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谭盾钢琴作品《忆》作品风格及演奏特点分析

2017-01-28

北方音乐 2017年14期
关键词:谭盾山歌弹奏

张 琳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谭盾钢琴作品《忆》作品风格及演奏特点分析

张 琳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钢琴组曲《忆》是谭盾在我国钢琴创作史上的重要突破,本文简单阐述了这部作品整体的艺术特色,并分别对组曲中八首作品的风格和演奏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有效打破国人对于钢琴作品的思维定式,让更多人了解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同时也给广大钢琴演奏者们提供一个相对可靠的对照平台,从而达到提高他们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水平的目的,促进我国优秀音乐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传播与发展。

钢琴组曲;《忆》;作品风格;演奏技巧;特点分析

引言

我国作曲家在创作音乐作品时经常会融入一些民族特色元素,如戏曲、民歌、民族器乐等,这就要求演奏者要能准确把握乐曲中的民族韵味并且通过娴熟的表演技巧将其呈现在观众面前。《忆》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谭盾在大学时期创作的一组钢琴乐曲,完美地融合了西方先进的作曲技术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为了使钢琴演奏者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将以该组曲为例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在探讨其整体创作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对其中每一首乐曲的风格和演奏特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演奏中国风格钢琴音乐作品的技巧。

一、谭盾及其作品介绍

谭盾是我国著名的音乐人、作曲家、指挥家,在国际乐坛上备受瞩目。谭盾出生在湖南长沙市,从小就深受南湘民族文化的影响,对于音乐有着十分强烈的热爱之情。1977年,谭盾怀揣着对音乐的梦想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1986年远赴美国留学并获得音乐博士学位。至今为止,谭盾已获得多项国家大奖,被美国音乐协会评为“最佳作曲家”,成为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的十位重要艺术家之一。

谭盾的音乐作品创作范围相当广泛,只要是他感兴趣的元素都可以用音乐表达出来。1978年,他在留学期间创作出钢琴组曲《忆》,同年还创作了独奏曲《儿童日记》。由于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谭盾在创作过程中也融入了大量的民族音调和民族乐器,如《天影》、《西北组曲》、《声音的影子》等。在国外留学的经历使谭盾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先进的西方作曲技术,为其音乐创作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灵感来源,如《马可波罗》、《茶》等著名的钢琴作品便是在那段时期诞生的。1983年,谭盾凭借《风雅颂》荣获德国韦伯国际作曲大奖第二名,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在作曲上获得国际大奖的音乐人,为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登上国际舞台作出了杰出贡献。

二、钢琴作品《忆》的创作背景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模仿西方作曲为主,老一辈的艺术家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唯有将西方作曲技术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相结合,才有可能创作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钢琴作品。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一大批热爱音乐的有志之士开始对钢琴创作进行大胆创新,谭盾的钢琴组曲《忆》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钢琴音乐发展史上的一大突破。

《忆》这部钢琴作品的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谭盾儿时的文化体验和当地民谣记忆,充分展示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韵味,同时还以其博大的包容力和空灵的气质深深地触动着人们内心,告诉人们:历史将不会再重蹈文化大革命的覆辙,西方古典音乐也将重新获得自由。

三、谭盾钢琴组曲《忆》的整体艺术特征

(一)旋律的民族性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一向强调“单声思维”,而钢琴音乐则主要采取“立体思维”,以突出横向上的旋律为主。在钢琴组曲《忆》中,《秋月》全程使用了湖南民间音乐,旋律主要为五声音阶,随着音调的婉转起落,使听众在聆听作品时感受到别样的美感和诗意;《山歌》中则采用了我国经典的羽调式旋律,整首乐曲的旋律较为高昂,经常会用到八度、四度等一些跳进性的旋律,充分展示了山歌的洒脱、豪放。

(二)和声的民族性

和声选择往往决定了一部音乐作品的整体风格,《忆》这组钢琴曲在使用西方和声的基础上引入中国民族特色和声,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民族韵味。在创作过程中,谭盾将完整的一段旋律线条分为若干个片段用来处理某些部分的五声性旋律调性,不断扩展其调性周期。与此同时,谭盾还在和声结构上采用了调试化和声,有效丰富了和弦类型,使钢琴作品的民族性和声更加起伏跌宕,容易引起人们内心的情感共鸣。

(三)节奏的民族性

谭盾钢琴组曲《忆》中大量运用了民族性的节奏,不仅有效增强了作品的表现能力,还使其更加富有感染力。例如乐曲《山歌》的节奏自由欢快,作者主要是通过人物情绪的变化来实现对速度的控制,尤其是在段落间,这种速度对比更加明显,充分体现了山歌曲调爽朗的特点。

四、谭盾钢琴作品《忆》的作品风格及演奏特点分析

谭盾创作的钢琴组曲《忆》由《秋月》、《逗》、《山歌》、《听妈妈讲故事》、《古葬》、《荒野》、《云》、《欢》八个小标题组成,本文将分别对这几首乐曲的风格和演奏特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钢琴演奏者们更好地把握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技巧。

(一)《秋月》

《秋月》这首乐曲整体的旋律婉转优美,节奏轻快自由、饱满丰富,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整首曲子从自由拍开始,大量使用了纯四度音、琶音、装饰音等,音调十分质朴而充满热情,通过装饰音模仿萧、古琴等传统乐器,为观众们勾勒出一副宁静致远的画面。切入主题后,演奏者应注意控制好指尖力度,保持在p-mp之间,左手弹奏八分音符的装饰音作为主旋律,模仿古琴的发声效果,右手弹奏十六分音符的五声调式流动音从侧面烘托旋律,给人一种宛如轻柔刮奏古筝的缥缈之感。总的来说,右手的弹奏力度应轻于左手,要能充分体现出乐曲主旋律的歌唱性特点。此外,演奏者在弹奏时还需注意与乐曲的整体意境相结合,旋律要尽可能的婉转连贯,可以采用同指和异指连音的演奏技巧,在换音时指尖轻轻触碰琴键,便可实现声音粘连的弹奏效果。

(二)《逗》

乐曲一开始以左手弹奏的跳音迅速地将听众的思绪拉至作者童年美好的时光中,谭盾在《逗》中运用了大量的跳音,营造出一种欢快、活泼的音乐风格,生动形象地呈现出了一群顽皮的孩子嬉戏玩耍的场景。乐曲主旋律以D羽调式为开端,在中音区和高音区不断重复,旨在表现出儿童们活泼的性格。伴奏则采用了童谣旋律中最常使用到的二、三度跳音。中间部分旋律转为G商调式,力度逐渐增强以重复主旋律动机,之后再次回到D羽调式。演奏者在弹奏时,右手主要为短促的跳音,左手弹奏二分音符大二度下行形成一个独立的和声层,从而衬托出不断变奏的主旋律,构成一张诙谐、欢快的游戏效果,最后以高潮结束全曲的演奏。需要注意的是,在演奏时处理要体现出手指的颗粒性,还用注重旋律的连贯性表达,学会通过控制指尖力度来表现出乐曲主题的强弱性。

(三)《山歌》

《山歌》由湖南民谣改编而成,谭盾在充分保留了其民族韵味的基础上,以朴实无华的音乐手法对其进行修饰,使整首曲调显得自然流畅、简洁明快。《山歌》仍以民谣中的原主旋律为线,利用伴奏变化、音区变化、调性变化、和声强弱等技术为其注入了新的动力和表现力。全曲由A羽调式展开,左右手交替演奏二度音和装饰音,右手旋律中有大量的三度音以烘托出山歌效果,左手则为八度和弦使低音区的旋律更叫饱满厚实。《山歌》第二段以中音演奏为主旋律,音调亲切自然,体现了对当地人民亲密无间的情感。最后以左右手交替弹奏下行音阶结束本首乐曲的演奏,给观众一种仍然沉浸在空旷山林间的意犹未尽之感。尽管《山歌》全曲速度自由,但是在弹奏时仍然需要注意控制好力度,否则很容易影响到整首曲子的流动性和完整性。

(四)《听妈妈讲故事》

谭盾在该曲中全程采用了卡农的复调方法,尽管体裁十分简单,但却充分体现了一种高度的对位方法。A段开头右手主旋律,左右伴奏,勾勒出对童年的回忆,随后左手开始用卡农复调不断地重复右手旋律,逐步推开故事情节。演奏时,表演者应注意保持长句连音,不能出现弹断句子的现象。此外,弹奏时要尽可能地流畅自然,不要过于注重右手旋律而忽略左手的伴奏。B段旋律主要为十六分音符变奏,左手复调将故事连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之后左右手提高演奏力度,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相对来说,A乐段要比B乐段活泼明亮一些,左手的弹奏比右手热烈。同时,表演者在弹奏时还应注重内心的歌唱性,运用好长连音线,将句子清晰、流畅地表达出来。

(五)《古葬》

该曲共分为三个乐段,其中,A乐段节奏缓慢、沉重,四分音符的单音弱奏给人一种凝重感,表演者在弹奏这段时要注意将力度控制在pp-mp之间,必要时可以配合弱音踏板来适当调整音色和音量。第八小节后,乐曲的旋律性逐渐增强,出现音区对比,和声也变得更加浓厚一些,弹奏时,要学会控制指尖弹奏的力度,在和弦处要充分运用手臂和身体力量深深地推下去,从而体现出一种哀痛、悲凉的情绪。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旋律中的音都不能断弹,否则将会导致整首曲子失去旋律性,很难引起观众内心的情感共鸣。乐曲最后的三个小结,将观众们的思绪带回如死水般的宁静当中,所以演奏者在弹奏最后一个音符时一定要非常轻地落下,延长共鸣时间。

(六)《荒野》

乐曲开头为右手弱奏,营造一种独处荒野,四周遍布衰草、枯枝、残墙的凄凉之感,中声部交替弹奏四分音符,左手和声,令人倍感孤冷,能够有效触动听众内心深处的情感,使其陷入沉思当中。《荒野》这首乐曲主要表达了作者一个人独自漂泊在外,思念故乡亲人的惆怅。中段力度加强,和声转变为密集型,紧凑的旋律推动着情绪逐渐发展至高潮。表演者在弹奏双手和弦旋律时要尽可能地气派,要能激发人内心的激动情感。12 小节逐渐放宽节拍,音响幅度比前段要大,声音也要更加高昂一些,下键时,演奏者要将全身力量汇聚到指尖上,让琴弦震动起来,从而产生豪放、挺拔的音乐效果。尾声部分回归最初的凄凉,情绪也逐渐平复,给人一种仿佛历经情感波折后疲惫不堪之感。交替弹奏时要注意控制好力度,保持旋律的连贯感。同样的,最后三小节,要将力量缓慢推进,延长声音的消失时间。

(七)《云》

《云》这首乐曲开始部分相当柔和,左手十六分音符,右手旋律,勾画出一幅超乎现实的美好意境。演奏者在弹奏前,内心应先形成相应的旋律“图像”,才能避免弹奏出的音显得生硬、僵直。由于不需要每个音都表现地清晰,故演奏者手指触碰琴键的面积可以略微多一些,动作幅度不宜过大,手腕保持松弛,几乎不离开键盘,以弹奏出一种朦胧的音乐效果。整首乐曲的旋律清新婉转,表演者在弹奏时应充分表现出这一唯美的意境,踏板不能踩到底,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住低音部声音的连续,直至音符完全消失。

(八)《欢》

这首乐曲的主体为五声调式,通过单一主体发展的方式描绘出一幅恣意尽情的舞蹈场景。全曲开始为左右手八度和弦,模拟击鼓声,营造出一种强劲的气势,使听众仿佛身处于欢快热烈的场景之中,展示了淳朴人民豪爽、乐观的美好品质。第七小节开始进入主题,左手弹奏后八分音符伴奏,烘托出歌舞场面的欢快、热情。演奏者在弹奏《欢》这首曲子时,手指一定要相当灵活,在琴键上快速移动,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演奏技巧与《云》中的朦胧弹奏法存在很大的区别,和声弹奏法更多的是要突出音调的清晰。

五、结语

综上所述,谭盾创作的钢琴组曲《忆》在借鉴西方作曲手法的同时还融入了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整部作品极富民族化气息,对于我国民族音乐登上世界舞台具有十分积极促进意义。对于作曲家而言,除了要熟悉钢琴演奏的特点,还应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应多练习组曲《忆》这类风格的音乐作品,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民族音乐文化,还能显著提升他们的钢琴演奏水平。

[1]张洁敏.谭盾钢琴作品分析——以钢琴组曲《忆》的创作风格和演奏技巧为例[J].名作欣赏,2014(11).

[2]李晶.浅析中国钢琴小品的艺术表现——以谭盾《忆》组曲选段为例[J].电影评介,2010(01).

[3]聂娜,李伟.谭盾和他的钢琴组曲《忆》[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04).

J624

A

张琳(1978—),女,汉族, 陕西西安人,本科,副教授。第一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第二单位: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研究方向:钢琴 。

猜你喜欢

谭盾山歌弹奏
山歌还要妹起头
山歌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圆的意味——解析谭盾之《圆》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苗山歌
一本可以用钢琴弹奏的中国民歌——鲍蕙荞序
谭盾两部“非歌剧”的歌剧——《霸王别姬》与《马太受难曲》
小星星
拉琴人的不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