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机制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1-28章艳华
章艳华
职业技能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机制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章艳华
高职院校担负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要不断创新思维,勇于探索,构建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和发展的职业技能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机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实践融合、专业教师与企业创新创业典型联合、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结合、校园文化与创新创业文化整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职业技能教育的全过程。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引领知识创新、技能创新,以教育创新推进创新教育,从而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发展。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技能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有关要求,2015年10月19日,教育部编制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文件指出,“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全社会树立重视职业教育的理念,促进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输送生产、技术、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要认真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举措。
二、职业技能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关系
职业技能教育,也称职业能力教育,是对学生在不同水平的普通教育的基础上所给予的特定的专业技能教育,使学生能够掌握特定职业的基本知识、实用知识和技能技巧。[1]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2]创新创业教育并不只着眼于创业教育,让所有的学习者成为企业经营者,它更注重培养全体学习者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终身受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一技之长才能有更好保障。”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养成,培养其吃苦耐劳的品质、坚忍不拔的毅力、团结协作的精神等。创业教育是让学生通过完善相应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与创业意识,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创业奠定基础。当前,我国教育界提倡的创新创业这种“双创教育”更是倾向于在保证学生职业技能获得的前提下,通过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高自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职业技能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机制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教育部门已将创业教育更名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程,而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更晚,但由于近年来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道路上勇于开拓进取,其中,不乏大刀阔斧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方面的改革,也有谨慎保守的课程、教材、师资等方面的细节创新。但是,创新创业教育如果不能与职业技能教育有效融合,则失去了最专业和最核心的成长平台。高职院校要不断创新思维,勇于探索,构建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和职业成长规律的职业技能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机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实践融合
2016年6月,麦可思研究院公布了《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报告中显示,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3.9%)高于本科毕业生(2.1%)。高职学生往往不能适应应试教育模式中的机械记忆和高强度的习题训练,但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敢闯敢干,其能力结构中非智力因素有着明显的后发性优势,其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发展潜力不可低估。
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要结合专业特点,各专业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通过模块化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提升学生创业能力。构建高职学生贯穿从入学到顶岗实习全过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步养成。
高职学生的创业实践有很多形式,除了现在各院校普遍扶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大学生众创园、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基地、创新创业实验室里可以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业余时间兼职打工这种行为也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所在,重新认识自我,了解专业知识的应用领域,领悟到专业技能养成的重要性。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重要阶段,高职院校和承接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要自觉担负起挖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重任,创造创新创业实践机会。虽然,并不是每位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都会创办自己的企业,但这种职业技能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机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开拓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提升就业质量。
(二)专业教师与企业创新创业典型联合
目前,高职院校的任课教师大多是应届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他们,理论知识丰富却缺乏工作经验,不熟悉企业的运作、发展、管理与经营,在教学过程中只传授专业知识,无法将创新精神、创业知识渗透到专业课的教学中。高职院校要鼓励教师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与时俱进,与学生俱进。充满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专业教师,可以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双创精神。高职院校教师还可以积极吸纳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社会服务活动,并为学生提供实验设施设备、真实的企业项目和工作环境,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良好条件。虽然,目前高职院校都在大规模地进行“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想在短期内取得显著成效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有专家提出,高职院校可以建设一支“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塑造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要通过企业锻炼的形式积累创新创业知识,企业中的创业典型、能工巧匠可以在指导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加深自己理论知识的扩展,企业教师与专业教师各自取长补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联合打造、培养职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双高的高职人才,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结合
课堂教学始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阵地,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就要把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新创业教育不是游离于职业技能教育之外的全新教育,而是渗透于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创新创业教育要渗透到职业技能教育中,就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相融合。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同与职业技能教育,它是通过现代科学知识、人文知识等所内含的文化精神的熏陶,及创业文化的学习而潜移默化地形成。职业技能教育是根本、是基础,创新创业教育要依赖专业教育,使学生获得技能与精神的升华。
高职院校不仅要将创新创业课程渗透到专业课程,还要结合专业课程,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专门的创业政策与法规、创业项目选择、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等课程,形成一个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从而使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辅相成,不但突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而且支持学生个性发展,形成创新创业思维。
(四)校园文化与创新创业文化整合
大学校园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环境,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将校园文化与创新创业文化整合,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这不仅能激发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增加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情。高职院校要做好优秀成果和典型人物的宣传展示工作,可以组织本校往届创新创业的优秀毕业生回校介绍经验,或者结合专业,邀请区域内创新创业先进人物到系部宣讲,校内创新创业大赛的指导教师也都是用来宣传创新创新文化的优质资源。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织起来的社团也可以是创新创业文化生态环境的营造者,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创客文化交流活动、构建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方面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树立崇尚创新、勇于创业的价值导向,培育创客文化和企业家精神,将奇思妙想、创新创意方案转化为可以落地的创业项目和创业实践。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做好创新创业宣传工作,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来,提高活动的覆盖面、参与度、影响力与感召力,使创新创业文化进校园,在学生中产生广泛与深远的影响,开创学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文化氛围和生动局面,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活力。
[1]毛姣艳,陈学忠.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整合模式研究[J].成功(教育版),2013(3):102-103.
[2]邢娣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86-88.
[3]杨勇,袁培,冯振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探索[J].大连大学学报,2013(12):118-123.
[责任编辑 李漪]
2014年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410Y01);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青年专项课题“高职院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策略实证研究”(项目编号:C-c/2015/052)
章艳华,女,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教育。
G717
A
1674-7747(2017)02-0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