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文章的核心意蕴
2017-01-28蔡丹姬
蔡丹姬
锻炼文章的核心意蕴
蔡丹姬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对记叙文一二类试卷的特别要求“文章的意蕴在材料的核心处,且写作需有巧妙而机智的构思”,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写作中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呢?
我体会“文章的意蕴在材料的核心处”就是记叙文的主旨要鲜明突出,文章的材料不枝不蔓,不拉杂,文章的剪裁有取有舍,当详则详,当略则略,繁简得当。只不过是变换了一种说法而已。现在的高中生写作往往忽略文章主旨的重要性,在考场作文中常常是随性写来,缺乏主旨设立意识,使得文章存在不少问题,如主旨分散不集中、偏狭不全面;与标准、命题指向切合度差;主旨低幼肤浅、缺乏深度。
记叙文写作近两年来颇受冷遇,高考考生常常避之不及,甚至存在整个高中三年都没有记叙文教学的情况。尽管有个别专家极力呼吁记叙文写作不可缺,尽力引导记叙文的写作,想全力扭转作文教学的功利化、模式化局面。然而学生在实际写作中问题确实存在,记叙文写作的瓶颈即文章主旨的呈现与深化,很多同学在主旨的呈现上就遇到了重重障碍,要写出意蕴深刻的文章那更是一种奢谈。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浅尝辄止,必须不断探索与实践、思考与总结。
就如何锻炼文章的核心意蕴,我想简单谈几点,这也是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
首先,理解提炼核心意蕴。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文章要呈现出准确而深刻的立意主旨,那么对作文材料的准确、全面、深入的解读就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完全偏离或貌合神离的作文,常常是因为在读题审题这一环节上太过粗糙随意而深埋的隐患。每一则作文材料大凡都围绕一个核心话题展开,而核心概念或关系的理解与界定是关键所在。
如“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这则材料的核心话题即“青春”。关键是看“青春”的界定是否恰当。“青春不朽”或者“不朽青春”的判断,均建立在精神层面的“青春”之上,因此,必须判断其所写内容是否体现“精神青春”的特征。如靓丽、朝气、纯真、冲动、张扬、青涩、梦想、好奇等相关特征。如果全文没有关于“青春”精神特质的描述或诠释,则视为概念模糊、判断失当处理,这类文章原则上不能及格。对于把“青春”理解为一种“记忆”,通过“校园青春记忆”等故事进行演绎,务必关注其“青春记忆”是否刻骨铭心、永志难忘甚至薪火相传,如是,可视为切题,否则,视为偏离题意。
考场写作与随笔最大的不同在于,材料对核心概念有一定限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之间的关系、偏向的重点、情感价值观的判断,都是考生需要在读材中思考的,否则会出现核心意蕴理解不准确的问题;而好的作文材料往往能在限定的范围里又存在多义性与选择性,而考生在众多可选择的立意中,选取哪一点来写,也是需要明确的,否则就会出现核心意蕴不明确、不一致的问题;而在众多的立意选择中,考生能否选取独到深刻的意蕴,则与理解思考得广度与深度有关。因此高考写作考查的不仅仅写作的能力,还有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是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查。而读懂读透材料,理解提炼核心意蕴是不可忽视的前提。
其次,扣住暗示核心意蕴。记叙文的本质是作者悟出了事件或现象之中的意义,但这个意义必须蕴含在故事或现象之中。正像一碗糖水,看不出一粒糖来,喝一口尝尝,却是甜的,于是我们说糖味就含在这碗水里。如果在故事之外,另外把意义说明,那就不是“含”了。写好记叙文最关键的一步即追求这“含”的境界,即做到“神似”。
因为要把意义寄托在故事的叙述上,所以整个故事的每一个节点都须含有暗示的力量,这样作者就不得不做一番选择和布置的功夫。因此,记叙文也不能机械照抄事实,而是要根据作者的经验和感悟,去选择人物,布置材料,创造出一个故事来。这就需要作者在选材构思、谋篇布局上下一番功夫。
(1)先紧扣意蕴打一个故事的胚子,这是个基础工作。
如“有一群栖于深洞中的蝴蝶,因为科考团来了,曾点燃过蜡烛来照明,这点微光改变了洞中的环境,敏感的蝴蝶迁徙远离了。”
根据这个材料,我们来构思一个类似的故事:
一个箍桶老人手艺精准,他原来在城中工艺一条街上有一个店铺,但这些年来手工艺品行情越来越好,顾客越来越多,铜臭味也越来越重,为了专心致志于他所挚爱的手工艺,他把店铺搬到了远离喧嚣的城外。
二是开展博士后技术服务行活动。选择在油田生产、科研单位,建立相对固定的博士后服务基地,定期组织活动,并保持日常工作联系,随时提供服务。现场帮助基层解决生产、科研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博士后高端人才资源被充分利用;实现博士后与基层技术人员、科研项目与生产一线的完美衔接,解决科研与实际生产相互脱节问题。
当然,好的记叙文不以编造离奇的故事为能事,在选材组材符合真实的前提下,力求与核心意蕴的相契与神似。
(2)好好地谋篇布局。要意蕴成为材料的核心,还需要加上描写、议论、抒情,也需要好好地谋篇布局。要把握好三个要领:
第一是处理好详与略。好钢用在刀刃上,把笔墨的重点用在最能表现核心意蕴之处;
第二是追求结构的精巧别致。即结构上的精细巧妙、新奇脱俗,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主题深刻。
如首尾圆合法,即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照应,不仅可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而且有强化主题,加深印象的作用。
如剪辑组合法,即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抓拍本来没有直接联系的生活片段,加以横向组合,从而收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效果,不仅画面感强,还可以省去繁冗的过渡,使文章层次清晰,重点突出,主题深刻。
如彩线串珠法,就是以一条线索贯穿全文,将经过选择取舍后的相对分散、独立的写作材料串联起来,使之相辅相成、彼此烘托,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种结构可使文章脉络分明,材料间相互勾连成一体,共同为突出主旨服务。人、事、景、物、情等都可做线索,选好线索,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如倒叙插叙法,开篇利用倒叙摆出迷局,迷惑读者,以便紧紧抓住读者的眼光,引人入胜,接下来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情节展开或人物刻画,可采用插叙来推动情节或丰满人物,从而使重心更突出,文章意蕴更鲜明深刻。
第三是巧设对比点。所谓对比,就是通过人、事、物、景之间某一个方面或者全方位的对比,突出人物个性,表达作者情感,反映社会现象,揭示事件本质。单一维度的叙事与描写展现主旨常常显得单薄,而巧妙设置对比点,纵向的对比,横向的对比,纵横交错的对比,都有利于表现出人物或事件的变化过程,而在对比中,是与非,憎与恨,情感与价值的取向一目了然,核心意蕴也更凸显。面对思辨性、现实性越来越强的作文材料,要在多维的关系中凸显主旨,对比烘托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如上述材料,我们不妨以倒叙的手法,先来一句“箍桶老人将他的铺子迁得更远了”,城里人大惑不解,问他,他说:要找一个适合自己做箍桶的地方。然后再回叙,这个地方以箍桶的手艺而闻名,有几个人只求有个温饱,而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手艺的精进上。但有一天,嗅觉灵敏的商人们来到这里,开始炒作箍桶,很多手艺人被铜臭熏迷了,甚至开始做假冒伪劣的箍桶。老艺人看到这些,独自搬离开了。最后,我们以老人在自己的铺子里醉心于箍桶的场面来结束。这就是谋篇布局的功夫,“选择合适的环境”使这个主题更为突出了。如果再有一些细节描写来强化主题就更好了。
再次,突显深化核心意蕴。考场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高考作文不像平时作文那样,必须要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阅卷老师在一瞬间被它吸引,被它打动。而文章的核心意蕴能否迅速被阅卷老师在极短的时间里把握,是文章成与败的关键。其实写文章还有一些技巧来突出核心意蕴。
(1)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记叙文应该以叙述和描写为主,但是,在叙述描写中,当作者已经将读者的感情撩拨起来时,适当地穿插议论抒情,更易引起读者极大的感情共鸣,而这个共鸣就是拿到高分的基础。记叙和描写犹如“画龙”,议论和抒情则是“点睛”,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穿插议论和抒情常用到下列几种方法:
如直点法,在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即用言简意赅的议论或抒情直接表明意见和看法、点明其蕴含的主旨因素。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结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这种方法又称“卒章显志法”。结尾是文章提示题旨的关键所在,是全文最为重要的节点,关系到文章的成败。做得好,能够使文章有波澜,使文章别开生面,异峰突起,引导读者进入深邃的哲理和思想境界。
如呼应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或抒情,在文首和文末、或者段与段之间以相同或相近的语言形式复现,形成呼应。
如串珠法,指边叙述边议论或边抒情。记叙是线,议论抒情就像珍珠,形成很好的互补,共同为突出核心意蕴服务。
如搭桥法,指在文章段落之间过渡时用议论或抒情来完成。
当然,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要少而精,要力求做到贴切自然,水到渠成,不突兀、不生硬、不虚假。有时也可学会转换议论部分,或者变成人物语言的一部分,或者变成心理描写的一部分。总之,要注意自然和谐,切合文章的题材、情境和内在思想感情。
如有一种名小吃“锅贴”,一个摊档就卖这种小吃,摊主在锅贴中加了栀子和苹果酱料,吃起来让人难忘,我们用这个风物来表现“青春不朽”的立意。怎样才能让意蕴得到突显?那就画龙点睛,最经济也是最智慧的方法是,通过“我”的心理活动来议论,议论不能空发,要设置一个情境:
我时常迷惑于青春与不朽。以为青春必是光洁明艳,不朽必是巍巍如高山之巅,仰不可攀。然而,看到女人身上混杂着与年龄不符的青春之气,我方有些体悟。有时候,心的柔软与细腻远胜过形貌。没有人活在保鲜膜中,没有人会永葆青春,但做一个心思细腻、热爱生活的人,时光永远会厚爱你几分;而如此,何尝不是另一种静水流深的不朽?
画龙点睛一般要切中肯綮,对内容进行深刻的概括,语言精练,凝结成发人深省的警句,最好的画龙点睛是了无痕迹。
(2)含蓄抒情。不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和直截了当的语言告诉读者,而是用比喻、象征等形象化的方式暗示给读者。如作者挖掘题意时,巧用隐喻法,用泼油辣子的红火热烈来隐喻二姐如火如荼得青春,有了这泼油辣子的映照,通篇都洋溢着不朽青春的意味。
(3)智慧巧妙的细节。
如“院子里满是阿婆精心呵护的桂花树。枝缝肆意生长,在绿叶的掩映下,时不时冒出几朵淡黄色小花,从未见过如此温柔的黄色,如同一轮明月散发的黄晕的光。小花在绿叶间躲躲闪闪,宛若正值青春的羞涩的小姑娘,她的美,是只许阿婆欣赏的。”
在叙事或描写过程中机智得与主旨关联,自然而契合,了无痕迹。这也是突显核心意蕴得最高境界。
有意蕴的记叙文应该能揭示材料的核心概念,所反映的主题最能符合材料表述的核心内涵,能从叙述描写中看到素材体现出核心概念的意义。如果只是对材料泛泛的理解,不能深入领会核心概念的深刻内涵,那就只能说文章揭示了材料表现的主旨,达不到“意蕴”的层面。优秀的记叙文除了要对材料的核心概念准确理解之外,文章还要有韵味,有考生独到而精辟的理解。
★作者单位:江苏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