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经选读课程分析与教学反思※

2017-01-28丁晓洁董正平王醊恩孔祥勇王斌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内经中医学专业

丁晓洁 董正平 王醊恩 孔祥勇 王斌胜

(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烟台264003)

内经选读课程分析与教学反思※

丁晓洁 董正平*王醊恩 孔祥勇 王斌胜

(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烟台264003)

《内经选读》是中医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首。通过对我校中医学本科专业《内经选读》课程的课程定位、教学目标、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教学评价与反馈、师资条件、教学资源9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今后应重点在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师资队伍三方面加强改革和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内经选读;课程分析;中医学;人才培养;教学反思

课程分析不仅对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还可以帮助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一门课程可能在不同专业开设,所以,课程分析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1],是基于专业的课程分析。《内经选读》是我校中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我校中医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较为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从事中医医疗以及预防、保健、康复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并为学生将来能够从事中医教育、科研、对外交流、文化传播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基于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多年的《内经选读》教学经验,课程组教师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教学评价与反馈、师资条件、教学资源九个方面进行课程分析,查找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进提供借鉴。

1 《内经选读》课程分析

1.1 课程定位《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中医学四大经典(《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之一。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学术思想和思维方法,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从产生至今一直指导着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作为《内经》的教学课程《内经选读》是中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专业素质教育提高课、理论提高课、理论与临床桥梁课。1.2教学目标

1.2.1 知识目标掌握《内经》的基本理论;熟悉《内经》的学术思想;了解《内经》的研究方法。

1.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研读古典医籍的能力;建立和完善中医思维方式,具备较强的中医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传承能力,传承中医文化精髓。

1.2.3 素质目标具备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效法古人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高尚的医德。

1.3 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

1.3.1 学情分析《内经选读》在大学三年级(第三学年第5学期)开设,是中医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中医经典课程。从学生的知识结构看,此时学生已学过《中医基础理论》《医古文》《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先修课程,已具备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古文阅读的能力,为《内经选读》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此阶段的学生对中医经典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迫切需要教师正确的引领,打开中医经典的大门。

1.3.2 教学设计结合本课程的定位、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体现以下四方面特色:①注重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知识的讲授;②加强学生中医思维模式的培养;③密切联系中医基础课程相关内容;④密切结合临床实践。

1.4 课程内容《内经选读》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原著选读、附篇三部分。绪论包括《内经》的成书与沿革、《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内经》的主要内容及学术特点、《内经》的学术价值、学习《内经》的方法。原著选读是选取《内经》原著中理论意义大、指导实践作用突出的篇节组成。附篇主要介绍《内经》的注家与注本、五运六气、《内经》的现代研究概况。课堂主要讲授绪论和原著选读部分,附篇部分穿插其中进行讲授。

1.5 教学方法与手段《内经选读》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法为主。课堂讲授注重理论的系统性、概念的准确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并注意避免与其他课程不必要的重复;同时结合案例、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自学等多样化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本课程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难以理解的原文转化成直观形象的图片、表格等形式,便于学生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1.6 课程考核《内经选读》课程为考试课,采用闭卷的形式进行考核,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原文默写题、简答题和论述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原文的背诵、理解和应用。考核评价形式采取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成绩占100%。

1.7 教学评价与反馈通过学校及学院领导干部听课、学校及学院督导专家听课、学院同行专家听课评议、教师评学、学生评教等形式,对《内经选读》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等进行多维度的评价,为课程实施与管理提供反馈信息,教师根据反馈结果进一步完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1.8 师资条件《内经选读》课程共有2名教师,讲师职称,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均毕业于国内知名中医药大学。均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均承担教研和科研课题,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1.9 教学资源

1.9.1 教材分析选用王庆其教授主编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经选读》。本教材具有以下特色:吸收历版统编教材的编写经验和古今内经学术研究的成果,并有创新之处;突出中医经典理论特色的重点;内容既具有独立专题性又有内在的联系。实践证明,本教材是一本适合中医学专业教学需要的比较好的教材。

1.9.2 课程资源《内经选读》顺利通过我校网络课程建设验收。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包括首页、课程学习、课程资源三个模块。课程学习模块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课程通知、答疑讨论等内容,课程资源模块包含教案、课件、参考文献、习题集、网络资源、教学视频、理论考试大纲、自测模拟试题等内容。《内经选读》网络试题库系统,目前共计1375道题目,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并设答案;根据教学大纲设置试题难度(简单、中等、较难)、知识点分布(掌握、熟悉、了解、超纲);每道题均设置应答时间;定期更新完善,为考试命题和今后的网络考试提供支持。

1.9.3 实践教学情况本课程目前以理论教学为主,暂不安排实践教学内容。为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临床见习,到我校附属医院跟老师出门诊,体会运用《内经》理论指导辨证和治疗,使古典理论变得鲜活、实用。

2 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2.1 教学方法较单一应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内经选读》教学以课堂理论讲解为主,教学手段单一。《内经选读》本身文字古奥,义理隐晦,理论性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及其文化素养,都可影响其研读古籍的能力,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其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应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探索更适合《内经选读》教学的方法。目前,教师对案例式教学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古今名医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献医案,教师在临证中也有自身的体会,我们应该将这些宝贵经验充分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实践证明,案例式教学法是比较适合《内经选读》教学的方法,我们应该努力优化和推广。

2.2 考核评价方法单一应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应根据《内经选读》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建立多元教学评价体系,注重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素质目标为评价点,进行全面考核。应积极推行形成性评价,充分体现公平、合理、鼓励创新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成果。应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推行网络考试。形成性评价和网络考试相结合,网络考试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将在今后的考核评价中逐步推行。

2.3 师资条件较薄弱需加强师资培养目前《内经选读》缺少高级职称教师,师资队伍结构欠合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师资培养。一方面引进高级职称人才;另一方面鼓励现有教师加强学习,尽快提升学历职称。目前,一名教师博士在读。

2.4 课程开设时间的探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对课程的准确分析,还要考虑合理的课程设置。目前兄弟院校中医学专业开设《内经选读》课程的时间并不统一,多数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第二学年第3学期)开设。王玉芳[2]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多数学生认为《内经》课程应当放在其他中医课程之后,不仅中基、中诊、中药、方剂对理解《内经》有帮助,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甚至中医临床课程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基础课程尚未学完,知识结构局限导致了理解能力的巨大差异,造成了学习《内经》的难度,从而影响理解和掌握经典课程。我校中医学专业《内经选读》的开设时间是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第三学年第5学期),虽比一些兄弟院校开设的时间晚些,但是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内经》的最佳时间,还需要进一步讨论研究。

3 小结

通过对《内经选读》课程的深入分析,不仅使我们明确了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还使我们发现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今后的课程建设以及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是个双向的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除了加强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外,学生对于课程的认识、积极的学习态度、较强的理解能力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3]。如何综合考虑课程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更合理的进行课程优化设置也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之一。

[1]胡亚男,苏颖,张焱,等.基于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经选读》课程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444-446.

[2]王玉芳.关于我校《内经选读》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和反思[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454-456.

[3]王玉芳,郑红,朱姝.关于《内经选读》课程优化设置的调查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8):57-59.

Course Analysis and Teaching Reflection of Selected Readings in Canon

DING Xiaojie,DONG Zhengping*,WANG Zhuien,KONG Xiangyong,WANG Binsheng
(College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Shandong Province,Yantai 264003,China)

Selected Readings in Canon is the compulsory specialized fundamental cour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fessional. It is also the head of four classic cour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dergraduate in our school,nine aspects of the course of Selected Readings in Canon including course orientation,teaching target,student analysis and teaching design,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curriculum evaluation,teaching evaluation and feedback,qualified teachers and teaching resources were analyzed.Through above analysis,three aspects including teaching methods,curriculum evaluation and qualified teachers should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effect.

Selected Readings in Canon;course analysi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ersonnel training;teaching reflection

10.3969/j.issn.1672-2779.2017.10.016

1672-2779(2017)-10-0036-03

:张文娟本文校对:杨毅

2017-02-07)

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No.2015】;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No.2016B-ZY014】;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工程建设项目【No.2013】;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No. 2015M028】

*通讯作者:dongzhengping@sina.cn

猜你喜欢

内经中医学专业
《内经》“脾(胃)-脑”神识系统的理论滥觞及内涵延伸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