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锡地方文化资源与高职思想政治课融合的研究
——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为例

2017-01-28顾铉

职教通讯 2017年30期
关键词:无锡政治课职业

顾铉

无锡地方文化资源与高职思想政治课融合的研究
——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为例

顾铉

无锡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工商文化对无锡影响深远。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在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中,融入无锡工商文化的深刻内涵,注重与地方特色文化的融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贴合、注重与职业素养的结合,丰富了教学内容。开展了将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源,通过融入地方文化创新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方式,以及将地方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扩大思想政治课影响力的实践。利用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增强了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无锡地方文化;工商文化

地方文化是一定地方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和该地区生态环境、传统习惯、民俗民风高度融合,具有深刻的地方烙印和独特性。地方文化资源通常对当地的文化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特殊的影响力。[1]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以下简称“无锡机电高职”)坐落于无锡新区,是无锡市的一所示范性职业学校。这里走出了上百位职业技能大赛的金牌选手,也为周边的工业高地输送了一大批过硬的一线技工,他们中有许多成长为单位的技术骨干,也有部分经过历练开启了成功的创业之路。优秀的毕业生为学校带来了良好的声誉,促进了学校的发展。细究起来,这种良性循环与学校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领域的建设,特别是重视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分不开的。

一、无锡地方文化资源的特征

无锡因蠡湖美景而闻名天下,商人始祖陶朱公范蠡在这里的痕迹,似乎为无锡地方文化注入了最早的“工商”基因。而明朝时镌刻在东林书院门口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更是表明无锡的士人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使命感”,正是这样的使命感,让东林书院的讲学中回响着“商经济事实”的声音,从而将无锡地方文化中的“工商”基因更加显性化。到了20世纪初,无锡的商人们为了富国强民,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使工商文化成为无锡最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概括地讲,无锡地方文化具有以下三大特征。

(一)务本务实,经世致用的士人文化精神

以天下为己任,是中国士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士人们总是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民族使命感。他们在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的引领下,忧国忧民、忍辱负重、不计得失、为民请命。[2]而以薛福成、唐保谦、荣德生和胡雨人等为代表的近代无锡的实业家们,不仅具有商人的身份,更有深入骨髓的士人气质。他们在一百多年前,在为国家存亡而不断求索的时代,就将济世报国、重振中华雄风作为己任,同时,敢于创新,把实业兴邦、科教济世定为奋斗目标。他们“黜浮靡,崇实学”,他们讲实在,兴实业,办实事,求实惠,重实效,脚踏实地致力于工商实业的发展。[3]经世致用成了无锡工商文化的内在核心精神。可以说,无锡工商文化中闪耀着士人精神的光芒。

(二)识时达务,敢于尝试的实干精神

无锡地方文化资源的形成并不是借助一二个商海大亨之名衍生出的,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代代无锡人脚踏实地努力经营逐步积聚起来的。精明务实的无锡实业家们不同于“徽商”“晋商”,他们不屑于有较多投机成分的商贸活动,而更愿意从事与人类生存两大基本需求相对应的行业——粮食加工业和纺织业。[4]他们把两大行业做到极致,“面粉大王”“棉纱大王”“丝绸大王”的桂冠悉数落在无锡商业巨子头上。他们注重实体经济的运作,兼顾商业,他们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稳重。先人一步的智慧,独到的眼光,不止于清谈、埋头实干的行动力,让无锡人无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抗日战争刚结束时,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初,都能踏准时代的脉搏,迅速崛起。识时达务,敢于行动,体现了无锡工商文化的智慧之光。

(三)精工细作,守信为本的工匠精神

精明的无锡商人,给人以经营灵动的印象。但是在锡商中又始终信奉着“人惟求旧、器惟求新”八个字。[5]他们把勤勉坚守的技术工人、把细致近乎于苛刻的管理人员奉为无价之宝,给予极高的尊荣。他们把求精准、讲信誉、创品牌作为企业的立足之本。“兵船”牌面粉,是中国第一个注册商标;“金双鹿”牌生丝不仅在国际上屡获金奖,还成为自身行业的世界级标杆。可见,“面粉大王”“生丝大王”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后来的“双鱼吉庆”棉纱、“人钟”棉布、“协记”水泵等等,都成为当时卓越的品牌。到改革开放时期,深藏在无锡人骨髓里的品牌意识和“工匠精神”依然鼓舞着现代锡商,“红豆”“阳光”“海澜”和“远东”,等等,都是今天响当当的品牌。正如红豆的周海江先生所说:“品牌的一半是技术,一半是文化!”[6]精工细作、守信为本、不断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成为无锡工商文化的时代宣言。

二、“无锡机电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

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周边工业园区各类用人单位在与学校的对接中,也对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提出了道德要求,他们期望学校能把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放在第一位,即所谓“做事先做人”。

因此,学校在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的同时,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和时代特征,创新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充分利用地方文化对学生的哺育和浸润作用,丰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

(一)注重与地方特色文化的融合

“无锡机电高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走出了学科教学的窠臼,从内容上尝试多维度创新。在教学大纲下有选择地加入了地方文化中“务实”内容,从清末到民国的商业巨子沉浮的往事,到现代无锡的实体经济的介绍,都凸显了“实”字。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和课外的系列辅助活动中,也贯彻了“务实”的思想,使得绝大部分毕业生在当下互联网经济对实体经济严重冲击的时代,仍然把毕业后进入大型企业、在实体经济领域工作作为第一就业目标。

(二)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贴合

“无锡机电高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重寻找课程与学生实际的切入点,开展高效、有趣的教学活动。让思想政治课走出教材,将课程延伸到家庭、社会领域,使课程外延具有开放性。[7]从而使思想政治课走出学科课程的局限,通过采取灵活的手段,促进知识的内化。“无锡机电高职”以本地生源为主,学生对无锡本地的历史掌故比较熟悉,因此,用乡土乡情的内容充实德育课教学内容,能使教学更容易打动学生。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模式,课堂教学也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方式。为了贴近学生生活,学校建立了慕课平台,授课教师可以将课外资源上传到平台上,推送到学生手机,利用符合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特征的方式开展不受时空限制的教学,从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三)注重与职业素养的结合

“无锡机电高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始终坚持以下原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结合职业素养展开,以凸显职业特色。虽然,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课与职业素养教育在内涵和体系上有不同,但是,其教育主体都是德育课教师,教育对象具有同一性,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教育内容上有共通性,教育资源上具有共享性。所以,只有把个人品德教育、社会伦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起来,才能更多地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才能走高职德育的创新之路。在实践中,学校将地方文化、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有机地渗透到日常的思想政治课当中,体现了职业学校服务学生、面向就业、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办学特色。

三、将地方文化与思想政治课融合的具体实践措施

(一)将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源的实践

1.转化地方文化资源为思想政治课教育资源的物质载体。思想政治课以理论教学为主,在教学中需要大量具体的感性材料来丰富理论教学。可选取地方文化中的名人故居、名胜古迹和馆藏文物等作为思想政治课的教育资源。融合了地方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能很好地贯彻“三贴近”原则,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为此,“无锡机电高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专门设置了实践性环节,确定了“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严家桥唐氏故居”和“薛福成故居”等一批能体现无锡工商文化的实践教学基地。使师生结合学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实地走访参观。在走访后,又引导学生从某个小点切入,做小型课题研究,并形成资源上传到网上,以让更多的同学进行分享。以上无论是实践基地,图片音像资料,还是以学生为主开展的研究课题,均成为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教育资源。

2.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地方文化资源可以补充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丰富教学资料。要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点分布,为学生出好“命题作文”,让他们开启“寻根”之旅,主动探究挖掘自己家族的故事,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分享的形式可采用“美篇”“美拍”甚至“网络直播”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这种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又丰富了课堂形式,从而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在“我的家族故事”叙事教学中,“无锡机电高职”许多土生土长的本地学生为教师们带来了更多的关于地方文化的掌故,这些掌故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日常引用的案例,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内容。

(二)通过融入地方文化,创新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

叶澜教授说过:“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把发展的主动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始终无法摆脱说教本质,尽管教师们尝试用PPT电脑演示文稿、视频资料等现代教育手段,同时,结合时政新闻展开教学,但这只是手段上的变化,并没有形成课堂根本的转变。

“无锡机电高职”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对多个授课知识点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剧场,以“主题课堂教学活动”等形式展开教学。例如,针对传统的经济基础知识点“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和作用”,教师参考了《荣氏百年:中国商业第一家族》中有关“茂新面粉厂”和“兵船”牌面粉创立的章节,编写课堂剧,当堂表演。又如,对于“企业中的劳动者”章节,教师则预先收集学生对企业想要了解的问题,带领学生走访无锡的著名企业,访谈典型的工人或者学长,并以类似央视《对话》栏目的形式,制作一期节目,在课堂中放映。由于对话的问题来自学生,对话的主持人来自学生,拍摄的现场观众来自学生,这就使学生有高度的参与感,在观看视频学习时兴趣浓厚。再如,对于哲学中“人生价值”知识点,教师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选取“村前村胡雨人纪念馆”“严家桥唐家”“公益中学”“王昆仑故居”和“钱钟书故居”等适合短途参观的基地,从而把课堂延伸到基地,让学生自己做导游讲解,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将地方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扩大思想政治课影响力的实践

在学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校园文化的熏陶教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同等重要,都是提升人才综合素质的关键。如果只通过思想政治课加强意识形态教育,而忽略校园文化的柔性约束与激励,就无法实现教育的有效性。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目标、工作内容、手段方法以及运行机制上也有着诸多交连之处。在两者之间建立相互参与、统一协调机制能达到教育功能的有效性。[8]而校园文化中融合地方文化,又突出了学校特色。为此,“无锡机电高职”借助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期过程,通过系列载体,潜移默化地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1.活动类载体的融合。学校为使学生受到教育,有意识地开展蕴含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活动。如每年清明时节开展的和无锡唐氏相关的活动,就体现了校园文化和地方文化以及思想政治课教育的融合。

多年来,无锡的唐氏家族致力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为职业教育捐资助学,“无锡机电高职”作为其主要助学基地,学校有君远模具楼、君远教学楼和君远大道,这些都构成了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而“君远奖学金”评选、“君远杯”感恩征文比赛、“君远杯”羽毛球赛、“君远纪念室”解说词比赛等,构成了校园特色文化。其中,“君远杯”感恩征文比赛、“君远纪念室”解说词比赛由思想政治课教师负责。教师以纪念活动为切入点,拓展了唐英年参选香港特首、香港特首的产生以及知识点“一国两制的实践”等内容,在无形中实现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和校园地方文化的融合。

2.社团类载体的融合。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活跃力量。尤其是学校“时政社团”、“心理社团”的主要负责人均为思想政治课教师。

无锡市每月都有地方文化活动告示,时政社团根据无锡市文化活动告示,结合时政展开活动。如2016年10月10日,组织学生在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聆听“百年工商业,锡城老故事”专题讲座;2017年4月7日,组织参加“寻访实业基因,探索实业未来”走进工商馆专题讲座。同时,时政社团对于央视播放的新闻类节目在共享中也有所体现,比如2017年4月23日播出的《对话》节目,就由时政社团的成员在社团活动中进行转播。这些活动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扩大了思想政治课的影响力。

3.传媒类载体的助力。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接触最多的传播媒介,“三微一端”(微博、微信、微视频和客户端)成为信息交汇的新阵地。

学校教师将地方文化和思想政治课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适合推动的作品,以活泼的形式上线,凡是关注了微博、微信和公众号的学生就能通过手机接收。同时,学校大力开发慕课平台,为资源上传和随时学习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

4.课程类载体的建设。课程类载体是将地方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以学校政治理论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科技创新教育为主体的相关课程中,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

“无锡机电高职”设置有校级选修课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开设相关选修课。而“探究无锡地方文化”是思政学科组设立的选修课,旨在带领学生从家乡的历史、民俗中了解无锡的城市精神,培养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人文类课程的设置,可以有效提升思想政治课的影响力。

[1] 杨涛,曾长秋.补缺与融合:地方文化资源德育功能初探[J].湖南社会科学,2014(2):236-238.

[2] 何宗海.中国士人情怀与传统价值观念[DB/OL].[2010-12-07].http://www.eduzhai.net/jiaoyu/573/jiaoyu_311528.htm.

[3] 庄若江.论无锡工商文化的内涵与精神品格[J].江南大学学报,2006(8):49-53.

[4] 魏启晋.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J].职业教育研究,2012(7):19-20.

[5] 庄若江.论“锡商文化”的历史价值及其精神内涵[J].江苏社会科学,2007(2):233-234.

[6] 红轩.周海江:引领红豆走向新的时代[N].中华工商时报,2017-02-28(03).

[7] 朱彦妮.地方文化资源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苏州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3:29-32.

[8] 刘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2:74-76.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7年度立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地方文化与德育课融合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7-R-54176)

顾铉,女,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G712

A

1674-7747(2017)30-0028-04

[责任编辑 盛艳]

猜你喜欢

无锡政治课职业
无锡一棉
谈初中政治课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由2016年无锡中考17题说起
巧设导入,精彩课堂——浅析政治课导入的几点见解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