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雅
——音乐素质教育的新使命

2017-01-28徐越湘

北方音乐 2017年13期
关键词:博雅考级素质教育

徐越湘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博雅
——音乐素质教育的新使命

徐越湘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文章对博雅教育和音乐素质教育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博雅;音乐;素质教育

“博雅”的拉丁文原意是“适合自由人”(社会及政治上的精英),古希腊倡导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其所成就的,不是没有灵魂的专家,而是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对此,人们称之为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总结为:“每件事都知道一点,有一件事知道的多一些。”博雅教育自古以来都体现了一种使人性臻於完善的教育理想。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考察了中国、美国、香港和台湾的博雅教育后是这样总结的,博雅教育在中国的普遍称为素质教育,美国称为Liberal Arts Education,香港称为博雅教育,台湾通称为通识教育。虽然对博雅教育的叫法不同,但是各方面都一致认为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大学应该注重通识教育,提供人文训练,培养人文素质。博雅教育在古罗马人的七艺是指文法、修辞学、辩证法、音乐、算术、几何学、天文学;而中国古代儒家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符合现今中国提倡的“一专多能”人才培养原则。

从古今中外所传承的博雅教育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博雅教育是何种称呼,无论博雅教育存在于哪国哪代,其教育的目的都不是给学生一种职业训练或专业训练,而是通过几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一种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的人格,或者说发展一种丰富的健康的人性。并且,无论各国所强调传授的学科有何差异,音乐都是博雅教育的重点课程之一。这点,音乐对于当代的中国教育,早已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而且这种地位在“娃娃素质教育”中还呈上升趋势。

然而,当代中国的音乐素质教育仍有一些不良的现状,它使我们的博雅教育趋于世俗化。

有不少家长在培养孩子的素质时,流露出音乐是女孩必学科目,男孩不需学此课程。有人更世俗地认为:琴棋书画是提升女子身价的重要修养,而男孩只要“学好数理化就走遍天下”。这是多么荒谬可笑的想法。事实上,琴棋书画与数理化对于任何人的智力与修为都同等重要。儒家的六艺与古罗马的七艺从未厚此薄彼过,更未把学科为男女而分之。中国古代的大文人、大科学家都精通音律,他们中有修为的男士不占少数。可是追溯至今,这样的大师已少之可怜了。“偏科”成为现在人才的普遍现象,虽说我国一直提出在教育上要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但由于各种原因,音乐已被“人才”们忽视了;另一面,音乐专业院校招收男生数量与女生数量比例严重失调。只注意了其它科目在思维能力训练上的重要性,而对音乐仅从美学角度考虑,把它看成是陶冶性情的必要手段。

再说另一现状:学习音乐不是因为爱好,也不是为了提高修身养性,而是为了达到某些现实目的。如家长逼孩子学习音乐是为了提高身价;让孩子学习音乐是为了考级或升学加分;家长逼着老师辅导孩子考级和比赛,以此验证自己孩子的音乐学习情况和成为他们的荣耀;老师教学生以拿证拿奖来提高自身级别;如有的琴行、培训机构开设音乐教学只讲效益不讲质量,各地各机构设立的各种考级比赛泛滥,都想以此扩大影响和收入。这些都是重视音乐却走入教学误区的可喜的悲哀。

正因为有了功利心态,在自古追求功名的中国,正统学习音乐只成了小孩子的学习重要课程,音乐课到了中学就得让位给语、数、外等高考必考科目。家长也要学校升学出成绩就好、只要孩子专心学习升学必考科目就好,放弃学音乐甚至不许听音乐成为必然结果,中国的音乐苗子许多在中学期间被扼杀了。更可笑的是估计高考考不出好成绩的,重捡或转行学音乐了,音乐又具有了功利目的。

艺术是修身养性的学科,不需要功利而需要“爱”。绝大部分人都是爱好音乐的,音乐甚至成为他们成长与生活的一部分。可是国人缺乏国乐的继承与熏陶,中国戏曲曲艺的观众与传承者少;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缺乏高雅艺术的引导,导致其他学科知识与艺术知识修养出现极大悬殊;天真的孩子们更是既缺乏高雅艺术的引导又缺乏合适于他们的音乐,以致于大部分孩子都被流行音乐偷去了心;少数民族与朴实的农民也受到城市文化与通俗音乐的冲击,能歌善舞的民族本性逐渐趋于退化。

当下,各种音乐机构与各大音乐学院教育机构都开始做音乐修养的教学引导,出版了各种音乐素养的相关教程,举办了音乐素养的考级,并在各类比赛中添加了音乐素养的比赛项目。但走进音乐的教学领地,仍然能看到一些错误的教学观念在滋生:无论是业余初级的教学还是专业技能的教学,家长、孩子、老师都显示出侧重于学习单种乐器的演奏技术,而忽视音乐素质培养与其它学科的引导,甚至有学习了乐器就是学会了音乐的错误思想。这里也有个别传授技能的老师引导的责任:比如教乐器不注重培养学生听和唱、只教演奏技术而不分析音乐、不引导学生听此乐器以外的乐器音乐、不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等。这样的教学轻松省事而且显得“专业”,但这种看似专业的“系统教学”是极不利于学生真正培养音乐素质的,任何一门乐器(包括人声与舞蹈)都不可能孤立或含括音乐,任何一门学科也不能孤立或含括所有学问,音乐也不例外。这不符合博雅教育的“一专多能”原则,甚至导致有些学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知识还不如未正统学过音乐的爱好者,说得直白一些:未来的“小琴匠们”都是唱、跳、欣赏、分析、创作无一会的,只会整天苦练技术,关起房门独自比划着不进入自己耳中、心中的音乐。

音乐不但是陶冶性情的必要手段,也是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乐记》中说:“物至知之,然后好恶形焉”,可见音乐对促进人类智能的激化上是大有好处的。笔者迫切希望家长、教师、学生及市场社会都在音乐的教育观念与实质行动上有所提升与改变。

首先,家长的观念与素质是影响孩子的前提所在。要想自己的孩子充分接受博雅教育,让他或她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其中一门修养——音乐必不可少,而且不能抱着功利的心态去让孩子学习。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学习音乐不仅仅可以陶冶性情,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开发大、小脑智力,更可以让寂寞的孩子有感情倾诉的寄托;学习音乐也是礼仪交际的手段之一,这不是只有女子需要,无论男女,在他们今后的与高层次的朋友交往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他们不懂演奏音乐,懂得欣赏音乐也是很好的,至少他们不会只用看电视、打麻将来虚度业余生活与养老的岁月。其实这才是大部分家长让孩子学习音乐的初衷,可惜真走进学习之路后,初衷被功利心掩埋了。音乐的学习较讲究“童子功”,对于主见与意志力还没成型的孩子来说,家长的引导与支持是孩子坚持学习音乐的坚强后盾,但要强调的是:这种引导与支持不是强迫与打骂孩子,而是循循善诱。笔者建议从家长自身的音乐修养做起。

老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是学生与学生家长遨游音乐海洋的明灯。如果老师的教学多注重音乐素质教育,多注重高雅音乐与多种类音乐品味的培养,多做各种名曲音乐的分析,孩子与家长对于音乐学习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误区。虽然这样的教学会逼着教师博学,会逼着教师仔细备课,但笔者认为这才是音乐教学的正路,也是辨别教师能力与责任心高低的依据之一。

学生自己是学习音乐的主体。我们用哲学的观点来说:内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所以我真心希望学生们提高对自己的审美品味树立高远的理想,努力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不要把自己对音乐的学习建立在压力之上,更不要把对音乐的热情寄托在未必比自己高超的明星身上。设立心中偶像的档次直接显示审美能力的高低。

社会对于下一代的音乐教育培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社会媒介可以加大严肃音乐与象征中国国粹音乐的宣传力度,比如设立这类音乐的普及欣赏音乐会与电台节目,加大对这类音乐的关注程度;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升学评分机构是否可以做出侧重了解艺术知识的调整而不是以考级作为参看标准;音乐考级机构、比赛机构是否可以加大掌握音乐综合素质的评分比例;各大专业院校的考试与教学是否可以加大音乐综合素质与各类音乐欣析的比例加大其他学科的选修课程比例。无论是业余教学机构还是专业教学机构是否可以加大音乐合作实践的比例,这种实践能培养出中国人最需要的合作精神。

作为音乐学习者与音乐教育工作者,笔者分析的所有现状与提出的所有建议,都围绕着做好音乐教育这个目的而谈,使音乐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并肩齐行,才真正符合博雅教育的培养原则。虽然政治经济是国富民富的体现,但“艺术是上层建筑”,是作为历史向后人显示国富民强的见证,高品位的艺术能提高国民的素质、修养和人情味。笔者真心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多出既有各自的专长又有艺术修养、既有艺术修养又有渊博文化知识的“一专多能”型人才。

J60

A

猜你喜欢

博雅考级素质教育
苏州工业园区朝前路实验学校 博雅教育 奠基人生
王博雅访谈录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音乐听力》考级(三级)教学分析与思考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你是如何面对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