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湘西东歌的音律特点

2017-01-28张清茹

北方音乐 2017年19期
关键词:音律歌者山歌

张清茹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西 416000)

浅谈湘西东歌的音律特点

张清茹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西 416000)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与生产生活中,形成了本民族的特色文化。本文通过对湘西东歌的发展和音律特点的分析,能够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东歌形成的根基,进而能够准确地把握东歌的音律特点。通过对东歌的音律特点研究,更好地将东歌更完整地传承下来,以便后人继承与学习。本文就湘西东歌的音律特点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剖析。

湘西;东歌;音律;特点

一、东歌的发展

东歌,流传于吉首市东部各乡镇的民间山歌。吉首市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东乡以客家山歌出名,南乡以阳戏出名,西乡以打鼓出名,北乡以舞狮出名,中间(乾州)以迎春出名,俗称东歌、南戏、西鼓、北狮、中春。东歌按照读音来划分,可分为:吴、王、回、头、来、拾、花、人、齐、天、高、多、得、红14个韵。

东歌历史久远,东歌旋律在最初未能准确记录,仅凭人们口口相传流传至今。由于没有准确的歌谱,流传下来的东歌经多人传唱,已经改变了最初的状态,现今了解到的东歌的曲调也一直没有定形。东歌歌词较讲究,具有一定的文学性,七言为一句,两句为一联,两联为一首,歌词内容质朴,常常为即兴发挥,歌者通过口头即兴编唱,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或情感。随着民族大融合,东歌在发展中吸收了土家族山歌、苗族苗歌的优点,从无韵律、无韵脚、无平仄发展到有韵律、有韵脚、有平仄;东歌的旋律从音调不一到音调适度相统一,尾声延长,和谐动听;由唱法直白单调到借鉴民族美声的科学发声;由内容单一,向内容多元化发展。

二、东歌的音律特点

东歌来源于人民的劳动生活和民俗活动,具有一定的即兴性,通俗性和广泛的传唱性。

东歌的前身是客家山歌,东歌在保留客家山歌优点的基础上,吸收了土家山歌音律、苗族苗歌音律的优点,把两者完美的融合于一体,形成了东歌音律的独特风格。东歌在音律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音律节奏的自由。从东歌的演唱技巧来看,歌者对气息的控制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很好地完成东歌的演唱,东歌唱腔婉转动听,衬音得当,节奏自由,适合近距离演唱,歌者们常常在演唱时根据环境的变化以及情感的需要或者思考歌词的情况,即兴将节拍延长或缩短。东歌的起腔不受节拍限制,不受音调高低限制,唱腔灵活,可由演唱者自由发挥,尽情抒发情感。东歌节奏虽然比较自由,但是散而不乱。东歌行腔过程中以表达情感与内容为中心,东歌歌词内容丰富,底蕴深厚,演唱者在演唱东歌时灵活地根据情景和环境的需要来即兴编唱歌词。东歌音律的自由性是由歌者边想、边创、边唱的形式来表现的。

现今存世的歌曲大量运用和弦来支撑,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表现。东歌与之相比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东歌自然地运用了大量的和弦,在托腔时常使用滑音、颤音、游离音等修饰旋律。这是东歌在演唱上的一个独特特点。这种音律风格演唱家们难以模仿,作曲家们难以记谱。究其原因,东歌的音律使用了半音的半音,即为两个半音之间的音。乐器无法准确弹奏出东歌的旋律,目前存在的记谱法无法准确记录这些音的具体音高。运用这种音律演唱,能更好地表现歌词内容,更好地抒发情感,对民歌的发展演进具有引领作用。

原生态民歌大都运用自然声腔,以真声为主,口腔共鸣较多。现今的东歌传承人结合了科学的发声方法,在保留东歌原生态音律风格的基础上,运用丹田气息和口腔、鼻腔、胸腔共鸣来演唱,使东歌的旋律更加优美感人,雅俗共赏。在演唱湘西东歌时,需要歌者感情饱满,声情并茂地将地域风格极强的民族音乐传递给听众,加深听者对民族文化的感受,使得听者在享受东歌、倾听民族文化的同时,还能得到一种艺术上的共鸣。

在研究湘西东歌音律特点时,将其精髓与现代音乐相融合,这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湘西东歌是一种带有鲜明时代特色却不失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风格的音乐艺术,是湘西人民的心灵之歌,情感之花,值得在社会的演进发展中将其传承给后人来学习和欣赏,可谓是难得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之一。因此,研究湘西东歌艺术特征的价值极高,但目前东歌的传承具有一些局限性,还需对其做一番细致地研究和改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东歌的传唱性更广泛,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东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1]周吉潭,康军.东歌[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

J607

A

猜你喜欢

音律歌者山歌
山歌还要妹起头
山歌
听美之音律,奏人生华章
草原歌者的大爱情怀
中日两国谚语音律的比较
蒙古族青年长调歌者——都兰
苗山歌
歌者和履痕
一把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钥匙
论中国古代戏曲史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