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60例

2017-01-28黄丽梅陈丽萍宫育卓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压豆耳廓耳穴

黄丽梅 陈丽萍宫育卓

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60例

黄丽梅 陈丽萍*宫育卓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推康复一区,广州510405)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索其中医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门诊、针灸门诊2014年6月—2016年6月诊为失眠患者60例,予耳穴压豆法治疗,每周2次,8次为1个疗程。由主诊医生和护士负责对其疗效评价、追踪、分析。结果本组耳穴压豆治疗前平均睡眠时间为(3.01±1.13)h,耳穴压豆治疗后平均睡眠时间为(6±1.25)h,t=2.75,P<0.05。总有效率为91.7%。结论耳穴压豆法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调理脏腑,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其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无药物毒副作用和成瘾性,病人易于接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耳穴压豆法;失眠;不寐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是一种常见病,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及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临床上以睡眠障碍(失眠)就诊者常见。引起失眠症的原因很多,但最常见的是情绪焦虑、抑郁、睡眠习惯不良等原因引起。有研究表明,睡眠质量的好坏与个性因素和心理健康水平有密切关系。在社会节奏加快和竞争加剧的今天,失眠患者呈年轻化趋势并逐年增加。相关文献显示,35%的人口曾患急性失眠,而9%~12%的人患有慢性失眠。失眠往往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又会因为滥用失眠药物而损伤身体其他方方面面。失眠现在已成为许多国家广泛关注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1]。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仍以精神二类处方药之镇静安眠药为主,其副作用较大,有成瘾性和依赖性等。本科结合患者中医临床证型采用无副作用的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病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耳穴压豆的概述

中医认为,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五脏六腑组织均可以在耳廓找到相应的反应区(耳穴)。耳穴在耳朵上犹如一个倒置的胎儿,包括从头到脚的穴位,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局部反应,如压痛、结节、变色、导电性能等,这些部位就是耳针治疗的刺激点,统称为耳穴,也叫反应点、刺激点。刺激这些相应的反应点及穴位,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利用这一现象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或刺激这些反应点(耳穴),对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治作用。刺激耳穴的主要方法有:针刺、埋针、放血、耳穴贴压、磁疗、按摩等。临床上有的患者使用耳穴效果显著,有的患者使用耳穴效果不明显,甚至无效,即使是同样的一个人,使用耳穴治疗时左右两侧耳穴经常出现不一样的感觉,这也反映了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耳穴压豆法也叫压丸法,是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保健方法。是一种简便安全的耳穴刺激法。压丸的材料用得较多的是表面光滑近似圆球状或椭圆状的中药王不留行子,也可用白芥子、急性子、小绿豆以及磁珠(磁铁粉制成的圆珠,磁性强度在180~380高斯)等,但因王不留行籽有活血清凉的作用,所以历来为大多数中医大夫使用。因籽粒较小,使用中最好用镊子等器械夹取,贴于0.6 cm×0.6 cm的小块胶布中央,选定穴位后,先以75%乙醇拭净耳郭皮肤,用消毒干棉球擦净。用镊子将中间粘有压物的小方胶,置于穴区,对准耳穴贴紧并稍加压力,使其粘牢贴紧。按压时宜采用拇食指分置耳郭内外侧,夹持压物,行一压一松式按压。待各穴贴压完毕,反复对压每穴持续半分钟左右,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贴后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数次,每次1~2 min。每次贴压后保持3~7 d。

耳穴压豆的关键是选准穴位,即耳廓上的敏感点,常用的选穴方法有以下几种:(1)直接观察法。对耳廓进行全面检查,观察有无脱屑、水泡、丘疹、充血、硬结、疣赘、色素沉着等,出现以上变形、变色点的相应脏腑器官往往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可以用耳穴贴压治疗。(2)压痛点探查法。当身体患病时,往往在耳廓上出现压痛点,而这些压痛点,大多是压豆刺激所应选用的穴位。方法是,用前端圆滑的金属探捧或火柴棍,以近似相等的压力,在耳廓上探查,当探捧压迫痛点时,病人会呼痛、皱眉或出现躲闪动作。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来源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门诊和针灸门诊,全部病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2-R)中有关失眠症的诊断标准[2],中医证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男21例,女39例;年龄15~65岁;病程最长的10年,最短的1个月。中医证型:肝郁化火型15例;痰热内扰型10例;阴虚火旺型19例;心脾两虚型10例;心虚胆怯型6例。

2.2 治疗方法耳穴压豆法。主穴:神门、交感、心、肾、垂前、皮质下。配穴:根据患者证型加减,如肝郁化火加肝,痰热内拢加肺、大肠;心脾两虚加小肠、脾;心虚胆怯加胰胆。操作流程:病人、用物(棉签、探棒、75%酒精、耳压板)准备好,病人取坐位或平卧位。操作者先用探棒对耳部诸穴进行探查,寻找阳性反应点或敏感点,并做好记号。然后用75%酒精棉签由内向外消毒耳廓2次,待酒精干后(或用干棉签擦干),操作者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镊子或止血钳夹取耳压板上王不留行籽胶布对准阳性点并以拇、食指对压手法将其贴紧。以局部有灼痛、酸胀为宜,若患者耳廓发红、发热效果更佳。贴压期间,指导患者每天每日自行按压或揉压3~5次,每次每穴1~3 min,采取拇、食指对压手法,给予适中力度揉压治疗失眠,使之产生酸麻胀病感,避免力度过大或推王不留行籽在皮肤上搓动,以免损伤患者皮肤。嘱其冲凉时注意保持耳部干燥,勿弄湿;若不慎弄湿,及时用干毛巾或纸巾擦干,若有脱落回医院更换。初诊病人、痛症病人每3~5日(每周2次)更换1次;病情已好转或巩固疗效者,可在耳穴上放置5~7天更换1次。可双耳交替施治,8次1疗程,疗程结束休息2~3 d,可进行第2个疗程。病情轻者取单侧,重者取双侧,直至睡眠好转或恢复正。

2.3 疗效评价方法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将临床疗效分为三个等级:治愈、好转、未愈。治愈:患者睡眠恢复正常,伴有症状消失;好转:患者睡眠时间延长,伴有症状改善;未愈:患者失眠症状无改善,甚或加重。总有效率等于治愈加好转。

2.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3 结果

本组耳穴压豆治疗前平均睡眠时间为(3.01±1.13)h,耳穴压豆治疗后平均睡眠时间为(6±1.25)h,t= 2.75,P<0.05。说明患者经耳穴压豆治疗后睡眠时间较之前存在显著性差异,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本组60例:治愈32例,好转23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为91.7%。

4 讨论

失眠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称之为“不寐”“目不眠”“不得卧”等。本病中医认为由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而致[4]。《类证治裁·不寐论治》曰:“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人的正常睡眠机理是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转化的结果,这种规律一旦破坏,就导致失眠的发生。临床以老年人,更年期女性,白领阶层多见,亦常见于用脑过度,面临大考的学生或患重大疾病担心预后的患者。《景岳全书·不寐》中说:“不寐证虽病由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清代名医医案精华·陈良夫医案》“心火欲其下降,肾水欲其上升,斯寤寐如常矣”[5]。故治疗上以宁心安神,祛邪扶正,调节阴阳为大法。

现代医学证明神门有镇静安神之功;皮质下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而心主神明为火脏,肾藏精为水脏,两者水火相济则神志安宁;配合脾主运化,小肠与心相表里,故此两穴可健脾,益心血,补心气;肝为木,木生火,补肝可补心;胰胆可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以助气血化生而补心气;交感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之功,故能减轻患者烦躁紧张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垂前为失眠之特效穴,辅以其他穴位,交叉按压,最终能达到平衡脏腑阴阳、补心气、调心神、镇静安眠之效。

祖国医学认为“十二经皆通于耳”“耳为宗脉之聚”,人体五脏六腑在耳廓上皆有相应代表区,并有规律的分布在诸耳穴上。此乃植物神经的皮肤—内脏反射机理为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症提供了依据。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症时,应注意穴位选取的准确性,并注意操作手法,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30~60 s,刺激强度以微微疼痛为度,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疾病可适当加强刺激,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应禁止本操作。(2)对扭伤和运动障碍患者,边按压边适当活动患部,有助于提高疗效。(3)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4)如出现胶布可用粘合纸代之;对药籽过敏,可用绿豆、磁珠代之,必要时通知医生将其取下。(5)严格消毒,防止感染,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

以上提示,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无创伤,无药物依赖性和毒副作用,病人易于接受,效果好,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失眠,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1]戴慎,薛建国,岳沛平.中医病症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2-157.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编.中国精神病分类和诊断标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94.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86-187.

[4]谢华民,杨少雄.中医临床护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83-84.

[5]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141-142.

Auricular Pressure Method in Treating Insomnia for 60 Cases

HUANG Limei,CHEN liping,GONG Yuzhuo
(Ward One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Rehabilitation,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405,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auricular pressure in treating insomnia and its mecha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CM.Methods 60 cases of insomnia patients were selected in internal clinic and acupuncture clinic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6.The patients would be treated by the method twice a week,8 times as a treating course.The following results would be collected by the responsible nurses.Results Before treatment,the patients'average sleeping time was only(3.01± 1.13)hours.After treating course,the average sleeping time extended to(6±1.25)hours(P<0.05),and its total effective rate came out to be 91.7%.Conclusion The auricular pressure method has the effect of extending sleeping time by smoothing the channels,balancing the yin and yang,regulating viscera and bowels'fun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CM.This treating method is worth to put into wide use for its good clinical effect.And it is easy to use and having no chance to cause side-effect or addiction.

auricular pressure method;insomnia;sleeplessness

10.3969/j.issn.1672-2779.2017.10.047

1672-2779(2017)-10-0108-03

:张文娟本文校对:王丽丽

2017-01-19)

*通讯作者:649215686@qq.com

猜你喜欢

压豆耳廓耳穴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艾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搓耳
——护肾
越鞠十味丸联合耳穴压贴治疗代谢综合征172例
穴位埋线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60例
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