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汇聚老区振兴对策 打造老区特色智库
——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学术论坛综述

2017-01-28

苏区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文理学院达州达州市

汇聚老区振兴对策打造老区特色智库
——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学术论坛综述

何先成刘长江

“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学术论坛”是2017年由四川文理学院和中共达州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一次重要学术活动。与会学者围绕“汇聚老区振兴对策,打造老区特色智库”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院需要逐步构建起覆盖整个川陕革命老区的校地融合发展体系。论坛希望国内外学者共同为推动川陕革命老区实现全面同步小康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精准扶贫;学术论坛;综述

2016年7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式印发实施《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其实施范围以原川陕苏区为核心,横跨川陕渝两省一市,共68个县(市、区),总面积15.7万平方公里。《规划》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将川陕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于探索贫困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路子、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补齐扶贫开发“短板”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凝聚发展共识,搭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交流平台,抢抓国家出台《规划》的新机遇,2017年6月9日,以“汇聚老区振兴对策,打造老区特色智库”为主题的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学术论坛在四川文理学院召开。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副秘书长刘津远,达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邓瑜华,四川文理学院党委书记王成端,校长刁永锋共同为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院揭牌。本次论坛由四川文理学院与中共达州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来自国内4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党政机关、文化单位的90余名领导、专家学者受邀出席本次学术论坛。论坛共收到学术论文或调研报告50余篇。在大会学术报告环节,原总装备部某基地总工程师程永生将军、中国传媒大学齐勇锋教授、赣南师范大学中央苏区研究中心主任张玉龙教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刘世庆研究员、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长江教授等先后作主题发言。在分组讨论阶段,与会代表紧扣主题,对达州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红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究、精准扶贫下的老区发展研究、老区社会建设研究、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探讨和交流,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下面笔者拟根据论坛主题发言、分组讨论情况以及与会学者提交的论文对本次论坛作一综述,并摘选出部分精彩观点,与读者共飨。

一、达州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规划》对达州在空间布局、发展定位、重点项目、重大改革等方面有诸多支持和定位,突出了达州作为革命老区核心区域和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支撑作用。因此,论坛对达州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原总装备部某基地总工程师程永生将军认为,达州区域资源丰富、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巨大,应该把军民融合、生态旅游和特色小镇融为一体,打造全国一流的国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军民融合试验区。原四川文理学院党委书记王洪辉教授提交的论文《达州市构建现代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的路径分析与对策研究》阐述了达州构建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必要性、紧迫性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文章从创新机制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夯实发展平台、加快资源转换、筑牢人才支撑、狠抓项目建设、做强支柱产业等七个方面提出构建达州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建议措施。四川文理学院陈岗教授《浅论达州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一文认为,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是达州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达州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所应坚守的基本原则。中共达州市委党校丁登林《以新的发展理念构建达州五大发展新格局的途径思考》认为,达州在新时期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现代工业发展新格局、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深化改革开放新格局“五大新格局”,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针对性、操作性。中共达州市委党校丁婧《关于达州市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思考》一文从空间和时间的视角分析了达州市区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原因,进而提出了缓解达州市区道路交通拥堵的对策。中共达州市委党校张国平《关于达州农业产业化的现状、问题与前瞻思考》一文重点关注了达州农业产业化问题。文章认为,在政府与各界的协力下,达州农业产业化应立足本地,积极向外拓展,大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中共达州市委党校周海兵《供给侧改革视域下达州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研究》从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集聚化、创新支撑体系化、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给出达州市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二、红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究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红色文化旅游消费日趋火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手。川陕革命老区政府如何利用这一区域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带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与会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这一话题。达州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科长龚兢业《对加快达州“红色文化传承区”及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思考及对策》一文,从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政策、营造良好氛围、建设产业产品体系、建设配套交通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大力加快达州红色旅游发展的对策。中共广安市委党史办侯立新、林明《广安革命老区与川陕革命老区的历史关系——兼论实施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之广安作为》用史实论证了广安革命老区是川陕革命老区一个隐密的根据地,在此基础上,为广安如何积极参与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言。四川文理学院何凤先副教授《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歌谣在红色旅游中的开发应用研究》认为,在开发利用红色歌谣的同时又要防止过度开发、经济利益大于一切等问题,真正使红色歌谣能在旅游中得到传唱,使革命精神得到传承。四川文理学院陈国柱《革命老区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川陕苏区为例》一文以原川陕苏区所在地的5个地级市为例,通过构建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度、协调度模型分析其耦合协调度。最终得出结论认为,自2007年以来,南充等4个城市的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度处于中度失调阶段,只有巴中市处于严重失调阶段。四川文理学院孟君《土家织锦“西兰卡普”与旅游工艺品设计》认为,“西兰卡普”是土家族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物质承载,在保持“西兰卡普”文化内核及视觉特征的基础上使之与旅游工艺品设计相融合,可以实现地区文化的经济化。中共阆中市委党校课题组提交的论文《革命老区阆中红色文化振新发展调查与思考》提出了发展阆中红色旅游九大策略:第一,将红色旅游纳入阆中旅游整体规划,完善阆中旅游顶层设计。第二,将红色元素纳入《阆苑飞歌》等现场节目中。第三,提高知名度,加强品牌营销。第四,将红色旅游纳入阆中智慧旅游发展中。第五,升级红军纪念园。第六,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线。第七,营造红军一条街。第八,建“红军渡”纪念标志。第九,整合红色旅游景点。

三、精准扶贫下的老区发展研究

《规划》瞄准“同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确立到2020年,实现老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等目标任务。与会学者从精准扶贫的角度热烈探讨革命老区发展。四川文理学院党委书记王成端教授认为,可以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来指导川陕革命老区发展试验区的建设和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院未来的工作,从而为老区实现脱贫摘帽提供智力支持。四川文理学院孙杰副教授《构建协商机制 助力精准扶贫——基于万源市A村的调研与启示》通过实地调研万源市A村之后,总结出构建协商机制与精准扶贫的关系。文章认为,通过发动和参与、对话与沟通、反馈与纠错、原则与变通等多重机制对扶贫对象、扶贫标准、扶贫措施等内容进行具体协商,可以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提供强而有效的技术支持。达州市史志办邓高《抓住机会 促成飞跃——奋力把“川陕革命老区”建成“富硒新区”》分析了把“川陕革命老区”建成“富硒新区”必要性,并提出了建设“富硒新区”的可行性建议。中共达州市委党校奥亚锋《达州市金融扶贫长效保障机制研究》认为,达州作为四川四大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地区,探索在精准扶贫中深化金融扶贫保障机制,对实现同步小康,共筑“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中共达州市委党校丁登光《社会资本视阈下的旅游精准扶贫研究》总结了当前“投放式”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提出社会资本是旅游精准扶贫的核心资源。中共达州市委党校蒲东恩《精准扶贫取得阶段性成功之后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川陕革命老区达州市为例》以发展理念为指导,探讨了川陕革命老区达州市精准扶贫下一步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共达州市委党校唐敏、杨登述《川陕革命老区基本公共服务减贫研究——以达州为例》以川陕革命老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达州市为例,分析老区农民脱贫已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挑战,运用公共服务减贫思路提出对策建议。四川文理学院陈立、任登波、黄培森《革命老区教育精准扶贫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达州地区为例》认为,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应提升老区民众对教育精准扶贫认识、修订完善教育扶贫整体规划、统筹社会帮扶资金管理、树立教育精准扶贫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完善教育精准扶贫评价机制、加强扶贫工作监督管理,从而构筑农村成人教育推进合力,助推农民教育培训持续发展。四川文理学院李爱民《基于精准扶贫的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拓分析》根据《规划》的主要指标,选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对万源市与宣汉县脱贫的时间预测,通过数据模拟计算,算出万源市与宣汉县的脱贫时间为2018年前后。四川文理学院王君《激发金融活力助推精准脱贫》主要就金融助推脱贫攻坚进行研究。四川文理学院赵娜《小额信贷公司助力达州市精准扶贫工作的改善策略探讨》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的金融扶贫模式的基础之上,主要研究小额信贷企业这一市场经济资本主体助力于达州市精准扶贫工作的必要性,同时阐述小额信贷这一金融模式在扶贫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积极的改进措施。四川文理学院周娅纳《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格莱珉模式探讨》通过分析我国贫困地区的金融发展现状及方向,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金融扶贫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中共阆中市委党校鲜昭君、杨宁、严洪文等人《革命老区阆中依托专合组织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践探索》认为革命老区阆中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对接精准扶贫工作,将会让脱贫攻坚工作发挥更加良好的效果。

四、老区社会建设研究

老区社会建设是与会者讨论的话题之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钢教授等《关于老区农村基层党风廉洁建设创新发展的思考》分析了革命老区农村基层党风廉洁建设的重要意义、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探索革命老区农村基层党风廉洁建设创新发展之路。中国传媒大学齐勇锋教授《振兴川陕革命老区的文化思考》从产业选择要培育内生发展动能,政策和资源要素无缝对接,政府作用,文化经济引领,培育并发挥中介机构和智库作用,推动产业融合,促进产城融合,推动文化与社会生活融合等方面对川陕革命老区发展振兴的新模式进行了探索。四川文理学院成良臣教授《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分析了我国基层文化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从“文化育人”的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广安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王久龙《川陕革命老区教育发展研究——以部省共建广安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为例》探讨了作为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代表的广安市实施部省共建广安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的具体做法、成效、面临的主要困难及下一步工作建议。中共广安市委党史办主任侯立新《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有关问题思考》对川陕革命老区的区位特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探讨,对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中有关问题进行了思考,从党史和现实的角度提出了资政建议。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长江教授《以发展新理念建设川东革命老区“美丽乡村”》一文认为,建设老区美丽乡村必须以发展新理念为指导,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乡村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经验,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农业发展政策、发展规划及市场配套制度,结合自身的农业资源和乡村历史传统,积极培植特色产业,实现脱贫致富,走符合自身发展的现代化之路。四川文理学院刘长江、靳能泉、成良臣等《川东革命老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分析了川东革命老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构建川东革命老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策略。达州市老促会会长李正郁《革命老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研究》认为,政府为了吸引革命老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应该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和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实行更加优惠的税费政策,建立快捷高效的服务机制。中共南充市委党校青民《对推进农业基地建设的思考——以南充市高坪区为例》以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农业基地建设为例,对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了调研分析。文章认为,推进农业基地建设不仅有利于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而且有利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共南充市委党校蒋建业、何洪周等《50后60后,明天你们如何养老?——南充市“新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社会调查》经过调查研究,对南充市“新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对居家养老方式予以特别资助;加大公共财政对养老事业的投入;建立“医养结合”社会养老新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加强养老服务职业队伍建设;加大养老服务行业监管力度。

五、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

与会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老区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等问题。广安市副市长罗增斌《深入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 加快构筑生态文明新家园——广安市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探索与思考》认为,广安应坚定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之路,创新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家园和可复制可推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赣南师范大学中央苏区研究中心主任张玉龙教授《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认为,新时期推进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县发展的总体战略,应按照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逐步建立区域协调发展长效机制为保障的思路,落实好国务院赋予原中央苏区县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原中央苏区县的金融信贷扶持,充分发挥中央苏区县的特色优势,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不断改善民生,努力提高苏区人民的幸福指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刘世庆研究员《川陕革命老区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探讨》介绍了川陕革命老区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总体思路,从建立统一协调合作平台、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政策、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创新资源开发模式和政策、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和机制等方面提出试验区建设的任务。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刘长江教授对《规划》及《四川省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进行解读,并对研究院今后的工作思路进行了说明。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调查与决策》杂志社主任胥杰《关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考》一文对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出了几点思考:提高认识,增强发展集体经济的动力和信心;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形成合力,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中共达州市委党校薛宗保副教授《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达州市为例》认为,通过对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体系、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建设和完善,可以实现达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四川省南部县委党校课题组《对嘉陵江流域(南充段)综合保护开发背景下“亲水南部”建设的思考》认为,研究“亲水南部”建设不仅能更好地引领南部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且还能为整个嘉陵江流域的综合保护与开发提供借鉴。中共南充市委党校何洪周《乡村旅游“西充模式”创新发展调查研究》探讨了西充县的乡村旅游业,认为西充的乡村旅游业具有集农业观光、花果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的特点。中共南充市委党校梁宇《丘陵地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调查研究——以南充市顺庆区为例》一文在对南充顺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其成绩及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对策。四川文理学院傅忠贤、易江莹、苟延杰、聂艳《川东北经济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践研究:以达州市为例》认为达州市必须多措并举、标本兼治,才能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向纵深推进。四川文理学院傅忠贤、赵燕云《从产业结构演进路径看革命老区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以四川省达州市为视角》认为,革命老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实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双轮驱动”,重视由研发、制造、营销、服务构成的完整产业价值链条,抢占产业价值链条的高端阵地,强化科技、教育、信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支撑作用。四川文理学院傅忠贤教授《革命老区(川陕苏区)区域特性和发展环境研究》认为只有高度关注川陕苏区内部区域特性和发展环境,才能引导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在良性运行轨道上,革命老区振兴才能落到实处。四川文理学院何易展副教授《“新丝路”视野下的秦巴地区产业开发》认为秦巴地区在今天的“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极其重大的地缘战略意义,对推动攻坚扶贫战略的落实具有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和高远的视野。四川文理学院蒲小梅《新常态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以四川省及其五大经济区为例》利用协整关系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四川省及其五大经济区的城镇化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由于四川省及其五大经济区的城镇化水平各不相同,其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推动作用也各不相同,因此针对不同的地区应该实施不同的城镇化政策。巴中市委党校杨富兰《生态文明建设与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实践研究——以加快绿色发展、建设“五彩巴中”为例》认为,巴中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精准脱贫工作,探索加快绿色发展、建设五彩“巴中”的实现路径。

六、小结

总的来看,本次论坛主题精准、内涵丰富、视角独特,具有极强的理论深度、反思精神和现实意义,是对《规划》、“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研讨和积极推动。其具体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分布面广、研究热情很高。与会学者中,既有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也有社科联和党史研究机构的研究专家;既有党政机关的领导和专家,也有相关文化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值得一提的是,不少青年学者在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学术观点。这说明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研究力量正在凝聚和扩展。

第二,研究领域广泛、研究内容丰富。既有达州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成果,也有红色文化资源带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研究的成果;既有革命老区社会事业发展研究的成果,也有革命老区法治研究的成果;既有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的成果,也有老区精准扶贫研究的成果;既有重大理论研究的成果,也有实际对策研究的成果;既有个案研究的成果,也有综合研究的成果。这些都充分说明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具有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的巨大潜力。

第三,研究视角独特、研究方法新颖。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比如经济学上的可拓理论、协整理论、耦合理论等研究了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若干问题,特别是精准扶贫与川陕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已经引起专家学者们的思想共鸣。入选论文采用了文献考证法、比较法、数据统计法及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院需要加大与达州市人民政府以及周边各市州区县单位的合作共建力度,通过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合作,逐步构建起覆盖整个川陕革命老区的校地融合发展体系。

论坛秉承开放讨论、共同进步的学术理念,衷心希望国内外志同道合的学者能以本次论坛所展现出的科学精神和全新视野作为新起点,凝心聚力、适时而动,敏锐把握发展趋势,抓住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有利契机,持续关注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将这一领域的研究深入下去,为推动川陕革命老区早日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同步小康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院成立后,我们应该如何研究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若干学术、现实问题?笔者不揣浅陋,提出以下八大方面的研究内容,仅供学界同仁参考。

其一,发展的基点在于创新,创新需要科技和人才。这个区域最急需高素质人才,而外部培养的人才又不愿意到这个区域来。我们对川陕革命老区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对策,就显得十分有意义。

其二,研究产业结构的协调。川陕革命老区区域内分布着不同的特色农业。如何成建制、成规模、成产业化的开发、利用这些特色农业,是研究的重要课题。不同地级政府、区县产业结构不同,我们要放开视野,给国家和各级政府提供相关经济示范区建设以及招商引资方面的对策。

其三,制约革命老区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是交通,我们应该重点研究这个区域内的交通结构及分布。

其四,川陕革命老区各个政府要为精准扶贫、脱贫改变职能。怎样将中央下发的关于放管服务的文件落地?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应该提出相应的有效对策。

其五,响应国家提出的“人们要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的号召,组织课题组专门研究该区域内特色小镇的规划、分布、设计、建设,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建设。

其六,川陕革命老区绿色生态资源丰富,如何集合它们的整体功能,值得我们思考。我们现在建设革命老区不能再走高耗能的老路,因此,清洁能源的建设与利用补偿机制的研究很有意义。如何打造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值得深入研究。

其七,川陕革命老区区域内各地级市开放合作问题,川陕革命老区向发达国家、向东中西部的开放问题,以及这一区域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长江生态经济带中如何作为?这些问题都非常值得研究。

其八,研究吸引革命老区青壮年返乡实现再就业问题以及东部发达地区向老区对口支援扶贫问题,对于真正实现精准扶贫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上述八方面研究内容回答了在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过程中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问题。我们对之进行深入研究,定能为老区实现脱贫和全面同步小康提供针对性、实效性和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academic activity in 2017, the academic forum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Sichuan-Shaanxi Old Revolution Area Revitaliz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was hosted by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and the Dazhou propaganda department. The attending scholars delved deeply into some questions around the theme - collecting the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to build new types of think tanks to develop the old revolutionary areas. It was the consensus that the Sichuan-Shaanxi Old Revolution Area Revitaliz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need to gradually set up the cooperation system among schools, governments and enterprises, which covered the entire Sichuan-Shaanxi old revolution areas. We hoped that the overseas and domestic scholars would provide powerful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the Sichuan-Shaanxi old revolution area in order to keep pace with the nation to realize the grand goal of constructing an affluent society in 2020.

Keywords:Sichuan-Shaanxi Old Revolution Area; revitalization development;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cademic forum; review

责任编辑:陈涛

CollectingtheRevitalizationStrategiestoBuildCharacteristicThinkTanksintheOldRevolutionaryAreas——ReviewoftheAcademicForumontheEstablishmentofSichuan-ShaanxiOldRevolutionAreasRevitalizationDevelopmentResearchInstitute

HeXianchengLiuChangjiang

10.16623/j.cnki.36-1341/c.2017.05.012

何先成,男,四川文理学院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历史学博士;刘长江,男,四川文理学院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四川达州 635000)

猜你喜欢

文理学院达州达州市
达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艺初探
达州市达川区: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
吉尼斯世界纪录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作品选登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作品
黑夜的献诗
西安文理学院高萍教授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浅议“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达州行十三首(录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