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旅游英语师资队伍协同建设研究

2017-01-28高海燕

中国轻工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师资京津冀院校

高海燕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 300170)

京津冀旅游英语师资队伍协同建设研究

高海燕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 300170)

适逢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潮,如何协同培养及共享三地旅游英语师资队伍是实现其教育资源合理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本文系统分析了旅游英语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顶层设计、教师团队建设、激励机制及跨域企业实践建设几个维度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希冀京津冀三地打破旅游英语师资利用的行政边界,形成合力、促成优势人才集聚及“动态流动”,打造高水平的师资团队,助力高职教育均衡及可持续发展,实现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目标。

京津冀;师资队伍;教育资源配置;共享机制

京津冀三地旅游业的协同发展和国际化扩张要求教育界加快旅游英语人才联合培养的步伐。要实现联合培养,首先要实现旅游英语专业师资的区域共享,这是提升京津冀地区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是提高人才输出质量的关键因素。然而由于归属地及行政主管部门的不同,京津冀三地开设旅游英语及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的教师处于分散状态,相互之间是互相竞争和排斥的关系,缺乏有效的合作和共享。

一、京津冀旅游英语师资队伍协同建设及共享现状

1.整体统筹规划缺失,合作共享缺乏保障机制

京津冀三地开设旅游英语或涉外旅游专业的高职院校很多,其课程设置基本相同,但即便是同一地区的院校之间也少有交流合作,更不要说跨区域合作了。三地高职院校差距明显,旅游英语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分布不均衡。优势师资及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京,有的院校部分人才闲置,师资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河北虽然地域广阔,旅游资源丰富,但是优势教育资源却非常匮乏,教学中常常是“一师难求”。现行的教师编制及身份管理方式严重阻碍了校际间教师流动。高职院校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将优势师资作为稀缺资源,惧怕师资共享会降低自身专业竞争力,不利于自身学科和专业发展。这种相互间的竞争态势使得教师资源优势和教师才智不能充分发挥。

到目前为止,高职院校之间的共享主要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师资资源及课程资源的共享乏善可陈。其共享行为多为民间自发,规范性、标准化及制度化的做法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是高校内部的行政化管理氛围严重,同时囿于传统做法的限制,不愿也不敢进行创新尝试。共享作为新制度出现必然会打乱原有的制度安排,增加管理成本、维护成本,从而带来更大的工作负担。因此学校及教师个人都比较抵触这种没有先例的做法,也缺少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勇气和魄力。

2.教师团队意识淡薄,校际合作共享能力有待提升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高职院校以及校内同事之间客观存在的竞争态势,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旅游英语教师之间并未形成自觉自愿共享教学资源的习惯,合作缺失成为一种工作常态,教师之间相对独立、保守,习惯于将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视为个人劳动成果,分享意愿不强。然而,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呼唤团队合作1+1﹥2的教学业态。京津冀三地旅游业发展的关联性将三地旅游教育连成一片,这就迫切要求教师联合起来,共同商讨培养旅游外语人才的新途径。这也同时对教师个人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如何创新培养自身专业领导力,通过何种媒介突破地域限制,密切各自联系,如何打造更有效的教师团队,以培养出适应旅游新业态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这是摆在三地旅游英语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3.师资建设激励机制不到位,教师发展后驱动力不足

师资激励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当前各高职院校对于师资的激励往往惟职称论,年轻教师普遍关注的职称及职务晋升、培训进修、科研平台等通常需要论资排辈,考核的指标也往往以发表论文的数量、科研课题的数量及等级、带学生参加或本人参加各类大赛的获奖情况等刚性指标来评定。而对于共享教学资源这一部分并没有任何激励倾斜。这就使得京津冀地区各高职院校在推进旅游英语教师资源共享进程中遭遇“冷脸”,大部分教师对此不感兴趣。或者即便感兴趣,考虑到其增加的繁重工作量而没有任何物质或精神激励时,望而止步。旅游英语人才联合培养是京津冀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师资资源共享可以平衡各高职校旅游英语师资,实现人才跨区域联合培养。

4.校企合作平台不畅,教师实践效果不尽如意

校企合作口号化及表面化现象严重。国家级统计平台上每年各高职校旅游英语教师赴企业实践的数量及时长与日俱增,但是合作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部分教师属于旅游企业的挂名兼职,并未实际参与企业实践,还有部分人虽然在企业中,但是企业出于商业机密考虑,很少让教师接触核心业务,导致教师实践质量不高,难以全面了解旅行社企业运行情况,缺乏对旅游业的宏观概念。此外,教师企业实践也往往局限于本地,对于京津冀大环境下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三地旅游企业的具体实施做法并不熟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本地消化,无法融入京津冀旅游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

二、京津冀旅游英语师资队伍协同建设及共享对策

1.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地区政府的保障职能

(1)政府在三地高职院校合作之初要充分发挥桥梁和担保作用

因为没有先例可以借鉴,各高职院校在师资共享方面大多持保守和观望态度。这就需要三地政府牵头认真遴选出本区域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联合组建师资共享管委会,积极协调各校管理,增强校际间的互信。同时出台扶持政策,把旅游英语师资共享作为一项长期项目来抓,增强各校联合培养师资的信心。

(2)政府创新资金保障渠道,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和管理保障

针对各高职校现有旅游英语师资分布不均衡,引进社会力量投资促成各高职校旅游英语师资资源共享的现象。社会力量对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反应更灵敏,对于教师资源的市场化运作更熟悉,更能够促成旅游英语师资共享中存在的各方利益的平衡。要建立和完善有偿共享机制,定制标准的收费及奖励机制。对于优势师资输出校、杰出师资、师资引进校、优势师资贡献分成等要有规范的规定,只有将各方利益达到合理平衡,共享才成为可能。同时,政府还要设立专项配套基金及补偿,同时强化后续的资金管理和跟踪,实现专款专用,避免资金浪费现象。

(3)各参与院校提高共享意识,积极改变教师管理方式

改变现行制度下教师资源处于、一成不变的状态,要实现教师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打破教师的归属地限制,按岗位聘任,促进师资资源的区域流动,促进三地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将教师资源的共享情况及利用效率,作为评价学校的重要指标,将教师如何为社会及行业服务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标准,促进教师个体的社会性转变,充分发挥其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实践的能力。

2.打造知名教学团队,构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1)遴选优秀人才,建立专业师资库

由三地各参与校共同组建的师资共享管理委员会出面组织,可采用教师本人申请、学校选派以及校际间公开招聘的方法,选取各校专业知识扎实、企业经验丰富、课堂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组建旅游英语专业师资库。这部分师资将打破编制限制,根据专业建设及优势师资团队打造需要,分配到不同的高职校从事校际间交流及教学活动。时限一般为两年。交流结束后,可回到本校或选择其他院校继续交流两年,之后回到本校。教师校际间流动的重要目的是开拓教师眼界、提升教师素质、从与其他高职校教师的合作共享中吸收先进教学成果,进而提高三地旅游英语教师的整体教学实力以及对三地旅游业态的宏观把握,提升教师的自我认同及职业认同感。

(2)尊重教师专业发展,构建旅游英语教师专业领导力

教师领导力是建立学术共同体的催化剂。将京津冀优秀的旅游英语教师集合起来,共同打造专业教学团队,使得教师在相互交流中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共享对于提升自我教学设计,改善教学手段及实训资源建设方案等的好处。通过接受、回应并内化团队成员提供的反馈性和解释性信息的刺激,完成自我发展和升华。这样一支队伍集道德、才能、技术及魅力于一身,必然会形成强大的专业领导力。不同于传统的行政领导力,这种领导力的动力来源于旅游英语教师对于专业的热爱和教学热情,其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可估量,对于引领京津冀地区旅游英语专业的发展,强化与三地企业的合作必将做出巨大贡献。因此,在组建教学团队时,要去行政化,不惟领导论,要赋予其充分的学术权力,避免“规约性的教学观”,尊重教师专业发展规律,促进教师间情感支持、资源共享及实践反思。

(3)设立标准化备课组,规范合作学习制度

就教学团队的组织而言,通过建立标准化备课组,统一对团队成员协作进行规范和管理。为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备课组主要采用网络虚拟环境实现实时沟通。同时,每月设立研讨例会,团队成员带着问题和任务参会,会后将研讨成果以书面形式梳理,并在所有团队成员中共享。备课组内努力营造民主、思辨的环境,每个人可以在其中畅所欲言。全体成员负责监督共享成果的质量,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

(4)旅游英语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共享平台建设

身处信息化大潮中,全体旅游英语教师要因时而动,努力提升自身信息技术水平,充分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条件。组建旅游英语专业教学资源库,整合各校精品资源课程,将专业核心知识点分解,录制微课课程,并在所有参与校间实现共享。同时,将各校实习实训基地也统一纳入到资源库中,彻底改变以往各自为政的局面,为旅游英语教师校际间合作创造平台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要对共享的各项资源做出相关制度说明,切实保护知识产权问题,合理平衡各方利益。

3.科学化绩效考评体系,提供优厚薪酬保障

旅游英语教师绩效考评指标要进一步细化,将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在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方面的贡献纳入职称评定及奖励体系,从源头上保证教师的劳动成果有所酬劳。同时,对于参与京津冀三地教师交流的骨干教师予以福利保证。对于创新完成项目,在校际教学交流、团队组建、教学资源库建设中有贡献的员工由政府、交流院校及所在校三方共同给予物质及精神奖励。参与资源共享的教师,应该受到特殊的尊重,以鼓励其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开拓精神,给这部分能力强、贡献大的教师以优厚的待遇,有助于其更扎实的工作,充分调动教师对于自我价值实现的强烈追求,开发其教学潜能及社会服务潜能。对于团队中评价较差的教师予以剔除,并补充更合适的人选,形成“优胜略汰”的竞争机制。对于资源共享中学校和教师普遍关心的知识产权问题,要制定合理的有偿使用政策保证院校及教师个人资源和成果的收益,不得恶意占用他人劳动成果。

4.校企共建“两栖”人才共享机制,服务教育及行业发展

要提高旅游英语教师的专业性和职业性,就必须严格落实教师赴企业实践制度。要建设一支了解京津冀旅游产业现状,为产业持续发展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可尝试构建校企“两栖”人才共享机制,加大教师在京津冀三地的流通和交流。两栖人才必须具备高级职称或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习和适应力较强,掌握先进的研究方法,善于将实践成果转化为书面知识,并进行推广的人才。这部分人才由师资共享管理委员会管理,实行弹性工作制,其薪酬由企业薪酬、校内薪酬及项目收益组成。这种高端人才高收益的做法符合按劳取酬的原则,不仅有利于缓解高职校实训师资匮乏的结构性矛盾,同时打消了合作企业怕实践教师泄露商业机密的顾虑,也可以帮助旅游企业缓解其固有的淡旺季的人才压力,重构其人才资源体系。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为校企双方节约了高层次人才的用人成本,拓宽了师资 队伍建设思路,深化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可谓是“双赢”的做法。

三、结束语

京津冀三地旅游英语师资建设及共享机制研究是教育智力资源的跨区域整合,是各高职院校组建优势师资团队、打造拳头专业、探索新形势下旅游英语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性尝试和举措。新兴旅游业态的发展对高职旅游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要以更加包容的心态迎接挑战,迎合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大潮,积极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创新教学及实践方式,提升共享水平,以便更好地服务专业和行业发展。

[1]陈银燕.“校企共建双聘”人才共享机制: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建设新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5(11):61-63.

[2]李经宁.高职英语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5(34):68-70.

[3]李阳.基于ESP教师教育需求的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前沿,2014(7):171-172.

[4]刘尚励,王孝胜,韩凤芝,等.高职院校共享型师资队伍建设之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99-101.

[5]王瑛.高校外语教师专业领导力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6]吴玫.构建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初探[J].天津经济,2010(11):14-18.

(责任编辑:王丽琛)

Collaboration on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 of Truism English for Beijing-Tianjin-Hebei

GAO Haiyan
(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Tianjin 300170,China)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sonably allocate educational resources among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 Province by means of cultivating and sharing tourism English teaching staff in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eaching staff cultivation,and puts forward some specific solu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op design of the governments,teaching team building,motiva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and cross-region cooperative internship,aimed atbreaking administrative barriers of teaching staff sharing,forming a join force,realizing elites mobility,build strong teaching team,balancing vocational educational resources,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serving regional development.

Beijing-Tianjin-Hebei;teaching staff;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sharing mechanism

G71

高海燕(1980—),女,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高职教育。

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VE1059)。

猜你喜欢

师资京津冀院校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