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类高校音乐专业微课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究
2017-01-28鱼彬
鱼 彬
(宁夏大学音乐学院,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 750021)
一、音乐微课现状与特点
音乐类微课内容丰富,综合了音乐﹑乐谱﹑视频等多种元素,教学目标明确且突出重点。高校音乐类微课是以音乐专业课程为主要内容的微课,主要分为实践技能类课程与理论类课程两大类,包括音乐赏析﹑声乐﹑器乐﹑钢琴﹑中西方音乐史﹑作曲技术理论﹑音乐美学等。
当前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广泛地引入微课作为了一种创新学习资源,其特点是短小精悍﹑应用面相对较广,不仅能够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运用,而且也能够应用在课后进行反复学习。微课将多种风格的视频做为主要载体,结构明晰内容较为简单,将不同教学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时长一般控制在 2-6 分钟内,是一种传播便利以移动在线学习为主远程教育形式,当前移动设备终端种类繁多,有效的提升了微课实际操作的可行性。通过微课教学模式的开展,不仅能够有效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适合教师之间相互评课,取长补短合理开展教学反思与研究。
音乐微课是远程教育的一部分,具有开放﹑灵活等特点,学生学习时不再受到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教育的效率与效益。当前关于微课的研究国内尚处于初期阶段,尤其在音乐类微课方面的研究是少之更少,因此尚有诸多问题等待解决。
二、综合类高校音乐专业微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2012年,接连开展了各类各级微课比赛,如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全国中小学优秀微课征集活动﹑中国微课大赛等,在2016年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展示活动中,也首次设立微课展示环节,进行现场示范展示和微课视频评审。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仅初赛就有 全国各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教师的140余个音乐微课脱颖而出,一半以上都是音乐理论类微课,其余基本为实践技能类微课,涉及音乐专业多个方向,这些比赛改变了先前仅为基础音乐常识及音乐赏析类微课的局面。众多比赛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高校微课建设与发展,然而也正是因为近些年开展的多项微课类比赛及活动,才暴露出诸多问题与不足。
微课是远程教育的一种形式,当前大多忽视了这一基本特点,缺少优秀的微课教育平台以及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有效学习的环节。
微课的制作相对具有较复杂的制作环节,而大多高校教师并不会使用相关制作软件,且在后期制作的环节中,绝大多数教师选择由软件技术水平较好的其他人代劳,不仅在摄像以及后期处理环节花费大量时间,而且不能很好地传达教师本人的教学意图,所以大范围的微课制作并不适合。
教学视频﹑课例片段是微课的核心素材,但在这其中也应当涵盖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多媒体素材﹑课件﹑教案﹑教学反思﹑练习测试﹑作业考试及学生反馈﹑同伴互评﹑学科专家点评﹑教师点评﹑网上论坛答疑互助等教学支持资源,缺乏诸多互动环节。
教师对于微课选题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不同教师选取的内容存在重复现象,不同教师可能对同一教学内容在微课教学的切入点上不尽相同,然而因为微课的授课时间短,涉及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学切入点尚存在问题。
音乐类微课基数小,仅有的少数音乐类微课多为质量较差的单一实体教学环节视频展示,作品多为教学片段﹑课例片段;还有的微课仅为教学课件演示播放,多种多媒体素材生硬组合; 有的微课内容时间超长,与其说是微课更不如说是课堂教学录像的完整呈现,微课的基本特征荡然无存。
建设音乐类微课缺少长远的整体规划﹑当前还没有一门音乐专业类系列微课课程,缺乏国内一流艺术类院校教师参与。另外,怎样让更多的教师持续参与到音乐微课建设,也十分重要。
音乐类微课选题应当 “小而精”,然而当前多数微课选题较大且内容过于繁多,不能合理解决教学及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不便于学生理解与学习,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当前在微课受到火热推广的同时,也逐渐引起了广大教师冷静的思考与反思。任何事情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尤其对一个新兴事物而言,在发展的道路上难免存在问题与不足,当前的微课教学,虽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一些认同,但是建设全面丰富的微课资源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反复细致的梳理,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其得以持续发展。
三、音乐类微课建设对策探究
首先要明确的是,微课只是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它并不能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好的课堂教学环节是教师和学生有效互动共同创造的。微课以其短﹑小﹑精为特色,它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同时,因其均为提前录制,无法支持临时性变化问题。因此,微课应该辅助配合其他有效教学手段,做好弥补,共同完成教学活动,万不可盲目地要求所有课程均需采用此方式。
其次,对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高校微课这一问题,需要微课逐步课程化﹑系列化﹑形成一批精品,示范推广,关注微课在教学上的实际应用,利用微课资源建设,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基础。加快制作技术提升方面的系统培训,多组织技术人员﹑专家给予指导,进行微课的选题研讨,使微课比赛实现常态化,重视后续推广与资源的共建共享。需要明确微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定位,可在不断积累的微课资源库上,逐步建立在线学习系统,把学生因素纳人微课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建设中。
最后,在微课建设过程中,开发高效率的微课远程教育平台非常紧迫。应当加快高校音乐类微课本土化发展,要基于立足本校﹑着眼地方的视角来规划音乐类微课发展愿景,使得音乐类精品微课效益渐显,有效抑制整体应用明显不足现象。
微课是现代教学手段中一种新的形态,当前正在逐步推广应用于高校各学科各专业教育教学实践环节中。事实证明,微课在辅助当前教学模式中具有显著效果,它的发展对于促进教学模式创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高校音乐类微课的建设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并对暴露出的诸多问题进行反思反馈,对今后高校音乐微课建设,提出合理化意见与对策,更进一步的掌握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对微课的认识与需求,以便更好地推进高校音乐专业微课资源可持续化发展建设。
[1]李建武,朱宇.论音乐微课远程教育平台的构建[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7).
[2]李建武,李彦敏,朱宇.基于微课的音乐教学新模式的设计与实现[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4(12).
[3]张子婧.微课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04).
[4]吴凯.音乐微课中的交互理念[J].艺海,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