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构

2017-01-28吴晋雯

职教通讯 2017年2期
关键词:保证体系教学质量院校

吴晋雯

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构

吴晋雯

推进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现实课题。在阐述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特点的基础上,对重构专业层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提出了应该遵循整体性原则,注重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的总体架构;对重构学校层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强调了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促进教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和营造学校创新发展质量文化三项重点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重构;诊断与改进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永恒主题。教学质量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对此,众说纷纭,见仁见智。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再度兴起,新世纪以来迅猛发展。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六次世界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大会在印度召开,120多个国家与地区参加,集中地反映了其席卷之势。

为全面贯彻国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决策,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部署,浙江省教育厅于2016年启动了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旨在推动高职院校实施常态化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据此,重构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现实课题。

一、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特点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既包括共性——国家规定的标准,又包括个性——本校的特色标准。教学质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受教育者在接受全方位、多渠道教育教学活动后的知识能力素质增值与预定目标的达成度。

与2002年开始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相比,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工作原则:“重在改进”

在教育部“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工作方针指导下,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合格评估工作取得了实效。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在此基础上,以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原则,要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促使高等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体责任,不断提高培养质量。

(二)源动力:“内部保证”

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社会上存在一种共识,高等教育质量堪忧。在这种外源压力背景下,教育部启动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合格评估工作,目的在于适应外部评估的要求,塑造高职高专院校尤其是新建高职院校的形象,向社会呈交答卷。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界普遍认为,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中处于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在高校自身,必须以学校自我评估、自我检验、自我改进为主,强化教学质量提升的内驱动力。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重点考察教育部所强调的“四个度”,分别为: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三)工作重点:“创新发展”

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列具了“办学指导思想、教学基本条件、教学基本状态和人才培养质量”等四个一级指标。浙江省教育厅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指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重点有三个方面。

1.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促进各校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不同层面建立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统筹决策、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服务保障和质量监控各个层级管理系统间的互相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教学质量内部保证体系。

2.加强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化。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在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基础作用,鼓励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开发优化本校人才培养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数据分析、预警等智能化功能,实现实时、动态、共享,提升学校教学运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3.推进院校创新发展质量文化建设。引导高职院校更新理念,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质量意识、创新发展的责任意识,积极构建院校自主发展创新机制,营造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全方位育人的质量文化。

二、专业层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构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实施专业教育,因此,构建专业层面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一项基础工作。新世纪以来,高职高专院校为构建专业层面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已经作了不懈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实绩。浙江省教育厅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中,对“专业质量保证”这个一级指标给以“专业建设规划、专业诊改、课程质量保证”等三个二级指标,这是一种整体把握,在具体操作时需要展开。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重构专业层面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应该遵循整体性原则,注重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在专业建设规划的统筹下,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审视。

(一)目标定位系统

专业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结合自身特点、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所提出的总体要求”[1],对所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预期追求,在专业建设系统中处于统帅地位。一般来说,培养目标包括三个方面内涵:(1)培养方向。即学生毕业后(一般5年后)在专业与工作领域中的预期发展状况。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即为一种培养方向。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的;(2)基本规格(基本要求)。对受教育者应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规定要求;(3)服务面向。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基层一线,应当明确毕业生面向的职业岗位(岗位群),以表明对现代化建设的适应性。

(二)过程运行系统

重构专业层面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首要问题,应当在社会需求、教育规律、学校及学生发展构成的三维坐标系中找到适当的位置,然后确定整体培养计划,认真实施,最终取得社会、学校和学生满意的多赢效果。

1.培养计划。高职院校应当从适应社会需求和培养目标出发,制订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计划;育人为本,以培养核心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2.根本途径。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需要明确的是,前十年,高职高专院校一直倡导“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既是顺应时势的必然选择,也是坚持高职高专教育属性的应有之义。当时,经济建设需要的劳动力资源主要由劳动力市场提供,而劳动力市场拥有大量廉价的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这种态势往往使校企合作出现“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十年以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劳动力资源日益紧缺,廉价劳动力不复存在,这使企业更多的关注高校学生。大学生有知识与一定能力,适应企业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在这种时势下,高职院校应时制宜,更强调“产教融合”,注重“五个对接”。重构学校层面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必须把“产教融合”列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3.修业年限。学年制和学分制相结合。按照《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的要求,建立完善学分制。要切实提高实践教学学分比例,以学生取得的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数作为衡量毕业的主要标准;建立完善的学分认定制度,围绕学分制实施学校管理服务和教育教学改革。

(三)资源保障系统

培养资源保障系统内涵广泛,主要有教学基本制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基地和课程资源等四大建设。

1.“以法治校”,加强教学基本制度建设。高职院校应坚持学习借鉴和务实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教学基本制度建设。在专业教学基本制度中,起总纲作用的是专业培养计划,其核心则是课程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大纲。应当明确,在专业教学基本制度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是重点所在,既应齐全,又需在诊断与改进工作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使教学质量标准建设体系化。

2.以基层学术组织为基础,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基层学术组织是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基本单元,加强教研室建设,使师资队伍处于专业建设的氛围之中;建立体现产业与专业特色的教师分类培养与管理制度;大力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双师双能型”专业教师比例;完善契合高职教育类型特征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探索和落实教师全员培训、新招聘教师入职培养、青年教师助讲和教师定期实践等制度,完善教师行业企业“访问工程师”培养制度;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培”“省培”项目,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教师赴国(境)外培训;推进与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培养一批学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师德高尚和行业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

3.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尤其要推进高水平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改进教学管理。通过设置“教授研究室”“学生创新基地”等途径,加强综合实践,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以互联网+为平台,加强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是专业教育的基本细胞,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互联网+时代,随着微课、慕课的广泛运用,教材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地位尤为突出。应当联合行业企业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积极推动教学创新,增强课程选择性。

(四)质量监控系统

计划、指挥、执行和监控反馈形成管理的封闭回路。

高职院校应当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坚持“规范+特色”的基本原则,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健全质量监控机构,创新质量监控机制,加强立体式的对教学过程关键点的质量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的效果。

三、学校层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重构的重点

高职院校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学校“以法治校”的重要标志。学校层面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泛的谱系。浙江省教育厅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从体系总体构架、专业质量保证、师资质量保证、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体系运行效果和学校质量保证体系特色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总体框架,其中,体系总体构架包括质量保证理念、组织构架、制度构架和信息系统等要素。新形势下,重构学校层面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应当强调三项重点工作。

(一)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在学校建设总体目标统筹下,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一般由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质量标准建设、质量保障组织和制度建设、质量监测、质量信息分析与反馈、质量改进等环节与要素构成,集中地体现了学校质量保证的理念和质量文化。

质量标准建设是质量保证体系的关键,是质量监测工作的依据,具有过程导向和结果判据的功能。质量保障组织、质量规章制度建设是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其中,组织机构应实行“管办评”分离。质量监测是质量保证的主要手段,包括外部质量监测和学校自我质量监测两个方面。质量信息利用与质量改进是质量保证的目的。根据学校教学改革需求与现存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有效的纠正与预防举措,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信息收集与评价分析、信息反馈和质量改进是一个螺旋上升的链条,将引导学校建立自律机制,促进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二)促进教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优化

与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合格评估工作相比,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要求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建设。学校填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由系统自动提取数据,生成《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报告》。质量信息公开是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年度质量报告则是一种重要形式。向社会发布年度质量报告,既促进学校强化责任意识、建立自我约束和自我监控机制,又有利于接受社会监督与评估,促进学校发展。

发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在诊断和改进工作中的基础作用,(1)要开发优化本校人才培养管理信息系统,既与教育部基本状态数据库的相关要求保持一致,又与学校教务系统信息实现对接;(2)要完善信息收集机制,形成有效的采集制度;(3)要形成常态化的信息分析反馈与改进机制,为学校改革决策提供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实时、动态、共享,提升学校教学运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三)营造院校创新发展质量文化

高职院校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现实意义,就是要学校把握提高教学质量的自主权。据此,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要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质量意识、创新发展的责任意识,积极构建院校自主发展创新机制,营造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全方位育人的质量文化。

文化,即“人文化成”一语的缩写。文化,内涵广泛,且极具人文意味。“大学的本质是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2]“文化育人”是大学的高级价值追求。就高职院校而言,其文化的特质是校企文化的有机融合。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文化的外延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

1.构筑物质文化。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具有广义性,指向职业,主要指设施文化和环境文化,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象征。设施文化既指各种建筑设施,也包括各种标识、服饰等;环境文化包括政策环境、资源环境和合作发展环境文化,要有利于学校的质量保证体系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与完善。

2.打造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多层面的,指师生员工行为操守中所体现的文化,是学校主体文化中的“活文化”。高职院校的行为文化主要有活动文化,即在教学活动、科技活动和社团活动中赋予其文化生命,体现出文化特质,也表现为各种礼仪文化等。行为文化是学校精神风貌、文化品位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

3.凝炼制度文化。“以规育人”,制度文化促使高职院校管理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高职院校的制度是全方位的,包括所建立的组织机制和管理制度,涵盖各种规章制度、工作守则、道德与行为规范等。这是文化建设中的制导系统。

4.弘扬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隐性为主的非物质文化,包括观念形态和文化心理,是文化建设的核心。精神文化的重点是确立学校的核心价值体系。高职院校的校风是精神文化的具体化和外化,校训是精神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倡导办学精神,确立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服务方向,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关键点。凝炼育才精神,文化育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落脚点。

高职院校文化是全过程、多层面的。构建高职院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常抓不懈,循序渐进,从而促进现代文明建设。

[1]郑卫东,徐挺.素能本位工学结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王冀生.现代大学文化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责任编辑 李漪]

吴晋雯,女,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

G717

A

1674-7747(2017)02-0042-04

猜你喜欢

保证体系教学质量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质量保证体系在国有物业企业资产管理应用初探
质量保证体系原理在国有物业企业资产管理中应用可行性分析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