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园APP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2017-01-28冯昕妤
冯昕妤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 300350)
以校园APP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冯昕妤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 300350)
网络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跻身智能手机网民行列,各项应用程序的强大功能以及其便捷快速的特征,使手机新媒体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交流离不开的重要工具,也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这样的网络时代特征使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着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发挥校园APP应用程序的强大优势,以APP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积极探索、创新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
校园APP;载体;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越来越多的人跻身手机网民行列。APP是英文单词Application的缩写,主要指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具有精准性、互动性、创新性和超强的用户黏性等特点。以校园APP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诸多优势。根据调查显示,截止2016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7.31亿,占总人口的53.2%,其中用智能手机上网的人数占到95.1%。而高校大学生群体几乎全部是智能手机用户,并通过手机中的微信、微博、各类APP应用等新媒体手段来获取信息、沟通交流、开展学习、娱乐休闲。手机新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离不开的重要工具之一,并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和生活模式等。在当前的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创新开发及完善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便携性、服务性为一体,便于学生通过手机收获教育、开展学习的新载体,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贴合时代特征、贴近学生需求,增强教育实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和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教育模式单一,活动形式老套,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我国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有两个阵地,一是思政类课程的课堂教学,二是专项的主题教育活动。在思政类课程教学中,很多学校的教学还停留在满堂灌的照本宣科层面,内容缺乏同学生活实际和热点实事的联系、更新缓慢,缺少针对性;课堂模式也以讲授为主,缺乏和学生的双向互动,课下没有对知识的延展,没有同学生的及时沟通的平台,缺少亲和力和实效性。虽然目前很多高校正在逐渐利用视频、网页、微课等新媒体手段改变着思政课堂的教育教学模式,但在很多大学生心目中,思政课仍然是大学课程中学习兴趣不高的课程之一,教学效果仍然不甚理想。在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阵地,一方面,一些高校还沿用着一宣传、二座谈、三班会、四总结的死板模式,内容也以学习精神、制定目标、交流心得等为主,缺乏新颖性和吸引力,和网络媒体时代的学生需求脱节,致使很多学生不是主动参与,而是为了换取“德育学分”被动应付,教育效果可想而知。而另一方面,有些学校积极创新但把握不好方式和程度,为了吸引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时刻变化活动主题,破坏思政教育的延续性和关联性;用和主题教育不相关的歌舞演出、游戏等将思政教育变为娱乐活动,在并没有改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的同时,也失去了思政教育的意义。
2.不能及时、实时掌握学生的需求及特点,难以有的放矢开展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这是高校思政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要及时掌握、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状况,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生活困难,坚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才能真正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取得实效。在教育方式上,相比较刻板的说教,学生也更喜欢深入群体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方式。但就目前而言,受人力及客观条件的诸多限制,各高校对学生特点和需求等的调查还主要以纸质或电子问卷为主,调查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大数据,后续分析研究还不能做到及时、实时,不能为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有力支持;而高校辅导员群体,虽然主要职责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引导者和实施者,但由于学生人数、层次众多,工作琐碎繁忙,真正开展一对一、点对点,“因材施教”的教育和指导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的了解、引导也缺乏延续性,使思政教育效果难以保证。
3.新媒体教育平台分散,缺乏联动,难以集中发挥作用
网络、新媒体技术的飞跃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困难和挑战的同时,也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各高校官方微博、微信、思政教育专项网页等的建设方兴未艾,甚至宣传部、组织部、学生处等部门及二级院系也都建立起自己的思政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在众多的新媒体平台中,高校找到了宣传教育的新途径,学生得到了丰富的教育内容和学习资源,但与此同时,很多弊端也逐一显现。一方面,各类平台因为运营部门不同,协调联动存在一定困难,造成教育主题缺乏联系和系统性,推送内容时有重复的现象出现,给学生的是碎片化的教育观感;另一方面,各类新媒体的平台分散在微博、微信等APP应用或各类专题网页,学生东一头、西一脚,关了这个APP,打开那个网页,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台,给学生造成疲于奔命、眼花缭乱、取舍难断的学习体验,虽然某种层面上运用了新媒体,但教育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虽然网络新媒体的运用已大量渗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但目前还主要发挥着宣传教育的浅层次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开发;虽然大部分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都为学生建立了微信群、QQ群,但大多都用于发送各类文件、通知和提示,没有发挥育人功能;虽然线上、线下同时开展教育活动,但线上线下严重脱节、缺乏联动,没有形成合力,这些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是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校园APP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面对网络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挑战,通过建立和完善校园APP平台,以手机APP平台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载体,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成为越来越多学校积极尝试的新途径。
1.主题教育活动和思政课堂延展的手机交流平台
校园APP可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主题教育的线上平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此平台发布主题内容、学习资料,开展线上话题互动、竞猜答题等活动,学生通过手机可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参加活动,和线下活动形成有效闭环。思政类课程教师也可通过APP平台发布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课、微视频,开展线上作业、发起线上讨论,实时与学生交流,了解课堂反馈,为学生解惑答疑,使思政课教学延展到课下,延深至线上,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教学实效。
2.及时掌握学生需求,实时监测活动效果
校园APP作为根据学校教育和管理需求开发、使用范围囊括全体师生的新媒体交互平台,具备强大的大数据收集及统计功能,可以及时发放并回收电子问卷或开展线上意见或建议征集活动,便于控制筛选参与学生的人数、性别、年级层次等以确保数据的精准性,非面对面的意见征集形式也有利于学生表达真实想法,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学习和生活需求。此外针对线上开展的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平台也可以实时统计学生的话题参与度以及评论的数量及内容,了解学生对活动的认可度及意见,便于针对性的调整活动形式,总结活动经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效。
3.集各类新媒体平台功能为一体
校园APP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手机应用程序,综合具备了网站、贴吧、微信、微博、QQ等多个教育平台和沟通软件的功能,可有针对性的设置时政要闻、党史校史、思政课堂、心理健康、形势政策与国防教育等各类思想政治内容的主题板块,并可发起专项微话题及线上讨论,便于学生通过手机开展学习、主动参与;状态、图片发布,个人及群组交流、通知提示等功能可实现学生不用奔走在微信、微博、QQ等多个软件便可以实现交流及状态分享的目的;在校园APP平台上,教师或学生工作者还可以根据学生发布的状态及评论,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通过APP平台开展点对点、键对键的交流及引导,极大提升了大学生思政政治的效率和育人效果。
三、以校园APP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点
校园APP应用的诸多优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载体,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为便捷、更为集中的活动平台,但作为校园APP的运营主体和线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各高校一定要深入探索、积极创新以校园APP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常态化机制,不断调整、完善团队建设、内容把握、技术保障以及功能开发等方面,确保这一平台长期助力思政教育发挥实效。
1.明确精准的运营机制,确保资金支持和技术保障
目前很多高校虽然已经推广并使用了校园APP,但APP的运营还只是归属于某个部门或某一社团,固定的内容以时事和校园要闻、通知公告以及校园生活服务为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推动还比较碎片化缺乏系统性。这就需要高校首先要制定运营相关的管理办法,要设立以校领导为主要负责人的指导及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运营方式、任务分工以及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管理体系建设,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APP载体上开展的系统性、实用性和有序性,切实发挥实效。
目前高校使用的APP程序大都由第三方开发,鉴于应用程序需要不断完善及更新等特点,在建立运营机制的同时,学校要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定期同第三方公司沟通功能需求及改进建议,维护APP的流畅运行,提升用户体验,实现功能开发及提升。在投入资金的同时,学校可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对学校运营人员开展技术指导及专业培训,确保运营人员灵活运用、积极开发APP各项功能,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线上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及人员保障。
2.组建完善的运营团队,促进校园APP载体的常态化发展
以校园APP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切实保证教育质量和教育实效,只由单一的部门或单纯的技术团队是无法实现的。高校必须要从学校层面统一各部门及院系合力,组建一支由思政教师、学管教师、技术人员以及学生组织构成的专业运营团队。思政教师除了通过平台延展课堂教学外,同时提供和把握平台推送的教育内容和学习资源;学管教师要通过平台及时了解学生需求,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各层级的主题教育活动,并通过“键对键,点对点”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谈心谈话、开展教育及引导;技术人员要及时发现应用程序在使用及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缺陷,及时修复完善,确保教师及学生的正常使用;学生团队一方面能够以学生视角参与活动设计及日常运营,另一方面也极大程度上弥补了程序指导教师人力和精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各项综合能力。有了完善的、相对稳定的团队支持,才能够保证线上的教育内容及活动质量、维护校园APP的正常有序运转,促进以校园APP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态化机制建设及发展。
3.掌握网络话语及活动特点,提升线上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新颖性
校园APP是网络高速发展下的一种新媒体产物,将大学生思政教育移至手机APP平台,一定要充分了解网络时代大学生的语言形态及话语特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学习、参与的主动性,实现线上教育的良好效果和真正意义。运营团队要开展青年网络话语及表达方式的学习,提升对网络话语的敏锐度和理解力,定期总结网络热门词汇,积极同教育主题和内容进行合理匹配,打造热点主题、提高关注参与度;在教育活动的设计上,可充分借鉴微博、微信以及学生使用率极高的热门网络消费程序的运营与活动方式,开展线上知识问答、“微话题”排行榜、主题活动打卡签到,评论集赞换取积分等形式,提升活动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新颖性,建立思政教育主客体双向主动的关系,使思政教育以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形式,真正“入脑”、“入心”。
4.与校园功能实时对接,维护学生使用长效性
校园APP虽然具有便捷性、创新性等特点,在基础运营、内容推送及活动管理中也充分考虑网络时代及学生特点,如果不能够同学生实际和生活相联系,缺乏服务性,也难以长久发挥作用和功效。因此,在开展线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学校要在APP上开设校长信箱、行政部门服务意见箱等专栏,积极拓展学生反馈意见、提出需求的渠道和空间;要积极开发校园APP同其他校园功能的实时对接,将课表成绩查询、就业信息查询、图书浏览借阅、宿舍故障报修等学生日常使用的功能统一对接至APP,实现一站式平台服务,切实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提高效率,成为学生离不开的校园助手。只有这样,才能长时间维护学生对APP的使用积极性,为高校线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长效保障。
综上所述,校园APP以其强大的宣传教育功能以及集综合性、便捷性、服务性为一体的多项优势,成为手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各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APP的优势及作用,结合本校实际,深入探索这一新载体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使用机制和方法,研究创新更多适应教育需求和学生需求的功能和模块,进一步推动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
[1]张蔚萍.新世纪新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65-66.
[2]谢金迪.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10):126-129.
[3]孙伟.浅析高校网络舆论视域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学刊,2015(1):107-109.
[4]李燕萍.浅析基于手机终端的校园APP应用的发展趋势[J].武夷学院学报,2014(5):64-66.
[5]刘亚军.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思考[J].理论界,2012(5):193.
[6]秦涛.“90后”大学生思想特征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5):67-70.
(责任编辑:王丽琛)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Campus APP as a Medium
FENG Xinyu
(Tianjin Sino-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Tianjin,300350 China)
In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era,more and more college students have joined the ranks of smart phone netizens.The powerful features of the network such as convenience and high speed have made mobile phone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tool in college students,daily communication and study which can also affect and change their value system and the way of thinking.Therefore,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facing great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Taking the advantage of campus APP and using it as a carrier can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carrying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mpus APP;medium;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641
冯昕妤(1981—),女,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