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道教建筑的价值特色

2017-01-28刘耀辉

文物季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恒山关帝庙道教

□刘耀辉

山西道教建筑的价值特色

□刘耀辉

道教是中国原生的本土宗教,在山西保留了大量的道教建筑,是研究道教文化及道教发展的重要实物。在山西,道教建筑分布广泛,类型丰富,遍布全省各个地区。山西道教建筑全国之最较多,道教诸神的信仰种类齐全。

山西道教建筑价值特色

道教,又称道家、黄老道与玄门等,是中国原生的本土宗教,继承了华夏民族古代原始宗教之血脉。道教起源于敬天祭祖,殷商时代的天神崇拜,春秋战国的黄老道家,秦汉时期神仙方术以及民间信仰,成熟兴盛于魏晋、隋唐时期,到南宋、金、元时期出现了道教的分化合流,但在元末明初仅剩太一道、全真教两大教派。道教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

道教建筑是用以祀神、修道、传教以及举行斋醮等祝祷祈禳仪式的建筑物。道教初创时,山居修道者多栖深山茅舍或洞穴,建筑简陋。汉称“治”。至晋或称“庐”,或称“治”,或称“靖”(又作“静”)。南北朝时,南朝称馆,北朝称观(个别称寺)。唐始不复称馆,皆以观名之。唐宋以后规模较大者称宫或观,部分主祀民俗神之建筑或称庙。

道教建筑常由神殿、膳堂、寮房、园林等组成,其总体布局仍然采取中国传统之院落式。重要的道观与佛教建筑类似,体现宗教的庄严与恢宏,多数道观虽然轴线清晰,左右对称,但极力营造“玄妙”和“洞天”的建筑空间环境。

道教建筑与佛教建筑最主要的区别是:一般道教建筑是在山门之后,大殿之前分别布置戏台与献殿。此外,道教建筑喜用楼、阁、台、榭、亭、坊等园林小品式建筑,并将壁画、雕塑、书画、联额、题辞、诗文、碑刻等多种艺术形式与建筑物综合统一,因地制宜,巧作安排,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准和多彩的艺术形象,从而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追求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1.山西现存道教建筑按供奉神仙与使用功能大体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以供奉道教始祖、神仙,以祀神、修道、传教为主。如:芮城永乐宫(元),浮山老君洞(明)、清微观(元、清),太原纯阳宫(明、清),汾阳太符观(金至清)等。这一类大都以“宫、观、洞”命名。

第二类——以供奉中华始祖的尧、舜、禹、汤,甚至神话传说中女娲、玉皇、真武等,主要功能以祀神为主。如:临汾尧都区的尧庙(明、清),长治关村炎帝庙(元),阳城下交汤帝庙(宋至清),万荣后土庙(清),平顺九天圣母庙(北宋至清),霍州娲皇庙(清),长治玉皇观(元至清),晋城玉皇庙(元至清),蒲县东岳庙(元至清)等。这一类均以“庙”命名,个别的使用“观”,代表着从单纯的祀神功能,已经扩展为修道、传教等功能。

第三类——以供奉掌管具体某一事物的神仙,主要功能是祀神为主。如:芮城广仁王庙(唐),临汾魏村牛王庙(元至清),洪洞广胜寺镇水神庙(元),襄汾汾城镇的城隍庙(明),以及各地的土地庙、马王庙、财神庙、三官庙、药王庙等。这一类均以“庙”命名。

第四类——以供奉在当地具有影响,成为特殊贡献的地方神,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如:稷山稷王庙(元至清),陵川南神头二仙庙(金至清)、小会岭二仙庙(北宋至清),壶关三嵕庙(金至清),平顺北社三嵕庙(元至清),高平市三王村三嵕庙(金至清),长子县和陵川县的崔府君庙等。

第五类——以供奉忠孝节义,后引深为财神的关帝庙。如:解州关帝庙(清),阳泉关王庙(宋)。

2.中国现存最早的道教建筑

广仁王庙位于山西芮城县城北4公里古魏城城垣遗址内,龙泉村北的高阜之上。因庙前曾有五龙泉水,为当地灌溉之水源,当地人俗称“五龙庙”。因五龙之中的青龙又被称为“广仁王”而得名。该庙为现存唯一的唐代道教庙宇。广仁王庙坐北朝南,由戏台、厢房(已不存)和正殿组成。戏台为清代重建。正殿为唐太和五年(831年)建,比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还早了23年。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台基高1.2米,共有檐柱16根,殿内奉水神广仁王。

3.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道教石窟群

龙山道教石窟主要开凿于元太宗六年(1234年),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40公里的龙山之颠。窟龛分布于灰白色砂岩崖壁上,始凿于宋,现存9窟。属灰白色砂岩,易雕凿,也易风化。石窟内有道教石雕像66尊、浮雕云龙8条,以及双凤藻井、仙鹤等诸多石雕。雕像风格朴实、凝练、庄重,衣饰简洁、褶皱分明,与佛教石窟雕像风格迥异。

4.堪称元代艺术宝库的永乐宫

永乐宫原建于永济市城西南20公里黄河之滨的永乐镇。史载,镇东北招贤里兴仁巷为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故里。吕氏死后,乡里将其故居改为“吕洞祠”,金末改为“纯阳道观”,后又改称“大纯阳万寿宫”。1954年,因国家修建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永乐宫连同墙上壁画,完整地搬迁到距今芮城县城北2.5公里外的古魏城遗址上。永乐宫原建筑总面积达86880平方米,是金元时期全真教派的三大道观之一。从宫的正门进去,宫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五座主要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排列在一条500多米长的中轴线上。

永乐宫壁画分布于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内,面积1005.68平方米。三清殿内的壁画是永乐宫壁画的精华,面积共有403.34平方米。永乐宫系元代定宗贵由二年(1247年)动工兴建,包括彩绘壁画在内,元代至正十八年(1358年)竣工,施工期长达110多年,几乎同元代相始终。在4米多高,90多米长的巨幅壁画上,展现了天神们朝拜元始天尊老子的情景。南墙两侧的青龙、白虎两星君,为这个庞大的仪仗队的前导,神龛背后的32帝君为后卫。东、西、北三壁及神龛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画着南极长生大帝、西王母等八位主神,端正肃穆,丰满凝重。纯阳殿内的壁画比三清殿晚30年,题为《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由52幅连环画组成,反映从吕洞宾诞生到得道成仙的一生经历。壁画有宫殿、园林、村舍、街市、农夫、渔夫和道士,还有帝王将相,组成一幅元代社会生活的图画。重阳殿的壁画,是道教全真教主王重阳的传记连环画,共计49幅,构图与纯阳殿相似,也是元代作品。为中国美术史上的明珠,极为珍贵。

5.山西两处重要的道教圣地

(1)北武当山又名真武山,系吕梁山脉中段,位于山西省方山县境内,素有“三晋第一名山”之称,为我国北方道教圣地之一。据载在唐代以前,就已建有道教庙宇。明代崇奉真武大帝,该山被认为是真武大帝在北方的道场,故在山上大修宫观。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是北武当山传统庙会,该山庙会历史悠久,早在唐朝时就已是“朝山进香者年复一年,久盛不衰”。

(2)北岳恒山,位于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作为道教的活动场所由来已久。相传,我国神话中的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隐居潜修的,在恒山留下了大量的仙踪遗迹和神话传说。

西汉初年,恒山就建有寺庙,始建于北魏,又经过唐、金、元代重修。明、清时恒山已经寺庙群居,规模很大,人们称之为“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可惜后来遭到破坏,所剩不多。恒山以自然景色美而著称,历来有恒山18景之说。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恒山后,把在恒山的见闻录入《徐霞客游记》中。

恒山庙以北岳庙为主庙。北岳庙建于明代弘治年间,是恒山庙中最为宏伟的一座。它位于恒山主峰大峰岭南面的石壁之下,门前有103级石阶通往前下方到达山门,北岳庙门有“贞元之殿”四个大字。门侧有长联,上联为:“恒岳万古障中原惟我圣朝归马牧羊教化己隆三百载”,下联是“文昌六星联北斗是真人才雕龙绣虎光芒雄射九重天”。北岳庙前廊下,有清代御祭恒山文碑20余通,这些碑文作为历史佐证,是研究恒山的宝贵资料。

6.种类繁多的地方神庙

(1)陵川崔府君庙又名显应王庙。位于山西陵川县城西15公里礼义镇。据《长治县志》载,府君姓崔,名珏,字元靖,乐平(今昔阳)人,唐贞观进士,为长子县令,有功德于潞地,因而建庙祀之。庙始建于唐,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重建,明洪武二年(1369年)及清末均有修葺。规模壮观,山门前平台凸起,两侧石阶对峙,左右配以廊庑。这种高台以上的门庑或殿宇,见于敦煌壁画,实物中少有。

(2)蒲县东岳庙,位于山西蒲县城东2公里柏山之巅。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泰山君、五岳君,排于玉清元宫之第二位,冠五岳之首。历代帝王对泰山神尊崇有加,唐代封为“天齐王”,宋代晋为“仁圣天齐王”、“天齐仁圣帝”,元代加封为“天齐大生仁圣帝”。蒲县东岳庙创建年代不详,金泰和五年(1205年)已有。现存东岳行宫殿是元代地震毁坏后于延祐五年(1318年)重建。

(3)平顺九天圣母庙,位于平顺县城西10公里处的北社乡东河村西的土丘上。据庙内元统二年(1334年)重修碑记载,该庙创建于隋代,北宋初重建圣母殿,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重修。明崇祯五年(1632年)进行了建庙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维修。清代乃至民国年间亦多次修缮。

7.全国最大的关帝庙

关帝庙数量众多,遍布全国的村村镇镇。甚至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帝庙,故单独成为一类。关帝庙以纪念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蜀汉名将关羽,从宋徽宗大观二年(1107年)封为武安王后,历代帝王均封加各种封号,直至明万历四十二年(1613年)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首次成为帝王。到清末光绪五年所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封号字数达26字。可用“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概括其封号过程。因此,从“关帝庙”还是“关王庙”的命名就能看出该庙创建的大致年代。

解州关帝庙为武庙之祖,地处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解州关帝庙总面积22万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间,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庙内悬挂有康熙御笔“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书“万世人极”、慈禧太后亲书“威灵震叠”等匾额,代表建筑是“春秋楼”。

(作者工作单位:山西省文物技术中心)

猜你喜欢

恒山关帝庙道教
恒山引(外二首)
他是这样的恒山人
福建东山关帝庙
绝塞名山
关帝庙
西夏道教补议
浅析拉萨关帝庙修建的历史背景
道家道教研究
荥阳关帝庙遗址发掘记 檀山里3000年前的寂静聚落
茅山道教楹联意蕴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