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年整村脱贫两年全面小康的成功路径
——贵州省桐梓县杉坪村的华丽转身

2017-01-28周璐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花海村民旅游

周璐

(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遵义563006)

一年整村脱贫两年全面小康的成功路径
——贵州省桐梓县杉坪村的华丽转身

周璐

(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遵义563006)

杉坪村原是一个贫困村,该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努力推行“旅游+”模式,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仅二年时间,大幅提升了农民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成为“贵州省同步小康创建最佳示范村”。一个西部贫困村华丽转身为小康村,成功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路。

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脱贫致富;小康村

最是扶贫放不下,是习近平总书记浓浓的牵挂,习近平十分关心贵州省的扶贫开发工作,2014年3月7日,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人大贵州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真实惠。”[1]旅游扶贫是贵州省实施的精准扶贫路径,贵州省桐梓县杉坪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发生了一年整村脱贫、两年全面小康的深刻巨变,为加快西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提供了鲜活样板。

杉坪村原是一个贫困村,距离桐梓县城4.5公里,全村面积1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26亩,8个村民组中就有5个村民组生活在高山地区,这里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黔渝铁路、G210国道、兰海高速从这里通过,虽然交通方便,但由于长期投入不够,基础设施极为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种植以红薯、玉米、土豆和水稻为主,群众生活十分困难。2013年,全村1144户,人口5262人,其中贫困人口365户,1679人,年人均收入仅为4500元,贫困发生率31.9%,是“国家扶贫开发二类重点村”。2014年3月以后,该村坚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行“旅游+”模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精心打造娄山关万亩花海,农民收入大幅提升,2014年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0元,增长167%;村集体经济从“空壳村”壮大到120万元。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0元,增长67%;村集体经济收入300万元,增长150%。[2]2016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00元,增长15%,村集体经济收入405万元,增长35%,实现了一年整村脱贫、两年全面小康的华丽转身,成为“贵州省同步小康创建最佳示范村”,娄山关万亩花海荣获“国家级创意农业园区”品牌。

一、杉坪村脱贫攻坚的主要做法

1.推进“旅游+农业”,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该村按照“农旅相生、景田相依”的思路,改变单一的农业生产方式,引导农民流转5600亩土地,招商引进重庆世纪花卉公司、贵州广恒龙旅游开发公司等,投资5820万元,[2]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农业,种植特色商品蔬菜。聘请312位当地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参加生产和管理,增加了农民工资性收入。该村采取“绿色产业+家庭农场”模式,发展了王刚生态农庄,黄秧坪生态农场等5个家庭农场,大力发展水果、花卉,年收入达90万元。其中王刚生态农庄,种植葡萄、桃子、樱桃等,集观光、欣赏、采摘、品尝、销售为一体,很有吸引力,年收入30万元。

(2)引导农民发展山上经济和林下经济。该村采取流转、承包、租赁等方式,把分散的土地采取“公司+农户”形式盘活用好,种植水果1700亩、特色蔬菜1300亩、花卉2050亩、中药材600亩,形成了良好的种植格局。该村请来有关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并结合杉坪村产业发展实际,对村民进行种植和管理方面的培训,举办了6次培训班,培训360人次,有效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本村致富能人、党员黄光明种植经果林,很有特色,很有成效,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该村对困难户结对帮扶,带动贫困群众共同发展、脱贫致富。

2.推进“旅游+生态建设”,着力打造娄山关万亩花海

(1)着力打造黔北花海。该村采取“整合项目、社会参与、政府引导、群众主导”的方式,整合资金2亿元,于2014年4月动工兴建娄山关万亩花海的第一期工程,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建成了占地1600亩的黔北花海,其中850亩的主体景观,由向日葵、紫荆、波斯菊、樱花、樱桃等21种花卉镶嵌组合而成色彩海洋。还有450亩的公园式花海,200亩的林下花园景点,种植了三色堇、三角梅、小秋菊、一品红等23种花卉。由紫荆花藤编织而成的长廊,长达1600米,紫荆花花色紫红、鲜艳,形如蝴蝶,层层叠叠绕在长廊上,闻着浓郁的花香,蜿蜒而上,别有一番诗意和浪漫。该紫荆长廊是世界最长的,现已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投资320万元,占地82亩,建成野生动物园,现有七彩孔雀、梅花鹿等17种珍稀动物入园。投资3250万元,建成儿童游乐场、露营基地和五彩滑草场,供游客及儿童游玩和体验。2015年8月20日,黔北花海开园,仅20天时间,就有25万人次前来观景赏花,休闲度假,收入达5000多万元。

(2)抓紧建设杜鹃花海。黔北花海建成后,亲身的感受和鲜活的事例,让村委会和村民都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该村于2015年11月又启动了第二期花海建设项目,投资2.7亿元,打造杜鹃花海。该园以绿色为底色,以杜鹃等景观苗木为基调,集农旅体验互动、康体游乐观光、节点艺画展示、园艺盆景博览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红色生态、农旅观光产业园区。该项目建设分为三大板块:一是在钟家山建设长1.5公里的盆景长廊,打造旅游观光、体验产业园区。二是在范家山建成长1.2公里全真空玻璃的温室鲜花长廊,打造四季花海,供游人观赏、采购等。三是在兰草台建设500亩的杜鹃花海和打造传统农耕文化园等。四是在豪田、兰草台建设两个湿地公园,主要种植荷花供游人观赏。五是在园区内建设木屋酒店、观景台、36米巨型风车、2.5公里红色生态游览步道。六是完善园区配套设施,修建园区接待中心和有500个车位的生态停车场等。

娄山关万亩花海建成后,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络绎不绝,观看万亩花海、游览紫荆长廊、欣赏美丽乡村,品尝农家风味,陶冶了心灵,令人赏心悦目,赞不绝口,回味无穷。娄山关万亩花海荣获“国家级创意农业园区”品牌。

3.推进“旅游+服务业”,增加农民收入

黔北花海建好后,大量的游客蜂拥而至,该村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投资少、风险低、见效快的乡村旅馆和农家乐,游客可以品尝到新鲜的农家菜和地道的乡村美味。目前,全村有乡村旅馆50家,有农家乐26家,户均年收入都在6万元以上,还吸纳了当地236位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就业。村民祝华超外出打工13年,2014年7月返乡创业,投入110万元,建起两楼一底700多平方米的“祝家庄”,游客盈门,开业两月就获利润11万元。村委会还请来老师和有名的厨师,在村里举办培训班,对乡村旅馆、农家乐的业主和服务员分别进行旅游知识、接待、礼仪和烹饪等方面的培训,着力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还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取长补短。该村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排专人经常对农家乐和乡村旅馆进行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检查,让游客玩得开心,吃得放心,住得舒心。

通过“三变”改革,盘活了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

(1)资源换股权,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该村在不损害群众收益、不改变用地性质的前提下,以林地、荒地和耕地资源置换股权,[3]流转土地2060亩,提高资源利用率,引进有实力的优秀企业,投资建设五彩滑草场和野生动物园。这个项目建成开业后,该村集体每年分红5%,土地流转业主分红5%。土地流转业主与村委会约定,按每亩50元上交,村级集体每年收益10.3万元。

(2)土地换股份,让村民富起来。农民增收难,难在传统种植大,收入低。该村积极探索“土地换股份”的土地流转新模式,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公司,由公司提供种子、种苗和肥料,并进行技术指导,村民负责种植在自家土地上,并进行管理,产品由公司统一销售,销售后的利润,农户与公司按4∶6进行现金分红。例如,该村黄秧坪苗圃园,农民流转800亩土地入股公司,采取利润分红,农民每亩收益5000元,增加农民收入400万元。

(3)资金换股金,让分散的资金聚起来。针对财政拨到该村资金分散、点多面广、作用发挥不突出的实际,该村探索了两种方式,一是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的前提下,将分散的补助村民的资金集中投入企业和产业大户,形成农户持有的股金,利润按比例分红。例如,将51户计生“双诚信双承诺”专项资金20万元集中使用,投入到产业大户王刚的生态农庄,该农庄聘用计生户生产和管理,每天工资80―120元,仅一年时间,为计生户增收20多万元。二是凡由政府投入到项目的资金,均折算为股金,村集体和农户按股比分红。[3]例如,补助给黔北花海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占该项目总投资的10%,分到该项目10%的利润,该村将5%分配给该项目的土地流转农户和该村贫困户,剩下的5%留存于村集体。

杉坪村通过资源换股权、土地换股份、资金换股金,盘活了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增加了村集体和农户在产业发展中的分红比例,[3]探索了一条精准扶贫新路子。原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杉坪村调研时,充分肯定了该村流转土地的做法。

二、实现了全面小康,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1.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脱贫致富

该村充分发挥“旅游+”对其它产业的融合、催化和集成作用,积极发展乡村旅游,面貌焕然一新,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脱贫致富。该村万亩花海的建成,实现了村民发展产业增收入、土地流转增收入、资源入股增收入、务工就业增收入、企业反哺增收入五种增收方式。万亩花海、生态农庄、乡村旅馆、农家乐等吸纳了725位村民就地就业。2016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00元,比2013年的4500元增加了18500元,是2013年的5倍多;村集体经济从2013年的“空壳村”壮大到820万元,这个增长速度在西部地区是惊人的,可喜的,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2.杉坪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

该村把发展旅游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整合资金2亿多元,着力完善道路、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打造绿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一是乡村景区化。按照“黔北民居”的要求,投入860万元,统一对486栋民居、特别是对贫困户的危房进行改造,硬化院坝,新建112个花池;投入565万元,对村庄进行亮化,安装212盏太阳能路灯;并对景点、房屋进行灯光装饰,安装1112盏太阳能星星灯。对村庄进行绿化美化,栽植2120亩风景林,栽了1万多棵行道树。二是乡村城镇化。完善健身、休闲、娱乐等公共设施,新建3个健身场和2个文化广场。三是乡村时尚化。请县文化馆指导,成立了乡村农民管弦乐队和舞蹈队,农闲时进行排练;引导和组织村民开展健身大赛、广场舞比赛、唱歌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杉坪村成了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美丽乡村。

3.提升了农民的综合素质

该村围绕精准扶贫、有效扶贫,创建扶贫讲堂,聘请专家和技术员进行了12场讲座,讲解本村同外面的差距和贫穷落后的原因;讲解农业科技知识,特别是种植、养殖方面的技术,请来种植、养殖大户,介绍成功经验,很有说服力。还举办农民夜校、道德讲堂、院坝会,进行勤劳致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文明行为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了村民的素质。有关媒体相继采访报道,主要做法在桐梓县进行推广。中青年村民养成了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喜欢到村阅览室看书读报,特别是查阅种植、养殖等方面的知识;中老年人养成了农闲时节和晚上唱歌、跳广场舞等习惯。由20位村民自愿组成的“娄山关红帽子志愿者服务队”,对村内有困难的群众及时进行帮助,助人为乐,深受群众好评。

4.让群众分享旅游发展带来的财富和快乐

两年多来,杉坪村集体经济收入800多万元,该村时刻想着群众,坚持发展为了群众,发展惠及群众,设立发展基金,主要是帮助村民发展致富项目时,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投入20万元,设立子女就读基金,凡是杉坪村的村民子女,从幼儿园到大学的书学费全部由村里承担,并对优秀学生和考上大学的学生进行奖励。投入30万元,设立养老保障基金,修建了较高档次的养老院,文化娱乐、康复保健、生活设施齐备,该村凡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自愿进院后,生活起居都有人精心照料,细致服务,让老年人没有后顾之忧,不愿进养老院的老年人仍然享受就医、养老等定期补贴,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三、启示

杉坪村着力推行“旅游+”模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了脱贫攻坚,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一年整村脱贫、两年全面小康的巨变,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1.杉坪村探索的脱贫模式,是新形势下西部贫困地区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成功实践。该村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坚持用生态文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做到开发与保护同步、建设与治理并举、发展与生态共赢,努力实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生活更美好。通过生态建设守牢了底线,通过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新路,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加快了全面小康步伐。[2]

2.杉坪村的改革举措,是经济新常态下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的科学路径。[2]该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力打造特色农业基地,推动农旅融合发展。该村创新精准扶贫模式,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资源换股权、资金换股金、土地换股份,流转土地5600亩,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农业,走出一条速度快、质量高、百姓富、生态美的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

3.杉坪村彰显的创业激情,是新时期干部转作风、谋发展、办实事的具体体现。[2]杉坪村党员干部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把小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勤奋工作,拼命干事,多数干部每天只睡4-5个小时,有位干部因连续工作一周而累倒在施工现场,80%的村干部因工作劳累而病倒过,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是为了让乡亲们尽快摆脱贫困而忘我工作。党员干部用真诚、用干劲感动了群众,增进了群众感情,密切了干群关系,极大地提振了群众的精气神,汇聚了加快发展的正能量。2016年6月,该村党总支被评为遵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表彰。

[1]李斌,霍小光.改革的集结号已经吹响[N].人民日报,2014-03-13(01).

[2]本报记者.借鉴杉坪做法,实现率先小康[N].遵义日报,2015-09-10(01).

[3]哈文丽.“三变”变出新天地[J].当代贵州,2015,(23)22-23.

(责任编辑:娄刚)

On the Successful Way for the whole Village out of Poverty within One Year——The Magnificent Turn of Shanping Village

ZHOU Lu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2,China)

ShanPing village is a poor village,and the village actively adjusted the agricultural structure,promoted the"Travel+"mode, and developed positively rural tourism;and within only two years,the income of farmers was increased,and the village collective economy was strengthened,becoming"the best demonstration village of Guizhou province to be synchronously well-off".A poor village in the West turned into a well-off village,successfully opening up a new road to get rid of poverty and become well-off.

poor village;development;rural tourism;poverty alleviation;well-off village

F59

A

1009-3583(2017)-0051-04

2017-02-23

周璐,女,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研究。

猜你喜欢

花海村民旅游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花海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花海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花海嬉戏
徜徉花海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