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CT产业背景下新型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以中兴通讯学院校企联合培养认证讲师为例
2017-01-28王文轩
王文轩
在ICT产业背景下新型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以中兴通讯学院校企联合培养认证讲师为例
王文轩
当前,提出已达共识的“双师型”教师专业化标准,分析该标准在落实中出现的问题及与专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指出要构建新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的必要性,这里对ICT产业背景下的企业培训讲师认证体系进行阐述,从融入认证标准、引入ICT课程、工程现场和教学能力双考核、校企共同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校企联合培养认证讲师的具体措施,形成了新的双师队伍建设模式,能够全面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和技能持续“保鲜”。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校企联合;认证讲师;ICT产业
“双师型”教师是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目标,也是我国职教教师教育目标专业化的本真体现。[1]2014年5月2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再次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实施教师专业标准,健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实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因此,“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难点所在。[2]
一、“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标准与存在问题
“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质标准更高、更明确和更全面,具有比较强的包容性和操作性。[3]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标准逐渐达成了共识,从知识、能力、素质和来源的角度讲,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教学能力要求。取得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本专业课程教学达到规定年限;(2)专业技能条件。取得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或在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岗位工作达到规定年限,或获得相关专业执业资格、国内外知名企业职业资格认证;(3)专业化的素质结构。指除了任职职业岗位直接要求的知识和能力外,还指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行业眼光、知觉能力、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具有较好的专业智能和创新潜能;(4)双师的来源。校企共同体背景下的“双师共育”提出了相应的具体举措,一方面,专业教师作为员工到企业进行实践性学习;另一方面,企业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到学校任教。
在标准中看到“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求掌握所授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还要求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强的技术服务、技术应用能力。但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笔者发现,这样的专业化标准在落实中会出现一些偏差与问题。其具体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双师素质基础薄弱。青年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即刚毕业就从事职业教育工作,比较缺乏企业经历,往往会出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离,专业实践技能欠缺;[4](2)双师培训途径单一。目前,常见的双师培训有是在短期内让教师通过某个行业或企业的认证考试,或者是让教师参加企业的员工培训,甚至是开设几期企业专业课程培训;[5](3)实践能力缺少“保鲜”机制。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都是短期或阶段性的,实践成果缺乏延续性,尤其是在技术发展迅猛的ICT背景下,无法保持与产业的同步发展;(4)企业兼职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缺少保障。很多学校和业界学者大力提倡让企业工程师进校园,可是企业人员由于自身特点,如来源不够稳定、教学经验严重缺乏等,无法真正承担校内实践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参加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教材建设等工作的深度远远不够。
由此可见,“双师”培养要同时兼顾有效性、多样性和持续性,新型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要以提高教师实践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为重点,要结合当前的专业产业背景、有计划地安排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及亟待持续提升的骨干教师,到知名企业进行新形式的双师培训。
培养培训体系应突出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其具体做法要有以下三点:(1)加强对ICT产业背景分析。必须深刻理解和参与ICT产业建设,以ICT发展为契机,大力进行新型双师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工作;(2)重视培训基地建设。在培养培训机构的建设上,重点是借鉴企业大学培训认证体系,充分发挥有培训认证条件的企业加入到双师培训工作中来,实现校企联合培养认证讲师;(3)开发出一套体现职业教育教师职业素质特点的认证方案、课程标准及教材。认证方案要基于企业大学认证体系,要体现“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不仅让参培教师掌握ICT背景下的核心技术,还能够到企业培训一线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二、ICT产业背景分析和中兴通讯学院培训讲师认证体系
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技术领域。全球ICT产业中,软件、硬件、服务和电信业之间的界线已越来越模糊。为了扩展市场和客户基础,各产业之间正在进行跨界发展。目前,更多地把ICT作为一种向客户提供的服务,包含集成服务、咨询服务、外包服务、专业服务、知识服务以及软件开发服务等。事实上,ICT服务不仅为企业客户提供线路搭建、网络构架的解决方案,还减轻了企业在建立应用、系统升级、运维与安全等方面的负担。
ICT的产生是行业间的融合以及对信息通信服务的强烈诉求,通信运营商及相关企业进入ICT领域是发展的疲劳甚至是衰退期下的选择,严格说来属于危机转型或弱势转型。2013年9月,教育部与中兴通讯签署“ICT行业创新基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4年12月,签署“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合作协议”,以信息产业应用创新科研合作为基础,全面推动高校与行业龙头企业的深度校企合作。
在新的ICT产业形势下,中兴通讯加强讲师队伍的培养,已形成一套卓有成效的培训讲师资格认证考核的管理模式,在国内外组建了多个授权培训中心,主要完成维护工程师级培训(B培)。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以培训的有效性为核心,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质量监控:(1)课程开发要与产品开发同时进行,确保培训的时效性;(2)严控培训讲师认证过程,确保认证价值和讲师综合素质;(3)学员培训效果要有反馈渠道,检验培训体验和确保评估准确性。在此,讲师认证是各环节能顺利进行基础和保证。
《中兴通讯学院讲师认证手册》提出,讲师职责是“承担公司系列产品中某个产品的各级技术培训,授课对象为公司员工、客户、外包商和公司其他类型的合作伙伴。授课的同时,还需要承担机房设备调试、教材编写、试题库建设等其它辅助教学工作”。特别强调了双重角色体现为,既是工程师,又是培训师。首先是工程师,需要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实践技能,讲授内容的重点就是设备的操作、维护和排障;然后才是培训师,需要高超的授课技巧,才能够将丰厚积淀演绎出来,最终满足客户的需求。
由此可见,在ICT产业背景下,企业培训认证讲师的培养目标与建设新型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要求关联度、契合度很高。当然,由于企业讲师是为企业、客户服务,有自身的特点与企业文化特色,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全部的认证标准与模式,需要在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认证标准上进行相应的改变和完善,创造性地提出“校企联合培养认证讲师”,既可以满足专业对新形式下的双师素质要求,又可以真正服务于企业的客户产品培训。
三、校企联合培养认证讲师的双师型师资培养模式实践
2010年起,借助于中兴通讯学院培训服务外包为契机,该培养模式在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探索实践。通过成立“教育实体”,承担中兴通讯约为2.2万/人次/年的培训外包量,选拔高职院校优秀教师通过中兴通讯培训讲师认证,完成企业培训任务和承担学院ICT新技术课程,形成了特定的“双师结构”群体。参加该模式的每位成员集教师、培训师和工程为一体,可以在学院和实体之间自由流动,既实现了技能的持续“保鲜”,又可以将所学技术与企业文化带入教学课堂。从2013年开始,学校又在“国培计划”中引入该模式,量身打造更适合专业发展和业务提高的“双师型”培训方案。
(一)融入认证标准,引入ICT课程,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在讲师培养过程中,要以企业认证标准为中心,结合ICT产业调整和变化带来的“新企业”“新技能”“新岗位”,及时调整培养目标。(1)中兴通讯培训认证讲师标准是按照企业培训需求和岗位技能目标设定,这是培养合格讲师的根本条件,要不偏不倚不降标准地坚决执行;(2)ICT产业的迅猛发展会影响技术格局,企业一般要迅速反应、调整产品决策与培训内容,相关的ICT课程则是重中之重。而对每位参与新型双师培养的专业骨干教师,根据自身基础和学院课程建设要求制订各自的培养目标,同时,要考虑所学产品的差异性和先进性。
(二)严格实施认证过程,工程现场与教学能力双考核
保障校企联合培养认证讲师的质量,要求参培教师要以企业人员的标准严格执行认证过程,这包括技能学习与提高、工程现场处理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完善与提高,通过认证讲师的双考核环节。其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实践技能的提高。建立在充分利用课程团队资源的基础上,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与研发专家沟通,获取最新的版本信息、开局信息、设备维护信息、故障处理案例和疑难解答;(2)每半年都要参加现场实习,自主选择参加项目,与用服工程师共同进行开局和维护操作;(3)要与经验丰富的维护人员进行交谈,了解局方对设备的关注点、电信设备运营的情况、维护排障的情况;(4)技术培训师教学能力要注重吸引力、提供学习者的成就感和不带入不利个人情感因素,同时,具备准时、及时、规范、专业和形象等素质;(5)讲师的双考核由中兴通讯学院组织实施,要通过所学产品工程现场的开局与排障操作,要通过产品理论考查,更要通过由学院高级讲师以上组成的评委团的试讲考核。
(三)校企共同评价,技能持续保鲜
在企业方看来,企业讲师要按照公司化管理,对参培教师进行专职讲师技能阶梯的划分。综合评分规则为R=(20%*非母语语言能力+50%*授课能力+30%*授课效果)*20,其中授课效果是指近半年内授课班级的满意度调查情况,分为培训结束1周内、1个月内和半年内3次评价阶段。而且,每年1月、7月各参加两次评定,每次评定结果的有效期为半年。
学院对外派教师的考核主要是在实现岗位能力课程教学的深度企业化、与就业企业的教学互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
这种全新的培养模式,在教师完成企业任务的同时,也承担学院的部分教学任务,形成了新型的“双师型”群体。由于每位教师每年不低于3个月服务工程现场,保证知识与技能的持续更新,有效解决了教师的技能持续“保鲜”问题。
[1]郑秀英,周志刚.“双师型”教师:职教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目标[J].教师教育与专业化,2010(27):75-78.
[2]贾文胜,梁宁森.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5(1):92-95.
[3]李树峰.从“双师型”教师政策的演进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位[J].教师教育研究,2014(5):17-22.
[4]弓云峰,吕晓兰,李继凯.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特征和制度建设的思考——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中兴通讯ICT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建设为例[J].高教学刊,2016(22):27-29.
[5]汤昕怡,徐胤莉.组合校企混编团队探索双师队伍建设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3(9):48-49.
[责任编辑 秦涛]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社科基金项目重点课题“基于企业培训讲师制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YS20140501);工业和信息化部行指委通信专指委教育教学立项课题“通信行业协会主导下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TXZZW2016036);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高级访问工程师计划(项目编号:2014FG062)
王文轩,女,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学院讲师,南京大学2014级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通信与互联网技术、职业教育。
G715
A
1674-7747(2017)02-00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