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研究

2017-01-28赵世磊张彦卿部宗娜刘大萌荆春丽肖圣颖

职教通讯 2017年2期
关键词:院校融合高职

赵世磊,张彦卿,部宗娜,刘大萌,荆春丽,肖圣颖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研究

赵世磊,张彦卿,部宗娜,刘大萌,荆春丽,肖圣颖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下,如何在高职院校面向全体学生高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事关高职院校发展全局。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是高职院校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选择。在厘清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分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后,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集中探讨如何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以期能为高职院校其他专业高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较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如果从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九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算起,至今已逾14年。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可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从本科院校层面逐步铺开的,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说目前整体处于起步阶段。但整体上看不及本科院校,这一点在全国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表现尤为明显。《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1]因此,高职院校应顺势而为,加快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本校发展现状去科学谋划,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从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基本概念的界定十分必要,它决定了所探讨问题的范围和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厘清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有必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并非最近一两年才使用的新概念,起码在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文中已经出现。只是在当前将其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罢了。并且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2]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它不可能只针对少数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及参阅有关研究成果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基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核心是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在此,创新和创业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并非简单罗列在一起。

尤需强调的是,创新创业教育不是让学生都去开公司当老板,不是搞创业速成班,而是培养大学生独立工作、管理社交及开创能力,以此来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引导大学生体验创业的艰辛,理解老板的辛苦,提高对工作的忠诚度,培养其职业道德素养。[3]因此,要坚决防止将创新创业教育功利化。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在不同时期用了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不同提法,这是一个在认识和实践中不断深化的过程。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是从重点本科院校试点且在本科院校层面逐步推开的,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只能说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与本科院校相比差距较大。例如,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的2016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共50所,高职高专院校仅有6所。[4]此外,从全国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情况看,高职院校更是远远不及本科院校,金奖中极少有高职院校的创业项目。当然,同为高职院校,彼此也是存在某种程度的差距。但是,相信在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协同推进下,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会迅速发展。以山东省为例,2016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下发《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6〕13号),就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重点任务且对重点任务进行了分解和进度安排,这对推动山东省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016年8月下旬,山东省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发布,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完成了方案制定工作,并明确了创新创业管理机构。这些均表明,山东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稳步推进。

但在已有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整体处于起步阶段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即除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提到的:“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5]这些问题在高职院校不同程度的存在,还有一些学校虽制订了实施方案,明确了管理机构,但思路不够清晰,部门协同性差;缺乏实施的必要保障条件;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制约行动持续推进;误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少数教师的事情,没有形成育人合力;生源质量也是重要制约因素,高职处于录取的最后批次,生源质量与本科院校相比差距较大等。要正视和逐步解决这些问题,立足高职院校发展实际,将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推向前进。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可行性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 2018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将其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是在高职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选择。

(一)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

高职院校培养的合格人才是什么样的?没有或欠缺创新创业能力何谈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本身就是高职各专业重要的培养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这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需要。显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与专业教育的目的是不冲突的,只有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才能高质量地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吻合

高职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主要是为了培养的人才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样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企业的需求、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而创新创业教育也特别指出要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这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尤其,要重视和利用好校企合作优势,这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有重要推动作用,如兼职的创业导师完全可以从合作企业中选聘,这也是对校企合作的深化。可见,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吻合度较高,能够相互促进。

(三)与高职院校生源状况相适应

当前,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还有待提高,不少学生选择高职教育是考不上本科的一种无奈选择。加上高职处于录取的最后批次,生源质量不及本科院校,民办高职院校更是如此。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自制力差。基于这种情况过多增设创新创业课程数量显然不是明智之举,而在总学时不变或微调的情况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

在高职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对创新创业教育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再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科学、系统地设计本校创新创业教育方案,做到责任到人,确保稳步推进。在此,以学校市场营销专业为例集中探讨如何实现两者深度融合,以期达到1+1>2的效果。

(一)形成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推动

我国之所以有今天的“双创”生动局面,行政力量的推动不可忽视。同样,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这就意味着必须有学校层面的整体设计,没有学校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制定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方案,以及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就难以高质量实现这个任务。学校制定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就充分把握和体现了这一点。

(二)有针对性地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有了科学的整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就要按照既定步骤,各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稳步推进。而这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要根据现有师资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校内师资培训,通过邀请知名专家进校培训,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及以上层面的专题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校内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聘请企业、行业内有实战经验的人士作为兼职教师,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教学团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专业课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因为他们对行业、市场情况更为了解,便于指导学生进行具体创业项目的开发。一句话,创新创业教育是全体教师的事,专业课教师的作用尤为突出。

(三)人才培养体系上的深度融合

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必然要求在人才培养体系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位置、作用。而不是简单增加几门课程。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深化和创新校企合作方式,以此助力创新创业教育。另外,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目前,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公共基础课“创新创业基础”(必修),进而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在专业课中引领学生拓展、深化该课程所学到的知识、方法等,并结合专业课进行创新、创业实训。如市场营销专业中的ERP沙盘实训、促销技术实训等就是很好的体现。选修课中的创新创业课程供创新意识较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选学,以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

(四)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上的深度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这个概念告诉我们它不是简单的“创新+创业”,而是指创业导向的创新、以创新为基础的创业。这就意味着不能脱离专业教育,应该与专业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就要求充分挖掘专业课中的创新、创业资源,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相关课程如“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策划”等有不少内容就是创新创业类课程中涉及的或需要进一步拓展的。因此,完全可以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下进行课程资源整合,而不必过多增加必修课程的数量。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较本科院校要弱,过多增加课程数量和课时未必有好的效果。市场营销专业可考虑整合相关课程资源设置“创业营销”课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初创企业的市场营销问题,因为这是初创企业面临的难题之一,事关创业成败。还要特别在专业实训教学中充分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其他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中也完全可以根据各自实际渗透或突出已有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从而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

(五)实践教育活动中的深度融合

职业教育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学校市场营销专业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时的比例为61.1%。而实践导向也正是创新创业教育予以重视和强调的。因此,要充分发挥各类实践教育活动对两者融合发展的推动作用。既要在专业课程实训中体现创新创业理念,又要在第二课堂中全面铺开,如社团活动、专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及模拟经营等活动中充分体现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层次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这对形成创新创业氛围也是有益的。

(六)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

当前,社会上支持创新创业的环境正在进一步优化,而扎实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也是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的过程,要充分利用好校园网、微信平台、广播、校报、校内宣传栏及黑板报等宣传创新创业教育,让广大师生明白相关政策、措施和已取得的成绩等,对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表现突出的集体、个人予以奖励。还可通过主题班会、征文比赛、辩论赛与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创新创业理念深入学生心中,并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要在物质文化层面更重要的是在精神文化层面大力推进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从而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氛围。

高职院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形势使然,要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本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统筹兼顾,只有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实现深层次融合,形成合力,体现区域特色、本校特色,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落到实处。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占仁.中国创新创业教育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3]刘隽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现状与突出问题[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6(2):1-4.

[4]曹卉.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探讨[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100-102.

[5]许德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责任编辑 秦涛]

2016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就业创业专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研究”(项目编号:16SYB048)

赵世磊,男,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G715

A

1674-7747(2017)02-0063-04

猜你喜欢

院校融合高职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融合》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