]苏轼.苏轼文集:第六册[M].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2425.
[2][清]永瑢,等. 四库全书总目[Z].北京:中华书局,1965:1340.
[3][宋]毛滂.毛滂集[M].周少雄,点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47.
OntheArtisticFeaturesofMaoPang'sProse
ZHANG Peng-fei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34)
Mao Pang is a famous writer in the lat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d created a good number of prose works. In terms of wording, the refined technique of his works presents a free flow of prose style; and a variety of artistic techniques makes his prose clear and thorough. His rigorous conception revealed his artistic personality in terms of the textual layout. The synthetic effect of all these add to the distinct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Mao Pang's prose.
Mao Pang; prose; features; style of writing; conception
I206.2
A
1008-8156(2017)03-0054-03
2017-05-06
2017-07-20
张鹏飞(1988-),男,辽宁法库人,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