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心动人 以“变”聚人泛娱乐时代纪录片的坚守与担当
——兼论北京卫视《生命缘》的守成与创新

2017-01-28文/李

传媒 2017年8期
关键词:丹丹纪实生命

文/李 潇

以心动人 以“变”聚人泛娱乐时代纪录片的坚守与担当
——兼论北京卫视《生命缘》的守成与创新

文/李 潇

来自广电行业大数据研究机构泽传媒数据显示,最近几年,综艺栏目和电视剧构成了电视平台播出的重头戏,同时也成为网络、新媒体多种传播平台受关注度最高的两大类节目。这种泛娱乐时代的过度娱乐着实令人担忧。大众媒介过度地夸大娱乐功能,而忽视其他功能的危害也是不言而喻的。为了高收视率,强力吸引眼球,一些电视台和电视制作公司利用演艺明星霸屏,用“小花”“鲜肉”争夺受众视线,挖掘隐私、贩卖低俗、炒作噱头成了习以为常的手段。这不但会错误地引导大众,同时也缩小了责任媒体的生存空间。如何在泛娱乐化的媒介环境中生存和坚守,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越是浮躁,越需要沉淀;越是稀少,越应该追求。

在这一背景下,北京卫视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大众传媒应有的社会责任,推出了《生命缘》这档全新模式的医疗纪实节目。从2014年7月26日起开播至今,已经陆续推出四季。栏目组坚持做“有意义、有价值”的节目,开播当年,即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创新创优节目,并连续两年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被业内评价为真正的“现象级”节目。如今,《生命缘》系列报道在网络上的点击量近5亿次。

《生命缘》为何能在众多作秀煽情的娱乐节目中突出重围?为何能让素白的病房释放温暖?为何能用绝境和生死抚慰人心?为何能获得众多认可和肯定,以及极高的评价和无数点赞?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一份对新闻的热爱、对事实的坚守、对人性的拷问、对自我的不断创新。

守成——坚持最真实的记录和最真诚的情感表达

通观《生命缘》四季83期节目、100多个故事,可以说,《生命缘》一直在求变、求新、求发展,但从没忘记的一点就是“初心”,即从没放弃做纪录片、做电视节目、做大众媒体最基本的要义——真实。

牢记纪录片的真实根本。作为一档纪录片栏目,《生命缘》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坚守“真实为王”的核心创作理念,全程以真实客观的跟拍形式记录故事发生、发展始末,不介入、不引导,不干预事件进程,奉行生命至上的原则,保证了作品的纯粹性。

在第26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请你替我活下去》中,一位名叫丹丹的六岁女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决定捐献自己的健康器官。她的父母陷入巨大的纠结当中,到底是让孩子完整离开,还是满足孩子最后的心愿?节目编导没有为了拔高主题、美化人物,而进行任何劝说和引导,只是记录这对夫妻的矛盾和内心的挣扎,还原为人父母的真实反应,最终丹丹的父母尊重了孩子的遗愿。这段插曲,既表现了现阶段国人真实的生死观,也展示了人性的本真,也正是这份真实,使最后的决定显得难能可贵,令无数国人泪奔。

同样,在《生命缘》第四季代表作《最后的时光·天使之约》中,节目编导秉承着不介入、不引导、不干预事件进程的原则,让事件顺其自然地发生、发展。35岁的癌症患者王越,生命已进入倒计时,可她和父母的心结却难以打开。记者对于王越本人和她的父母没有加以亲情的鼓动和人生道理的开解,只是让双方遵循本心做出选择,最终拍到了父女之间的和解,同时也是他们与自己内心的和解。

《生命缘》不仅在制作过程秉承了纪实类节目中没有编剧、没有导演、不作秀的原则,还投入大量先进的拍摄仪器,在技术上保证了多角度、全程跟拍、真实记录,并创造了医疗纪实节目的多项拍摄纪录。使用医疗直升机全景拍摄,这在医疗纪实节目中尚属首次;首次采用医院内多角度的监控镜头,首次将GPRO(吸盘式摄像机)安装在急救车、抢救室、待产室等地点,等等。

为了拍摄第一手素材,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接触也是最为紧密的。在拍摄《请你替我活下去》时,记者与丹丹父母一起坚守到丹丹生命结束的最后时刻,整整48小时全程真实记录。在《最后的时光·天使之约》中,为了深入患者内心,记者在肿瘤医院蹲点拍摄近4个月,拍摄素材总量近100小时,成片比近乎85∶1。记者们真正做到了拍摄第一时间的发生,捕捉每一瞬间的震撼,记录本能反应的情感,最终用真实的力量打动人心。

真实发掘事件本身所承载的情感内核。作为纪实节目,《生命缘》从拍摄到后期制作的每一个环节始终坚守“真实”原则,保证拍摄是最贴身的,镜头是最贴近的,采访是最贴切的,呈现出人物和故事最原始、最真实、最朴素的一面,力求在保证新闻真实的同时,如实反映人物情感。

《生命缘》从不回避医学的局限,它用医疗救治的“不成功”,让世人了解医学的发展和困境,而医患共同的敌人永远是疾病,而不是彼此。第25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无影灯下的生死博弈》中,讲述了一对恩爱夫妻的中年死别,妻子在丈夫去世后,通过记者向主刀医生表示了感谢,那是对医生20几个小时的坚守和付出的认可与铭记。在医院拍摄的日子,记者看到了太多的生生死死,对重症的医学救治,本身就不是万能的,生是奇迹,死也是人类生命的一部分,不能仅仅用结果去评判医护人员的付出。对医生来说,最难的永远不是技术,而是来自患者的那份珍贵的信任。情感必不可少,但《生命缘》却不煽动、不夸张、不单一。这里的情感更宽广也更深厚,其中不仅仅是病患家人之间的亲情,也有医患之间的信任,还有当事人与记者共同面对生死时建立起来的超越友情和亲情的情谊,以及每一期故事的主人公在人生最后时刻的感悟、抉择、爆发出来的人性光辉,向观众传递的能够影响当代国人价值观、生命态度的厚重情感。

在拍摄《请你替我活下去》的过程中,送别丹丹的最后时刻,记者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客观的记录者,而是一个被丹丹和丹丹一家人感动的普通人,甚至是没有血缘却建立起深厚情义的家人。因此送别丹丹,就像是送别了认识多年的至亲,痛彻心扉。或许正是这种感同身受,才让拍摄和讲述充满了温度,让所有看过这期节目的人,都对丹丹充满喜爱和不舍。

同样具有复杂深沉情感的报道还有《生命缘》第四季代表作《最后的时光·天使之约》。这期节目,既有不离不弃的爱情,也有割舍不断的亲情,有乐观向上(举办追思会)的激情,还有向死而生成全他人(捐献器官)的大爱之情。

习总书记对新闻界提出过要求:“要把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生命缘》正是贯彻落实了这一点,才会打磨出一期期“三有”作品,让严肃宏大的主题贴近人心、贴近观众。尽管话题沉重,栏目组却一贯在创作过程中保证真实感人又不悲情消极的基调,凸显了生命的真谛与奉献的意义。

创新——积聚向上而行、攀登高峰的动力

《生命缘》不忘创作初心,不忘纪实节目本真,在娱乐综艺一统天下的局面下,屡创收视佳绩,平均收视位居全国省级卫视排名前四。然而,《生命缘》并没有沾沾自喜,固步不前。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电视这一传统媒体影响力日渐式微的当下,要在综艺娱乐节目的大潮中破浪而出,进一步扩大医疗纪实节目的影响力和信任度,无疑离不开创新。

理念创新:直面医学之内的有限性,关注医学之外的生命思考。和以往一些医疗节目注重治疗的成功、生命的挽回、结局的欢喜团圆不同,《生命缘》选择直面医学技术的有限性,同时也传递一种理念:生命不仅仅可以挽救,还可以延续。《请你替我活下去》以个人故事为起点,记录丹丹病情的变化和最后的离开。当她的父母最后决定尊重孩子的遗愿时,六个素不相识的孩子,因为一份特殊的生命缘分和无私的大爱紧紧联系在一起。生命从这里消逝,也在这里延续。片中仅有7岁的小丹丹,让人感动也让人敬佩,她给大众上了一堂最朴素的生命教育课。本期节目播出后,仅以友谊医院为例,提出捐献器官意向的人数明显增多,足见节目本身的媒体价值,以及节目的现实意义。

题材创新:关注“最后的时光”,深刻影响当代中国人的生死观。“避谈死亡”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生命缘》第四季却以“最后的时光”为出发点,激发人们对生命的重新思考。

《生命缘》在创作中始终秉持着三点精神内核:一是唤起社会最有良知的DNA。在这里有诚信的价值,有生命的延续,也有亲情、健康、信任、坚持这些潜藏在每个人生命里最美好的东西。在医院生死战场的最前沿,《生命缘》呈现的是一档最触动观众心灵、唤起情感共鸣的节目。二是向生命致敬。在现代人忙碌的生活中,《生命缘》让每个看过节目的人敬畏生命,感受生命的坚强与脆弱、浩瀚与渺小,对生命敬畏,珍惜亲情。三是向医者仁心致敬。《生命缘》第四季中《最后的时光·天使之约》将这几点做到了极致,并提出了新的课题:面对死亡,是恐惧逃避还是乐观面对?面对死亡,是劳燕分飞还是不离不弃?面对死亡,是丧失希望还是勇敢抗争?主人公王越不顾忌讳,召开“生前告别会”,将最美丽的一面呈现在亲朋面前,也许这是她最后一次和亲朋聚会。但她通过自己,让更多人找到新的人生内涵,让人们明白,死亡不再可怕,生命也将呈现出它顽强、绚丽的另一面。如此积极的人生关照,彰显出厚重的生命价值,向观众传达着正确的生死观。从“避谈死亡”到“超越死亡”,再到向死而生,这在同类节目中具有极强的创新引领力。

形式创新,提升屏幕效果。《生命缘》虽然是医疗纪实节目,但节目内容并未完全局限于病房、手术室这样的地方,而是结合拍摄需要、当事人要求,大胆地走出去,开拓更多场景。《生命缘》第四季,主题定位《最后的时光》,其呈现之难是前所未有的,主创人员探讨最多的是这个节目到底要怎么呈现,怎样做才能满足当事人的未尽心愿,让他们最后的时光过得更有温度和厚度。可以说,栏目组选了非常有难度的一种方法——情境的搭建,并为此尝试了很多种方案,如变装易容、设计婚礼现场、打造演出舞台等。这不是做纪录片必须做的工作,却是让节目更加完美、更加圆满的一种创新,而这种形式上的突破,让节目厚重人生关照的精神内核和主题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在《最后的时光·天使之约》中,栏目组帮助主人公王越举办了自己的人生告别会,笑对死亡;把她自己和丈夫化装成40年后的老人,完成和爱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梦想,让人们从他人对死亡的态度中感悟到自身生命的可贵,引发个体对生命的思考,展现闪烁的人性光辉。

将真实事件与艺术手法有机结合,使纪录片得以更加故事化的展现,作品中讲述的事件将更加有说服力与感染力。

讲述方式创新:带入情感、增加悬念。讲故事是新闻传播的最佳方式,《生命缘》秉持的讲述语言里,没有一丝说教,回避无谓的拔高,在真实的前提下,运用一些讲述策略,一心一意地为观众呈现直指人心的故事、更加真实生动的作品。

在拍摄获奖节目《请你替我活下去》时,记者作为一个母亲,不仅仅是一个记录者,更是一个有着母亲情怀的感同身受者,最终,记者用感受式的采访,内心独白的讲述,创作了这部感动亿万观众的催泪之作。

同样的讲述方式还用在《最后的时光·天使之约》上,节目通过一个普通的遭受“塌天大难”的中国家庭的真实故事,生动而深刻地展示了当代中国人善良、勇敢、智慧、无私的崇高品格,展示了当代中国人良好的道德情操,朴素的生活理念,宽厚包容的心灵世界。在解说词中,没有铿锵的语气,也没有煽情的文字,但平静下的情感暗流,显然更具张力和冲击力,直达观众内心。

这样独白式的讲述,将冰冷的死亡记录得有温度、有热度、有深度,开创了纪录片独特的讲述方式,成为《生命缘》的独创风格。

此外,因为采用独白式讲述,《生命缘》放弃了全知视角,不再是作为一个冷漠的旁观者或者了解一切的掌控者来讲述故事,而是采用内视角和外视角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情节,和观众一起为即将发生的一切好奇、担心、忧虑、欢喜,既有情绪上的交流互动,又能增加节目的未知性和吸引力。

方法创新:报道中运用多个“第一次”。除了题材、内容、表现方式、讲述方式等方面的创新,《生命缘》在操作实践中还尝试了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尝试变老穿越帮助身患绝症患者实现未了心愿;第一次邀请明星完全公益参与录制素人纪实节目,倒叙剪辑结构突出故事的悬念感;第一次真实记录用较长周期完成一档季播节目,真实呈现主人公在临终前的所有抉择、心愿,真实记录器官捐献这一自主选择的命题。

手段创新:与新媒体紧密融合扩大影响力。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壮大,电视行业已经达成了认知,就是电视这种传统媒体必须要与新媒体合作,而这种合作已经逐渐从相加走向相融。《生命缘》一经开播,就与腾讯、搜狐、优酷、华数、央视网等多家视频网站合作,同步播出节目。《请你替我活下去》播出当晚,在微博、微信和视频网站也同样引发热议,视频内容转发上百次以上。《最后的时光·天使之约》播出第二天,网络视频点击量就已超过3000万。

同时,栏目组借话题热度传播节目,打造新媒体热议专区,有专人运营的微信公众号提供丰富用户体验,不仅能点播、回看,还能评论、分享。节目还与腾讯公益合作,建立爱心通道,为节目中的被采访者提供后续捐款和扶助。

结语

《生命缘》不华丽、不喧嚣,在创作的起点和追求的结果上,都呈现特有的新意和创意,带领观众感受不一样的人生和体验。真正的勇敢,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生命的缘分,是生命的坚强与脆弱,是人生的浩瀚与渺小,是对医学的敬畏,是向死而生的勇气,是洗尽铅华之后,对生活每一秒都应该铭记的珍惜与感恩。这就是《生命缘》,一部有关于生命的纪录片,要告诉人们与生命有关的故事。

作者系北京卫视《生命缘》制片人

猜你喜欢

丹丹纪实生命
相距多少米
高中数学之美
林丹丹
砚边纪实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English Suffix—ive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混乱实验室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
新闻纪实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