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钢琴教育和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
2017-01-28唐艳红
唐艳红
(桂林技师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浅谈高校钢琴教育和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
唐艳红
(桂林技师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高校钢琴教育课程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接触钢琴文化和钢琴艺术。音乐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方式,要想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要在高校钢琴教育中通过多个方面和多种手段来进行。音乐素养的培养也成为了高校钢琴课程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音乐素养也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近些年来,虽然我国高校钢琴教育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但是依然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有些方面还存在问题,比如设备问题,理论和实践关系的问题。所以,从目前的高校钢琴教育的现状来看,很难发挥其优势作用,对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方面起不到关键作用,所以如何改变高校钢琴教育的现状也是高校教师应该研究的问题。
高校钢琴教育;音乐素养;培养
人们可以通过钢琴学习来陶冶情操、舒缓身心、调节自我情绪,钢琴学习还能够提高人们的艺术素养,能够起到正面作用。在目前的社会中,钢琴艺术的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斐人的成绩,高校钢琴教育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收入在增加,在文化上的消费也在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支付得起学习钢琴的费用,钢琴教育也受到了广泛的欢迎。高校钢琴教育应该要反思如何通过钢琴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高校钢琴教育应该正面地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塑造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也将逐步提升。
一、高校钢琴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缺乏对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视,理论知识是钢琴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如果学生不能良好的熟悉和掌握基础知识,不但会影响钢琴教育的质量和课程进度,也无法培养钢琴演奏素养,在实际的发挥中技巧会受到影响,音乐表现能力也会受到影响。目前,高校钢琴教育不够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之前可能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理论知识比较薄弱,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对钢琴的认知还是存在不少缺陷的。但是很多的高校钢琴教师以为所有的学生都是有专业基础的,经受过专业的培训,有一定的知识体系和良好的乐理基础。所以很多教师在基础的理论知识上投入的精力就比较少,甚至忽略了这方面的教学,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接收到的理论知识比较少,都是零碎的知识点,乐理知识不系统,学生在上课时摸不到头脑,然而单凭自学又不能全面的理解知识,所以就导致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比较低,表演能力不强,在实际的演奏时会发生低级错误。
第二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进行改革。随着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钢琴教育现有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和时代的发展相匹配,教学手段也比较落后,不能为学生所接受,所以,为了学生乐感和音乐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创新高校钢琴教育的要求和标准。目前,大部分的高校钢琴教育模式还是比较传统的,即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弹奏一架钢琴,通过在黑板上的书写讲解乐曲的演奏技巧,这种教学模式没有尊重学生受教育的主体地位,课堂氛围不活跃,教学内容死板无趣,学生对学习钢琴的积极性不高,完全没有兴趣,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效果差强人意。在进行高校钢琴教育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要紧紧结合时代主题和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安排,这样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也有好处。
第三是高校钢琴教育中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性不高。进行钢琴教学时,不要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够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指导学生演奏出优美的乐曲,这也是进行钢琴演奏的基础,钢琴演奏是在完善学生的钢琴理论体系,也是学生感悟和理解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保证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钢琴意识的深化,是学生理解音乐精髓的必经之路。就目前高校钢琴教育的情况来看,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不紧密,有必要将理论知识引入钢琴表演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思维,通过实际的演奏感受音乐意境。目前,有一部分教师注重课堂上理论知识和实际演奏相结合,但是演奏的基本上都是基础知识中涉及到的内容,对演奏技巧和要领等提及的比较少。有些教师对钢琴演奏技巧的讲解也还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深层的解读,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也比较粗陋,学生无法从教师的讲解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学生的音乐素养自然不会有很大提高。
二、高校钢琴教育中学生音乐素养提高的措施
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钢琴音乐氛围。钢琴教学的进行需要培养音乐氛围。首先学校要提高对钢琴教育的意识,注重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包括练琴房、艺术会堂等,学校要鼓励学生欣赏音乐,还要鼓励学生演奏钢琴,为学生的表演提供良好的舞台,使其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钢琴演奏。对比音乐素养比较高的城市,我们可以看到一般这样的城市音乐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比较完善。艺术会堂或者表演场所的建设能够给大家提供钢琴演奏的机会,也能够将音乐进行传播,学生的表演也是一种学习。良好的钢琴音乐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提高音乐素养是很有帮助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会比较好。还有,学校可以通过举办音乐节等活动来营造钢琴音乐氛围,也可以组织和钢琴音乐相关的社团,活跃学校内音乐气氛,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因材施教的办法。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模式的选择,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个性,也要承认学生之间在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以及学生音乐素养得到提升。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改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因材施教的基础是教师要对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有充分的了解,教学方案的设计也是有针对性的。面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时,因材施教能满足这些需求的差异,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教学体系所存在的死角,也促进了学生音乐素养和演奏能力的共同提升。因材施教的实施要求教师从多个角度了解学生,搜集学生的资料,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身特点了然于胸,还要在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以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
第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目前,很多开展钢琴教育课程的高校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也有所缺失。钢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感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实践。学生审美能力也不仅仅体现在音乐上,而应该是对艺术的综合鉴赏能力,钢琴教育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感知力和创造力。学校应该开设一些音乐鉴赏课,培养审美能力,加强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除了审美能力,学校还应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在学生已经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表演的平台,锻炼学生的演奏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演奏中,在演奏中发现问题,完善自身的乐理知识体系。
第四是融合个人感情,提高创造能力。高校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比较成熟,对事物也有自己的看法,在学习钢琴时也一样。学生如果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钢琴演奏,学习起来比较死板,而且无法将音乐的内涵表现出来。学习钢琴需要学生灵活的运用演奏技巧和理论知识,将个人的感情融入钢琴的演奏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乐曲的再创作,这之前需要学生在对乐曲的情感进行感悟之后结合自己的灵感和演奏技巧进行创作,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的创造力不是一日就能练成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反复的练习才能领悟乐曲的精髓,并且通过自身的创造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演奏方法,将自己与音乐融为一体,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钢琴教育的目的不能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演奏,还要让学生在学会演奏的基础上进行音乐综合素养的提升。高校通过营造音乐氛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融合个人感情,提高创造能力,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全方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整个教学过程是漫长的,需要教师进行不断地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和高校能够多花费时间和精力在学生身上,更好的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1]路猛.高校钢琴教育视角下如何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J].大众文艺,2017(01):228.
G642
A