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课堂模式 打造小说文本细读高效课堂
2017-01-28许映峰
许映峰
建构课堂模式 打造小说文本细读高效课堂
许映峰
新课程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为解决中学语文小说教学“大而化之”的现状提供了改革的思路。小说文本细读,是指读者仔细阅读小说文本,在对文本进行细致、准确分析的基础上,透彻的把握文本意义。基于该理念,文本细读呼唤语文教师应具有新的理念和新的视野,进而建构课堂模式入,打造小说文本细读高效课堂。
一、主问题的设计
“主问题”是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设置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问”或“问题”,也是需要重点设计的能引导学生思维沿着文本思路逐渐深入大中心问题、关键问题。“主问题”的设计如果准确有效,能够在着眼于教学内容整体同时引发学生思考。
第一、针对性 教师设计的主问题必须在体现文本的中心的同时能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主问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小说文本细读中获得对自身的生命体验的较强烈的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文本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的对接,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的热情。
第二、层次性 主问题的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体现思维的层次性,有梯度,前后问题有严密逻辑关系。问题设计要能够在切入文本的同时,迅速和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对接,引导学生思维走向深入,一步步的获得思维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第三、启发性 主问题的设计要根据文本的自身特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兴趣,使其活跃思维,开阔思路,最终以自己的既有知识为圆心向外辐射。就教师而言,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设计问题,通过问题引领,进一步拓宽学生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发散型思维能力。
二、细读文本课堂教师主导性地位的定位
1.转变教学理念
细读文本课堂需要教师更新课堂教学理念。摒弃“为教而教”,注重为学而教,真正认清学生如何学才是教师教的重点。教师改变角色定位,要成为学生文本阅读过程的参与者与合作者,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时,教师转变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其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2.提高阅读素养
文本细读不是对文本的琐碎的解读,他是对教师智慧和素养一种修炼,他需要教师提高素养,砥砺智慧,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要保持阅读新鲜感,不能先入为主,牢记阅读的第一感受。要设身处地地与理解文本中人物的命运,走进人物心灵,仔细品味语言“细读”需要认真研究小说文本的上下文以探究其言外之意,体悟词句之间微妙的联系。教师在个人的文本细读中精神触角将会变得越来越细腻、深刻进而更富有诗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这就考验了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是一名简单的读者而是一个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引领者。
3.发挥教学机智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努力在细读策略中总结提炼出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细读中体悟文本内涵,赏析语言,提升素养。这需要教师拥有一定的教学机智。一个有教学机智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决策、课堂问题等方面会有足够的显现,他能够敏锐感受、准确判断,准确把握文本细读角度,引导学生思维走向深入,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学行为充满智慧。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更会一次次的被点燃思维,感受共鸣。
三、小说文本细读高效课堂模式的建构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高效课堂为广大教师关注,如何以文本细读为切入点构建小说教学高效课堂成为语文教学变革的一个重要领域。
1.营造民主课堂气氛
文本细读需要营造民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使其沿着思维的切入点逐步走向深入。教学中师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激发需要平等对话,教师语言表达不能居高临下,师生双方需要精神敞开的互动交流。要让学生充分享有思想的自由。如果没有思想的自由,就不会拥有精神的彻底解放,也就很难擦出思想的火花。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讲授教学,采用诸如交往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2.构建“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环境,处于学习共同体的个体拥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关系,并且互相关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及教学过程中展现出的学习特质,以学生学习感悟能力作为高效课堂教学的起点。以文本细读理念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的感悟来自于个体的体验和思考。家拉尔夫?泰勒认为,学生学习经验的获得,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文本细读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思维的细化和文本的把握中获得成就感,进而学会学习。
3.细读教学内容的确定
小说文本细读不是对文本的肢解和碎读,如何确定文本教学内容至关重要,如何细读比我们细读什么更为重要。因此,教学内容不能仅盯着所谓的最有价值的知识,这样会重新走上传统教学的老路。小说文本细读的教学中,必须要把教学内容和细读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拥有阅读技能。小说细读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能否以自身的素养和阅读技能加强对文本的有效整合,进而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文本。
总之,构建小说文本细读高效课堂是阅读教学变革的重要内容,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在细读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
★作者单位:江苏大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