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融合

2017-01-28樊宇红

北方音乐 2017年8期
关键词:通俗美声唱法唱法

樊宇红

(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浅谈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融合

樊宇红

(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声乐艺术伴随着人类文明而发展,在人类文化中始终绽放着绚丽的光芒,从格里高利圣咏单纯的吟唱到古典主义时期莫扎特的《唐璜》、《费加罗的婚礼》和浪漫主义时期威尔第《阿依达》、《弄臣》等,歌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歌剧发展期间通过艺术家不断的探索努力,我们已经掌握了完美的歌唱技巧,然而,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发展,在我国出现了多种演唱方法,如通俗、民族、原生态,甚至有“民美”、“美通”等说法,各种唱法互相借鉴和融合成为当下声乐发展的趋势。

美声;通俗;艺术融合

一、美声唱法的由来

美声这个词是意大利语,指优美的歌声,它产生于十七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一种以意大利歌唱技术为主的演唱风格。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最科学的歌唱发声方法,这种唱法音色优美,富于变化;有声部区分;声音极富可塑性,以混合共鸣为特点。目前在我国各类音乐院校都开设有美声唱法专业课程,并成为声乐教学的主导方法。先要有良好的声音条件,然后是歌唱悟性;其次要有严格的声部区分,要求用混合唱法,声区统一,母音一致,声音连贯,吐字清楚。另外还要求有饱满的共鸣和自如灵活的气息控制能力,以气带声,演唱要声情并茂等;美声唱法注重发声技巧,强调声音共鸣,并追求强烈的穿透力(面罩集中点)以获得高质量的声音效果。

二、通俗唱法的由来与演唱特点

在人们理解当中通俗唱就是张嘴就唱,人人都会,但从专业角度来说,也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唱好的。通俗唱法最初产生于美国的黑人音乐,其主要分为摇滚、爵士等,其结构短小、内容活泼、情感真挚,被广大观众所喜爱,如詹姆斯·乔普林等。通俗唱法的通俗唱法追求声音自然,并具有个性化,对嗓音要求并不像美声那么苛刻,要求用真声多一些去演唱,声音比较自然,近似说话,很少用胸腔共鸣,所以音量很小,演唱时需借助扩音器,常备有舞蹈动作,声音自然甜美,追求表达细腻真实感情,非常追求个性。它的演唱技巧有气息唱法(美国歌手平克劳斯贝)、假声唱法(飞儿乐队)和低吟唱法、表演形式也多样化,加入很多现代表演因素,一般以独唱为主,歌舞相结合是它的显著特点之一。

三、通俗唱法现阶段在我国的发展

通俗唱法具有独特的风格,比较接近生活,是最受大众欢迎的一种唱法,它的喜爱者中青年学生群体占得比例较大,甚至小学生也都在听。据了解一些学校的广播中有大部分时间向学生播放流行音乐及小部分民族音乐,而美声歌曲少之又少,甚至没有。电视中广告伴奏,生活中的商店等公共场所放的背景音乐,大部分都是流行音乐,可见通俗音乐流传较为广泛,以歌抒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唱歌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它具有的流行性,歌曲流传很快,消失也很快,一首歌刚唱没多久很快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然而又有新的歌曲又接着出现。

四、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融合

由于地域、文化、语言的差异,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限于高校的声乐专业和专业团体中,为了适应大众审美需求,国内声乐界有很多专业人士对美声和通俗的发展融合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如用美声演唱一些通俗歌曲如《在水一方》、《老师,我想你》等;通俗唱法吸收借鉴美声的混合呼吸方法如迪里拜尔的《茉莉花》、《洪湖水浪打浪》,两者融合互补,在艺术上有新的提升,给听众创造了广阔的欣赏空间,这也是新时代音乐发展的趋势。

(一)通俗唱法对美声的借鉴

众所周知,美声唱法是非常科学的方式方法,通俗唱法借鉴美声唱法的呼吸和发声技巧,可以帮助解决通俗唱法艺术表现的不足,从而丰富歌唱技巧,使之更完善。就不仅保留了其自然亲切的风格特点,也提高了创演唱技巧,增强了演唱感染力。英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莎拉布莱曼的声乐立足点属于流行范畴,但是她曾拜专业的美声老师进行了正规的声乐训练,她在意味上和风格上向古典靠拢,对同样的作品又有很新颖的诠释。她的专辑《月光女神》中《月亮颂》的演绎给人提供了新的听觉享受,运用通俗和美声的一些精髓,感情丰富,横膈膜的韧性使气息非常自如,合理地运用共鸣使声音很自然圆润,全曲呈现出空灵的美感。还有她演唱的歌曲《告别时刻》前半部分旋律接近说话音调,运用通俗唱法虚弱的气息唱法,用柔和的声音抒发情感,到了后面高潮部分她运用美声唱法突出声音的流畅性,把声音很有支持的扬了上去,这样有效地使作品主题得到升华,忧伤深情的感情得到淋漓尽致的呈现,对唱法进行了融合调整后,加深呼吸,使喉咙充分打开,声音比气息唱法演唱时更加宽厚有力、共鸣腔体的运用使歌曲更加激昂、有力震撼人心。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将美声和通俗两种唱法融合起来演绎到了极致,在一首作品中我们可以听到古典女高音的清澈透明,同样也能听到流行音乐的质朴感人。可见以科学的美声发声为基础,借鉴美声的训练技巧在通俗这个领域进行演绎是具有可行性的,只要运用得当就会被广泛认可。

(二)美声唱法对通俗的借鉴

美声唱法流传至今经过几个世纪的洗礼,沙里淘金,保留至今被公认为是最科学的发声方法,美声唱法科学规范,许多作品除了给人以艺术之美外,还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属于高雅艺术,能够净化人的心灵,让人更有内涵和修养。但近几年由于美声唱法的群众基础比较薄弱,为了提高大众的审美情趣,美声唱法也应该适当地吸收流行音乐的元素,做出一些调整。为了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绪并适应大众审美,各个唱法的艺术功用应该是相通的,美声唱法在吸取流行唱法的一些因素下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让人们接受和更加喜欢古典艺术。在国内外有很多流行歌唱家进行尝试并且得到很好的反响。在国外,意大利盲人歌唱家安德列·波切烈被全世界歌迷所喜爱,他演唱的《大地之歌》等许多歌曲就是美声唱法融入通俗唱法的最好例子。可以说美声和通俗融合是一次大胆的艺术尝试,能够更好地让古典音乐走进听众走向市场。

(三)融合范例

音乐剧是一种以娱乐性和商业化为特征的通俗歌舞剧,它是一门综合歌剧、音乐、舞蹈的大众表演艺术,具有综合性、现代化、多元化、灵活性等特点。他的形成深受歌剧的影响,由于对歌剧的借鉴,所以音乐剧演唱形式上多样,《剧院幽灵》中有独唱、合唱、齐唱、重唱、轮唱、旁白等,通过对科学系统的美声唱法多方面的借鉴,演唱时呼吸均匀,共鸣丰富、发音吐字圆润清晰等。音乐剧的审美情绪与歌剧不同,歌剧最显著的特点是强调优美的音色,强调共鸣和掩盖,要求充分打开喉咙,追求“声音集中点”,最大限度地用声音塑造人物;而音乐剧对声乐演唱者的要求似乎要比歌剧更高,要求剧中人物不但要掌握古典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娴熟的演唱技巧,还得借鉴现代通俗唱法演唱的亲切自然、生活化、有鲜明的个性表演,利用特有的声效处理以及情感的细腻来表现。要求剧中人物精通演唱技巧,善于表演,具有一定的舞蹈功底以及很好的表演知识等等,从而形成音乐剧鲜明的演唱个性。音乐剧的唱法是以美声唱法为基础,兼含有通俗唱法加入流行音乐的演唱风格的一种唱法,音乐剧中的声乐部分是听众最感兴趣的,人们往往会因为一首歌曲来记住音乐剧整体,就像我们听到《memory》就会想到《猫》一样,或许我们已经记不起《猫》中的人物形象和剧情,但是脑子中总会有着这首歌的旋律,可以说声乐演唱部分是音乐剧的灵魂所在,这种声乐演唱方法在音乐剧中的表现力很强,很能打动人,被听众所接受和认可。郑咏在演唱歌曲《在水一方》时候有很饱满的气息和灵活的呼吸控制能力,气息的支点放在横隔膜上,横膈膜的韧性支持力使得声音很有弹性,在高音区采用丰富的头腔共鸣,咬字清晰,声音圆润、明亮、抒情而优美,显得更加亲切和随和,所表达的情感更加鲜活和丰富,更具有艺术内涵。

五、结语

美声和通俗融合之后所表达的情感更加丰富,艺术性更强,更打动人,没有了美声唱法那般曲高和寡,使声音更为亲切、随和,容易拉近演唱者和大众之间的距离,被大众所接受。在演唱方法上,各种唱法都是相通的,它们之间的融合吸收是一个不断探索、拓展,从碰撞到融合的漫长过程。美声和通俗都要求呼吸具有一定的技巧,尤其在高音区使用美声呼吸方法,爆发力很强,能够较好地表述歌曲奔放、宽广、大气等内涵,给听众带来震撼人心的强烈感觉,弥补通俗唱法的不足。

总之两种唱法的融合适应了当今新时代文化多元化的特征,也必然会推动世界声乐艺术的平稳发展,借助音乐剧多元化的特点也给我国音乐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我们也相信美声和通俗的融合是声乐发展的新的趋势。

[1]刘玉洁.音乐剧中美声和通俗唱法的融合[J].大舞台,2013.

[2]任冠国.浅谈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互补[J].青年文学家,2012.

[3]陈岳琴.简析声乐演唱艺术中的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

[4]李翔.简述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异同[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

[5]王荣.试析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异同[J].黄河之声,2014.

[6]宋丽萍.对我国声乐“三种唱法”的思考[J]齐鲁艺苑,2014.

J614

A

猜你喜欢

通俗美声唱法唱法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Sumo Wrestling
TAKE FIVE
美声唱法多元化发展的思考
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探讨
谈当代民族唱法如何演唱传统粤曲——以《昭君出塞》为例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小说的通俗
美声唱法中国化的研究
组工干部之歌(民族通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