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教研成长的路上
2017-01-28侯秀荣
侯秀荣
行走在教研成长的路上
侯秀荣
教研活动要以教研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牢牢把握一个“实”字,尽力把各项活动都落到实处。落到实处,就有效果,就有收获,就能不断前行。
首先,教学常规管理落实处。教学常规实施一月一检查制度。学期初检查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计划、培优辅困计划、教案。每月末检查教案、作业、随笔、作文、辅导落实情况、听课情况。为了使这些常规工作更有操作性,我们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试行)》,大致制定了一个刚性标准,只要老师进课堂,必须有教案呈现。不仅新课有教案,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练习课都要有教案,避免老师课堂教学的随意性。作业、作文、随笔等都根据自治区的要求规定了最低次数,批改也有相应的要求。检查时,每人都有详细记载。这样,既有刚性标准,又有弹性调节。在刚性中,显示共性,方便操作;在弹性中,尊重差异,显现特色。刚开始实施时,有些老师有意见。但落实之后,大家都体会到了这样做的益处。一是避免老师偷懒;二是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三是对症下药,在备课写教案时有反思、有举措,从而在课堂得以落实。
其次,集体备课落实。以往集体备课,形式化严重,大家坐在一起2节课,时间耗费了,却收效甚微。现在,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备课组为单位,备课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具体做法是:先由主讲人根据每学期的教研主题备课,第一节课呈现他的研究方向与备课思路,第二节备课组其他成员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呈现情况,提出意见与建议,主讲人进行二次备课,再在课堂呈现,大家研讨。如此循环反复,直至定稿成型,再在课堂给教研组全体呈现,全体语文老师再根据课堂呈现的情况,主讲人修改,最终定稿。备课成果发在我们语文教研资源共享库,供大家共享。
在三至四次,甚至五次的集体备课中,一个教研主题的实效性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仅主讲人有很大进步,其他成员也有很大收获。在这样的落实中,每个人都有切实的收获。
同时,三个备课组紧密联系,开展“同课异构”或“异课同构”的集体备课活动,在交流中有碰撞,在研讨中有收获。如2016年3月我们开展的老教师朱彦清与福建援疆青年教师张超群上《将进酒》的“同课异构”活动,高一张筠老师上的《蜀道难》与朱彦清老师的《将进酒》又是“异课同构”,这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呈现,更是两地教研活动的交流、碰撞。2016年9月,我们又开展了张荣、温晓荣、杨文德三位青年老师的《烛之武退秦师》“同课异构”活动,侯秀荣、王玉霞两位老师的《阿房宫赋》《陈情表》的“异课同构”集体备课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使青年教师对文言文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其他教师也对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有了更好的借鉴与推动。
集体备课活动中,我们还有一项主题活动是期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高三模拟考试质量分析。教研组会在考完试后,将三个年级的老师组织在一起召开质量分析会。每位老师根据自己的情况畅所欲言,找出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的交流,大家互相学习长处,弥补不足,找出共性问题,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质量分析会,不仅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整体学情,有助于研究教法,而且促进了老师之间更深的交流与合作。
再次,理论学习落实。我们充分利用福建援疆资源,上级领导为我们铺桥搭路,请福建教育专家和优秀一线特级教师为我们传经送宝。福建教育科学研究所冯云老师为我们举办讲座《教师课题研究中的选题、论证和实施》《小课题研究发展趋势及研究范式》。冯老师专业的解读,翔实的案例,深入浅出的举例说明,为我们打开了课题研究的新窗。
福建南安一中特级教师杨淑延老师的“增文气、接地气、显灵气”现场示范课堂,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杨老师为我们示范了2节现场课,朴实而开启学生思维的课堂,拉近了我们与杨老师的距离。学校的三位年轻老师学以致用,积极上展示课,与福建特级教师交流,杨文德老师大胆与福建漳浦一中特级老师陈荣龙同课异构,两位特级教师做了点评与指导。同时,我们派出优秀老师去福建学习,学成归来举办讲座与大家交流。县、市、州、区有教研活动或教学大赛,校长会在尽可能的范围内,让大家都去学习,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教师们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的能力获得提升。
每次语文活动,都有计划、有方案、有过程、有总结。学生语文兴趣得到激发,语文能力得到提高。
1.坚持开展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活动
利用假期的时间,语文老师给学生布置具体的读书任务,开具体的书单,要求做一万字的读书笔记,要求写读书心得,学期初在每班展览、选评,选出三本优秀读书笔记做成展板在全校展评,并利用升旗时间给予奖励。此项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2.开展“亲子阅读”读书展评活动
学生与家长共读经典名著,共同交流读书感悟。我们的活动不仅带动了学生读书,更带动了学生与家长共同读书,共同进步。比如,我们要求学生与家长共读一本书,并做读书小报,之后又将此过程中的感悟写成文章,最后编辑成书。读着学生的“亲子阅读小报”,我亦有感动、有深思。家长读了,也有感动、有启发、有震撼。学生看着自己的成果,欣喜之情、收获之丰自不待言。
3.校刊《新芽》点亮孩子读书的前程
为了让学生对写作充满激情,为了让学生们充分感受那一份被欣赏、被肯定的感觉,我校校刊《新芽》历时31年,已创办62期,其中还有教师专刊。学生版所收集的都是本校孩子的优秀习作,经过老师润色,我们看到的是一篇篇精彩纷呈的佳作;我们看到的是同学们对阅读的渴求;我们更看到了学生积极前行的信心和动力。
4.参加各类征文比赛,丰富了学生的读书生活。
5.每学期开展古诗文默写竞赛、当堂作文竞赛、演讲等各类语文活动竞赛。开展竞赛,有利于发现问题,并及时对症下药,采取补救措施。
6.每学期开展经典吟诵活动。我们的高中学生底子薄弱,这样的活动开展,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对经典的领悟,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最后,积极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领头作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快。
组织本组教师以老带新、互帮互学活动,促进了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督促青年教师加强基本功训练,激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级别基本功竞赛,主动、积极投入课改,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教学总结,撰写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
在教育教学的旅途中,我们甘愿做一个行者,不断行走,不断思索。
★作者单位: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