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的实践与探究

2017-01-28徐瑾

职教通讯 2017年6期
关键词:学情导学学案

徐瑾

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的实践与探究

徐瑾

结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阐述了在数学教学中设计和运用学案导学时,必须以课情、学情为依据。探讨了如何以学案为载体,创设导学情境,加强学法指导,怎样设计问题引领学生探究。并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实施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年制高职;数学;学案导学;课情;学情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而学案导学则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案为载体,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1]

一、课情学情设计依据

学案导学是众多教学模式中的一种,如果不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不问课型,无一例外地使用学案导学模式并不合适,那样做能给学生提供一份完整的学习资料,但不一定能够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且,单一的教学模式,也会让学生感觉单调乏味,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对五年制高职数学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做深入的研究,准确把握所教内容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关键点,然后再考虑所教内容是否适合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教师在设计学案之前,必须认真做好学情分析,对所教的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前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都离不开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状况,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学生所学专业对数学的需求度等。

教师必须以课情、学情为依据,以达成“三维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确定是否选择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也必须依据学情、课情,才能运用学案及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二、导学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在运用学案导学模式时,除了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督促外,更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点隐入创设的一个个具体的导学情景中,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进入自主学习之中。比如,常熟职教中心范梅芳老师在设计公开课“等比数列”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学案中在课前自主学习环节中设计了三个导学情境:(1)让学生观看事先发布在校园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拉面师傅拉面的视频;(2)观察谢宾斯基三角形;(3)领会《庄子·天下篇》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含义。由此得到三个数列,再让学生思考其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归纳得出等比数列的定义。这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导学问题情境,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自然愿意主动去思考探索,那么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任务也就能顺利完成了。

三、指导学法贯穿始终

学案导学应注重学法指导,学案中要设置学习目标、疑难解答、解题思路提示和方法点拨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这些清晰、明了学法指导,应贯穿于学生运用学案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方法。[2]

课前,教师将编制好的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也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老师的授课意图;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提出在课前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在学案中预设一些疑难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在教师的动态点拨和学案的书面指导下,相互交流、合作探究;课后,教师可以通过学案帮助学生拓展提高,让学生联系专业和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内化过程后,思考学案中提出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质疑。[3]同时,教师要积极搭建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网络交流平台,在运用学案导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之间交流、探讨和合作的渠道要畅通,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答疑。

这样,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指导,学生就能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学会思考,学会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四、问题引领合作探究

由课前自主学习到合作探究、释疑解难和训练巩固,再到反思质疑、拓展提升,数学问题环环相扣,引领着学生的思维活动,贯穿于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因此,学案中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4]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学案中问题的设置要符合科学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例如,在巩固等差数列的概念时,在学案中设置了如下一系列的问题:设{an}为等差数列,则

1.a1,a3,a5,…,a2k-1,a2k+1,…是否等差数列?

2.a1,a4,a7,…,a3k-2,a3k+1,…是否等差数列?

3.ak1,ak2,ak3,…,akn,…是否等差数列?其中k1,k2,k3,…,kn,…为等差数列。

上述几个问题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层层深入,组成一个问题链。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犹如游戏闯关,兴趣浓厚。

其次,学案中设置的问题的信息要准确,要具有针对性和较强的思考性。例如,在学习已知两点p1、p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时,为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学案中提出了三个问题。1.当直线确定后,斜率k的值与点p1、p2取法是否有关?2.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公式是否成立?3.当直线p1p2与y轴平行或重合时,公式是否成立?这样,通过学案引导学生生疑、思考和释疑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第三,问题的设置,既要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拓展提升,又要注意强化与生活实际及学生所学专业的联系。比如,财经类高职数学在介绍函数知识时,可以尽量选择常用经济函数作为实例,在介绍微积分应用时,可联系边际收益和边际利润、需求弹性和收益弹性等相关问题,介绍线性代数知识时,可联系投入产出分析等。

五、重视差异因材施教

学案的设计,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无论对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要让他们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比如,设置疑问应充分考虑学生知识结构和学习探索能力的差异性;导学内容要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巩固训练难度要有适当的梯度,可以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拓展提高题等,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钻研、跟同学探讨或请教老师,自由地完成学习任务。学案虽然明确了学习要求,有具体的方法指导,但并非僵化的教条,而是一个动态可调节的学习线路图。

学案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载体,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教师应充分考虑课情学情,注意融入新的教学理念,充分运用教学平台,才能合理地设计和使用学案,让学案导学对教学的作用最大化。

[1]桂秋云.“学案导学”模式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推广[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9(2):60-61.

[2]汪生.“问题导学”模式下数学课堂导学案的实践性探究[J].数学之友,2015(6):11-13.

[3]罗届中.“学案导学—自主建构”教学模式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09(2):13-14.

[4]王富英,王新民.数学学案及其设计[J].数学教育学报,2009(1):71-74.

[责任编辑蒋云柯]

徐瑾,女,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教学。

G712

A

1674-7747(2017)06-0055-02

猜你喜欢

学情导学学案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乡愁导学案
“比例尺(一)”导学案
让学情分析贯穿教学的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