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形式与受众群体审美趣味的关系

2017-01-28文/赵

传媒 2017年13期
关键词:趣味形式群体

文/赵 晶

新媒体形式与受众群体审美趣味的关系

文/赵 晶

新媒体自出现以来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并参与着受众群体的文化生活,通过多元化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影响着受众群体的价值观、审美观,而其自身在迎合、引导受众群体的同时,也受到受众群体审美趣味的反作用,不断衍生出新的样貌。本文着重探讨了新媒体形式与受众群体审美趣味的关系,通过对新媒体形式总体特征和影响受众群体审美趣味的因素的分析,探究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深层辩证关系,把握新媒体形式更迭的内在流向,以期充分发挥媒体对受众群体审美趣味的积极的导向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新媒体形式的社会价值。

新媒体形式 受众群体审美趣味 辩证关系

1967年,美国的戈尔德马克首次提出了“新媒体(New Media)”的概念,时至今日,新媒体的发展历经了几十年,呈现出纷繁的样式,冲击着人们的生活,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所需要。然而,上升到理论层面,人们对于新媒体内涵的界定其实并未统一,不同的组织机构、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各种新媒体的使用者们,都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探索着新媒体的准确定义。有的认为借助新的手段新的媒介进行宣传、传播的就可以定义为新媒体;有的认为新媒体的概念是相对的,每一种新兴的传播手段相对于已有的媒体来说都可以叫作新媒体……其实,人们没有必要过多地纠结新旧媒体的分水岭,强调新媒体的概念范围,因为不论新媒体还是旧媒体,其社会功用是相同的。与其说新媒体是涌现出来的新的媒体形式,不如说新媒体是“媒体”自身随着各种社会历史、科学技术的变革衍生的结果,而它的呈现形式往往是某个阶段的社会文化生活和人们审美趣味的映像。所以站在这个意义上来看,人们更应该做的是对于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形式的冷静以及理性的审视与思考,探讨这种形式与受众审美趣味的深层联系,探讨新媒体形式与受众群体审美趣味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实现媒体传播的积极功用。

毋庸置疑,新媒体的不同呈现形式与受众群体审美趣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新媒体作为传播信息、发布消息的介质,具有极强的舆论导向性,其不同呈现形式都有导引受众群体的审美趣味的功用,而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受众群体的审美趣味也催生了新媒体形式的衍化与变革,二者是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而这样的辩证关系,人们可以透过新媒体形式的总体特征和影响受众群体审美趣味的因素的分析综合来看。

一、新媒体形式的共性特征影响着受众群体审美趣味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数字技术的发展,一系列新媒体悄然出现。它们或者是采用一对多的传播形式,如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网络直播平台等;或是采用多对多的传播形式,如微博评论、数字论坛、游戏社区等,尽管其具体的呈现形式不尽相同,但大都是以网络和数字技术为基础,借助电脑、手机等各种现代设备进行传播的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总体上还是有一些共性特征的,而这些新媒体形式的共性特征,也对受众群体审美趣味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1.新媒体形式具有平等性和互动性,激发了受众群体更强烈的主体审美意识。传统媒体形式下,受众群体大多是被动的接受者,与媒体的关系更像是上级与下级,地位是不平等的,受众对媒体的传播内容没有直接的参与感,也较难把自己的想法加以反馈。新媒体形式下则不是这种情况,媒体的门槛降低了,很多公司可以通过自己的自媒体为公司发布信息、做宣传,个人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发布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渗透自己的审美理念等,如借助微信平台涌现的各种类型的公众号,这些媒体也都不回避受众的反馈,而且媒体也愿意大量地吸引受众的关注度,迎合受众群体的审美趣味。所以受众群体的地位的转变,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主体审美意识,更愿意参与到与媒体的互动中来,主动地依据自己的审美爱好选择相应的媒体,筛选并使用符合自己主、客观需求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审视和评价。

2.新媒体形式具有即时性与快捷性,激发了受众群体更强烈的快餐化、速食化情感体验。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从制作到传播的中间过程,更富有时效性,受众接受起来也更加方便、快捷;新媒体传递的信息内容含量相对较少,同时结合声音、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能给受众比较丰富的感官刺激。因而,新媒体的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接收媒体发布的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内容满足了受众群体的娱乐、猎奇心理,也刺激了受众群体整体的快餐化、速食化审美体验,一方面让他们习惯于利用茶余饭后的短暂的休息时间,通过网络新媒体的小窗口,频繁地与整个世界交流,另一方面让他们在获取信息时形成即时、粗浅的阅读、浏览习惯,不求甚解,只求短暂的感官、心理刺激,更注重物质形态的获取,而忽视精神层面的深入探究。

3.新媒体形式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激发了受众群体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审美鉴赏力。在新媒体的形式下,网络媒体或者手机媒体的资源大多能以更真实的面貌呈现给受众,受众也寻找到自己想了解的资料。而且由于媒体形式的多样性,受众对于同一新闻事件能够接受到来自不同角度的不同声音,对事件的整个过程了解得更为详尽,现在人们常常看到某一新闻事件发生后,各个新媒体的受众群体都能够全方位地参与到对事件的讨论中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有时甚至能够左右事件的发展方向;而且受众群体对虚假新闻的辨识度,对事件导向性的判断力,都在不断提升。

二、受众群体审美趣味催生并制约新媒体形式的变化

新媒体之所以能够迅速进入人们生活,除了科技发展的原因外,与其跟受众群体审美趣味的契合度高也有很大的原因,最初当网络媒体、数字媒体出现在受众群体的视野时,是新媒体形式在刺激受众的感官和思维,影响着他们的审美趣味,而其后新媒体的“进化”则与受众媒体的审美趣味有着更为深切的联系,可以说在新媒体影响受众群体审美趣味的同时,受众群体的审美趣味也在催生并制约着新媒体形式的变化,造就了当今新媒体形式的多样与丰富。

1.受众群体的审美趣味倾向催生了新媒体更多样、完备的传播模式与内容。影响受众群体审美趣味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在经济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和科技都有了极大的进步,可以说物质生活达到了一定的丰富程度,不必为温饱发愁,而物质生活的繁荣却造就了较多人群的精神的空虚,人们期待通过一些窗口和途径消解空虚感,于是一些迎合群众娱乐心理和猎奇心理的新媒体应运而生,比如,一些以发布世界奇闻轶事为主体的新闻客户端;在政治方面,冷战之后,世界政治格局基本形成,各国之间的冲突原因大多以经济因素为主,而由于数字、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全球化变成不可逆的形式,而由于国与国的联系、地区与地区的联系更加密切,人们开始跳出格子思考个人与国家的问题,因此更具有独立意识,更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因而,一些满足受众群体表达个性思考的新媒体悄然出现,如一些允许用户表达自我态度的手机应用软件;在文化方面,在长期为了满足生存的挣扎之后,人们对精神匮乏产生的原因、一些文化现象产生的背景开始追根溯源,追寻民族文化的根基,对民族、地域和种族的文化表现出极为浓厚的兴趣,如许多新媒体都增加了以国学知识为内容的小游戏等。

2.受众群体的审美趣味倾向制约新媒体形式的发展。新媒体形式在催化受众群体审美趣味变化的方面,固然有着诸多积极的方面,但也有不少消极的影响。如新媒体造成受众群体审美的“消费”情结,新媒体借助影像、图片、声音等现代技术,把大量的信息以鲜活的状态呈现在受众面前,直接刺激了受众的享乐神经,激发了他们的享受欲、占有欲,导致了受众审美的不良倾向,以物质享受为最高追求,只要物质层面得到满足,道德的谴责、精神的苍白等都可以忽略不计,像很多人都爱在微信朋友圈中发照片,仅为展示自己吃到的食品、自己的日常生活状态,甚至炫耀豪车、钻戒等炫富行为,这就展示出一部分人的生活被物质追求填满,精神却极度空虚的状态。而这些由新媒体导致的审美生活化、世俗化的审美倾向,又反过来制约着新媒体形式的发展。由于受众群体审美趣味的娱乐化、享受化,各个媒体平台要发展或者要扩大影响力,必然要迎合受众群体的审美需求——因为这是受众群体审美兴趣点之所在,往往是符合审美倾向的内容能够获得更大量的点击率、应用率,利于媒体自身的创收,而没能满足受众群体审美趣味要求的媒体形式,则会因为门庭冷落而无法继续壮大、发展,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

然而,一味地满足受众的媒体之路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使得新媒体丧失了自身的话语权,也失去了新媒体作为媒体新形式应具备的传承文化、引导受众价值观等的社会功能,成为受众群体的宣泄出口、娱乐工具,变了“味道”;二是尽管当前迎合受众群体的审美趣味的形式是受众群体所欢迎的,但不能避免形式常态化所带来的审美疲劳,无论是媒体形式还是其他事物,大都是“变则通,通则久”,新媒体单向度的发展,必然使自身和受众都走向一个死胡同,一方面产生了厌倦或腻烦感,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反复地接受这类内容的出现,在这种状态下,新媒体必将走向消亡的死胡同。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受众群体的审美趣味对新媒体形式发展是有反作用的,会制约其进步。

三、厘清新媒体形式与受众群体审美趣味关系的现实意义

新媒体形式与受众群体的审美趣味是相互影响、互有作用的辩证关系,新媒体形式引导着受众群体审美趣味的变化,受众群体审美趣味的因素也与新媒体形式的发展密切相关,要认清二者之间关系的现实意义。

1.让新媒体回归本位,重新找回积极的社会功能。新媒体要想发展,必然以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前提,不论新媒体的形式如何变化,其作为媒体的功用一定需要保持,也就是说,新媒体形式必须要保证对受众群体审美趣味做良性引导,即保证大方向,适应小变化,否则就会随波逐流,失去自我,丢掉作为媒体的“初心”,而一旦失去了目标和特征,最终结果就将是面目全非,走投无路。

2.让受众群体审美趣味找回“纯真”与“崇高”。新媒体时代,受众群体审美趣味的“私人化”“个性化”,也允许受众群体表达自己“不同的声音”,但这并不是要对低级的审美趣味迁就和纵容,再新颖的媒体形式也是为内容服务的,只有当受众群体的审美趣味也表现出“趋善避恶”的倾向时,才能与新媒体形式形成良性的互动,迎来更多更新更美好的生命体验。

作者单位 周口师范学院设计学院

[1]王秀丽.大众文化视域下受众审美的心理转向研究[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1).

[2]宫承波,田园.新媒体时代受众生态的变迁[J].青年记者,2014(03).

猜你喜欢

趣味形式群体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