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量功能展开的《方剂学》课堂设计与反思※
2017-01-28刘端勇沙晓华赵海梅
刘端勇 沙晓华 刘 霞 赵海梅*
(1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南昌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昌330004)
基于质量功能展开的《方剂学》课堂设计与反思※
刘端勇1沙晓华1刘 霞2赵海梅2*
(1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南昌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昌330004)
质量功能展开是满足顾客需求的一种质量工程管理方法,其主要特征是以用户需求驱动产品质量转换和产品设计生产,其在教学质量管理领域的运用也不断拓展。根据质量功能开展理论,以学生满意为主体,将学生需求向教学质量特征转换,和教学质量特征向教学环节转换,指导《方剂学》课堂设计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将有助于为《方剂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源头设计和思考。
质量功能展开;方剂学;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其质量的好歹直接影响到学生成长成才的质量,然而课堂质量缺乏一个科学的评价方法。随着质量功能展开理论在高校教育质量管理中的运用,这一理论也逐步向具体课程中拓展应用。
1 质量功能展开的概念与特征
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理论是1972年由日本赤尾洋二教授提出,随后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广泛开展,并逐步向教育领域延伸,是以最大限度满足顾客需求为宗旨,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调查和分析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并将其转换成为产品特征、零部件特征、工艺特征、质量与生产计划等技术需求信息,并向生产环节转换以用来确保产品质量,真正地满足顾客需求的一种质量工程管理方法,其本质是一种“用户驱动”的产品开发方法[1-3]。QFD的主要特征在于通过“质量屋(矩阵)”的形式,进行量化分析,将顾客需求转化为产品设计和质量维护特征,指导设计人员,开发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或服务[4,5],其实施的方法主要包括综合质量功能展开模式、劳伦斯成长机会联盟质量与生产力中心矩阵模式、美国供应商协会模式,其中美国供应商协会模式将分解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产品计划、产品设计、工艺计划、生产计划[6]。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式,其最大优点在于充分理解质量功能展开本质,有助于通过上游决策影响并调节下游活动和资源配置[2]。
2 质量功能展开在教学领域的运用
随着QFD在生产、服务等领域取得中瞩目的成就,QFD理论也在逐步向教育质量管理领域拓展延伸。自1985年以来,美国大部分的高校都采用全面质量管理进行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与控制[7]。本世纪,我国教育管理领域也逐步引入QFD理论,并将QFD理论不断向教育教学各领域蔓延渗透如近年来海军工程大学用于第一任职需求与课程标准的映射方法研究;重庆交通大学用于本科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西南大学用于大学生素质教育评估;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用于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研究;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用于工程训练教学规划研究,都取得良好效果[2-5]。
3 基于质量功能展开的方剂学课堂设计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主要讲述方剂的制方原理、药物配伍及临床运用规律理论。如果将方剂学作为一项产品,任课教师就是生产这项产品的技术人员,面对他的客户,也就是学生就可以参考质量功能展开理论,以学生满意为中心,将学生需求和课程需求转成成教学质量特征,再将其转换成教学环节,从而指导教师输出学生满意的优质方剂学课堂教学产品。那么如何按照QFD的要求将方剂学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好,对于指导教师从事《方剂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3.1 学生课程需求方面的设计方剂学是中医院校开设的一门基础应用课程,是学习临床课的前期课程,是中医药学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涉及150首基础方和常用方的组成、用法、主治、配伍意义以及临床应用。因此有必要调查学生对该课程的需求,进而探讨课程改进的方法,以达到优化《方剂学》课堂设计的目的。学生需求设计,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表完成,一方面,将方剂学的重要程度分成一、二、三级,面向往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其对《方剂学》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以确定学生对《方剂学》课程需求的重要度。同时并对其教学质量需求进行问卷调查,教学质量需求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教学内容分别从理论讲授清晰、案例应用典型、前沿介绍及时、讲解条理清晰、实践教学可行等五个方面评价其是否充分,教学方式主要从课堂讨论积极、师生互动良好、多媒体方式授课、能够启发思维等四个方面评价其多样性是否适合学生,而考核评价方面则从作业布置合理、有效培养兴趣、教学评价客观等三个方面评价其合理性,将这些内容分别分成1~5级需求等级,综合三个方面的调查了解,充分了解学生对《方剂学》教学质量需求的内容和需求度。
3.2 课程需求向课程教学质量特征转换的设计在对课程需求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将其重要度和需求度与教学质量特征相结合,教学质量特征主要有内容安排合理性、内容讲授清晰度、前言介绍及时性、实践教学可行性、注重启发思维、教学方式灵活性、多媒体制作合理性、师生互动性良好、考核方法合理性、教学反馈及时性和教学评价客观性等11个方面,通过对已学《方剂学》的历届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教师分别从这十一个方面对教学质量需求在上一次教学过程中的实现情况进行全面而客观的了解。
3.4 课程教学质量特征向教学环节转换的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特征向教学环节转换是评估和实现优质《方剂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过程。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教学考核与教学评价、教学准备与教学条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其中教学准备和教学条件以进度安排、课堂设计、教材选订、内容安排、多媒体教学、实验室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教学内容与教学则从基础理论、学科前沿、课堂节奏、案例交流、价值引导和课外见习等6个方面进行评价,而教学考核与教学评价则从拟定试题、作业布置、学生评价、教学反馈等4个角度进行重要度评价,指导任课教师结合教学质量特征与教学环节相结合,计算其相应的重要度,从而评价教学质量特征与教学环节的结合度、优势和薄弱环节。
4 基于质量功能展开的方剂学课堂设计的注意事项
4.1 方剂学的精髓不能弱化教学设计理念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在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方剂学》课程的精髓在于方剂的组方原则和配伍规律的研究,这一原则和规律的讲授,对于学生将来组方治疗各类疾病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必须彻底改变学生以“背诵”学习方剂学的习惯性思维,而要通过精讲方剂的组方原则和配伍规律,促使学生懂配伍,明事理、避禁忌、施药味以撰方开药,以培养学生辨证论治的思辨能力。这一精髓是方剂学的基础和根本,不能因为学生对前沿知识的追求等其他原因而弱化。一门课程除了需要适应学生需求,同时还必须具备学科和专业赋予该课程的特异性特征和要求。
4.2 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必须宗旨化为了使我们的教学设计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也为了能最大程度的融入最新的教育理念,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辨证能力,我们在设计本课程课堂教学时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学设计、教学条件的选择、教学节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排、考核评价的部署都要充分考虑、关注到学生的需求、建议和参与,努力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其逻辑及批判思维能力。只要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才能真正形成学生驱动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
4.3 学生需求设计必须合理化作为学习的主体和课程的接受者,学生需求无疑是决定《方剂学》课程质量需求的关键要素。在设计学生需求问卷调查表时,必须充分考虑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学生需求的合理性,学生的需求必须围绕着《方剂学》课程内容本身开展,同时必须围绕着《方剂学》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开展,对于明显偏离《方剂学》主题内容、偏离中医辩证思维规律的诉求,如过度强调实验等等都必须予以纠正或不予以采纳。其二,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因为学生需求包括了课程重要度和课程教学质量需求、以及教学环节和教学质量特征相关度四个方面的内容,相对比较复杂,除了采取相对独立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之外,必须要注意的是,要求学生从内心实际和课堂授课实际出发,不要偏颇、偏袒,或一味歌颂表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4.4 两个转换环节必须科学化两个转换环节即课程需求向课堂教学质量特征转换,课堂教学质量特征向教学环节转换等两个转换环节,前一个转换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特征的基本要素,后一个决定这些教学质量特征在教学环节中实现质量,最终决定着《方剂学》课程的输出质量。因此其转换环节必须全面科学,一方面要充分计算其重要度和相对重要度,仔细权衡每一个要求的相关度,权重比例及其价值和制约因素,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和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之处,优势的需要保持,而不足之处要列出原因和改进措施,并标注为下一次问卷调查重点关注点,才能不断完善课程需求、教学质量特征和教学环节三者之间的优化配合、教学资源优化组合,不断发现教学诉求和教学质量和教学环节的不足之处,以便提前设计,提前改进,提高质量。
4.5 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应常态化因为个体差异,年代特征、教师授课等方面的差异,每一届学生对《方剂学》的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认识是不尽相同的,其对《方剂学》教学需求也是不一样的,为了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必须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根据学生比较关心的公众卫生、疾病、方药、现代研究等问题实时进行调整,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择微课、翻转课堂、以证析方法、以方析证法、联系讲解法、比较讲解法、故事导入法、课堂提问法、启发讨论法、病案讨论法、实例穿插法、基于自主学习的课堂讨论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小结法等方法改变以教师为主讲的传统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改变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4.6 教学质量评价应分段式多样化上述课程需求、教学质量特征和教学环节的问卷调查都是针对往届已学《方剂学》的学生开展的,避免事后性,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将一个学期的教学分成2~3个阶段,每个阶段结束后,分别随机挑选部分学生按照QFD的要求进行问卷调查,其主要目的在于临时调整《方剂学》的课程设计,以便及时改进课堂设计,有效调整教学节奏和策略,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服务当前教学。同时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模式应该多样化,避免单一试卷考核模式,可适当增加平时成绩、小组讨论、主讲参与度、材料准备等方面的考核评价模式,丰富教学质量考评模式,开展形成性评价,促进方剂学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化。
采用QFD理论针对《方剂学》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并根据这一结果充分地运用到指导该课程的课程设计中来,为提高《方剂学》教学质量提供源头设计和顶层思考。
[1]Yoji Akao.NewProduct Development and Quality Assurance Quality Development system[J].Standardiz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1972,25(4):7-14.
[2]刘金林,曾凡明,吴杰长.基于质量功能展开的第一任职需求与课程标准的映射方法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5,38(4):10-16.
[3]王明,王宏立,张伟.基于质量功能展开理论的工程训练教学规划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5(1):98-100.
[4]贺仲华.基于质量功能展开的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7):28-30.
[5]韩煜东,张子健.基于质量功能展开的本科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的系统性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5,34(8):159-153.
[6]Raharjo H,Brombacher A C.Dealing with subjectivity in early product design phase: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exploit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potentials[J].Computer&IndustryEngineering,2008,55(1):253-278.
[7]胡子祥.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实证研究—给予学生感知的视角[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3-11.
Classroom Design and Introspection on the Prescription based on the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LIU Duanyong1,SHA Xiaohua1,LIU Xia2,ZHAO Haimei2
(1.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 330004,China; 2.Basic Medical College,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 330004,China)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is a method about quality engineering manages to satisfy customer's requirement, which can drive product quality transform and produce design.QFD is used in the field of quality of teaching.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QFD,this is a feasible method to introduce design of prescription classroom by two kinds of transforms between student's requirement and the character of quality of teaching,or the character of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eaching link on student's satisfied.As a fountainhead think,it is very worthy to design and thinking to improve quality of prescription classroom.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Prescription;teaching reform
10.3969/j.issn.1672-2779.2017.01.004
1672-2779(2017)-01-0008-03
李海燕 本文校对:黄小英
2016-07-31)
江西省教改课题【No:JXJG-15-12-10】
*通讯作者:haimei7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