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民间文化论坛创刊35周年感言
2017-01-28刘魁立
刘魁立
祝贺民间文化论坛创刊35周年感言
刘魁立
今天大家相见,本身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儿。平时也许在别的场合分别见过,但是大家凑在一块儿,这是一个家,大家兄弟姊妹凑在一起,说说咱们自己的事儿,的确值得高兴。
首先,我要为《民间文学论坛》杂志创刊三十五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贺。向一批又一批为杂志的编辑出版付出智慧和辛劳的编辑同仁们,表示慰问,并为他们做出的成绩竖起两个大拇指表示称赞。
这个杂志走过了35年,这大概是从一个孩子已经到了成年了。35年对一个杂志来说应该说不短,所以我就想在这里表达这样几个意思:
第一,一个杂志特别是学术性的杂志是某一学术界发展状况的缩影。
如果问中国民俗学界、中国民间文学界、中国民间文化界这些年都干了些什么事情,出现了哪些人,研究了哪些问题,有哪些贡献,也许你可以到图书馆去查书,但是最最要紧的是要找到杂志,尤其要找到其中核心性的杂志《民间文学论坛》和后来改称的《民间文化论坛》。这一界的人和他们所做的事情在这里都有记录。所以我就说,一个杂志的历史是反映了一界发展的基本影像。虽然不是全部,但基本影像在这里是大体得到反映的。
回想《论坛》的历史,可能前前后后有那么多的准备阶段。大家都知道,新中国建立初期曾经有过《民间文学集刊》一二三期,这三期可以算是为后来《论坛》基本定了调的。当时特别发表了革命领袖关于民间文学的论述,还有鲁迅关于民间文学的评论摘抄。钟敬文、徐悲鸿等等整个民间文化界的大家都在这里得到非常好的反映。那个时候是百废待兴,在民间文化领域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民间文学论坛》的创刊有几位先生建立了特别的功勋。现在除了王平凡王老还健在,其他两位做出极大贡献的贾芝同志、毛星同志已经不在人世了。《民间文学论坛》创刊之初,贾老、毛老、王老,他们到处去申请,跑中宣部,跑文联,找周扬同志。这三位老人为杂志创刊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他们的领导下先期出版的《民间文学》杂志也还为《论坛》在研究方面作了一定的铺垫。所以纪念这段历史,也是向他们的一种告慰:这个“孩子”经过他们当初的培养,到今天长大了,长得不错,很健康。
第二,我想说的是当下。
严格地说,任何纪念会都不仅仅是为了缅怀而发思古之幽情,都不仅仅是为了昨天。仅仅为了纪念昨天,意义就不大了。关键还是在今天。比如说,这几天,我认真读了最近出版的一期杂志,这是一个缩影,它把我们这一界到今天为止已经成长的姿态表现出来了,已经有了中国人自己的学术声音,这样一个基本情况在这里得到了反映。能够看得出来,最近几期都有这样的味道,都有这样的追求。在这个纪念会上我倒觉得应该为年轻一代点赞,为我们杂志的今天和明天的辉煌点赞。
过去,在为时不短的一段历史环境里,我们的队伍不算强大,彼此都熟悉,研究的领域也不那么宏阔。在那样一个环境里,也许有一个比较微弱的声音大家都听得很清楚,但是今天同样的声音大家已经不在意了,所以你非得有非常强大的声音才能够震撼大家。所以各位学者的成长是在发出很强有力的声音。随着我国形势的发展,随着我国学术力量的不断成长和壮大,随着我国整个学术界的大力发展和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提升,我希望这个杂志真的能够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界,民间文学研究领域里中国学派的建设基地。今天,看我们的工作,除了民族的视角、国家的视角之外,还要有全球的视角、人类的视角。我们的任何发明发现,都会有益于国际学术界。要建立这一领域的中国学派,要让中国学者在世界的舞台上有自己的声音。我想应该有非常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至少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发现问题;第二知道哪个问题特别重要,应该抓住不放。
第三,要我说建议和希望,因为没有经过认真思考,一时还说不出什么有参考价值的意见来。日后有了想法一定会像家人一样随时说给亲人们。
这时节,我倒想起一个颇有意思的情节来:记得有一次中国民俗学会开会,一位在学术界担任领导工作、同时又具有很多成就的科学家不请自来,坐着轮椅赶来参加我们的会。在会上,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了许多话,其中有一段话我至今记得十分清楚。虽然事情过去了30余年,但我还时时想起这段话。他说:“一个领导同志,一个在某一领域担任组织工作的人,无论做什么工作,要求他什么都懂是不可能的。许多问题的细节他可能没有深入研究,不会发表什么重要意见,但是有一点他必须掌握、必须学会,那就是他要有眼力,要知道他面对的诸多问题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哪个应当组织人花大力气去做,这个学问叫做‘重要性学’。也就是说,在众多的工作、众多的题目当中,要能够找出关键的那一部分来,而且对这个关键部分还要分析怎样才能找出这个重要问题的核心和症结来。”他的原话我不可能一字一句地背下来,但大体的意思是不差的,这段话使我受益匪浅。我现在想起这段话,主要是希望我们的杂志能够在民间文化、民间文学最重要的有潜力有价值有影响的题目上花大力气去推进,使得我们的学术声音越来越强大,响彻中华大地、响彻国际学界。
以上三点是临时想起,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谢谢各位!
K890
A
1008-7214(2017)06-0010-02
刘魁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冯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