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的跨学科协同培养机制刍议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2017-01-28谢粤湘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跨学科英语专业医药

谢粤湘

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的跨学科协同培养机制刍议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谢粤湘

(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长沙410208)

近年来,中医药事业阔步前进,极大刺激了中医药企业对能胜任医药国际贸易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需求。然而,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特色不够突出,核心竞争力不足。其主要原因在于人才培养的跨学科协同理念不够。因此,要通过创建英语专业人才协同培养平台,打造跨学科复合型课程体系,构建跨学科复合型师资队伍和跨学科复合型国际医药贸易教材体系,培养具有突出中医药特色的复合应用型高端英语专业人才,担负起中医药海外拓展的重任。

人才协同培养;跨学科;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

近年来,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形势令人鼓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首次在国家层面编制了中医药发展规划,标志着中医药发展已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将探索建设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并支持中医药机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中医药对外投资和贸易[1]。这无疑将在更大程度上促动中医药事业的阔步前进,并由此直接大大刺激中医药企业对能胜任医药国际贸易的高层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

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则指出,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2]。因此,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大形势下必须要有所作为,有所担当。要努力践行人才培养的跨学科协同理念,打造具有突出中医药特色的复合应用型高层次英语专业人才,形成自身鲜明独特的专业核心竞争力,担负起中医药海外拓展的重任。

2 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的跨学科协同培养的现状

从跨学科协同视角来看,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不少问题。对于人才协同培养的要旨还领悟得不够透彻,没有真正形成与众不同的专业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以湖南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为例,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人才培养的跨学科协同理念滞后虽然我校实用英语专业紧紧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将专业方向定位为国际医药贸易,着眼于培养兼具英语专业知识、基本中医药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的高端英语人才,然而作为整个学校中“非医非药”类小专业中的一员,英语专业的建设虽然得到一些资金上的扶持,但其实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也并未被放到全局性的学科和专业建设框架中进行统筹规划。对于如何将优势学科的专业核心竞争力发挥出来,辐射带动诸如英语专业之类的与之相关的“小众”专业,使其人才培养能通过跨学科协同的方式得到长足的发展,学校层面还明显缺乏精细的谋划和前瞻性的思考。正是协同意识的缺乏,直接导致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其实并未切实落实。其外在表现与内涵建设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还远未能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2.2 人才培养的资源协同不足由于管理层的人才培养理念的相对滞后,使得绝大多数资源仍旧被投入到具有传统优势的医药学科的人才培养上。以条块分割为特征的校内人事管理体制目前仍是绝对主流,我校英语学科内部,以及英语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各自为政,资源、信息交流不畅的局面仍然存在,各关联学科之间的良性互动不足。具有流动性、协作性、创新性的校内跨学科人才培养平台还未建立,资源的协同效率不高。

而与校外资源的协作整合也非常欠缺。实用英语(国际医药贸易方向)是具有长远创新能力的专业,因而本应主动与医药制造和医药贸易类外向型企业进行接洽,共同培养创新型、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但在现阶段,我们的校企合作还做得非常不到位,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还没有与专业定位精准对接,高层次复合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途径仍不够清晰。

2.3 人才协同培养的课程和师资体系建设落后从协同学的视角来看,高校要依从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需求,从自身特点和条件出发,协同、整合各种资源,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专业优势[3]。这个“十二字”方针高度概括,为各个层级、各有所长的高校专业办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从湖南作为中医药资源大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需求来看,我校实用英语专业依托中医药优势学科,将专业定位为国际医药贸易方向是务实的,完全符合以上“十二字”方针。从培养方案来看,学生需要掌握包括英语专业知识、中医药基本知识和国际商贸基本知识在内的三大模块内容,思路也非常清晰。然而到目前为止,中医药知识模块和国际商贸基本知识模块在整个英语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配置级别过低,且三个模块之间只是简单的叠加,还没有形成协同、融合、完善的跨学科复合型课程体系。此外,优秀的跨学科、复合专业背景的师资也还远远不能满足协同式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相关实践教学环节还非常薄弱。由于以上原因,目前我校英语专业本应具有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不足,与其他类别高校的英语专业区分度不够,实际上还未能形成鲜明的国际医药贸易的专业特色。

3 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的跨学科协同培养路径探讨

3.1 创建英语专业人才协同培养平台建立跨学院、跨专业、校企融合的人才协同培养平台。一方面要建立由英语专业所在的人文社科学院院长牵头,相关学院院长联合负责,教务处领导、教学副院长、相关教研室主任、企业联合办学负责人等参加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工作协调小组;同时成立由所在专业教研室主任牵头,相关专业教研室主任联合负责的执行小组,负责具体贯彻落实[2]。另一方面,邀请相关中医药生产和外向型贸易企业参与平台建设,共同商量、确定国际医药贸易实用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并在企业内部生产和管理等方面做出衔接性安排。校企两方面共同努力,汇集各渠道优质资源,努力突破现行人才培养体制中的障碍,创建英语专业人才协同培养平台。

3.2 发挥相关专业协同优势打造跨学科复合型课程体系虽然长期以来英语专业的国际贸易课程由市场营销专业的老师来教授,市场营销专业的商务英语课程由英语专业老师承担,在形式上看起来稍有跨学科协同的意思,然而国际医药贸易的专业方向实际上要求相当之高,绝非英语专业知识、医药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三大模块的简单叠加。应通过建立人才协同培养平台,整合三个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管理和信息工程学院、药学院)的办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将英语学科与管理学科、理学学科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与医药贸易相关企业专业人士一道努力,进一步调整实用英语(国际医药贸易方向)的课程体系,开发跨学科、复合型的医药国际贸易系列课程,如中医药国际贸易、中医药国际贸易单证、中医药国际贸易实用写作等,并纳入教学计划,构建具有核心竟争力和专业特色的,以中医药学科为依托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4]。否则与一般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相比,我们无法显示出本科专业的办学优势,无法培养出能真正胜任国际医药贸易工作的高层次英语专业人才。

3.3 打造跨学科复合型国际医药贸易系列教材跨学科复合型国际医药商务贸易的教材建设还相当薄弱,市场供应严重不足。目前专业教材的选用基本只能采取权宜之计,即按照三大专业知识模块分别挑选相应的教材,各模块之间的深度协作和融合基本没有考虑。鉴于当前在专业方向特色教材的选用上存在相当的困难,因此有必要考虑邀请医药贸易相关企业专业人士参与进来,共同开发专门的医药国际贸易系列教材。从尝试编写校本教材起步,逐步调整完善,最终构建较为成熟的具有鲜明医药国际贸易特色的跨学科复合型教材体系。课程建设的目标和需要决定了教材建设的内容,而教材建设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决定了课程建设水平的高低,两个建设必须结合起来进行。如能高质量地开发出包括中医药国际贸易、中医药国际贸易单证、中医药国际贸易实用写作等英文版或双语版教程在内的系列教材,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必将随之大为增强。

3.4 构建跨学科复合型师资队伍跨学科复合型的师资培养要具有开放式的战略眼光,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积极利用校内人才培养协作平台具有优惠性质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进具有复合专业背景教师的培养;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协作,不但派遣师资到企业相应岗位挂职培养,同时也从企业延请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到学校兼任专业课教师,进一步充实专职教师队伍,建立起一支教学理念先进、实践能力突出,既掌握英语专业知识又熟悉医药国际贸易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学校和企业均应基于协同共赢的策略,针对师资培养制定激励机制,要眼光长远,不计较一时之得失。可以将医药国际贸易方向的英语专业人才“订单式”培养和医药国际贸易“双师型”师资培养有机合并处理,形成一揽子解决方案。

4 结语

协同理念促进了高校办学思路的创新,拓展了高校的办学空间。高等中医药院校举办的英语专业必须深刻领悟、灵活运用协同理论,革新人才培养机制,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构建人才协同培养平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切实提升师资和课程建设水平,打造专业亮点和核心竞争力,实现高端实用英语人才的创新培养,为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为中医药事业的海外拓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1]中医药贸易迎全新机遇[EB/OL].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16-05-10/doc-ifxryahs0658909.shtml

[2]刘平.对跨学科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J].未来与发展,2013(5):76-79.

[3]洪林,郭雷振.我国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6,4(1):72-75.

[4]毛英.以中医药学科为依托的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J].海外英语.2015(2): 24-25.

Discussion on the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Synergetic Development of English Major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ase Study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XIE Yuexia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208,China)

The great progress of TCM enterprise has encouraged the demand of TCM-related corporations for English talents with inter-disciplinary background who are able to play a part in international medicine trade.However,English majors in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il to distinguish themselves from their competitors and lack their own core competitiveness at present.The major reason lies in educators'failure to apply a synergetic and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talents.Therefore, a synergetic development platform must be built with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planned,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teams made and textbooks series compiled,so that high-end English talents with unique TCM characteristics can be developed for the practical purpose of overseas expans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ynergetic development of talents;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nglish major

10.3969/j.issn.1672-2779.2017.10.017

1672-2779(2017)-10-0038-03

:张文娟本文校对:毛英

2017-02-07)

猜你喜欢

跨学科英语专业医药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衡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建设特色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衡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