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别人的伤害
2017-01-28黄军昌
□ 黄军昌
容忍别人的伤害
□ 黄军昌
在现代社会管理的架构下,每一个职场人都在特定的组织单元中工作和生活。在合作共事的过程中,组织成员之间因为认知水平、性格禀赋、阅历见解、胸襟气度、欲望需求以及角色身份等方面的差异,难免发生一些矛盾冲突,也会遭遇一些情感伤害。面对伤害,一个职场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当如何理性应对、妥善处置、科学化解,大有文章可做。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把准脉搏,对症下药。实践告诉我们:职场中的人际伤害作为一种矛盾形态,对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有着不容忽视的副作用和危害性。因此,每一个职场人,特别是承担管理责任的领导者,必须把握职场伤害行为的基本形态以及活动规律,做到贴船下篙、有的放矢。据实践观察分析,现代职场中的人际伤害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言语侵害型”。有的职场人生性好强,说话急言粗语,不顾场合,不讲情面,显失分寸,与他人讨论问题常常疾言厉色,甚至恶语相向。二是“情绪失控型”。有的职场人性情刚烈,脾气急躁,遇到不合意、不顺心的事,随意“点火放炮”,置他人于尴尬难堪的境地。三是“恩怨引发型”。有的职场人胸襟不宽、气量不大,把个人恩怨带入职场的人际交往,遇到敏感问题,旧“伤”复发,借机宣泄心底的怨气和不满情绪。用理性的思维看待职场中的伤害行为,应该说,大多属于非对抗性矛盾,其危害大多处于情感层面,没有根本性的原则性利害冲突。因此,作为职场人,特别是领导者对职场伤害应该给予一定的谅解和包容,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把伤害的程度和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第二,要涵养雅量,理性忍让。有时候,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也可以说是一对矛盾体。在职场活动中,领导者要履行领导管理职能,就不可避免地要遭遇一些突如其来的反弹,承受一些意想不到的伤害。在伤害面前,作为职场人,特别是领导者必须涵养一种“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胸襟和气度,不仅要容得下委屈,经得起误解,而且能容忍各种意外的伤害。一要学会换位思考,主动退让一步。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作为领导者,在遭遇伤害时,必须自觉反思自我,对伤害的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应该一味地怨恨他人,把责任全部推给对方。在矛盾发生时要耐住性子,压住火气,主动退一步,给化解冲突留有一定的空间。二要树立大局观念,自觉包容一点。领导者承载组织的重托,领导和管理一个单位、一个群体,必须承担起维护团结的政治责任。在工作实践中,特别是承受伤害时,作为领导者,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跳出“小我”的圈子,把单位的荣辱看得重一些,把个人的得失看得轻一些,争做维护团结的促进派,切不可为了保一时面子、争一时高下,而损害同志间长久的和气,给构建和谐团队埋下隐患和伏笔。三要修炼“不争之德”,对人礼让三分。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经典故事叫“将相和”,说的是蔺相如在多次遭遇廉颇羞辱时,为了国家大计,总是谦让回避。廉颇知道真相后,深深忏悔,主动登门负荆请罪。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在他人的伤害面前,容忍和谦让是一种修养境界、一种处事智慧,也是钝化矛盾冲突、弱化伤害风险的有效方法和路径。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古人之所以把“温良恭俭让”作为人生修养的“五德”提出来,也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因此,在职场环境中,作为领导者,更应该记住古训、效法先贤,常怀礼让之心,常修不争之德,以豁达的雅量去包容他人、排解纷争,力求收到“化干戈为玉帛”的良好效果。
第三,要注意疗“伤”,弥合裂痕。就实践观察,多数的职场人在遭遇冲击、承受伤害时,心态都会发生变化,或情感冲动,或怒火中烧,或拍案而起。但冷静思考,这种“匹夫之怒”“侠士之勇”不仅会进一步激化矛盾,而且可能加重彼此的伤害。一要学会遗忘,不翻旧账。常言道:“有多大的胸怀,方能成就多大的事业。”作为领导者,不仅要容人容事,而且要容隙容仇。在遭遇伤害之后,必须迅速调控心态,自觉走出阴影,不仅要忍得住,而且要放得下。二要展现诚心,以德化怨。在与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相处中,领导者要始终保持一种高姿态、宽襟怀、大气度,善于用真心诚意去感化对方,化解恩怨,通过以德报怨的行为去弥合“伤痕”,达到握手言和。三要强化沟通,化“敌”为友。在伤害的愈合期,作为领导者,要善于和有隔阂的人交朋友,真诚交心、坦率交底,通过情感交流,诚心互动,帮助对方放下包袱,淡化恩怨,重叙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